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版第六期案例评析《小组聘任制》征稿

0楼
             [COLOR=#2222dd][SIZE=4][SIZE=6][B]疾风骤雨话“班级聘任制”
[/B][/SIZE][/COLOR]            -------“聘出惊喜,任出精彩”之我见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王莉
    我总以为教育孩子首先是要让孩子走向平和,让孩子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种高尚的理由和寄托。如果我们的班级管理方法不附着一些人性化的理念,或者班主任没有博大的胸怀去赋予孩子以诗情的管理和爱的意义,那这种管理方法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状态与表象,再好的教育效果也只能是凌驾于孩子之上的个人施政思想;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管理。
[B]一、“聘任制”为谁做嫁衣?
[/B]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这是一线班主任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忽略了“尊重”,更是漠视了尊重的内涵。往往只重视班级管理的效果而忽略了儿童观和发展观。我觉得“聘出惊喜,任出精彩”中 徐娅英老师也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徐老师的聘任制只是为自身做嫁衣,使老师的管理更轻松,间接使老师名利双收。虽然也造就了个别孩子的所谓能力,而大部分孩子从中品尝的却是苦不堪言的人格沦失。
    上午和我们级组李老师的一番谈话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我诚挚的邀请他加入初三毕业班队伍,并和我们一起打拼一年。他沉默了,他很痛苦的说:在这儿工作学习很幸福,也很舒心,可是我为了我儿子必须调出。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才告诉我他儿子在某某小学很不快乐。幼儿园时天天缠着妈妈早点送他去学校,可是现在才小学三年级就不愿意到学校里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怕到学校管不住自己被扣分,然后遭到同组同学的白眼,他更怕组长不要他了。李老师难过的说:我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拘无束,培养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喜欢问问题,也很活泼,成绩没得说,可是面对班级的管理规定,孩子很害怕,害怕因为自己被扣分,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们不喜欢他,虽然孩子所在的班是成绩和纪律都很好的班,可是孩子就是不想上学,谈上学色变。我没有办法,只能带孩子换个环境,我不能就这样毁了我的孩子。我们美名其曰的“聘任制”却借孩子们自己的手来扼杀他们自己的天性,可能收获的是孩子们的循规蹈矩,而失去的又是多么可贵的儿童天性啊!我觉得冒着扼杀孩子天性的聘任制去管理小学生有些得不偿失。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多少教育专家在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还是越来越走向极端化。一群按照班主任的模式打造出来的孩子他的创造性在哪儿,就像李老师说的,孩子进入学校后,怕扣分,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如果孩子从小就唯唯诺诺诺,谨小慎微,大家不觉得我们这双教育的手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吗?
[B]二、“行为积分”背后的功利性
[/B]    前苏联教育家阿纳什维利说:“儿童不需要分数,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快乐和愉快地生活。”班级管理的量化积分更加重了孩子们心理负担,加倍阻碍孩子们在学习中的兴趣,过分注重学生的积分,就会使管理偏离了应有的教育轨道。
    先来看 徐娅英老师的“聘出惊喜,任出精彩”中郑小杰(金刚之一,梅花组)、李挺(金刚之二,兰花组)打架事件后遭到扣分,。班级班级同学的一段对话:
“有人嘀咕:“太过分了,害我们扣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这下惨了,一下子扣了那么多分!”
“老师,我们想开除他们!”有人站起来。“
    我不知道当您看到学生这段话时的心理想法是什么,而我看到时是一种震撼的心痛。这些孩子毕竟是小学生啊,不该让他们如此幼小的心灵品赏如此贪婪的急功近利。再来看那些要开除别人进组的孩子,不更是教育的悲哀吗?小小年龄只有功利心,而没有同情心和爱心,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岂不是很可怕。虽然后来在老师的教育下他们的态度有些好转,那也只是建立在少扣分数的基础之上啊!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那种小小功利心。
    再来看看徐娅英老师的一段话:“打架啊,组里成员每人扣五分啊!郑小杰(金刚之一,梅花组)、李挺(金刚之二,兰花组),下节课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我不痛不痒地甩下一句话走了。我知道,这句话会如定时炸弹般炸开梅花组和兰花组所有同学的情绪。“
    徐老师的这段话,无疑是导火索,直接挑起学生之间的矛盾,我确实不敢恭维。这种“株连式”的管理方法,到底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好处,我想大家心里非常明白,答案是否定的。我并不否定聘任带来的积极意义,难道没有聘任制这种方法,就不能找到更好转化孩子的方法吗?学生自管到底走什么样的自管之路,如果说在小学把学生的成绩都用ABC等级表示,怕因为涉及具体分数,排名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行为习惯积分不意味着老师把学生的人格分等级吗?小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和品行无关,靠积分就一定可以解决学生的习惯问题吗?我想我们教育学生的归宿到底在哪儿,值得一线的班主任思考。我认为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老师好管理,而是为了让一群散沙一样的孩子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宿。
    我不否认这种聘任制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转化的契机,但是我更为关心的是孩子心灵在这种管理中受到的冲击,假如四大金刚中有心理懦弱的孩子,那么这种管理方法一定不能从根源转化孩子,孩子心理多多少少都会留下阴影。因为老师在管理之初确乎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聘任制到底让孩子得到了什么?而孩子又失去了什么?深度剖析一种班级管理制度的出台,比盲目的高兴来的更有价值一些。
[B]三、“聘任制”下的循规蹈矩≠学生高素质
[/B]    《礼记》中的圣人反本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溯根求源。真正的教育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那样:“我们竭力使那种要珍惜和爱护美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贯穿于他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的创造、社会活动、道德审美态度、友谊和爱情。”
    当我们看到校门口奔驰的车子时,我们会为孩子的安全担心,而不是想着怎样让孩子的安全意识更强;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走廊上追逐嬉戏时,我们会为他们不守规矩而愤怒,而不是想着怎样合理引导或为他们的活泼可爱叫好;甚至我们看到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我们会为他们的前途而忧心忡忡,而不是为他们寻求适合孩子的成才之路;当看到他们独自萎靡不振时,为他们的孤独感怀;而当看到他们灿烂如花,风华卓越时又为这些早开的花而坐立不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前怕狼后怕虎中,一步一步沦为了一种工具。
    正是班主任的以上担心,为班级制定班规找到了依据,不高明的班规是班主任自己制定,高明的班规是班主任忽悠学生自己制定。其实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最天真也最可怕的东西,那就是总是想法设法在成人面前给自己设陷阱,特别是他们自己制定的班规,让我看了毛骨悚然。例如有这样一条: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坐好,就单腿站在门口听课。这简直就是自虐,制定时,他们都认为自己不会犯错,其实犯错也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人人都可能犯错。还有一条更厉害:如果班级卫生被扣1分,值日生要扣除积分10分,并且独自打扫一周教室。功利性太强了,要求也太苛刻。我对孩子们自己制定的班规不敢恭维,更不敢实施。如果我只为班级的管理利益着想而采用,我只能说我是一位愚昧加弱智的班主任。初中生自己制定班规尚且如此,小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更可想而知了。
    徐老师的班级工作管理的切入点仅仅是让班级稳定下来,并没有从学生的发展这一角度思考自己的管理方法到底存在哪些利与弊,“聘任制”下的一群循规蹈矩的孩子,不一定就是他们的素质提高了,我相信更多的是因为怕扣分而自己压制了自己的天性。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说话了,扣你的分。每听到这句话,都感到毛骨悚然,教育走到这样的境地,不也是教育的悲哀吗?学生安静了,不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而是被强制下的行为,学生并不是主动变好了,自觉性强了,而是被强迫下的表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镜可以明心灵!我呼吁:让教育行走在孩子心灵之上,让孩子心灵走向平和发展的轨道。
[/SIZE]
1楼
聘任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婉欣[/U]发表的内容:[/B]

            疾风骤雨话“班级聘任制”
            -------“聘出惊喜,任出精彩”之我见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王莉
    我总以为教育孩...[/QUOTE]
切中教育的实质!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