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反刍”?

楼主
何为“反刍”?
[SIZE=3][/SIZE][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3c3cc4]何为“反刍”?[/COLOR][/SIZE][/COLOR][/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c3cc4]——佐藤学教改思想学习笔记(10[/SIZE][/FACE])[/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c3cc4] [/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c3cc4] [/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c3cc4]学生的小组讨论有两个危险。一个是话茬接话茬,讨论内容信马由缰,跑偏了,甚至如断线的风筝,飞了。这种情况在平日聊天中是常态,作为课堂教学,就离谱了。还有一种情况是,讨论来讨论去,“忘本”了,与教材内容渐行渐远,甚至完全脱离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这当然也是不行的。我理解佐藤先生所说的“反刍”,就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这些弊端而设计的。讨论离题远了,教师提醒学生刚才有人说过什么,把思路拉回来,这是“反刍”;讨论内容离教材远了,教师就提醒学生看书,把思路拉回来,这也是“反刍”。所以,反刍这种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温和的控制手段。[/COLOR][/SIZE][/FACE][/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SIZE=14pt][COLOR=#3c3cc4]为避免讨论失控,“反刍”是必要的,我赞成这种教学策略。但我觉得对于课堂讨论,“反刍”不是最要紧的。这属于“过程管理”,不属于“顶层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先确定一个合适的讨论题目([/SIZE][/FACE]课题),这个题目像一面旗帜,指引讨论的方向,如此离题的发言就会大量减少,教师在“反刍”这种事情上也就无须花费那么大力气了。还是那句话,纲举则目张。没有明确的讨论课题,学生发言自然会四散奔流,教师再企图控制,即使教师心中有比较明确的讨论目标,也比较困难,若教师自己心中就若明若暗,学生发言更难免失控。滨野老师的这堂课,我认为属于后一种情况。[/COLOR][/P][COLOR=#3c3cc4][SIZE=3][/SIZE][/COLOR][P][FACE=Calibri][COLOR=rgb(0, 112, 192)][SIZE=14pt][COLOR=#3c3cc4]             2016[/SIZE][/COLOR][/FACE],2,10[/COLOR][/P][SIZE=3][/SIZE]
1楼
    王老师的观点确实不错,只要大的方向对了,主题有了。同时助学生不断树立主题意识,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跑题,“反刍”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于在不断的提醒下,使学生无所适从了,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教学完美性。
2楼
离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课堂讨论极有可能乱哄哄一片,教师无法上课。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