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现代教育报》:倡议不搞“高考状元”报道
    2006年06月10日10: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宝堃】
 
  每年考期一到,各路媒体对高考的报道便随着天气火热起来,而随后的“揭榜期”,“高考状元”又成了媒体热炒的对象。为了减少对“高考状元”炒作式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现代教育报》于6月9日相约其他媒体,发出了不搞“高考状元”报道的倡议书。

  《现代教育报》总编辑张彦春说,每年高考结果一公布,省级、县级、乡镇级等“高考状元”纷纷出炉,媒体相关报道可谓铺天盖地,有的甚至把“高考状元”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的伙食状况也一并公布,以期对“后来者”有所帮助。其实,“高考状元”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相当强的个性,把过于个人化的经验反复渲染,会让许多学生对个别人的成才之路过分相信或依赖。高考前《现代教育报》在一些中学进行的调查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对“高考状元”报道十分反感,大部分高中生认为,自己会因为这些报道产生心理压力。

  9日刊登的这份倡议书认为,诚然,高考有着其他任何考试都无法媲美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它的“冠军”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新闻人物。作为媒体,为吸引读者,对“高考状元”进行全方位报道实属情理之中。但是,无原则地炒作“高考状元”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高考成绩有其偶然性,可有些媒体在报道中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个道理,将“状元”的经验绝对化。况且,就算考生在高考中失利,人生也还有许多选择,成才的路也不止一条。辩证地看待高考和“状元”,这是对新闻事实的基本尊重,一味地追捧“状元”,难免有误导之嫌。

  其次,从传播效果来看,对“高考状元”大肆渲染并未受到读者好评。虽然“高考状元”的确为大众所关注,但许多高三考生都表示,他们在铺天盖地的“状元”报道中感到窒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和考试状态都受到影响。连篇累牍、事无巨细、诸多雷同的“状元”报道也让普通读者感到厌烦。相反,从“状元”报道中受益最大的恐怕是“状元”的母校、“状元”代言的产品以及靠“状元”发财的书商。

  这份倡议书还着重提到了媒体的责任:如果说“状元”报道是应受众需求而“上演”的,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媒体不可推卸地有引导受众需求的责任。虽然高考分数仍是高校招生的主要标准,但高考分数并不是评价高中校和高中生的唯一标准。媒体给予“状元”的关注度过高,必然会强化学校、学生和家长“唯分数论”的情结,导致学校为培养“状元”而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家长为培养“状元”而鼓励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如此一来,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本领和综合能力得不到重视,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

  因此,《现代教育报》郑重向各媒体发出倡议:辩证地看待“高考状元”,不搞“高考状元”报道。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财富1
    • 积分11098
    • 经验134616
    • 文章5621
    • 注册2005-11-21
    我们用平常心去看待就行!
        看帖是学习,
       
        回帖是礼貌!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厦门不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高考状元的信息[/B]  
     
      时间:2006年06月26日18:03   【来源:人民网】 【作者:蒋升阳】
     
      6月25日,厦门市教育局向与高考有关的各校提出要求:严禁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高考“状元”或高考第一的信息。《厦门日报》今天刊文称,该报撤下了对今年厦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和第二名、高考作文满分、高考文史类数学满分等5位学生的报道稿件,并呼吁各媒体不再炒作高考“状元”,共同维护高考后的舆论秩序,给学校和学生留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

      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说,事实上,厦门市教育部门一直没有对各校高考成绩排出名次,但是,每年高考,总有媒体以非官方渠道获得的信息发布所谓的“高考第一”。这些高考“状元”名目繁多,除了高考总平均分第一,还有文科和理科的平均分两个第一,文理上线率第一,高考文理各有4科,就有8个总平均分和8个单科总分第一。媒体炒作这么多的“状元”,搞得老百姓一头雾水,也影响了学校之间的团结。例如,某校说高考“状元”在我校,某某校又在媒体上反驳说,某校的所谓“第一”是往届生考出来的,不算,我们的是应届生成绩,才是真的高考“状元”。赖菡认为,不炒作高考“状元”,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有利于对学校办学实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据了解,媒体炒作高考“状元”,往往是中招生源大战的前奏,这也给中招工作造成了混乱。普通中学在铺天盖地的高考“状元”的报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重点学校的压力也很大,考得好的学校自然十分风光,极力宣扬,考得不好的学校就给老师和学生施加压力。有的家长形容说,有的考得不好的学校为了在第二年高考中打“翻身仗”,加时加题都快“疯”了!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私下说,年年这样比,我们快受不了了。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不公布高考状元”的意义有多大[/B]
     
        2006年06月28日13:50 来源:《青年时报》 张贵峰
     
      23日,北京市高考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与考分同时出炉,而与此同时,北京市区教育考试部门未向记者证实任何关于“状元”的信息,“状元信息一字难求”。这意味着,今年北京高考将没有官方证实的“状元”。对这种不公布状元的做法,有论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从制度变革的意义上来看,不可小视”——“是一种在量变的意义上进行‘边际调整’的制度变革行为”。(《新京报》6月24日)

      的确,不再公布状元信息,体现了政府考试部门对于高考分数一种更理性务实的态度,而这样一种态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时下各种围绕着“高考状元”而进行的不正常渲染和炒作,但在承认这些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意义,笔者以为,也不宜作过高的评价,如“制度变革意义”云云,在我看来,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首先,我想一个容易看到的事实是,官方不公布,不等于社会就没有获得高考状元讯息的渠道,并让这些讯息迅速传播。如在北京,就在考试部门对状元三缄其口的同时,当地的理科、文科状元的“谜底”——出自哪所学校、考分多少、姓甚名谁,事实上已同步公开见诸媒体;同样,在今年宣布不公开高考状元的重庆市,官方的不公开也并没有妨碍其文理状元身份在民间的迅速披露,并广泛流传。

      更重要的是,官方不公布,更不意味着民间会就此放弃针对状元进行的各种宣传、炒作。如稍稍留意一下最近各大媒体、网站,就会发现,“高考状元”都是最热门的焦点话题,大量围绕状元学习心得、考试经验、生活志趣的报道可谓“无微不至”、“无孔不入”,而状元们所在学校、地方,同样也大沾其光,被热烈追捧。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官方是否自上而下公布高考状元、排名,高考成绩尤其高考状元实际上都有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我炫示”功能———在学校、在地方政府,它意味着显赫的学绩、政绩,因此绝无加以“掩饰”而不去大肆宣传的道理。最近,广东东莞横沥镇政府出台奖学方案:市级高考状元奖10万,考上清华北大奖50万,就是这方面很好的证明;至于考生、家长,受“金榜题名”等应试情结以及待价而沽的现实需要的支配,大多当然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被暴露、被宣传。

      而高考状元所以有这样一种“自我炫示”功能,显然又是高考制度本身“统一考试,按分数高低依次录取”决定的,换言之,既然高考制度内蕴了“分数决定一切”、“以分数论英雄”的考试、选拔逻辑,并且这一逻辑事实上关系着考生的前途与命运,以及学校、政府的业绩,那么,高考状元作为考分的最大优胜者,成为这种制度下的宠儿,“万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合乎逻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无疑很清楚,除非“分数决定一切”的高考制度做出根本变革,如取消统一考试,大学入学由高校自主选拔,或者虽然保留统一考试,但其考试分数不再是大学录取的唯一绝对依据,否则,作为这一制度必然副产品的状元炒作,就不可能根本遏制,考试部门不公布高考状元、成绩排名之类的做法,即使不乏积极意义,但顶多也只能是权宜性的枝节修补,不可能有任何“制度变革”意义。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3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