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让“裸考”考生“祼”得公平
    2006年06月06日10:1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何勇海
 
  “裸考”——5月末的一天,谢女士从儿子那里知道了2006年这个高考新名词。“妈,今天我们班上宣布了能够得到加分的同学,一共有20多个呢,他们一次能加20分……我们这些被剩下的,只有‘裸考’了!”“什么?你再说一遍!”谢女士追问道。“您这还不知道呀,‘裸考’,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的,仅凭考试成绩的人。”儿子回答。(6月2日《中国青年报》)

  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被尊称为“国考”,其考试的公正公平性,已经成为一项“刚性”指标。如果给目前高考招生制度的不公平因素排名,除了地区间录取分数差别大之外,高考加分政策及其引出的不规范一定也会“榜上有名”。

  高考加分政策出台的初衷,对高考而言,是为了体现对特殊优秀人才的优待,矫正高考一纸定终身的天然缺憾,从一定程度上消释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对中学教育而言,是以此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达到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

  但是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加分政策无疑使得一小部分获得了某种特权,这对其他“裸考”考生来说就意味着不公平。因为高考一分之差,排名往往会相差百名之外。何况,部分加分标准可操作性不强,评定执行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个别部门正是在这一环节中“打主意”,高考加分政策便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查验考生材料时不断有“假少数民族”、“假运动健将”、“假三好学生”等被曝光。没有分数公平这个“初始的公平”,我们再去谈以后的招生录取公平,就等于抛却建筑的根基而谈建筑的品质一样。

  为保障“裸考”考生的公平权益,有人建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但笔者认为,加分政策既然是出于优待特殊优秀人才的良苦用心,继续为之也无可厚非。其实,高考加分政策导致的不正之风,不是加分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偏差,纠偏的最好办法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为了保证加分公正,应建立各种层面的监控制度,如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将享受加分照顾的考生向社会公示,接受各层面监督,严防被人掺杂使假;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一旦发现有人鱼目混珠,要有有效的制度性处罚措施;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存在着不太如人意的条款,随着形势的变化,应该及时加以修改;由于高考加分涉及众多考生的利益,不应该是一个部门关起门来制定,而是应该由全社会来讨论,反映老百姓的呼声,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谨防被“集团利益”所利用……

  如此,也许才能让“裸考”考生“祼”得公平。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把人当人看”乃高考公正底线 [/B]
 
    2006年06月06日09:03   来源:《潇湘晨报》  盛翔
 
  “国考”在即,全国关注。一个新增名词,在今年的高考新闻里开始流行——裸考。

  名词虽然新,问题却是老生常谈。所谓“裸考”,指的是那些不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仅凭考试成绩参与搏杀的考生。6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的谢女士儿子班上有近50名学生,享受加分政策的却有20多个,一次能加20分,只能“裸考”的儿子难怪会“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前一段热论“高考移民”时,高招的地域公平备受关注,竞争激烈地区的考生感叹大城市考生是“被允许吃了兴奋剂比赛”;当我们把望远镜换成显微镜时却发现,高考公正遭受的质疑在为人艳羡的小范围内同样存在,“裸考”这一新名词又应运而生。

  关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笔者不敢苟同。教育部学生司负责人指出,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想在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和方式上作一些探索”,是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淡化“高考指挥棒”。加分政策本身能否达到这些目的,出发点和终点会否事与愿违,这里暂且不论;那么,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诉求,我们是否就可以在高考分数上强施矫正,为一部分人加分而让另一部分人“裸考”,然后再让他们去参加一场“公平”的独木桥竞争呢?

  显然,高考分数在这里被当成了实现目的诉求的矫正手段,而不是被当成高考公正这一崇高目的本身的有机组成。我们知道,高考分数面对的是“人”,“具体的人”。这就决定了高考公平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分配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问题;不仅是教育学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学问题。而“永远把人当人看”的康德式信条正是这一伦理学问题的底座和基点。

  康德“永远把人当人看”的核心价值正在于:人只能是手段所要实现的目的,不能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这,同样是高考公正的底线。

  伏尔泰说,公正是自然法的基本要求,普天之下都认为如此,它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是以别人的痛苦使自己快乐。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考”,每增加一分的背后,都是一长排活生生的落伍者,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不能作为政府实现“素质教育”之类目的的手段,而只能作为政府实施包括“素质教育”在内的一切手段所最终指向的目的。高考加分政策如此,高招地域公平问题同样应该这样理解。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湖南高考加分体育统一测试出丑闻
有关系者证书造假[/B]
 
    2006年06月14日06: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斌 万兴亚

  21秒34,这是一名刘姓考生跑100米的成绩。而合格标准是13秒7。

  6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在湖南某高校举行。今年湖南省规定,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体育比赛,获个人项目前6名的队员或集体项目前3名的主力队员,可以加20分。参加市(州)级综合性运动会获个人项目前3名的队员或集体项目前3名的主力队员和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经省统一测试合格者,可以加10分(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不能享受此项待遇)。凡需要享受高考招生加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须经市(州)教育局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施行《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和各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通知》(体竞字[2005]172号)验证,并对合格者名单签署审查意见,集中报省教育厅备案后,方可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加分测试。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缺考严重外,被记者记录下成绩的27名参测100米跑的女生中,无一达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与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手册》载明的合格标准,其中最接近的两个分别是13秒74和13秒84。

  [B]田径测试,不达标者众[/B]

  跑到第三圈,抬头看看还有整整400米赛程,来自某市的谢姓女考生停下脚步,走了起来。在距离终点还有200米左右的地方,小谢大口地喘了几口气,又往前跑。直到距离终点50米左右的地方,她终于听到了“加油”、“冲刺”的声音。坚持、冲刺,她也提醒自己,终于到了终点。此时她已经支撑不住坐在地上。电子记分牌上的成绩:9:49:25。她是这一组的最后一名,前面有8人,第一名的成绩是5分59秒45。其他7人也大都是7分多、8分多,没有一个是6分多的。而女子1500米的合格标准是5分27秒。

  这样的情景同样出现在男子测试场。

  6月12日上午,进行男子100米分组测试。一名一直守候在考场的工作人员估计,在测试完的300多名考生中,能够达标的可能不到50人。记者盯着电子记分牌看完了40名考生的成绩,无一人达标(合格标准为12秒20)。其中一名考生竟然跑出了18秒97的成绩。能用13秒多的成绩跑完这100米的,也很难见到几个。

  在男子1500米测试现场,一位陈姓参测者跑出了7分34秒02的成绩,但是一名张姓参测考生,其成绩是4分59秒14。而根据测试手册,男子1500米的合格标准是4分35秒。这两人所在的一组8名参测者中,无一达到这一标准。在女子200米测试现场,记者见到一名蔡姓参测者的成绩是27秒15,而一位邓姓和李姓参测者分别跑出了42秒75和42秒62的成绩。而女子200米的合格标准是28秒70。

  男子、女子800米测试现场,在记者观察的一组男子参测者中,10名参测者无一达标;而在一组女子参测者中,10名参测者只有1人达标。

  6月12日下午5时30分左右,铅球测试还剩下最后12名女生。其中一位名叫刘申的参测者第一次就投掷出了9.6米的成绩,距离9.8米的达标线只差0.2米,让在场的考官和工作人员兴奋不已。最终,刘申以10.13米的成绩成为这12名女生中的唯一过关者。

  记者还注意到,在铅球测试现场,还出现了若干特别的场面。

  一名戴着眼镜,脚穿凉鞋的女生上场了,也不助跑,托起铅球歪歪扭扭地扔了出去,脚同时踏过了线。“犯规!犯规!”裁判大声叫。

  还有一名身穿蓝色短衫、白白胖胖的女生扔出了铅球,“3.84米”。“还投第二次吗?”工作人员试图劝退,好节省测试时间。

  “妈妈,我还投吗?”女生转身朝十几米外的场外高声问道,引来一阵笑声。

  在这些女生参加测试的时候,裁判不停地判“犯规”。“一看就知道从来没有受过训练。”一名工作人员说。据他介绍,今天参加铅球测试的女生,成绩大都在4米~5米,还有不少只能投出3米多远,“能超过6米就很不错了,能达标的没有几个。”

  记者注意到,这些考生在投掷出三五米的成绩后,一点也不着急,互相还在笑嘻嘻地聊天。“她们来考试,就是向父母交差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在随后进行的铁饼测试中,4名男生和3名女生都没过关。据了解,男生铁饼的合格标准为34米,女生铁饼的合格标准为31米。在4名男生中,成绩最好的为26米;3名女生中,投得最远的只有21米。

  [B]篮球和武术测试现场“搞笑”不断[/B]

  6月12日上午8时50分左右,男子篮球测试在体育馆里开始进行。家长们被挡在紧闭的门外。十几名家长绕到体育馆的背面,搬来石头和凳子站在上面,透过铁窗朝里面观望。

  这时测试的是“一分钟定点投篮”。考生们如能在一分钟内投进11个球就能获得25分的满分。一名考生投了19次球,但只进了两个。在记者所看到的6名考生中,最好的成绩是9个进球。在第二天下午进行的女子篮球测试中,1名女生在“一分钟定点投篮”时总共只投进了1个球。另有6名女生只分别投进两个球。有的考生根本不掌握投球技巧,抓起球就朝篮板扔。

  16时10分左右,女子篮球进行“往返运球投篮”测试。一名身高约1.5米的女生运球姿势笨拙,最后抱着球连走了好几步,才朝篮板扔去,球在空中的高度不足两米。这名女生随即被考官叫停。在此前的“助跑摸高”测试中,她跳起来伸长手臂,却距离摸高器至少还有20厘米。助跑摸高如能达到2.75米,可以获得25分的满分。

  一名陪同妹妹参加测试的男孩是体育特长生,他在观看了1个多小时的女子篮球测试后告诉记者,一些女生连球都不会运,还老是犯规。

  6月12日,在体育馆背面的空地上,30多名身穿白色、红色服装的女生正在练习武术。下午,她们将要进行武术测试。一名17岁的教练正在指导学生练习。在转身腾空踢腿的时候,一名女生差点倒在地上。很快,她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忘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她抓了抓头,望着教练。在教练的提醒和示范下,这名女生总算打完了整套拳,跑到场外,坐在地上喘气。

  接下来练习的两名女生,情况也差不多。“你对他们下午的考试有信心吗?”记者问那位来自益阳市某家武术馆的教练,他摇了摇头。据他介绍,这几名女生才练了三个月。“你们连一套拳都打不全,怎么去考试?”教练大声地对几名女生说。

  [B]明知不达标,为什么还要参测?[/B]

  “昨天那些同学知道自己会考不过吗?”6月13日10时,在测试现场外,记者问一名来自益阳的考生。

  “当然知道。”她说。

  “既然知道不能过,为什么还要参测?”记者又问。

  “不参测就没有加分机会。参测了,不达标还可以想想办法。”她说。

  “怎么想办法?”该考生轻轻一笑,没有回答。

  “那这些考生的优胜者资格证书是怎么拿到的?”记者换了话题。

  “自有办法呗!”她说。

  就在此次测试前,本报接到了湖南一考生家长举报,说有部分考生的体育竞赛优胜者资格证书是造假得来的,希望本报介入调查。
 
  此次测试前,湖南省纪委、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体育局也接到了类似的举报。5月29日,湖南省体育局下发了一份关于清理在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书中弄虚作假行为的紧急通知。通知中指出,最近,省纪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陆续收到学生家长举报,某市在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书中弄虚作假。省纪委、省教育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明确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和纠正。省体育局要求各单位自查自纠的清理情况必须在6月6日前向省里作出汇报。在省体育局未制定和下发新的二级运动员证书管理办法前,暂停新的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审批和发放。

  从考点报名处公布的资料得知,参加湖南省2006年“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的考生共有3407名,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游泳、体操、健美操、定向越野等。记者从来自7所中学的考生那里了解到,这些学校来参加此次测试的考生,少则十几、二十人,多则三四十人。而且,这些学校大都是省级示范中学。一名家长说:“别的学校怎么会知道还有这样的加分项目?”“就算知道,他们也没有关系。”另一人附和。

  记者了解到,为了杜绝各种影响考试公平的现象发生,本次测试的所有考官均从全省随机抽调,省纠风办、教育厅、考试院和考点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都全程参与监督测试过程。

  6月12日上午,在测试现场,由工作人员发放了“致考生及其家长的信”。信中强调:“请不要向监考人员打招呼、递条子,更不要向监考人员送礼或请吃。”而且在测试现场入口处,记者见到了“凡有代考或请人代考等作弊行为者,取消测试资格和当年招生录取资格”的告示。

  “真倒霉,今年搞得这么严。”在一个篮球场上,记者听几位考生和家长这样议论。“搞关系的还是有,只是没有去年那么嚣张了。”很多家长多次试图接近考场入口,都被身穿蓝色上衣的保安挡住了,但他们没有死心。早上9时左右,一位父亲抱着一箱矿泉水走了过来。“我给领导送水。”他对保安说,保安信以为真,放行。没过几分钟,那位父亲就被赶了出来。11时左右,在同一个入口,记者看到这名父亲提着两个满满的纸袋走了过来,其中一个袋子里放了一双运动鞋。“我给领导送卫生纸。”他对保安说。“你怎么又来了?不能进。”

  6月12日上午11时左右,一名来自岳阳某中学的考生,将要参加100米跑测试。他告诉记者,学校大约有600多名毕业生,这次来了30多人参加加分测试,其中女生的测试项目全部为排球。这名考生所在的班级有50多人,就有5人来此参加排球、乒乓球、100米跑等项目的测试。“你们班可真厉害,有这么多国家二级运动员。”记者说。“还不都是‘搞’的。”考生说完这句话,就被同伴叫走了。

  [B]测试场外的弦外之音[/B]

  “我们都是请了假来的,明天还要赶回去上班,你们怎么能说改期就改期呢?”一位学生家长愤怒地冲着组织老师叫开了。这位家长的叫声引来了很多家长的附和,“抗争”随即在测试场外展开。这是6月12日上午11时多发生在测试现场检入口外的一幕。

  这起“抗争”的起因是测试场的广播通知,因为参加100米测试的人太多,原计划当天下午的测试拟改在第二天,也就是6月13日上午进行。

  一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她估计此次聚集在测试现场附近的至少有1万人。因为平均一个考生至少有三个人陪着,包括考生父母、考生自己以及其他亲属或司机。而此次公布的参测考生有3407人。从6月11日报名的拥挤程度来看,这位家长的估计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太多,原计划下午5时结束的报名一直“折腾到”晚上9时多。

  记者6月11日下午在赶往报名现场的途中,一说测试现场学校的名字,出租车司机就说:“你说的那地方已经堵车了。因为考试,来了很多外地的车。”

  等记者赶到现场一看,路两边都停满了车,绵延大约一公里。记者注意到,车牌号囊括了各地从公检法到路政以及其他政府机关的多种型号的小车。一位学生家长说,没有点关系和背景的人,怎么能有机会弄到优胜者资格证书呢?她说,这些车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记者和一些学生家长聊天,了解到,很多有机关工作背景的人,开着公车请了假陪孩子参加测试。

  6月11日,在报名现场,一位学生家长抱怨:“幸好我和孩子她爸都来了,要不这孩子连名都报不上。”因为下午5时前后,考生太多,数度出现拥挤场面,最后只能由多位警察出面维持秩序。“我们家孩子被一帮男孩子挤在里面,都要哭了。”这位家长这么形容当时的拥挤场面。

  本报长沙6月13日电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高考加分都是为哪些人的子女服务?[/B]  
 
  时间:2006年06月14日15:53   【来源:南方网】 【作者:洪巧俊】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加分就伴随而来,其争议也一直不断。有的被取消,有的仍在继续,且加分的种类繁多,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见义勇为”、特长等等都可加分。据6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在湖南某高校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缺考严重外,被记者记录下成绩的27名参测100米跑的女生中,无一达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与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手册》载明的合格标准。在这次测试中,能达标的非常少,测试现场是“搞笑”不断,许多被测试者从来就没有受过训练。

  他们明知不能达标,却为什么还要参测?那就是测试场外有“弦外之音”。来自益阳的一名考生说,她当然知道自己不能达标,但参测了,不达标可以想想办法。这个“想想办法”无非就是找关系弄虚作假。今年湖南省规定,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体育比赛,获个人项目前6名的队员或集体项目前3名的主力队员,可以加20分。参加市(州)级综合性运动会获个人项目前3名的队员或集体项目前3名的主力队员和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经省统一测试合格者,可以加10分。参加湖南省2006年“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的考生共有3407名,这3407名考生都符合以上要求吗?那么这些能享受加分考试的又是些什么人的子弟?一位学生家长的说,没有点关系和背景的人,怎么能有机会弄到优胜者资格证书呢?她说,这些车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记者在现场看到,路两边都停满了车,绵延大约一公里,车牌号囊括了各地从公检法到路政以及其他政府机关的多种型号的小车。

  我在家乡(江西省余江)工作时,教师的子女都热衷于报考师范学校,原因也是可加20分,且体育、音乐、美术也加分。因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子女体育、音乐、美术都能拿高分,再加上20分,他们被师范学校录取的也就特别多。一位农民的女儿也报考了师范学校,录取分数线超40多分,但由于体育、音乐、美术没有达标而落选。如今这种教育工作者子女考师范加分已被取消,因为这种加分有失公平。

  给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至今还没有取消,加分的腐败仍在继续。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加分中的腐败对其他考生权益是一种极大伤害,在高考录取中,能够享受到照顾性加分,意味着一分压倒千万人。在一分就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录取中,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别人多出哪怕10分,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那就必然会损害公平和正义。有网友说,高考就是高考,不是评选先进工作者,也不是选拔模范人物,它不应该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尺子。

  加分有违高考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也是导致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的温床。河北省曾查出多达80名假冒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有关部门不妨对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去做一番调查,看看有多少是普通百姓的子女?假冒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里有不有普通百姓子女?获得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考生,无疑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典型,我亲戚的一个孩子在县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在全校一直是前一二名,且兴趣广泛,是老师公认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但他没有获得过有分加的荣誉,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那些弥足珍贵的加分荣誉早被县领导、校领导的子女瓜分了。高考加分变成背景加分、权力加分。

  应该说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加分政策一旦变成了一些人徇私舞弊的手段,孕育出种种“幕后交易”,就蜕变成不好的了。在没有遏制高考加分腐败的有效机制、没有保证高考加分公平、公正的制度时,废除加分政策就是最公平、最公正的。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0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