中学2011年4月最新案例评析之《校园里的恐吓电话》

0楼
没有自责,也无须自责。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教育是万能的,还需要监狱和警察干什么?当然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该怎样做以及怎样做的更好?


1楼
学生需要的是老师、同学、学校和教育,而不是监狱和警察。年轻就会犯错,犯错也是在成长。我觉得这个王老师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如果是有经验并且真正爱学生的老师,肯定不会这么做。
2楼
教师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方法。
3楼
为惩罚穿上宽容的外衣
天津市蓟县下营中学(301913)张国东
当学生犯错误时,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夸美纽斯说:“犯了错误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应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使他们以后不再去犯。”惩罚本应是触动心灵,走进心灵,促使犯错误的学生痛改前非。然而在实践中,刚性较强的班主任在惩罚问题学生时,因缺乏惩罚的艺术而造成“两军对恃”,会在学生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如何巧妙地利用惩罚,让惩罚达到最佳效果呢?需要给惩罚穿上宽容的外衣。
读完这个案例,我在深深思考,为什么事情会不了了之?为什么家长、学生、老师、学校都不满意?是王老师对军强打恐吓电话这一问题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失误。
一、常怀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对学生的影响是迁移默化的,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案例中王老师在公安局朋友的的帮助下找到了打恐吓电话的军强,并对军强说:“……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只要说出参与者,承认了错误,就算了,他们也不追究了。”后来同宿舍的十几个学生都写了道歉信,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此时王老师却提出了三个要求,这对军强来说是一个心理伤害,这三个要求不仅没有让事情出现了良好的转机,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这是教师心胸狭窄的表现。十几个学生写道歉信意味着他们已承认了错误,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可王老师的最后杀手锏——“三个要求”让有悔改之意的军强“破釜沉舟”——“开始散布谣言,轻描淡写地给老师道歉。”如果王老师能够宽容军强,必能达到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教师需要常怀一颗宽容的心,因为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良方,学生需要宽容,教育需要宽容,教师更需要宽容。
二、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军强为什么会给老师打恐吓电话,是报复心理,也是在给自己找面子,是人之常情。人非圣闲,孰能无过?做为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应该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把犯错误的学生看成有瑕疵的美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犯错误的学生。学生是成长的孩子,犯错误在所在免,为学生引路是老师自身价值的体现,作为教师只能接受孩子犯错误的现实,想方设法用爱心铺就一条正道把学生引过来。军强的心毕竟太肤浅、太近视、太单纯,觉得自己别有保护“恋人”,就搞恶作剧,冒充黑社会恐吓老师,这是小儿科的游戏。老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忠恕之道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三、惩罚需要宽容
教育事业说到底是一项良心工程,它需要教师必需具备崇高的人格修养,必需具有容污纳垢的宽阔胸怀。面对打恐吓电话的军强,王老师对其惩罚时因缺乏宽容酿成教育上的苦酒——“家长的不配合,事情只好不了了之,家长、学生、老师、学校都不满意,留下了很多隐患。”在鲜花胜开的教育路上,宽容会让一切变得美妙如诗。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块的故事已成为宽容学生的一个神话;麦克劳德和同伴杀死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没有索要物质赔偿,没有批评指责,这样的胸怀彰显了校长的人格魅力,也激发了麦克劳德的探究热情,为以后成为著名的解剖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王老师在知道军强冒充黑社会打恐吓电话时能够保持头脑冷静,从学生角度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是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恋人”而心怀不满才打恐吓电话,这是军强心中的阴暗面,再运用推已及人的方法让军强认识到自己狭隘的心理,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军强的尊严,更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此事,那么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案例中许多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了军强的恐吓老师的事情,他尊严的最后防线已被突破,为了维护尊严,他不仅没有“俯首称臣”的,而且私下散布谣言,玷污老师的形象。
在教育实践中,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对他们纠缠不放,我们要相信他们是有瑕疵的美玉,这才是一个豁达开朗的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正确态度,正如斯宾诺沙所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惩罚是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采取的一种手段,在进行惩罚时如能给惩罚穿上宽容的外衣,这样的惩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