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长大(养儿碎碎念.原创首发)

48楼
[SIZE=4][b]34、自我教育胜过他人教育[/b][/SIZE]
        [SIZE=3]上个周末没在家, 这几天没有过问孩子看了什么书,昨天询问孩子近期都在看什么书,他说在看《你在为谁读书3》和《你在为谁读书5》,原来周六那天,他和爸爸去逛了书城,又买回了一批新书,有的是爸爸选的,也有他自己选的,其中就包括这两本《你在为谁读书》,这套书有6本,家里原有2和4,这次只找到3和5,就先买了回来。
          说实话,书我还没细看,大致知道是以故事和书信的形式叙述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成长的引导的,让孩子最终明白读书的意义。没想到孩子会爱看且用心去看,看明白作者的意图。
            晚饭时,孩子津津乐道地给我讲述书的内容,告诉我读书的意义。看样子,这一课已经不需要我们给他上,他已经借助书籍完成了自我教育了。他爸爸呵呵笑着,说这叫借力,自己做不好的事,让书籍、电影、他人、阅历来教,岂不比父母说教更好?
           我一听,深以为然,然后想着,老师谆谆教诲,父母苦口婆心的话孩子常常听不进,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呢?[/SIZE]
49楼
[P]  35、[SIZE=4][b]放生“金丝熊”[/b][/SIZE][/P][P][SIZE=4][b]      [/b][SIZE=3]周五回家,刚打开门,老公和孩子都齐齐地让我去厨房看看他们的“战果”,我好奇地来到厨房,看到菜盆里有半盆龙虾。我以为这是他们买回来的呢,心想: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不就半盆虾吗?谁知孩子兴奋地说:“妈妈,这虾,是我们抓的!”“抓的?莫不是在我们的基地里抓的?”“猜对了,就是在那里抓的!”[/SIZE][/SIZE][/P][P][SIZE=3]      上上周周末,他们去采桑葚,看到桑树旁的小池塘里的水不深,就想试试里面有没有鱼,于是在街上买了个钓鱼人钓到鱼用来装的鱼笼子,放在我们的小池塘里,结果没几天就抓到了几只大龙虾。他们就把笼子再次放了饵料后放在了池塘,结果一周过去了,就有了这么半盆虾,而且是把小的放生了以后留下的。[/SIZE][/P][P][SIZE=3]      今天他们去那里,主要是准备把养了几个月的老鼠放生。这老鼠是生日前买的,已经养了几个月了,个头越来越大,养在家里也有一股异味,于是我们商量,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将老鼠放生,放在小区里怕没多大会儿就被外面的夜猫干掉了,于是决定放到野地里去,让它自谋生路。[/SIZE][/P][P][SIZE=3]      老鼠被他们带到了我们常去玩的地方,从笼子里放了出来,它开始去啃外面的野草,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获得了自由。等他们去取了笼子里的虾,回头看到老鼠还在那儿吃东西,看样子不会被饿死,于是踏上了归途。但愿,这只重获自由的宠物鼠,可以在自然中获得生存的能力与机会。祝福它![/SIZE][/P]
50楼
收获好大了,半盆龙虾,还有“金丝熊”的自由!小鱼儿该有多开心啊!
51楼
[b][SIZE=4]36、(育儿经)谈“自律”[/SIZE][/b]
         [SIZE=3]最近和一个宝妈聊起带孩子的话题,她说:“孩子真是越大越难带啊!”然后她举了几个例子:
      她和孩子定好规矩,每天只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但半个小时一到,孩子总是哭着不肯关电视机;
      去逛超市前,和孩子约好一次只买一个玩具,但孩子到了超市,看到玩具就走不动步,既想要这个也想要那个,不满足就不走,最后往往要强制拖走;
       孩子下雨天喜欢出去玩,一开始她是允许的,但出去玩时,孩子偏偏就喜欢往水坑中踩,说了无数次都不管用。后来她就不让孩子下雨天出去了,孩子向她承诺不往水坑踩了,她就带着孩子去了,但一旦出去,孩子就把自己的承诺抛到脑后去了……
       听完这位宝妈的描述,我告诉她,她家的孩子是典型的缺乏自控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不够自律”。

        要想指望一个孩子具备很强的自控能力是不现实的,这种能力需要在后天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b]自律的人成功的概率更大[/b]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

        他找来400名儿童,把他们带到一个大房间,每人面前放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他要暂时离开一会儿,等他回来的时候,没有吃掉自己的棉花糖的孩子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如果吃掉了就得不到奖励。

        然后,他离开了房间,15分钟后再次回到房间时,他发现有些孩子吃了棉花糖,有些则一直坚持忍着没吃。
           14年后,这位心理学家再次对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忍不住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普遍具有行为问题,而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SAT成绩平均要高出210分。

         等孩子30岁之后,心理学家又发现,那些不能够忍耐和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沾染毒品,而坚持等待的那些人,则普遍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很多人认为,智商高、聪明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在智力水平没有太大差别的前提下(实际上极聪明和极笨的人很少,80%的人智力均为中等水平),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变得优秀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我认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她是那种并不太聪明的人,上学的时候成绩也并不突出,高中毕业后只考取了普通的二本大学。但她自从上大学后,就一直坚持一个习惯: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书,大学毕业后,她又多了个习惯:每天坚持写2000字。有时候工作忙到很晚,她也坚持熬夜把每天的“任务”完成,有时候生病实在难受,她也挣扎着起来看书、写文章。

       看书的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写文章的习惯也有十余年了,她现在已经出了好几本书了,还开设了网络写作班,教更多的人如何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

       如今,她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中,在事业上比她成功的不超过5人,但当年,她的学习成绩不过是班里的中等水平而已,可以说,她的成功离不开她十几年来坚持的那两个习惯。我们很多人,在为前途焦虑,觉得自己该改变现状做点什么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办健身卡、买书和学英语。然而,办了健身卡后,大多去了几次后就再也不去了,买完书后翻了几页就放在一边吃灰了,英语字典翻来翻去,发现最后记住了的,还是那个“abandon(放弃)”。

       这就是普通人和那些取得成就的人的区别,碌碌无为是因为定了目标也坚持不了,而走向优秀的人都能高度自律。

[b]父母信守承诺有助于孩子培养自控能力[/b]

       在棉花糖实验之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Celeste Kidd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良,她在棉花糖实验之前,加入了另外一个实验。

       她将孩子们分为A、B两组,让她的同事们和孩子一起画画,然后,其中一位同事告诉孩子们,她去拿一些新的蜡笔,让他们需要等待一会儿。几分钟后,A组的成年人拿着新蜡笔回来了,B组的成年人则空手而归,告诉孩子新蜡笔用完了。

       实验接下来,同样的事情又重复了一次,只不过这次许诺的是新的纸,A组的孩子同样得到了新纸,而B组的孩子再一次两手空空。

       在这两次实验之后,Celeste Kidd将棉花糖实验重复了一次,这一次的实验结果让人震惊,他们发现,A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整整4倍!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的自控能力并非完全来自于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它和孩子的父母是否对孩子信守承诺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做某件事,总是喜欢采用“哄骗”的方式:“你把饭吃完我就给你买玩具”,“你把作业写完我们就出去玩”,“这次考试拿100分,爸爸妈妈带你去旅游”,然而,在孩子乖乖完成了这些事之后,父母却要么把自己的承诺忘了,要么找一堆借口来搪塞孩子,时间一久,孩子们明白了父母的承诺不过就是一张“空头支票”,所以,当“棉花糖”摆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想着 “先吃了再说”。

       但是,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跟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迟现有欲望是成正比的。

       当孩子们眼前的那颗棉花糖变成了看电视、玩、睡觉、享乐,而奖励而来的那颗棉花糖变成了好成绩、好习惯、金钱、事业上的成功,那些缺乏自律的孩子,依然会迫不及待地吃下“第一颗棉花糖,从而失去“奖励而来的棉花糖”。

       而信守承诺的父母,懂得延迟满足孩子,最终会让孩子获得一种克制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他们将来在简单、享乐、诱惑、欲望面前不为所动,最终获得更大的成就。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这就必须让孩子学会自律,要树立孩子的自律意识,就必须要让他们对安全感产生信任,要树立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就要信守承诺、以身作则。

       所以,那些还在责怪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的父母,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把对孩子的每一个承诺都兑现了再去教育孩子吧![/SIZE]
52楼
[P][SIZE=4][b]37、、第一次飞行体验[/b][/SIZE][/P][P][SIZE=4][b]       [/b][SIZE=3]小鱼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这段时间有一个商家在组织一个小型直升机短距离飞行体验活动。[/SIZE][/SIZE][SIZE=3]每天小鱼放学经过都可以看到那架直升机飞起降落,他也想试试,毕竟别的交通工具他都乘过,唯有飞机还从来没有坐过呢!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答应等这个周末带他去体验一次。[/SIZE][/P][P][SIZE=3]       这个周六,上完英语培训班回家才五点过一点儿,我也恰好放了六天中考假,于是我们一家去了凤凰酒店旁的飞行基地。那是一片绿茵地,暂时做了停机坪。草地上聚集了不少带着孩子来玩的人们,我们咨询了一下,分为2公里、4公里和8公里三类,距离不同,价位也不等,2公里的需要198元,其他几类要贵一点。我们只为小鱼一人报了名,但需要三个人才可以成团起飞,所以在那里等了一会儿,小鱼用宣传纸折了一个纸飞机在草地上飞着玩,倒也不寂寞,不一会儿还吸引了一个同龄男孩和他一起玩儿。他还在那里巧遇了一位同班同学呢![/SIZE][/P][P][SIZE=3]       不一会儿,就又有两位小朋友报了名,拼团成功了。他们拿着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上了那个小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儿就回来了,总共也就不到十分钟的样子吧?可是,孩子很开心,一路吧嗒吧嗒地给我们讲着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还说要是作业写完了有时间就写一篇作文保存这段记忆。让我们觉得这钱花的还是值得的。因为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尽量带孩子去感受一些新的体验,希望丰富孩子的人生经历。吃鹅蛋,养动物,夏令营,研学,主持采访等等,我们无法估量这些到底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肯定会真实的存在。[/SIZE][/P][P][SIZE=3]       下面是孩子后来写的一段话,留此特做纪念。[/SIZE]
[/P]
53楼
[P][SIZE=4][b]38、家里来了新“访客”[/b][/SIZE][/P][P][SIZE=4][b]       [/b][SIZE=3]这两天,我在给孩子讲要亲近自然,还将一篇微信热文中推荐的亲近自然的几个金点子分享给了他,例如在出发到目的地的路上找到十种动物和植物,说出它们的名字,还可以介绍它们的习性,或者在以后的日子再次经过时观察它的变化。我们今天去书院练字,从早餐店到书院,就要经过小区外的林阴道,我们就一起去盘点我们遇见的植物和动物了。[/SIZE][/SIZE][/P][P][SIZE=3]        还有一个金点子是在郊外或小区的土地上(最好是在草丛里)放一块废弃的木板,过两天再去观察木板的底部来了些什么新物种,一个月后再去观察木板的变化和木板下的物种有什么变化。目前我们还没有做这样的尝试。但是,我们在家里有了新发现。为了方便外出旅行,今年暑假我们新置了一个旅行箱。旅行箱就放在卧室的角落里。今天中午,孩子看到旅行箱上落了些灰尘,就把它拉出来准备擦一擦,结果孩子惊叫起来,原来在旅行箱的箱底地面上,有一只小壁虎落户在了那里。[/SIZE][/P][P][SIZE=3]        小壁虎和我家养的娃娃鱼长得很像,灰褐色的身体,有四个小脚掌,每个上面又有五个小的脚趾,紧紧地吸在地面上,一条长长的带着花纹的尾巴,嘴巴尖尖的,还吐着信子。[/SIZE][/P][P][SIZE=3]        我小声提醒孩子不要惊跑了它,孩子发现其实它并不容易被惊醒,因为它似乎睡着了,就轻轻地把它放在手掌心里将它移到了客厅里的茶几上去观察它。它慢慢地从茶几的玻璃上爬到了一个剪刀的下方,然后不动了,如果不仔细找,根本就无法发现它,因此它可能觉得这里是一个安全的藏身之所。[/SIZE][/P][P][SIZE=3]        不一会儿,孩子爸爸下班回家了,孩子兴奋地把发现小壁虎的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看了看,却说因为家里没吃的,建议把它放到楼下去。可是它才没到一会儿,孩子还不舍得跟它道别呢,我就让小壁虎这个新房客暂时住在我们家了。难得孩子对小动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满满的爱心,我要努力呵护着,至少总比看到任何的小动物就吓得尖叫或直接弄死要好吧?而且似乎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对大自然,对动植物,尤其是动物,各种动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家,也一直没有断过小动物访客,愿在这种对动植物的好奇和爱护里,能悄然建立孩子的悲悯之心![/SIZE][/P][P][SIZE=3]       [/SIZE][/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