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和11班的故事(更新:“请家长”事件带来的思考)

0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上面提到的“坚持一个月”的班级游戏,特意让学生写了一篇周记,谈谈对于坚持的看法。下面是其中一个学生的文章。文采还好,就是让我不知该如何对待才好。           
               桎梏 (对于“坚持”的看法)(节选)
                                     邱xx
    坚持于人生,便如桎梏一般。人总以为一件事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虽不知坚持下去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但每个坚持背后总有其欲望。无论那份坚持成功与否,结局只有一无所获或是只有那份坚持背后的欲望。
    从未设想过生活是什么,然知生活乃一切广袤皆可形容之物。人之于生,小之若九州之于蚊蚋,瞬瞬然若蜉蝣之于彭祖,故我们所面对的人生,广大到无以复加,尚未能见生生全貌,如何定未来之事。
    所为目标,如自己在面对无穷未来时欺骗自己的谎言;至于坚持,如无限逼近目标的圆谎。虽生之谎言带有真大善意,然与坚持合并,即成桎梏,生命未知之美都困于其中。
故一旦坚持一事,有毅力之人即奉之为行为之根本,无可逾越。
    佛有曰: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生命之大成境界即无,无欲,无想。虽不能领略,生命全部遗迤,亦可看出生命的伟大与自由,爱生活者必为逍遥之鹏,扶摇直上。翔于生生九天。坚持一事之人,犹井底之蛙。因于坚持,着眼目标,妄自尊大,庸碌一生,悲哉!
    所以,最大的坚持即不坚持,最高远的目标即无所目标。无所目标,即放眼无限。
1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edna[/U]发表的内容:[/B]

几年前,领导安排我接一个班。尽管我对工作满腔热情,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注意工作方法,遇到问题时,常常束手无措,班级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企业管理培训师余世维的一次发言,题目是“...[/QUOTE]
拜读了edua老师的帖子,让我深受教益,这位老师身上闪耀着感性的光芒。我将这方式方法作为自己最好的借鉴,真诚地道声辛苦了!
2楼
谢谢流离的云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常来!
3楼
                      “请家长”事件带来的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情况。有时,班主任还需要请家长到学校,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班主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而且可能会在家长心中产生不好的影响。

    高二下学期开学初,我在对班里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时,发现班长小C的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他是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的。高一上学期,他的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三名,高一下学期基本在班级十名左右,高二上学期成绩也没能回到原来水平,在期末考试竟然下滑到了班级30名。高二在整个高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这时成绩下来了,而且不能及时赶上,到了高三,试题的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那么赶上来的机会可能就更小了。我为此感到担忧。
    在和小C本人谈过话时,我了解到,这个学生自己比较喜欢文科,在高一下学期分班准备分班时,他自己想读文科,但是父母出于升学方面的考虑(在高考录取中,理科的录取比例比文科更高),要求他选择理科。现在在学业上感觉有些吃力。为此,我给他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希望他能到学校来一趟。这样,我可以把小C的学习情况向他汇报一下,也可以从他那里了解一些小C在家里的学习情况。
    他的父亲如约赶到了学校,我先了解了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情况,然后,把根据他的成绩变化画出的曲线图拿给他的父亲看,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家长离开我的办公室后,有同事好心提醒我说,我刚才把问题说得太多,太严重了,家长可能一下子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我才突然意识到,由于自己过于焦急,确实有些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体会到家长复杂的心理变化。无论哪一个父母,都希望听到老师对于自己孩子的认可,更何况是一个在初中一直成绩不错的学生家长。我思忖再三,提笔给小C的家长写了下面这封信。
小C的父亲:
                               您好!
    首先,感谢您为了配合我的工作,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学校。其次,我要向您表示我的歉意,因为我的焦急,而忽视了一个父亲在听到孩子成绩退步后的焦虑和担忧。
    今天您走后,我想到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墨子责备耕柱子,耕柱子有些不服气,反问墨子:“难道我就没有一点儿比别人强吗?”墨子一笑,问他:“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或牛,你打算鞭策其中的谁呢?”耕柱子答曰:“我打算鞭策快马。”墨子又追问:“问什么鞭策快马呢?”耕柱子回答道:“因为快马值得鞭策!”墨子笑曰:“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我认为您的儿子同样是值得鞭策的,所以我才会把您约到学校来互相沟通,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现在的这个班级是我从高一带上来的。我至今还记得他们刚入校参加军训的情景。由于高温酷暑,小C在军训过程中身体有些不适,但他只在医务室稍作休息,就重新站回到了班级的军训队伍中。我相信,在军训中认真训练,把军训当作是考验自己的机会的同学肯定也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学。所以,我安排他当寝室长。从寝室长到负责管理住校生同学的晚自修纪律,到副班长,再到班长及参加学校业余党校的培训,他一路这样走过来。后来,当负责业余党校的老师让我从班级中参加业余党校培训的同学中推荐一个优秀学员,我也毫不犹豫地推选了他。说这些,是为了让您了解,我和您一样,一直对他寄予厚望。
    事实上,我相信,甚至确信,您的儿子不需要任何消极的话,经过自己的调整,他一定能够追上来。
    希望今后仍然加强联系,为了孩子的成长,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您儿子的班主任
                                              2010年3月16日下午
    我让小C把这封信带给他的父亲。一方面希望他父亲看过信后,能平复心情,配合我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如果这位家长能够把信给自己的孩子看看,那么对于小C而言,老师的信任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这种间接的鼓励和信任产生的激励作用可能比平时面对面的师生交谈的作用还要大。
    之后,我特意写了一张纸条送给他: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值得追求的梦想——当实现这个梦想后,再追求更大的梦想。追求改变一切:追求会让你心驰神往,让你能量倍增,让你精力集中,带给你不可思议的收获。坚持自己追求的梦想,调整自己学习的状态,相信你一定能走出低谷。”
    那之后,似乎有什么悄悄地改变着。他的精神状态由开始的沮丧、退缩逐渐变得积极、进取。在期中考试中,我很高兴地看到,在这样一段低谷之后,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重新回到了班级前10名的队伍中。

    这次“请家长”事件让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尽管班主任需要和家长沟通,但是请家长还是要慎之又慎,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一段时间情绪出现波动、出现青春期反应、逃课、打架等,班主任必须请家长到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共同帮助孩子。但如果是以下几种情况,通常就无需请家长到校。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的成绩相对稳定,只是偶尔出现波动,只需要找出波动原因,无需专门请家长到校。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小C,他比较喜欢文科,所以在思维方式上也偏向形象思维。在高一时,文科科目比较多,如历史、地理、政治等,而且,数、理、化几门功课的难度相对较小,再加上他第一个学期住校,相对而言,学习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他的成绩能够保持在班级甚至年级前列。进入高二后,理科课程增多(在原来数理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物),而且难度加大,他一时难以适应,所以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这一点在之后进一步更深入的交谈中得到了证实,他说自己曾经难以听懂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小C虽然暂时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是由于他自身的学习习惯较好,所以只需要老师对他进行一些理科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并且让他自己多与任课教师沟通,这样可以使他尽快地赶上来。这时,班主任只需要把这种情况向家长说明清楚,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在短期内请理科老师补补课。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教育方式通常简单粗暴,一旦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不良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动用武力。这种情况也不宜动辄请家长到校。请家长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提请家长,学生会感觉班主任只有请家长来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降低了班主任老师的威信,而且有些学生会因为班主任请家长之后受到了家庭暴力而对教师充满怨恨,此后,学校的教育工作将更难以展开。
    第三种情况是学生本身问题较多,但家长对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管束与教育。即使家长得知学生的不良表现,也不能配合学校,起到共同教育的作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如自己想办法解决。因为学生的有些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力造成的。所以班主任只能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想办法,尽量转化、教育学生。
    二、请家长到校,要以尊重为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在许多家长眼里,班主任把自己请到学校,一定是自己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心理负担很重,防范意识较强,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沟通思想。
    既然请家长是为了与家长互通情况,谋求共同立场,共商教育方法,那么,班主任对待家长应该像对待同事、伙伴甚至朋友那样平等、礼貌,而且,要尊重不同家长的不同个性。例如,有些家长口才很好,有些家长不善言辞,有些家长特别重视班主任的意见,有些家长对于教育子女则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无论哪一类家长,班主任都要注意倾听家长所说的,不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通过倾听,班主任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表现等。这些可以帮助班主任诊断出问题所在。家长只有体会到班主任的尊重、真诚,才会从内心接纳班主任,才会放下自己的戒备、防范心理,真心实意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三、与家长见面时,班主任应该理性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热情地提出建议和期望。
    上面的那个事例,我认为是险胜。如果不是那个家长耐性好,修养好,如果不是同事及时提醒,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如果事后我没有写那封信给家长,没有继续鼓励那个学生,我不知道学生的家长是否能接受我的想法,是否愿意配合我的工作,也不知道那个学生是否能最终取得进步。
    所以,班主任在与家长接触时,应该讲究工作方法。切不可急功近利,与家长一见面就单刀直入,直捣孩子的问题,使家长本来就紧张的心理,变得越发紧张了。在这种不良情绪下,家长对于班主任提到的学生的问题,要么低头认罪,用“以后一定多加管教”来应付;要么怒气顿生,把学生叫来狠训一顿,或者动用武力。更有一些家长因为自己的颜面大伤,与老师发生争执,反问“你们学校是怎么教的?”,这样不仅使谈话陷入了僵局,而且也影响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请家长到校后,应该理性地分析问题,同时热情地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 议。
    理性地分析问题,是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再者,我们成年人自己都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更何况是学生----处在成长中的人呢?通过交流,班主任要让家长了解到:成长中的孩子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宽待学生的问题,理解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可以使家长不至于因为学生存在的问题过分地担忧。事实上,过分的担忧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
    热情地提出自己的期望和建议,是为了使家长感觉到老师的关心与期待。班主任要努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通常情况下,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那么问题的解决也绝不会一蹴而就。所以需要家长与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施加影响。

    总而言之,请家长要谨慎,对待家长要以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时更要多多注意方式方法。只有这样,请家长到校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家庭教育也才能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