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夜话读书专贴(一)——共读《童年与解放》

0楼
[P][P][P][P][P][P][ALIGN=left][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0px][/FACE][/COLOR][/SIZE][FACE=宋体][SIZE=16pt]《[SIZE=6]童年与解放》[/FACE][/SIZE][/SIZE][SIZE=6][FACE=宋体][SIZE=16pt]之[/SIZE][/FACE][FACE=宋体][SIZE=16pt]九[/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SIZE][/ALIGN][/P][P][/P][P][SIZE=6][/SIZE][/P][P][SIZE=6][/SIZE][/P][P][SIZE=6][/SIZE][/P][P][SIZE=6][/SIZE][P][SIZE=6][/SIZE][P][SIZE=6][/SIZE][P][P][P][ALIGN=center][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0]  [/SIZE][/COLOR][/FACE][FACE=微软雅黑][COLOR=rgb(0,0,0)][SIZE=19]给你什么样的童年[/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0][/SIZE][/COLOR][/FACE][/ALIGN][/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0]    [/SIZE][/COLOR][/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最近一直在看台湾作家黄武雄先生写的《童年与解放》,觉得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道理,就一一在你的身上和学生身上对照。[/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如果问所有的成年人,到底想要怎么样的生活,说得最多的应该是“幸福”!金钱也好,名利地位也罢,无非就是想让自己过得“幸福”吗?[/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书中第一个章节的题目:“人即目的” ,不就是想说,无论我们这个过程如何进行,人才是最终的目的。说得很好,做起来多难啊。正如,成年人一样,有倦怠期,孩子们难道就没有了吗?最近的复习,让我都觉得有些累。单调重复的内容,各科的试卷,催促的话语——其实,我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如果有一天,一家长,一孩子跟我们说:“老师,我不想做人上人。”你怎么回答和面对?[/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所谓的人即目的,他都不快乐,不愿做,怎么快乐与幸福?[/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再看看我家的宝贝,还刚刚五岁,天天放学就在我办公室写作业。有的同事看到难免会表扬,小小年纪就这么自觉。可是,我打心底不想让她写,这时候也作业对手的发育是很不好的。 可小家伙自己却想写要写,有时没写完着急得不得了——老师要批评啊![/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人即目的,还是表扬或批评是目的?我不太清楚了;也不知道是应该阻止她继续写,还是支持了。[/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喜欢第四章“鸟与飞机”这个题目。因为我是特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于是想培养我的学生或,我家宝贝有这样的精神或特质。文中多次提到“生之勇气”与不能太低估小孩子。的确,就算是婴儿,也知道谁是自己的亲人或熟人!然而,正如,一到复习,我们就成了课堂上的“一言堂堂主”一样,在家里,我们也往往是这样。女儿是一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痴迷的孩子。每当到了我们吃饭的时候,她还在那里拼命画画啊,或者做手工什么的。于是,我和老公就轮流恐吓或反复吆喝。这应该是很不对的!吃饭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天都在做。可女儿只有这个时间爱做,也不知道吃完饭后还有没有兴趣呢。记得我上学时,最不喜欢妈妈天天早上催我起床吃早餐,要知道学习多累啊,就周末放假才能睡懒觉。可当妈的却认为不吃早餐对身体是肯定不好的。所以,才不厌其烦地做着孩子不喜欢的事情。然而,今天,当我做了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你!明知你不喜欢,却还乐此不疲![/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于是又感谢起《童年与解放》!我就这样慢慢地看,细细地想。希望真的能慢慢改变自己,改变做为母亲的想法,却不是太科学的做法。也在想,如何能让我的学生们爱上学习,又能学得开心轻松。[/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2pt]
[/SIZE][/FACE][FACE=Tahoma][COLOR=rgb(0,0,0)][SIZE=10]      真的,其实就在想给你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一如给我的学生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SIZE][/COLOR][/FACE][FACE=宋体][SIZE=16pt][/SIZE][/FACE][/P][/P]
1楼
[P][SIZE=5]【摘录】P131 哈贝马斯认为人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工作、语言及宰制,相应地,基于这三类基本条件,便有三种人类旨趣:技术旨趣,实践旨趣与解放旨趣,从而产生a经验与分析b解释与历史c反省与批判的三类知识。[/SIZE][/P][P][SIZE=5]【感悟】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语言这一基本条件,很明显我们人类的工作是既离不开工作也离不开语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充满了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社会科学就更是充满了诸多的“天问”与“自省”。[/SIZE][/P][P][SIZE=5]语言真的很奇妙,这次我组织孩子们一起看天宫授课的现场直播,孩子们看得特别得投入,而且非常得愉快,透过一个个的实验,我们能够看到孩子因为得以与自然对话而感受到的那份乐趣。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沉浸在其中,课后很多学生都问我,老师要是我们平时的科学课也能这样该有多好,可以多了解自然,了解好多有趣的事与现象。我也是一愣,确实,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少不了与大自然的对话,那我们看看当下的孩子们能有多少机会与大自然对话呢。想想我小时候与河里的小青蛙对话,通过对话我似乎了解了很多青蛙的习性,而这在今天孩子们这里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不能靠近小溪边。想想我小时候不脱蓑衣卧月明的那种乐趣,那更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体会到的乡间乐趣,他们无法享受与星星,与草地,与萤火虫的那种自然对话,他们真的很难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有这么美。这也难怪一让孩子们写自己的家乡,他们就词穷。因为他们的家乡早已被现代化发展得潮流所淹没,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与自然对话,他们更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真的让我感觉很有些悲凉,我们一次次地远离那最美的地方却总渴望寻找到最美的感觉,这真是有些可笑。[/SIZE][/P][P][SIZE=5]真想有一天,牵着孩子们的手,告诉他们大自然是会说话的,是有趣的。[/SIZE][SIZE=9pt][/SIZE][/P]
2楼
[SIZE=5]昨天网络不通,今天一天忙着改卷,现在赶紧把昨天写好的稿子贴上来。[/SIZE][P][SIZE=5]
[/SIZE][/P][P][ALIGN=center][b][SIZE=7]
[/SIZE][/b][/ALIGN][/P][P][ALIGN=center][b][SIZE=7]幸福的彼岸[/SIZE][/b][/ALIGN][/P][P][ALIGN=left][P][SIZE=5] 《童年与解放》是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它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认识了台湾的教育。网上有很多人这样评价这本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童年与解放》绝对称得上是台湾教育和教改的扛鼎之作。”《童年与解放》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一本阐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读本。人类的知识与经验不不能被生硬地分开是本书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本书的逻辑推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特别是黄教授强调了人如果没有警觉到“在知识中异化”的危机,很可能“接受体制教育越多,反而越容易人云亦云,而从意识底层迷失了作为目的本身的自我。”这个观点可以说把我给震醒了。黄教授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展开了一连串深入的探索,对于由儿童到成人的心智发展模式,以及知性如何成熟的过程,都极为仔细地讨论各种既存理论,同时归纳出作者本人的很多独到的见解,让我们耳目一新。[/SIZE][/P][P][SIZE=5]  作者的作品风格偏于学术散文,文体独特。他旁征博引,从康德、黑格尔到皮亚杰,从沙特到昆德拉,驰骋知识的原野。反复的论证,揭示儿童成长的真象,并进一步讨论理性的局限与人思想的解放。[/SIZE][/P][P][SIZE=5]当黄教授毫无保留地为孩童争取最大的自由、最高的尊重,以及最起码的平等时,他不啻化身成为“童年”的守护者,代表所有被成人设计的教育体制禁锢在学校里的纯洁灵魂,向这个体制的不合理发出不平之鸣,争取“自由”与“解放”的可能性。每一位读者,相信都可以体会到这一声声吶喊所传达的悸动。我是深深地被其精神所感动。什么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那些一味地卖弄那些奇技淫巧的皮草专家,而是像黄教授这样有着深刻思想的教育哲人。[/SIZE][/P][P][SIZE=5]  我常常在想,一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从这本书里学到些什么呢?很明显那些理论我们是很难有机会去卖弄的,但是黄教授就像一座孤岛上的灯塔指引着我这个夜行人,逐渐找到教育的家,教育的彼岸,那是幸福的彼岸。[/SIZE][/P][/ALIGN][/P]
3楼
这里怎么共读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