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感悟(不断更新)

6楼
善待学生的“惊喜”
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 朱华忠
学生的惊喜,是智慧树上的芽孢,给你一片灿烂;是天籁一声,响脆在课堂,给你一丝机智;是山间的清泉,润你的干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就会有惊喜的萌芽;让学习与生活拥抱,就会有惊喜的涌动;让身边的人和事来引导学习,就会有惊喜的跳跃。惊喜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指数,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给学生一个惊喜,学生也会还你一个惊喜。教学,就是一种心灵的互动,就是一个快乐的惊喜,就是一曲智慧的歌唱。
“老师,我吃过蚯蚓了”
今天上的是“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讲到“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时,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蚯蚓对人类的好处,学生就相互在交流着,学生站起来发言,说了“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效等,我谈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突然,一个学生说,“我还知道,它可以吃”。 在我听来,这是天籁一声,响脆在课堂。我就让他站起来说,她兴奋地叙说她奶奶烧给她吃过。我装着好奇地问,怎样烧着吃的?她说,把蚯蚓洗干净了,然后,用面粉调和了,放在油锅里炸一下,就好吃了。其他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耳朵竖着听,像是听天方夜谈。我说,吃起来的味道不亚于咪咪虾条吧。学生们笑了,我也笑了。
接着,我问,你怎么知道蚯蚓可以吃呢?她说,是从书上看到的,是一个有关食谱的书中看的。我说,我已经垂涎三尺。一个大胆的学生说,我已经闻到了香味了。学生哄堂大笑着。
在让学生停止激动之后,我说,我们下一次上课,马上要做“观察和饲养蚯蚓”的实验,大家想一想,准备到什么地方去“请”蚯蚓?怎样给它安个家?怎样来“抚养”它?请大家把书预习一下,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请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
这个女生,我以前一直对她没有印象,也叫不出她的名字,毕竟我教600多个学生,难以记住学生的名字,只对一些上课积极发言,或者是十分顽皮的学生有印象。而她在课堂上既不让我生气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属于“温开水”型的学生。但是,自从她那次说自己吃过蚯蚓后,我渐渐注意她,发觉她在我的课堂上变得很积极,很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
“我姑姑在日本”
一天回家后,听读初一的女儿说,她的地理老师让她回答时区差的问题。她说了自己的一个亲戚在国外,那里的时间与本地的时间相差2小时。老师表扬了她,她很高兴。以前很少看到她看地理方面的书,也很少见她做地理作业,现在却时常见她看,象变了个人似的。
其实,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开始,从学生的经历开始,在这样的意识下展开一些问题来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教育效果。这样由学生的经历和“原知”出发的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产和习得“新知”。兴趣,源于生活,源于自己的经历。有了兴趣,就有了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热情,有了热情,就有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可言。
“我奶奶会做甜酒”
在我给学生布置开展《制作甜米酒》的学生小制作活动时,一个平时上课并不起眼的男生突然兴奋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奶奶会做甜米酒”,我没有责怪他,而是笑着说:“你回家问一问你奶奶,她是怎样做的。同时,也别忘了自己也要动手做一做。到时候,我来当你的品酒师。”那学生眼里满是激动和骄傲,自豪贴满了圆圆的面孔。
在一个多星期后的上课时,我还让他上讲台讲了自己做甜酒的过程,让他做“品酒师”来比较其他学生做的甜酒。
在以后的上课时,一直不把生物这门非中考学科当一回事,时常上课做小动作的他,上课时眼睛总是跟着我转,眼里写满期盼,时而还有喜悦。我所教的生物成绩在不断地上升,而且,我也听说他的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在不断上涨。
“我伯伯家搞蘑菇栽培”
在进行《真菌》的教学时,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在上完课之后,见一个学生自豪地对其他学生说:“我伯伯家搞蘑菇栽培”。我听了赶紧凑上前说:“麻烦你去采访一下你伯伯,如何栽培蘑菇?经济效益是怎样的?下次上课时,给同学们做个讲座,好吗?”那学生高兴地同意了。在下一次的课堂上,我真的让全班学生听他的讲座,他为了这个讲座不仅访问了他的伯伯,而且还自己查阅了许多有关蘑菇栽培方面的资料,俨然是一个蘑菇栽培的专家,讲的很专业。
事后,我还听说,有不少同学与他一起到他伯伯去参观蘑菇栽培的场地,也少不了添了点“口福”。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的兴趣比以往高,课堂的学习气氛给我的感觉也浓了。
感悟:
这样的小故事有许多,是我们精彩课堂的细节所在,是课堂的活力所在,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细节所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多读书,多储备一些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多一些教学机智和教育的艺术,而且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互动生成教学资源,给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内心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要创建引发学生生活实际与知识共鸣的弦,要善待学生的惊喜,期盼学生的更多惊喜,让“惊喜”刺激学生的感受,唤醒他们的兴奋和求知欲。这样,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才有魅力和磁场,学生学得快乐,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老师也教得轻松。而这些,需要我们老师有一颗善于捕捉学生内心的颤动,善于制造课堂的生机,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引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制造出更多的“我知道、我会、我喜欢、我来,我——”。

7楼
感悟:所谓的“问题学生”,是人为的划分的,是依据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来划分的,是给学生帖上标签。而这是由老师的不欣赏,由老师的评价标准的不科学造成的。


精辟!!!
8楼
第一次看到您的文章,很棒。
昨天刚在哪儿看过一篇文章,是说教师的成长的,优秀教师分经验型、研究型、学者型,我看朱老师就是学者型的吧?
努力向您学习。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