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地修炼我们的精神

72楼
[P][b]韩素静:用生命唱响爱的乐章[/b][b][/b][/P][P]认识素静源于她的第一部书稿。当时我正在医院的病床上,但当打开她的书稿时,我还是被她的文字吸引了,我为她对教育的痴情感动着、净化着。所以,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尽管由于急性气胸我一天内做了两次开胸手术,但我依然在能阅读的时间里阅读起当时还颇为陌生的素静的书稿。文字是有力量的,正因素静的文字感动了我,我才在出院两天后就为素静写好了序。[/P][P]素静是个勤奋、爱思考的人。近几年,每年春节前,她都会给我交一份她一年来写的文字,翻阅着素静的文字,我似乎看到她在用所有的力量唱一首爱的歌。[/P][P][b]一、奔放的爱,无私地施予学生[/b][/P][P]我真的怀疑,素静的那颗小心脏中蕴藏着多少爱。《教师月刊》“答问”栏目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看来,爱学生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素静是这样回答的:“爱学生需要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可,要剥掉所有外在的、附加的条件。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是爱的这个人,而不是他的分数或者他的外表……”素静总是告诉学生:“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分数也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你们的首要任务。”每次考试后,她都再三提醒学生:“不管你考出什么样的分数,老师都爱你。在分数和你面前,老师爱的是你,而不是分数。”这句话让学生知道,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那个分数。她要求自己坚守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不是关注领导的脸色;关注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只关注试卷上无情冷漠的分数;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长长的未来。[/P][P]有以上思考,素静考虑问题时总是不由自主就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怎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就成了素静在班级做事的唯一原则。她尽全力打造一间温暖的教室,力争让一群孩子因为遇到她而倍觉幸福。她持之以恒地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春天里,她带领学生“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体力,又磨练了意志,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每次活动,她都会选择不同的主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重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初二年级学生进入了青春期,一般开展“我用身体摆字母”,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淡化男女性别的局限;初三年级,面临即将到来的分别,一定要营造“我们永远一个家”的主题。“走出家门,走进自然”活动,把班级生存空间放大到大自然中,极大地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夏天里,她组织“家访团家访”,给学生搭建和成人交往的平台。班级管理方面,她组建起“智囊团”,给另类孩子搭建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带来的尊严。[/P][P][ALIGN=left]在素静眼里,真正的教育就要培养人的自我意识。为此,她搭建平台,把握契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她经常在班级里征求学生的意见。某学期曾有人提议利用周末给学生补课,学校要求开次家长会征求家长的意见,但素静认为应该征求的是学生的意见而不是家长的意见,学生愿不愿意参加才是最重要的。为了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她甚至给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布置了一项“和自己吵架两次”的作业。不仅鼓励学生和自己吵架,她甚至还“煽动”学生去找校长谈判。在素静的意识里,谈判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坐在校长面前,向校长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经历就是最大的收获。[/ALIGN][/P][P]总之,在素静的班级里,春天带学生到自然中触摸春的气息是大事,夏天冒着炎热组建“家访团”家访是大事,秋天开展读书汇报会、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是大事,冬天去操场纵情打一番雪仗,让每个人都回归童年也是大事。有学生生病了,全班同学准备礼物去医院探望他,是大事;老师过生日,全班同学给老师写首赞美诗是大事;创建班级文化,制定班规班纪和班训、编撰班歌、给班级起个特殊的名字也是大事……[/P][P][ALIGN=left]现在,工作20多年的素静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回头细看,素静才发现除了教师这一角色外,她竟成了恋爱婚姻指导家、养儿育女教育家等。[/ALIGN][/P][P][ALIGN=left]原来,从素静班级走出的孩子大多都已经成了素静的朋友。看,这群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恋爱结婚的事情已提到了日程,他们把自己的苦恼说给素静听,素静就毫不犹豫地当起了恋爱指导专家;再上一届的学生,大多已结婚成家,夫妻间难免磕磕碰碰,于是,素静又成了年轻人的夫妻相处指导专家;再上一届的学生,孩子的教育逐渐提上了日程,于是,素静又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养儿育女指导专家……[/ALIGN][/P][P][ALIGN=left]就这样,陪着学生一路走来,从懵懂的少年走进步履沉稳的中年,从关心学生的学习走到关心学生孩子的教育,素静看着他们一步步长大,甚至已开始陪着他们一点点变老。[/ALIGN][/P][P][b]二、理智的爱,真诚地施予儿子[/b][/P][P]作为一名教育者,素静自然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从儿子出生,她就把儿子看做一个具体而丰富的人。听说,儿子这么大,素静只为儿子织过一件毛背心。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儿子出生后,素静本来也准备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一边照看孩子,一边给孩子织毛衣。但不久素静就发现,织毛衣不仅占据了手,更占据了精力,让她不能全心全意、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于是,当毛衣织成背心的时候,素静就果断地结束了工作——就让它成为一件背心好了,她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陪儿子。是啊,儿子刚来到这个五彩缤纷、气象万千的世界,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介绍给儿子。有着这样重要任务的她,怎么能够因为织毛衣而懈怠呢?[/P][P][ALIGN=left]自从儿子出生,她就带着儿子像认识一幅画一首诗一样自然而然地走进文字的世界,给孩子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通道。儿子读小学时,她又在家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家里设有“家庭读书时”“家庭读书日”。所谓“家庭读书时”,是指每天的19点到20点,一家人都要在餐厅静悄悄地读书。这段时间,儿子作业再多也不许写作业,先生爱好书法也不能练书法,素静当然也不能写文章。总之,这个时间段一家人只能安安静静地读书。所谓的“家庭读书日”,是指在周末抽出一天时间去图书馆阅读。之所以舍近求远地去图书馆,是想让儿子知道:周末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方式度过,周末还有这样一个去处可供消磨。不能不说,“读书场”的营造让儿子成为一个爱阅读的人。初中毕业那年的春季,当其他孩子都在忘乎所以地玩耍时,她的儿子却阅读了《朱元璋传》《苏东坡传》《李鸿章传》《张居正传》《第三帝国的兴亡》(共3本)《大败局》以及《货币战争》等9本书。[/ALIGN][/P][P]除了把儿子带进书的世界,素静还深谙鱼缸里长不出千斤大鱼的道理。素静还把孩子带进生活深处,陪伴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9岁生日前,素静第一次带孩子参加了户外单车俱乐部,一天骑行40公里,儿子成为该俱乐部历次旅行中最小的“驴”;2010年暑假,舟曲发生了泥石流灾害,为了给灾区献爱心,素静建议儿子在濮阳市最热闹的广场进行卖唱募捐,把募捐到的钱款送到红十字会;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素静又建议儿子去书店做义工,让儿子体验成人的世界,锻炼儿子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16岁生日那天,素静全家徒步全程22公里,从而磨练孩子的意志。这些活动,不言而喻,都一定能给儿子提供不一样的成长体验。[/P][P]更值得欣慰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喜欢写文字的素静一直给儿子记录成长日记。18岁成人礼上,当素静把18年的日记打印成书送给儿子时,儿子班级的同学和家长都惊呆了。这份礼物,是成长的见证,更是爱的见证。[/P][P][b]三、深挚的爱,赤诚地施予母亲[/b][b][/b][/P][P]素静的父亲去世早,一直是母亲陪伴她。可2011年5月份,母亲竟然也在毫无征兆的时候被告知已患有多处囊肿,这个消息给素静带来的打击就可想而知。[/P][P]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素静精心侍候。那段时间,尽管暗地里哭红了眼睛,尽管躺在自己的房间彻夜难眠,但在母亲面前,她装出没事的样子陪母亲谈笑,避免母亲产生怀疑。那段时间,全家人也一致达成共识:所有的言行都要以让母亲轻松愉悦为目的。[/P][P]那段时间,儿子表现很好。上学前一定要去姥姥房间和姥姥说再见,放学回来要先到姥姥房间聊几句天。看到姥姥颤巍巍从沙发上站起来,儿子一定会快速赶过去搀扶。这些举动,都让姥姥心生欣慰。[/P][P]那段时间,素静的丈夫做得也好。看母亲去厕所不方便,他马上买来座便器放在母亲卧室;看母亲睡软床不舒服,他马上从地下室把硬板床搬上来;看母亲因地板滑不好站起,他马上买来防滑垫铺在床前;看母亲喜欢吃水果而又怕消化不良,他马上买来榨汁机;晚饭后看电视,他总是调换到戏曲频道,母亲看不懂,他就做讲解;更不要说他几乎天天从饭店买来鱼汤、羊肉粥、丸子汤给母亲改换口味了……[/P][P]当然,素静肯定也在尽最大努力让母亲高兴。母亲去厕所,素静绝对要陪着,帮着做所有能帮助的事情。洗脸时,因为水龙头太高,母亲总是站立不稳,素静就搬来小椅子让母亲坐下,用洗脸盆接好水放到母亲跟前。母亲喜欢吃水果,只要有新鲜水果一上市,她都会尽早买来。输液时,她会给母亲轻柔地做头部按摩。[/P][P]素静知道,那段日子,只有精神上的愉悦才能支撑母亲走过。于是,她想尽办法逗母亲开心:她把5000元钱拿出来,戏谑地说母亲能数清就有奖励,母亲果然认认真真地数起来;她把母亲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母亲一读出来她就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夸奖母亲了不起……后来,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大便干结到无论如何努力也排不出,即使用了开塞露也毫不见效,怎么办?丝毫没有犹豫,素静挽起袖子用手指给母亲抠挖起来……[/P][P][ALIGN=left]在母亲生病的日子里,素静也把陪伴母亲的点点滴滴写成了文字。这文字就成了后来的《陪您走过最后的日子》。张文质老师推荐这本书时说:“这是一本让人为之动容的生命之书,韩素静以朴素、耐心而富有现场感的文字,叙写自己与母亲的至爱亲情和生离死别,哀痛、坚忍、柔情和不舍中,充溢着对生命的怜惜与关怀。世间总有些事由痛苦制成,这痛苦又含着甜蜜和宽慰。它也成了一份礼物在记忆中始终相随。”在我看来,这是一本让人心不由主感到大悲的书,这里的字字血,字字泪,让人感到啮噬心灵的痛,天昏地暗的悲;这是一本让人细致入微体味大爱的书,点点滴滴微乎其微的小事铸成了感天动地的大爱。心中有大悲,腹间聚雷霆;心中有大爱,胸中有乾坤。[/ALIGN][/P][P][ALIGN=left]素静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无论对外人还是对家人,无论对老人还是对孩子,她都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次看她的文字,我都在想:素静的身上到底蕴藏着多少能量,要不,她怎能每一天都在吟唱爱的乐章?[/ALIGN][/P][P] [/P]
73楼
学习
74楼
用爱完成教育,这是无数教育家在走的教育路,韩老师再一次告诉了我们爱的力量。
75楼
[SIZE=4]向大师们学习!爱心加智慧成就精彩教育[/SIZE]
76楼
[P][ALIGN=center][b]董彦旭:诗意地行走、耕耘在教育园地[/b][/ALIGN][/P][P]董彦旭是天津市青年教师的一面旗帜。他是[SIZE=10pt]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二期学员、天津师大硕士生导师、[/SIZE]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天津市优秀校长工程[SIZE=10pt]科研指导教师。获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教师、[/SIZE]天津市科研先进工作者、天津市优秀德育教师、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天津市委银质奖章一枚。先后参加了“心理教育与学科整合”等9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的研究。主编和与他人合著编写了29部共五百余万字的教育教学专著,先后参加了“心理教育与学科整合”等9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的研究。主编和与他人合著编写了29部共五百余万字的教育教学专著,[SIZE=10pt]2012[/SIZE][SIZE=10pt]年,《中国教育报》和天津市教委联合主办了“董彦旭教学思想展示交流会”,交流会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的大力赞扬。[/SIZE]《课堂教学“心”主张》、《心灵互动的德育》、《教育的诗心守望》,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P][P]他的头上有不少的桂冠,他的身上集中了很多光环,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诗意地行走、耕耘在教育园地,这是他独树一帜的创举。[b][COLOR=red][/COLOR][/b][/P][P][b]一、诗意地行走的董彦旭[/b][/P][P]我特别敬重有追求有理想要才华的青年朋友,愿意和他们成为忘年交,从他们那里获得了青春和力量,而董彦旭是其中的一位。我敬重他,绝不因为他入选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班,也绝不因为他拥有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更主要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深深挚爱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P][P][SIZE=10pt]我与“匠心教改铸辉煌”的董彦旭深交[/SIZE]始于文章来往,特别是在主编“班主任百篇千字文妙招(妙文)系列”(迄今已经出版12本)五年间。他每次都是第一时间支持,而且总是发来优秀的作品。他还热心地推荐身边的优秀班主任积极投稿,再后来,他又推荐天津市一些名校班主任参与,动员哈尔滨等地的班主任参与……[/P][P]他给人的印象是文质彬彬,待人异常热情谦虚。我们“相识、相知,皆缘于德育。”他总是给我以鼎力支持,总是鼓励我,在《梦依教育是痴醉 此生奋写德育书》的长文中,他写道:“在几十年的德育路上,张先生蔑视一切浮躁、哗宠之举,摒弃一切所谓的‘捷径’及浅薄之风,宵衣旰食、日日不忘的是教育智慧。”“他从不为名利所累,为俗气所扰,在勤奋、刻苦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静,真正做到了‘宁静致远’。这些反映在其教育智慧中的名篇佳作,则是一种静气、大气和骨气。他律己苛严,治学肃谨。张先生在成就、声誉面前,他一贯自警自醒,做到‘为而不恃’。”……这些过誉之词是我前行的动力源。[/P][P]诗意地行走的董彦旭给我写了几首词,如,《贺新郎●一赠张万祥先生》“从教情义笃。是当年,桃李满园,育人无数。严谨治学三十载,百年德育顶梁柱。众徒弟,倾心倾诉,德育同仁多敬仰,一刻刻,总在感激处。素爱生,似慈父。退休离岗常思蜀。勇创新,钻研教改,张老高瞻极目。人生课堂皆学问,教好课传千古。塑德路,千辛万苦,德育难关无险阻。勤功关,成功势破竹。老益壮,展宏图。”《满江红●二赠张万祥先生》“德育巍峨,展视野,人生飞歌。察真理,诗书满腹,追寻秘诀。年超四十功难立,诗吟千行无空阙。趁壮年,笔耕不辍,从头越。  志不减,魂不灭;勤攀登,建功业。数德育人物,风流一绝。胸怀广宇还嫌少,矗立高端揽皓月。德育难,神雕翱九霄,张弓射!”……他理解我全力支持我,是我的忘年交,[/P][P]    他曾用一首小诗表达自己诗意地行走的心志:[/P][P]一首小诗蕴含着丹心从教的心灵感悟,[/P][P]一段宋词见证着谆谆乐教的爱生情怀,[/P][P]一席平凡的诗意对话抒发着创新兴教的誓言,[/P][P]一组教育的诗心特写折射着科研强教的眷恋。        [/P][P] [/P][P]教育走近诗意的心灵,就能倾听学生心灵的跳动;[/P][P]教育走近诗意的情感,就能感觉奉献教育的感动;[/P][P]教育走近诗意的智慧,就能捕捉求索真理的脉动;[/P][P]教育走近诗意的科研,就能激起助推教改的冲动。[/P][P] [/P][P]关注诗意的教育,请体会教育的神圣;[/P][P]关注诗意的学生,请体察学生的纯真;[/P][P]关注诗意的课堂,请体验课堂的多彩;[/P][P]关注诗意的教改,请体悟教改的艰辛。[b][/b][/P][P][b]   [/b][b]二、董彦旭对诗意教育深刻而独到的见解[/b][/P][P]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诗歌就是真正的“灵魂的粮食”。陶行知先生还说:“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地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P][P]董彦旭认为:“校园是诗歌天然的牧场。”他说:“校园生活本身的诗意与纯净,给青春的心灵涂抹了一层天然的诗意土壤,诗歌可以护卫他们的精神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放飞心灵的诗性的精神家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诗歌能滋润学生的爱心,培育了学生的正义和批判情怀,也给了学生诗意般的人生追求。”[/P][P]董彦旭还认为:“诗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他说:“课堂,应该诗意地栖息或永驻在艺术及创造的殿堂。从现代文明意义上来说,诗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他说,“优秀的诗歌往往凝聚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闪烁着充分诗意化的理想。”他认为,1、课堂中的诗歌渗透能培植学生崇高的理想。2.课堂中的诗歌渗透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3.课堂中的诗歌渗透能提高青少年的语言艺术水平。[/P][P]董彦旭德育新视点是“德育,诗意地栖居。”他说:“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钝,走向精致、高雅、聪慧的生活。它能使学生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使学生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他说:“把诗歌引进德育,也就把一种美好的感性的生活融入了青春的生命中。诗性德育,是德育的崇高境界。心灵互动的德育,在这儿追寻真,追寻善,追寻美。他主张: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诗意的德育是新时期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有激情、有诗意。他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P][P]教育需要诗歌雨露的滋润,德育需要诗歌春雨的沐浴。我也曾为此做过尝试。那些年我在《班级日志》的扉页上都要题写富有哲理、启迪心灵、激发联想的诗句,用诗歌艺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一本《班级日志》上,我写道:"生活撒下一片阳光//阳光播下一片希望//希望开出一片鲜花//鲜花幻成一片朝霞//愿同学们披着阳光//满怀希望//栽下鲜花//纵马驰骋奔向朝霞。"[b][COLOR=red][/COLOR][/b][/P][P]在另一本《班级日志》上,我满怀深情地写道:"你是一朵小花,清香四溢//你是一颗新星,熠熠闪光//你是一只蜜蜂,酿造甜蜜//你是一株白杨,茁壮成长//愿你为我们的集体发热发光,贡献力量//青春就在这里延长。"[/P][P]有一年,部分学生滋生了自私自利的思想,我在《班级日志》上又赋诗一首:"给同学献上一片温馨//给他人奉上一片爱心//为春之画卷添上一笔亮色//为班级前进曲奏出一个乐音//你便会感到春天倍加明媚//青春倍加绚丽//生命更为充实//世界更富诗意。"  [/P][P]有时我在《班级日志》上题的仅仅是一副对联,如"青春是美好的,只有在艰苦地追求中才有光彩;生活是幸福的,只有为事业奋斗才其乐无穷!"  "怀大志,一朝雪耻,试看孰先孰后;下苦功,跬步千里,再竞谁雌谁雄!" "一刻千金,时不我待,今日不搏何日搏;万马奔腾,攻关夺隘,不达目的誓不休!" "爱我一班,共创光辉业绩;爱我一中,谱写壮丽诗篇!"[/P][P]我总结说:“春风化雨,诗词对联象春风象春雨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利用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精心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会使德育工作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我们德育工作者如果插上诗歌的翅膀,我们的班主任如果是个诗人,那么我们的工作或许会步入一个新的殿堂。”[/P][P]后来我曾多次呼吁:“德育应该是温情脉脉的,应该是诗意浓浓的,给人一片关爱,给人一片温馨,给人一片希望;使沙漠变绿洲,使顽劣变聪明,使野蛮变文明。春风化雨,诗词对联像春风像春雨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灵。利用诗歌的艺术魅力精心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会使德育工作者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我们德育工作者如果插上诗歌的翅膀,我们的班主任如果是诗人,那么我们的工作或许会步入一个新的殿堂。让我们用心写好我们的‘教育诗’!”[/P][P]我二十年前的尝试与董彦旭今天的探索是不谋而合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呀![/P][P][b]三、董彦旭对诗意教育持久而热烈的追求与坚守[/b][/P][P][b]1[/b][b]、以诗词吟诵德育--[/b][/P][P]所谓“诗言志”“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董彦旭作了许多诗词,抒发对德育的热爱之情。[/P][P]他洋洋洒洒一千二百余言写下《德育赋》:“……德育绵长,于斯益彰。百年修身大业,思之前程无量。洋洋乎,德育文脉绵亘;优优哉,现代理念交融。渐入佳境,打造现代德育航母;不由恒蹊,开启未来教育长征。人才卓越之德,本于教育;教育和谐之景,贵在品行。上承前辈之美德幽光,自强不息,递传孔丘盛名;下启学子之聪明睿智,与时俱进,智慧阳光烛照心房。美哉!德育!祝万千学子和谐成长,愿辉煌德育蒸蒸日上。”[/P][P]他还写出《班主任赋》《教师赋》《科研赋》。这几篇赋文采斐然,气势磅礴,洋洋洒洒几千言,让人振奋,激人奋进,我为他的追求与才华而感奋不已。[/P][P]以诗词吟诵德育,在全国恐怕也是第一人。[/P][P][b]2[/b][b]、以诗词进行德育--[/b][/P][P]二十年前,担任班主任伊始,他观察学生的细微改变,并把这些改变和点滴的进步,化作一首首诗,汩汩流淌出来,一首首小诗蕴含了他丹心从教的心灵感悟,一段段宋词见证了他谆谆乐教的博大情怀,一席平凡的诗意对话抒发了他痴心兴教的誓言,一组教育的诗心特写折射了他科研强教的眷恋。[/P][P]《朝中措·上课》“课堂内外好时光。百科飘书香。提升智慧无数,畅游知识海洋。 师生互动,和谐共进,共谱华章。三维目标齐聚,卓越课堂无双。”《点绛唇·下课》“笑声阵阵,课外活动乐无涯。文体叱咤。喜鹊满枝桠。小球挥舞,汗珠挂脸颊。高兴也。嬉闹玩耍。愉快度闲暇。”……随意的一首小诗,赢得学生阵阵掌声。这之后,每次在班级重要场合他都会穿插或引用诗歌,深受学生欢迎。渐渐地,读诗、赏诗、写诗的学生多了起来.怀着对诗意教育梦想的执着,在班级里发动了一场极具浪漫精神的诗歌梦想“众筹”行动,班里诗歌社成立了,还出版了《班级诗刊》。在这里,学生通过写诗,晒班级幸福、议班风班训、讲班级故事、展文明风采、秀未来梦想。   [/P][P]后来,因工作需要,董彦旭又被学校提拔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德育处副主任等一系列职务,他依然没忘记写诗。诗,已经成为他心灵的伙伴,精神的栖息地。[/P][P]董彦旭几乎给他教过的每一届的每一位学生都赠送过诗歌,表达为师者的殷殷期望,拳拳热爱。例如,“[B]《[/B]渔家傲●玉兔年高考赠文科班冯璐渔家傲[B]》:[/B]玉兔给力赢高考。十年寒窗伊多娇。课间嬉戏且玩闹。自逍遥。人生学问勤学早。  求学路暮暮朝朝。实验学府风景好。冯璐学海弄春潮。更勤劳。金榜题名乐眉梢。”二十余年间,赠送给学生的诗词有上千首。[/P][P]3、[b]用诗词转化后进生—[/b][/P][P]曾经有一名学生成绩极差,考试分数从未超过60分,而且上课经常迟到,有的任课老师认为他是朽木不可雕也。为了鼓励他求学上进,董彦旭填了一首词送给他,即《罗敷歌》:“校园自古书香地,学海泛舟。更上层楼。求学问道争一流。闻鸡起床勤学早,智慧尽收。人生无忧。成功曙光照前头。”没想到,这名学生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把自己晚上填的一首词回送给董彦旭。《醉花阴词(和董彦旭“罗敷歌”词)》“阑珊灯火破春晓。勤奋知多少。恩师教诲深,愿景萌生,考场写文韬。人生路雄关漫道。学习自逍遥。课堂更耕耘,如此多娇,直把成功报。”董彦旭激动地告诉他:“这不仅仅是诗,更是你的心声,你的愿景。”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笑意。董彦旭老师接着说:“诗贵言志,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你是非常有理想有追求的!”后来,这位学生不甘落后,奋发进取,顺利地进入了理想的大学。[/P][P]诗歌,是董彦旭教育膜拜的一炷香,对教育礼赞的一奉茶,也是他静看教育人生的一种姿态。他的诗很“静”,但“气”很足。他的诗像他的人一样质朴、纯真,心系大美,又像老瓷器,不扎眼,耐看耐品,可以养师魂,也可以洗师心。他的诗极少剑拔弩张,也少慷慨激昂,只是以一种淡泊的心态去感悟一位平凡教师的朴素生活。他的诗恬淡静美,云淡风轻,能让人远离喧嚣,心灵安静纯洁。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董彦旭老师因为有诗相伴,可谓一路风雨,一路心酸;一路阳光,一路缠绵;一路追求,一路梦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与诗歌,一起走在教育路上。[/P][P][COLOR=rgb(31, 31, 31)]   [/COLOR][COLOR=blue] [/COLOR]一个人,始终热爱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作为教师,他是成功的。一个人,始终坚持诗歌创作,成绩斐然,作为“诗人”,他也是成功的。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状态,说到底也就是选择了一种境界。[/P][P]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但愿青年教师像董彦旭一样,诗意地行走、耕耘在教育园地,做痴情于教育科研的逐梦人,立志做学者型的、专家型的教师,要敢于走出学校、走向全国,勇于著书立说,谱写出最优美的心灵之歌、最壮美的教育诗!![/P][P] [/P][P] [/P]
77楼
诗入教育,则教育如诗;教育入诗,则芳香扑鼻。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