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夕申热点评论专集
    此帖,将是我对热点聚焦中文章的评论文章总汇,希望朋友指点!
    先开个帖.慢慢评点各个事件!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相差一分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

      前一段时间,一些论坛的一个老师网友发出这样的一帖:在统计各班平均分的时候,一个老教师说了这样的一句“经典名言”——“ 相差一分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
      一石激起千尺浪。此帖一出,就像是导火索点爆了许多老师的怨言。论坛中的许多中小学老师纷纷跟帖倾倒“苦水”:“ 我们班在一次月考时,我与上一个班只差0.11分,回来后还被校长批评。”“我们平常考试,相差两三分,领导不说什么。但是高考低一分,便在大会上絮絮叨叨,并且用大屏幕展示。让老师下不了台。”等
      众多的跟帖中,吸引我注意的是其中一个中学教师网友是这样回忆和感慨的:“那年,我教了一个普通班中的最差班的化学,这个班级在初二升初三时的几门学科的平均成绩统计如下:比最高分的班级相比较,英语低15分,数学低12分,物理低15分,其他两门语文、政治也不是最高分,班级人平均总成绩比最高的相差45分。就是这样的一个班级,我每天早晨六点钟到学校,晚上九点钟回家,精心备课和进行课外辅导(48人的班级有6个学生几小时也不能够完成10个元素符号的默写,更多的时间也在辅导学生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没有考倒数第一,而在最后一场考试中(中考)时,人均分比另外一个班级相差0.04%而名列全校倒数第一。结果在下学期的教学安排上,学校领导就不再让我教化学。
      对于这样的一个各学科成绩都比较差的班级,尽管我付出了许多,投入了许多,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徒劳的,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这确实伤了我的心,同时也伤了许多老师的心。因为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公平可言,没有可比性。然而,现在的一些学校领导,对刚刚调进或者是刚分配的新教师,通常多是这样来安排课务,并以第一年的工作表现来评价一个教师。事后,我也曾经想过,如果给我第二次机会,再一次进行化学学科的教学,给一个平行班级让我去教,我想情况可能就不会这样。”
      事实上,许多中小学校长多是以成绩来考评一个教师,以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好坏的。除了分数,校长,你就不可以多几个衡量和评价的尺子,不能够给教师一些信任和公平、公正?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把教师向应试教育上逼,只有大搞特搞“填鸭式”和“题海战”等发生来进行教学,在教育上也可能采取“体罚”来表现自己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而现在的许多学校领导为迎合新教育改革,逼着老师做一些新课程方面的表面文章,唱的和做的不相符合,教学实践与理论实际大相经庭。这样的管理,只会阻挡教育的前进步伐。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作为领导的必须先给自己新的思想,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考评办法,取消“分数决定一切”的错误做法,从课堂教学、学生自身素质、教师的敬业程度、工作态度、钻研精神等多方面来考评一个教师的工作能力,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别对待,而不是仅仅是一次考试情况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来主观判断,更不能够以经济待遇来刺激教师的之间的竞争,这样就不利于和谐校园和教师的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的教育局等行政部门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行政管理和考核学校的办学质量时,应该从综合办学效果和质量去考虑,而不是仅仅盯着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误导一些中小学校长去抓文化成绩而不管整体素质的提高,使许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个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会受到分数背后的应试教育的冲击和阻碍。
      最后,我们的管理不仅仅是评价,更多是去引领,去帮助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学校的管理人员对一些教学水平真正有问题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去帮助,如积极去听课,听课后积极帮助找原因,可以使这样的教师少走弯路;可以让他多听一些老教师或者是优秀教师的课,在听了别人的课后再进行自己的备课,促使他在课堂的把握上有提高;如果是其工作的责任心问题,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工作态度,给他有前进的动力等。作为这样的教师本人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评价为动力,不断地学习和改革,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学习,谁说了算?
        看了《重庆晨报》的“200名学生拒绝周末补课 聚会不到校表抗议”的新闻,想到了学生的“学习到底是谁说了算?”报纸上说:“学生们坦言,说到周末补课,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于是他们采用了清晨不到校,而是聚集起来站在家乐福门口的方式,向学校发出抗议。” 既然学生不愿意学习,如果再强逼着去学习,那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没有效果的学习,只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让想想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果有谁逼着自己去做事,哪怕是自己十分愿意的事,我们心里总会有厌烦的情绪,也就不可能好好去做。学生与我们是一样的心情啊。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的心理去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为学生着想,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是了解这些心理活动的,但是,就是不知道不懂得怎样去运用人的心理规律。事实上,人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就好比方一些人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他们还是不知不觉地吸烟。
        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作为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不应该再犯这样的错误而去强迫学生去做心里不愿意的事——补课。重庆的建新中学段志斌校长表现出无奈的表情:“其实哪个愿意在禁补令颁布后,顶风违规补课,是家长强烈要求学校帮助他们管理孩子的,只有周六在补课,周日没补。”他还说:“自教委禁补令颁布后,学校不能补了,但学生家庭环境不同,有些环境好的家长就自己在外面请家教。而家庭环境稍次的家长就着急,怕自己孩子落后,就向学校建议,统一由学校出面补课。一来可以帮助周末都很忙的家长管理学生,二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由此我想到“学习,到底谁说了算”?是老师,是学校?还是家长?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而是在学生。学习是一个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而互相作用的过程,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内因——学生的主观因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体在起重要作用。
        通过一个星期紧张学习下来,学生是很疲劳的,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和放松。如果这样地不顾学生的身心状况一味去逼着学生加班加点,学生也没有多少心事用在学习上,这样做法的收效肯定是很差的,根本没有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
        其实,大多数老师是不愿意补课?一个星期的紧张工作,需要调整,就是去补课,也是被领导逼着去应付一下。虽有不少老师抱怨,但又不敢去顶撞学校领导。如果遇上个别老师以此来“创收”,就根本没有什么提高成绩的可能。
        段校长说“原则上是补课自愿的,并且不上新课。”那么,补什么呢?这是否会造成一些老师对平时的教育教学的松懈,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而放松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依靠“课后补课”来弥补自己教学的缺憾,或许有个别人就是想靠课后补课来榨取家长的血汗钱。这样的效果,对教育也是一种伤害,伤害了教育系统在社会的信誉。另外,这样的大面积地补课,与个别家教的辅导相比,也没有针对性,根本不能使每个不同学生的成绩有多大提高。
        学习,应该是学生说了算,不是家长,不是学校,也不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起推动作用,一切的教育教学工作归根结底也就是教师在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有效地、科学地、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根本在于学生的自觉。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不必对清华校长大惊小怪
          近来看了一篇题为“清华校长读不出送给宋楚瑜的诗”的文章,文章中说“清华大学的校长在念《赠梁任父同年》这首小篆书法写的诗时,竟然磕磕巴巴,还出现读不出的字,让亿万电视观众和国人感到意外和失望。”
          我不认同这样的写法。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人无完人”“学有所专”的道理,清华大学的校长不必要一定会认这些字,就好比让爱因斯坦去读古文一样简单,就是孔子他也承认自己对农活一窍不通。
             文章中说“这首诗是用小篆写的,如果一点不了解这首诗,要当场认清并正确读出这些小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首诗并不是很生僻的一首诗,2003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引用过这首诗,作为一个大学的领导不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吧。”
          作为搞学术的专家来说,又不是政治家,不一定要知道谁已经正确朗读过。文章的作者这样的观点有点偏颇,也有点牵强附会,强人所难,是没有客观与公正的态度来讲话的,是不负责任的发言。这其实是混淆视听,是在贬低专家,或者是在挑拨。可悲的是,一些人竟然也跟着指责、跟着起哄。可见,起哄的人的素质也是差的,也可以说没有一点自己的正常思维。
             文章有说“即使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首诗,在赠送之前总要看看自己赠送的是什么东西吧,如果打算当场念出,怎么也得请作者或认识的人读一遍并记住,对清华大学来说,这毕竟是一次很重要的接待活动,也是展示清华大学的大好时机。连战来时,选择了北大,为何这次选择清华大学而不选择别的学校,因为在宋楚瑜先生和国人的眼里,只有北大、清华这些名校才能体现中国学界的最高水平,要把最高水平展示给别人,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和行为。”
          搞学术的,不是搞政治的,我已经说过,如果让宋与清华大学的校长一起讨论校长所学专业的知识,那么,宋也许是个弱智,但我们不能够因此而把宋说成一钱不值。
             文章中说:“在这次宋楚瑜先生的清华之行,国人给与了极高的期盼。整体来看,在赠送纪念品之前的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这个小小的赠送纪念品却让让们大出所料,并深感失望。这也显现了校领导在此方面的官僚行为,这么重要的细节竟没有亲自落实。”
          作为搞学术、高科学的专家来讲,不必要十分注意小节的,只要自己在某方面有所造诣也就可以了,又何必去计较一些形式上的细节呢?再说,清华的校长不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一些校长,他是以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贡献而获得此职务,而且此职务不是一些社会活动家可以担任的。比如金庸,他也是大学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上并不一定行,在其他学科(如高等数学、电子信息技术等)也不一定行,就是他所专长的文学,也许只能够在“武打小说”上有点造诣,这造诣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也是问题。说他是官僚作风,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只有对自己熟悉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校长的认识,在我们身边的校长应该多数是社会活动家型的校长,真正学说型(或者是教育家型)的校长是微乎其微的。用这样的校长观去看待清华大学的校长就难免有点偏颇,就有以上的怪论。
             文章中提到“尽管我们不能就依此说清华大学的水平如何,但这个小小的事件却凸现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理工科大学里人文教育的缺失,一个堂堂的名校的领导当着全球直播的电视新闻报道,出现如此的卡壳,不正反照出人文的缺乏吗?一个理工科名校的领导尚且如此,那一般教师和学生就可想而知了,也许不能这样推理,但很难打消人们这样的联想。”
          这更是荒谬的说法,记得前段时间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大学教授竟然回答不了自己孙子的小学数学题,是不是要大学教授再回到小学去进修。事实上,对此现象的讨论,许多人的思维是正确的,而不是去指责大学教授的无能或者是知识的匮乏。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心理去看待清华大学校长出现的问题。首先校长本不是书法家,也不需要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小篆书法,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到样样精通,那样,他也就不是校长了。在此观点的基础上,盲目去指责或者过分去强调人文科学的学习,其实是在提倡造就一些博学的“蠢才”,何来顶尖的高科技的专家和发明家?有没有在一些偏僻问题上(与本学术无关的学科)的“人文”知识,应该不会影响他在学术上的研究,我们不必要去用这样的眼光去看此事。
              文章中说“宋楚瑜先生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两次提到“人文”也许宋楚瑜先生并不是故意这么安排,但无意中却给清华大学领导上了一堂人文科,这又不能简单用巧合说得过去的。在大学里加强传统和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说穿了,宋只是一个政客罢了,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加强沟通,说远点是为“陈水扁”能够来谈统一问题的一个“探路者”罢了,他不说人文说什么?说人文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他所处的身份所在。因此,我们又何必要去讨好别人而贬低自己呢?再比如说,国家提倡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是不是就可以因为此而让拿手术刀的都去拿剃头刀,让造原子弹的都改行去卖茶叶蛋?其实,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就是科学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也不一定是经济学家、企业家。
          综上所述,我们不必对清华校长读不出送给宋楚瑜的诗而大惊小怪,这也是正常的事。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别把学生当“顾客”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当河南省潢川县传流店乡中学放学的铃声响起时,每个班级的学生就无奈地奔向自己班主任开办的餐馆,去吃他们谁也不愿意再吃的饭菜。学生们说:“老师争着开餐馆,我们成了他们的‘铁杆’顾客。”(3月8日《大河报》)餐厅的老板是自己的老师,也难怪孩子们敢怒不敢言,老老实实地掏钱捧场。不过,如果老师餐厅出售的饭菜价格适中而且美味可口,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这些所谓的“餐厅”,大多是老师们的住房改造的,设施装备极为简易,由于挤不下全班的学生,去晚了的孩子就只好蹲在地上吃饭。而且,“餐厅”提供的菜肴每天也只有一种——熬青菜拌大葱,根本看不到肉的踪影。就是这样的伙食条件,价格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可一点也不便宜。中午2元,晚上1.5元,老师每月或者每星期先收钱,钱必须都得交,吃不吃随便。
                这是一个典型的“霸王收费”!也是一个愚蠢的“法盲”行为,这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更有损“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在这个地区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反映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老师的师德教育的落后或者是没有,使得许多老师以此来当“第二产业”,来发家致富。
            这也难怪社会上有一些老百姓对老师产生这样的误解——老师是靠学生来养活的。这就是一些老师的行为的不检点造成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老师的工资是由财政来支出的,是纳税人的钱来支付的。这老百姓就不了解,而把一些“恨”记在帮助他们孩子成长的老师头上,造成一些误解。
            除以上的行为以外,在一些学校,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隐形的“把学生当顾客”来捞取利益的行为。如某些老师凭借着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巧立名目从为学生办事中获取各种各样的好处。典型而具体表现在:老师规定学生买指定的教材,有些老师(中层管理者)直接替学生来代办,从中获取一些回扣,还有些聪明的老师交学生到指定的书店去买,由老板一起结算后给出回扣,或者是由课代表收钱到老师出拿书,如果有学生不买,老师也有办法,就用指定的教辅书来上课,这样就迫使学生不得不买。
            这些老师简直把学生当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这样的做法,会使师生关系蜕变成买卖关系、金钱关系,没有师生情可言,从而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一落千丈,进一步也使教学质量大受影响。我们可以想想,在这种“人际环境”里生活和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其人生观、世界观能不受到负面影响吗?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在以后处理人际关系是不免会有“金钱利用关系压倒一切“的思想和做法,什么道德就是空话。
                要杜绝以上现象或者是类似现象的发生,首先需要教育部门严肃纪律,尤其是学校领导,加大师德执法检查的力度,同时制定一些措施和办法,对于有以上强买强卖嫌疑或者是变相强买强卖行为的老师,加大处罚力度,做到有一个处理一个,严惩不贷。
                其次,我们教育部门包括学校要加强对老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师德教育,不仅要经常检查,而且要表扬师德标兵,用“奖罚”两条腿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最后,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老师们,应该不断检点自己的行为,别把自己当“商人”,把自己的学生当“顾客”来谋取好处,要向德才兼备的方向去努力,为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心血。只有使自己拥有忘我崇高正直无私的精神境界,这样才能有“爱心“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才有资格教育祖国的下一代,才能保证孩子们都能茁壮健康地成长,为培养祖国的合格“接班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别用“老外”来给自己“贴金”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消息,是一所农村高中学校,请了八个“老外”到学校转了一天,还装模作样地让“老外”进教室与学生对话、交流了一小时,然后进行篮球友谊比赛。
                  看到这个消息后,首先想到的是:请“老外”一定需要花钱,吃喝除外,必须给点出场费什么的,而这些应该是用在教学上的经费(没有达到分数线的每个学生必须要多交近万元的钱才能够进这样的高中)就这样从学生身上剥削来,然后又白白地给扔下水(给老外)。
                  其次,想到的是:活动使学生得到了什么?说穿了也不过看“西洋景”似的把“老外”当新鲜的会说话的动物看一下,除此之外又能够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小时中长了多少能力和见识。最后想到的是:这样做对学校有什么意义?对学校来说,得到的是一纸档案记录,多了一个新闻消息,校长得到的是为自己的办学政绩多了这样一句空话“某年某月某日,八名‘老外’来学校交流、促进了中外合作,使学生大开眼界等废话”。但这也是校长标榜自己办学理念先进的一个“金点子”。
                  其实,我们的学校领导也不知道那些“老外”在自己的国家是什么货色?就拿来当神“拱”?可悲啊,教育界竟然还有这样十足的一副崇洋媚外的奴才嘴脸。这样的做法应该批评,这样的学校领导应该“下去”,我们需要的是一些多为学生和老师办实事的学校领导。而不是靠搞花样的玩手腕乱花钱的校长。
                  另外,在一些大城市还有一些学校还专门请了外藉老师来上课,也不管他们说的英语是否纯正,是否杂夹着他们的地方方言,就象我们到外国的中国人的话不一定是标准的普通话一样的“老外”大有人在。
                 “只要是老外,什么就是好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前些日子,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些地方有“洋南郭先生”先生混在我们的教育队伍中,拿的是我们本国教师工资的几倍以上报酬,结果还没有本国的老师教的好。这样的错误举措,一是浪费国家的钱,二是误了学生。高兴的是,我们的一些城市的教育部门开始进行对“洋教师”进行考试和管理,只有通过培训和考核的人才有资格当“洋教师”。
                  在这里,还要书一句,给有这样行为和想法的校长提个醒,校长大人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办学思想,别乱花钱请“洋人”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而要多花点精力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开展确实是先进的教学教育活动,以开挖和培养自己学校里的优秀的教学人才为重点,把努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第一。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做,从电视上录制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教学节目让学生欣赏,或者是买一些外语教学光盘,我相信这些资料中的外语的发音肯定是纯正的,就好比是我们的“普通话”;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原版的外国电影、录象碟片来调节外语课堂教学。这样的做法与请没有教育经历的“老外”来出场的效果好的多。
                 当然,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该熟视无睹地乱放权给校长,也应该出来管一下这些“崇洋媚外”愚蠢的校长,撤他的职,别再让“老外”看我们的笑话。丢我们中国人的脸。我们已经是十分紧张的教育资金不应该再这样被糟蹋啊。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学习了!
                    徐夕申老师,你好!你的评论文章很有深度,我一定会逐篇拜读、学习的!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向夕申老师学习!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4
                  • 经验9065
                  • 文章202
                  • 注册2006-03-18
                  感谢朋友鼓励!
                  希望朋友多写点评论文章!
                  向杂志的一家之言投稿!

                  欢迎光临:

                  http://blog.eduol.cn/user1/jtjszhz/index.htm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29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