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夜话读书专贴(三)——共读《我的教育心》

30楼
[LINE-HEIGHT=24px][FACE=Times New Roman][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李镇西说,美好的精神好比是盐,而一般情况下,人是不愿意直接吃盐的,人所需要的盐必须通过各种食物进入人体,教育的“盐”也最好不要直接让学生吃下,而应该通过某种“载体”让学生接受并吸收,这种“载体”便是活动。[/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LINE-HEIGHT=24px][FACE=Times New Roman][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Times New Roman][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Times New Roman][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我特别喜欢这一句,用大白话把道理讲明白了。[/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
31楼
                   品味苦难之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纸灯笼》[P]如谢主任所说,班集体重要的是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塑人,塑心。而集体阅读不仅仅应该归属于语文的学科,班主任有义务或者说可以把阅读当做一种班级的常规活动。读书育人,读书静心。雷夫如此,中国教育也如此。和孩子在活动中品味快乐。在阅读中品味百色生活。今天我带着在幸福中的他们品味困难。品味困难,那里有最宝贵的人性美美!年迈的奶奶,为了家庭,为了儿孙,为了不让他们担心谎说去探亲,白发闪闪,踏上了去妹妹家的路,去为孩子们赚几斤做棉衣的棉花。年迈的奶奶为了家庭放弃了治疗。年迈的奶奶为了孙女的学业,双膝而跪,这一举这一动,震悚了每个人的心。包括班级的孩子,奶奶的心海底针——他们无法再忽略自己的奶奶,自己的长辈。可爱的孩子 ,优秀懂事的孩子。为了家庭决定辍学,故意考差,贫困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将心比心。一字一字刺痛了孩子浑浑噩噩的他们,懂得的是珍惜。为了妹妹放弃学业的哥哥。让学生身为哥哥姐姐的同学,懂得了肩上的担子。不再是和弟弟妹妹争抢吵嘴。在作者的笔下,在那个苦难的年代 ,连那头老黄牛都满是人性!品味困难,我和孩子们得出 了一个共同的词语——珍惜![/P]
32楼
[LINE-HEIGHT=21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LINE-HEIGHT=1.5][SIZE=12pt][[/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1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LINE-HEIGHT=1.5][SIZE=12pt]摘要] [/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1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LINE-HEIGHT=1.5][SIZE=12pt]如果说以往有什么经验可以继承的话,那么首推我的集体主义教育。……我所理解的“班集体”,既不仅仅是教学单位,也不单纯是德育组织,而是集教育、教学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P118[/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LINE-HEIGHT=21px][FACE=宋体][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SIZE][/BGCOLOR][/FACE][/LINE-HEIGHT][P][FACE=宋体][SIZE=9pt][LINE-HEIGHT=21px][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
[/SIZE][/BGCOLOR][/LINE-HEIGHT][/SIZE][/FACE][/P][P][LINE-HEIGHT=21px][FACE=宋体][SIZE=14px]【感悟】有时候我个人是不大愿意去提集体主义这一概念,在我的印象里,这一概念的前苏联痕迹非常明显,偏偏我又不是很喜欢前苏联那一套东西。我个人总觉得我们老师是特别喜欢把“集体主义”这一价值观强加给学生。“集体主义”是什么,本质上是一种[/SIZE][/FACE][/LINE-HEIGHT][FACE=宋体][LINE-HEIGHT=21px][SIZE=14px]坚持社会本位的道德原则,即社会与个人相比,具有更高的价值。集体应该尽最大努力提供适合的环境让个人在其中得到全面发展,而个人在其中则应为集体的完善付出最大化的努力。这个东西听起来十分美好,但我在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中,我觉得这种所谓的集体主义精神有些过大,很难真正地实现。比如一个再优秀的班集体在许多年以后,大家能够记起的往往还是自己身边的那么几个人,也就是小团体。[/SIZE][/LINE-HEIGHT][/FACE][/P][P][FACE=宋体][LINE-HEIGHT=21px][SIZE=14px]    我个人更愿意把集体主义分解成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我尝试着去接近班里的每一个小团体,每一个小团体都拥有自己的一些精神特质。如何让他们竞争,力量平衡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更为认可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是有明显区别的,团队精神是基于个体的,集体主义则是基于社会的。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集体主义的目标常常过于宏伟,有时候过虚,而团队精神的目标更为具体,更具有有效的指向性,效率更高,不容易内耗。我一直很认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SIZE][/LINE-HEIGHT][/FACE][LINE-HEIGHT=24px][FACE=arial,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41, 254, 221)][SIZE=14px]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LINE-HEIGHT=21px][FACE=宋体][SIZE=14px]”。任何集体都会有小团体,把这些小团体发展好,趋向一致性,也许就能无形中形成集体主义的要求。[/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1px][FACE=宋体][SIZE=14px]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级小团体的动向,将他们引向积极面,这就是班级的正能量,就是班级发展的最大动力。[/SIZE][/FACE][/LINE-HEIGHT][/P][P]
[/P]
33楼
[SIZE=5]    我的班级与其他班级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更为自由,思想上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甚至可以夸张一点地说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比较另类,有自己的追求,始终坚持真善美,绝不作假。[/SIZE][P][SIZE=5]做错要承认,挨骂要立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校就是一个人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习成长的最好场所,在这里犯了错,老师会指出来帮你纠正。最重要的是态度,知道错了勇敢地承认并改正。当孩子做错事情挨骂的时候总是会深深地埋着头,我总会告诉他们立正站好,不要低头,错误是难免的,但绝不能失去做人的尊严。[/SIZE][/P][P][SIZE=5]
[/SIZE][/P][P][SIZE=5]
[/SIZE][/P][P][SIZE=5]问题:如果你的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你会怎么处理?(千万不要误会啊,这个问题的缘由是这一期的小学版案例点评《我的输与赢》,想知道大家的看法。)[/SIZE][/P][P][SIZE=9pt][SIZE=9pt]
[/SIZE][/SIZE][/P]
34楼
[P][ALIGN=center][FACE=宋体][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教师不妨也追追“星”([/SIZE][/FACE][/B][B][SIZE=22pt]014[/SIZE][/B][B][FACE=Times New Roman][SIZE=22pt])[/SIZE][/FACE][/B][B][SIZE=22pt]3-19[/SIZE][/B][/FACE][/ALIGN][/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宋体]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黑体][SIZE=12pt][[/SIZE][/FACE][FACE=黑体][SIZE=12pt]摘要] [/SIZE][/FACE][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可以这样说,我成长的历程一,也是我追随着教育大师,追随名师的过程;或者说,是与大师和名师同行的过程。(P138[/SIZE][/FAC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FACE=宋体]我有幸于从教之初,便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结识了这位可亲可敬的教育家。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日子里,他的许多精辟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并情不自禁地解剖自己的教育。[/SIZE][/FAC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20[/SIZE][/FACE][FACE=仿宋_GB2312][SIZE=12pt]世纪80[/SIZE][/FACE]年代,我摘抄了许多陶行知著作中的话,作为对自己的勉励。(P138)[/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宋体]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孩子们喜欢“追星”,喜欢偶像,我们不管他们的偶像正确与否,合适与否,但我们不得不感叹孩子们在追的过程里,精神力量是何等巨大,孩子们几乎为之废寝忘食,那么我们不妨把角度换回到成人,换到我们当老师的身上,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星”,让我们倾慕,让我们追随,我们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力量呢?答案是肯定的。[/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著名特级老师管建刚曾经这样说:“有偶像在,心里有了个拽得住的,日子过得踏实,你自以为成熟,不再有偶像,你的人生基本已经到顶了。”这句话,不但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更是对他自己说的。管建刚因数追随薛法根、魏书生等大师,自己也迅速成为了特级老师。无独有偶,李镇西也是这样,正是追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于漪、钱梦龙等名师大家,自己也一步步成为大师,成为若干青年老师的偶像。这两位老师成长的例子,告诉我们也有必要找到一位教育偶像,并追随他,“象偶像那样工作和生活”,相信他会很快成长,即使不能成为另一个偶像,但至少方向是正确的,目标就不会太远了。[/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那怎样“追星”呢?从李镇西和管建刚这里,我觉得有这么三点很重要。[/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一是了解大师。记得在佛山培训是,魏书生曾经说过,中国历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大量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产,可惜我们研究得太少了。我当时很震惊,是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楷模人物,都有人物传记,包括企业界的马云、演艺界的朱军等人,他们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为后辈年轻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但教师这一行业比较少这种研究,我们作为年轻的后来者,为什么不有意识做些这样的梳理工作呢?这样的名师了解多了,对我们的专业提升和人格完善,相信都是有作用的。当然,今天我们共读李镇西,其实也是践行了解大师的每一步,我建议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多读读其他老师的作品。[/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二是对话大师。对和衣而卧有文本对话,也有面对面的对话,但在这里,我想更多的是面对面对话。李镇西在书里说,我们常常有一种倾向,总喜欢仰视大家,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大家拉开距离,这不是真正的学习。其实,真正的学习是贴近大师,走进大师,与大师对话,相信一次真正的谈话,特别是源于专业的真诚谈话,会启发老师很多。李镇西对话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人,与他们交朋友,我们或许会说他李镇西有底气,但我以为,这无关底气,更重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我本人也幸接触了班华、余映潮、王晓春、陈晓华、张万祥、郑学志、李迪、管建刚、陈宇等一线名师,并与他们有比较良好的沟通,感觉真是如沐春风,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三是践行大师。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不甬为学习而学习,而是用来改造我们的实践。我个人以为李镇西真是善于学习的楷模,他从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学到了人性教育,所以有了“爱心与教育”;他从陶行知那里学到了生活教育,所以带孩子走进在自然,走进社会大课堂;从于漪那里学到了“两代人的责任”,所以奋斗不止、笔耕不缀;他从钱梦龙那里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所以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他从魏书生那里学到了“做好自己”,所以不断坚持个性,做“最好的班主任和最好的家长”…最后把这些点串成一串珍珠,那就是民主教育。我也主张学后要马上践行,不能等,否则热情一消退,灵感一褪却,重新拾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践行大师,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们的做法,而应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创造性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多了,实践久了,不要说超越名师,但超越自己是肯定的。[/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说不定,哪天在不经意间,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教育偶像”呢![/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宋体] [/FACE][/SIZE][/LINE-HEIGHT][/P][P][ALIGN=left][B][FACE=Arial][COLOR=black][SIZE=12pt][FACE=宋体]大雄的问题:如果你的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你会怎么处理?[/SIZE][/COLOR][/FACE][/FACE][/B][/ALIGN][/P][P][LINE-HEIGHT=20pt][FACE=宋体][B][FACE=Arial][COLOR=black][SIZE=12pt]我会少说多干[/SIZE][/COLOR][/FACE][/B][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不想被个圈子套住,最好是多找几个圈子,意思是说,其实老师们的生活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要打开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SIZE][/FACE][SIZE=12pt][/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SIZE=12pt][FACE=宋体] [/FACE][/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0pt][B][FACE=Arial][COLOR=black][SIZE=12pt][FACE=宋体]我的问题:你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偶像?是哪些?[/SIZE][/COLOR][/FACE][/FACE][/B][/LINE-HEIGHT][/P]
35楼
读书笔记没有做,浏览了谢主任的文章,颇受启发,偶像不就是目标吗?目标不就是动力吗?我的偶像是魏书生老师,“不请吃,不吃请”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教书。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永远是孩子们是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我的偶像是李镇西,一位感性多于理性的校长,在他的眼里没有一个差生,因为他爱着每一个孩子,他愿意帮助每一个孩子。“让人们 ,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幸福没有界定,却是心中最美好的感觉。……“三人行必有我师”看到能够看到的卓越,充实当下的平凡!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