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生的对话

2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水草[/U]发表的内容:[/B]

 
写周记有很多好处,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尤其对不是语文老师的班主任来说,很有必要。[/QUOTE]
赞同水草老师观点,让学生写周记或者叫随笔的习惯我已经保持了4年了。虽然我教物理,批阅周记有时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会坚持下去的
25楼
[B][U]我与学生的对话之十二[/U][/B][ALIGN=center][B]明年的高考从今天开始[/B][B][/B][/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Times New Roman]2008[/FACE]年高考结束了,该我们登场了。在高考监考中,我发现文综政治科试卷上有一道题与我前两天给学生讲过的一道题十分相似,当时就想立刻告诉同学们。今天早上我拿到了[FACE=Times New Roman]2008[/FACE]年高考试题,上课时便让学生做,想通过做题消除同学们刚刚进入高三后产生的对高考的恐惧心理,同时树立信心,对高考多一份自信和期待,少一份急躁和不安,也算是对同学们近期心理的一次辅导。[FACE=Times New Roman]12[/FACE]道选择题,有几个同学只错了[FACE=Times New Roman]1[/FACE]道题,错题在[FACE=Times New Roman]4[/FACE]道以内的学生占总数的[FACE=Times New Roman]60[/FACE]%。这个数字让人欣慰。在这些题中,有[FACE=Times New Roman]3[/FACE]道题是还没有学的内容,有[FACE=Times New Roman]5[/FACE]道题是高一年级学过的,只有[FACE=Times New Roman]4[/FACE]道题是高二内容,而且我们也没有完整的复习过。后来,限于时间关系大该介绍了一下非选择题,但在介绍时同学们对一些原理的掌握也是让人满意的。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还有我的信心。在结束时我发表了如下的演讲:看到同学们的表现,我感到十分欣慰。我曾经为大家定的目标是在第一轮复习时,人人达到60分以上,第二轮复习时,人人达到70分以上,在最后使80%的人达到80分以上。看来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能保持住现有的学习水平和状态,坚持下去就可以了,如果哪些同学还能更努力些,状态更好些,那么达到90分也不是没有可能。高三是一个特殊时刻,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同学们要经历无数次考试,高三是个考试年,考试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了家常便饭,考试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如何对待考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刚才大家也感受了高考试题,其实试题并不难,并不像好多人想的那样可怕,有一些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了,不是水平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的问题。教育心理专家就认为:“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调整好心态很重要,同时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掌握好时间。我在监考中就遇到这样一件事,那是高考的最后科——英语。有一位同学在临考试结束7分钟时开始涂答题卡,这时监考老师因为害怕有人作弊,便在教室里走动比较频繁,看到他刚开始涂,便督促了一下,还说时间快到了,他便紧张得不得了,一个题涂起来也十分吃力,我走过去,他满头大汗,抬起头,涨红着脸,双手只搓,说太紧张了。我对他说:“别急,时间有的是,完全够用”。我走开了,但远远地我仍看到他急躁的神态。上一周我们刚进行了第三次月考,有的同学在周记上反映,自己很迷茫,更一些同学说,几次考试结果都一样,自己已经麻木了。还有一些同学说自己屡屡失败,已经没有了信心等。我觉得这种思想很可怕,应该引起每一位同学的注意。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今天的每一次考试都没有失败和成功之分,因为今天的分数无法取决你是否考上大学。现在考650分,而高考考了400分,大学也不录取你;今天你考450分,而高考考了600分,大学照样录取你。绝不可以一次测验考试成绩论成败,今天的考试成绩只能说明你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一个阶段的付出而已。在每次考试前,重要的不是多看点什么书或多背点什么东西,在这次考试中能得什么样的名次,关键的还是要进行一下知识的梳理,并在这种梳理中培养一种自信的感觉。在考场上看到题目,会在脑子里反映出它属于知识体系的哪一部分,有哪些要点,从何着手,就不会发慌或者患得患失了。二、把目标细化成计划。我们在心中已经树立起了高考的目标。但是目标不是自己实现的,也不是靠等待和感叹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付出,需要我们精确的付出。咱们并不差,这一点从今天的做题情况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咱们缺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对自己潜能的估计。从现在开始,我希望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现状,然后找到自己现有水平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想一想如果把去弥补这些差距。制定出详细的“拿分表”,也就是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办法争取提高多少分,越详细越好。目标是远大的。但计划一定要具体的。计划不仅要具体到学科,而且要具体到时间,每周甚至每天。每天都要告诉自己,我今天的学习将会为明年的高考增加多少多少分,例如0.5分。多么轻松的事啊,每天不就增加0.5分嘛,但就是这样的速度,到高考时也会上升70分左右!70分!大家想想,这是多么让人期待的一个结果,而且有了这增加的70分,你难道还不会坐在大学的教室的里吗?!三、要感谢今天每一次考试的失误。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今天考试的失误也一样。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好好总结一下,自己的失误在那里,然后一一去想法解决。同样的错误聪明的人是不会犯两次的。你想想看,今天你把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了,不管是知识方面的,还是应试方面的,那么在高考中你就不会再遇到这些问题了,你比别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少了许多,你是不是应该感谢,感谢问题发生在今天而不是在高考中?精神分析学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卑可以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近佳境的。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面对现在每一次考试的失误(记住是失误,不是失败!)我们不要一味地自责,从而让自卑的心理占了上风。阶段性的考试反映的是我们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能说明对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得好不值得沾沾自喜,考得不好也没必要垂头丧气。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不要和别人竞争,你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采取“战前重视,战场正视,战后忽视”的态度。与自己的过去比,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被暂时的排名左右情绪。始终要记住咱们班的口号“做最好的自己”。四、好好分析一下参考答案。我看到有些同学手里也拿着试题,这很好,事实上,就高考内容而言咱们大部分已经学完了,大家完全可以做了,下去限时对自己进行一下测试,看看自己的实力。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分析一下后面给的参考答案。我们学习时,大都是就理论学理论,掌握的也只是理论和解题模式而已,但模式是凝固的,方法是灵活的,我们经常的做法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做有它的好处,就是保险和不大容易离题,在考试中一定会得分。便、但缺陷也很明显,就是不容易得高分,不会有创新。在高考高分突破中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把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问题,找出变化,仔细揣磨一下命题思路,找到自己没有达到的那个“点”,反复地研究一下高考试题,多做一遍就会多一重收获。
26楼
好精彩的帖子!真是写得精彩是因为做得精彩,你的文章很值得学习,做法很值得推广,难怪顺杰要复制到自己班上去啊!
感谢行走在风中老师!你的帖子我收藏了!
27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行走在风中[/U]发表的内容:[/B]

我与学生的对话之十二明年的高考从今天开始
 2008年高考结束了,该我们登场了。在高考监考中,我发现文综政治科试卷上有一道题与我前两天给学生讲过的一道题十分相似,当时就想立刻告诉同学们。今天早上我拿...[/QUOTE]
呵呵,你们的工作做得及时而到位
后年的高考从现在开始,对于我的学生来说.下期分科后,学生就相对固定了,我现在就跃跃欲试了,期望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28楼
感谢大家的支持!
29楼
[B][U]我与学生的对话之十三[/U][/B]我常常被学生感动,被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所感动。谁说现在的学生没有思想,谁说现在的学生缺乏对人生的感悟?后娟梅同学是我班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我能观察到的大多数时间像是在沉默中度过。她在默默地品味着生命的滋味,体察着人生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周记中总能给我一些亮点,给我一丝思索和回味。这一次又让我多了一份沉思……[ALIGN=center]厚道[/ALIGN][ALIGN=center]后娟梅[/ALIGN][ALIGN=center] [/ALIGN]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是: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的风范,我们叫它厚道。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它不易被发现,但它却可以用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也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所以,学着对每个人都厚道一点,尽管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  当我读到“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它不易被发现,但它却可以用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这句时眼前一亮。我平时虽一直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但从未有过把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的想法,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和科学姑且不论,只要这样想了,就说明有思考、有想法、有思想。教育本身并不能改变学生,教育要使学生发生一定的触动,促使学生本身发生一定的变化,去把外在的教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诉求,从而实现或达到教育的目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