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云中逸客和肖盛怀老师愤怒的瓜子

0楼
教育的精髓就在于它没有确定的方法,教无定法也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惩罚措施会因对象不同、教师不同、时间不同,甚至是学生的心情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其中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关系。一个平时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即使哪天生气把学生打了一巴掌,学生可能会很乐意接受。反之,若学生本身就不太喜欢这个老师,你要是打他一下他一定会闹得你下不了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舍得在学生身上进行感情投入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嘛。
    我们没不必责怪该不该用惩罚教育,而是该如何使用惩罚教育的艺术,让学生在在老师的猛呵一声中惊醒过来,从而上进。
1楼
[SIZE=4]答云中逸客老师:
读云中老师再谈惩罚帖,确实又引发了我的思考。
至于在帖中云中逸客老师谈到的三个问题,再与云中老师商榷。
引云中老师帖:
首先,要感谢周老师对这个案例的仔细研读与认真的反思。我想要给周老师解释一下的是,这个案例分析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实施有效的惩罚”,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就是要把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来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去。因为,周老师说,所有的回复者包括所谓的专家观点都犯了一个个致命的弱点:“把惩罚作为一个目的,而没有将惩罚活用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所有回复者都将目光定位在学生上课吃瓜子这个表面的问题上,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始点。就导致他们把“惩罚”作为一个目的,而没有将惩罚活用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我不这样认为!
周老师认为,案例中的“我”所采取的惩罚手段很好,正适合于教育这种学生。如果利用好了,会起到最佳的效果。但是案例中的“我”最终并没有活用“惩罚”这个手段而达到应有的效果。正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小林老师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一者年轻教师一时气盛而采取了极端的措施;二者,过后又良心发现,于心不忍。所以我们就做了这个案例的分析,以期来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惩罚,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很感谢周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教育惩罚的模式。我想这也是周老师多年对教育惩罚的经验与积累,同时也应该包含了周老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与理解。我有理由相信周老师很多时候达到了自己的教育目的,但如果这样极端的做法拿来作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经验进行推广,我觉得欠妥当!
首先说第一步,就从学生不尊重老师敢于公然违纪着手,将学生给予痛批,挫其锐气,果断刹住不正之风。其实周老师的做法,很多老师在做。我的案例中的小林老师与您的案例中的J老师都在用,都对学生进行了严厉的甚至恶狠狠的批评,但效果呢?哈哈……也许,您要说,您成功了啊。但您毕竟是您啊,不是一般的班主任啊!
接着说第二步,在学生最感到受辱时,趋势话题一转。……今天老师不考虑你的感受而“痛批”你,是要让你“换位体验”不被他人尊重的滋味。……对的,即使学生犯了错,老师如果用不文明的方式教育你们,反而会丢掉老师的尊严。那你在自已有意见时,用“犯错”或故意扮成一个问题生来对抗,会有什么结果呢?周老师在这里告诉我们您的第一步要比我们前面的两个老师要不文明的多,甚至是“丢掉老师尊严”的对学生进行辱骂,并以此来作为代价,要学生学会“换位体验”。我觉得这个方法绝对不可!学生可以不尊重我们以及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但是我们自己绝对不可以这样对待我们自己。此时此刻,您可以愤怒,可以咆哮,但这仅仅只是在表达我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已!周老师的做法是一险招,如果没有高深的道行,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同时也是很容易适得其反的!或许周老师用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俱佳,但一线班主任我看还是不宜推广,哈哈……
最后,我们来看看周老师的结果吧:最后不但把学生上课吃东西的事解决了,反而将教师J与全班同学中的问题解决了。并且修复了一条师生交流的管道。这个结果小林老师很显然没有做到,而您的同事J老师也把事情上报到了分校。哈哈,不是吗?周老师所说的“修复了师生交流的管道”,究竟是怎样的一条管道呢。我不大明白!以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与学生真心相对,相互理解,沟通交流吧!


  在上述案例中:开始部分当我狠批学生之后,确实任何一位学生都会对老师非常的反感,在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时,没有一位不是对教师的畏惧而被迫忍受的。并且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任何一位学生都不会有丝毫地愧疚,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步不但没有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起了很大的反面作用,不但没有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在学生在行为上的过失的基础上激起了学生的反感。
 明知的错误为什么要采用呢?
理由1、我认为这个环节的教育负度越深,越是达到了我的目的。学生这时越躁动,就会有更多的教育契机;学生情绪越是激动,如果教者能很好的把握,学生就会越在乎你的谈话及评价,就越能够达到教育的深度--要让橡皮球弹得越高,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更大的力量向下摔球,只要能控制不摔坏球,能够让球能够反弹。
 理由2、评价某次教育的成败,不是看学生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师生之间存在多大的意见分岐,也不能看教育过程中某个时间点师生情感的背离程度有多大,也不限于你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而是看最终是否加深了师生的感情,即“亲其师、信其道、善其行”。教育学生如作文,不据泥于形式,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老三段、八股文式的教育往往成为学生的笑柄。
请问:是什么让短跑运动员的素质得到提高?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用跑和力量等方法训出来的。而事实恰恰不是如此。短跑项目素质训练中长成绩不是因为给予其负荷的原因,而是因为给予其一定强度的负荷,破坏现有的平衡,破坏后的恢复才是长成绩的原因。运动员有多大的提高,要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强度(同时也是破坏的程度),有多强的超量恢复能力。那教练的艺术就是如果科学安排训练手段,在确保运动员不受伤的前提下让运动员达到负荷极限,并积极的恢复。没有强度就没有训练(没有破坏就没有超量恢复)。
 A、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到思想控制的。大凡学生违纪时,都明白事情的道理,有点“明知故犯”,我们就不能仅从一件事的表面看问题,而要找到学生思想问题的关键,给予深度的教育。在学生习惯养成的前期教育时,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使用人文教育,而对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非认知方面的行为过失,即学生问题,那就得果断地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给予“惩戒”。而对学生错误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必须采用一些“非常手段”触动学生心灵。B、再如:在拯救一名“闭门自残”的青年时,我绝不会在窗外苦苦哀求,却选择“破门而入”,“果断与不据泥于常规”是很有必要。
至于“明理”和后续的教育,在此暂不讨论。

 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的教育的整个过程,我概括为:基于爱、始于戒、重在礼、落在心、亲其师、信其道、善其行、贵其良好习惯已养成。三十字方针 --金海周德明[/SIZE]
2楼
学习了.值得一学再学.
3楼
金海周德明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我们就需用特殊的方法来教育。
4楼
再来学习周老师的高效方法,呵呵.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