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不能学成一个傻瓜[/B]
在刘大鸿的一整套“改革”中,论文只是其中的一环。
“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大学教育根本跟不上需要,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不是社会真的不需要人才,而是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的能力。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我们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做?”刘大鸿很困惑。
他注意到,传统的美术教育,从附中、考前班、大学四年,直到研究生,这个体系全部是以写生为主。画静物、肖像、人体,学生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年。
“结果是学生变成一个傻瓜,傻到你不可思议的程度。可是这种教学,现在把它视作最正宗、最扎实、最严谨,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刘大鸿有些激动。
他接触过一些学生,来的时候很有灵气,到毕业时“什么也不是了”。这使他感到特别痛心。
教育学者杨东平与刘大鸿不久前在那次延安的艺术教育座谈会上第一次见面。“论文被毙事件”后,他专门写文章声援刘大鸿。他分析当今的艺术教育现状是:
“建国后我国艺术院校形成的学院派的教育模式,从好处说是体系严谨、训练严格、基础扎实等等,但如果从艺术产出的质量来评价,艺术流派和风格趋同、单一,师徒代代相传、千人一面等问题十分明显,反映的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严重缺失。这可以从我们的教学模式中找到明确的原因。”
刘大鸿决定面对这个现实,一切教育活动以创作为中心展开。他给学生们布置过一项“五个一”工程:带学生去上海襄阳路商业街体验生活,要求每人画一个店铺、一个老板、一个老外,画作面积1米乘1米,用一个月时间完成。
他还曾把学生带到上海的“新天地”,要求每人以新天地为主题做一次创作。结果,邮票、扑克、积木、香烟盒,五花八门。后来这些设计以《新天地百多图》为主题展出,还出版了画册,有的甚至被开发成产品。
刘大鸿的一个学生在毕业时曾这样总结刘的教学理念:“刘老师提出的以创作为中心展开,写生为辅助手段的教学安排,使我逐渐体会到了创作带来的烦恼与乐趣。直到手里捧着刚刚印刷出版的印有自己作品的画册,再多的苦水也在瞬间变成了甜。”
绘画系主任黄启后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艺术类教育跟社会严重脱节,几十年一贯的模式是“人像加毕业论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的需要,这样的艺术家在社会中的生存也成问题。
“刘大鸿让学生尽早进入艺术创作,进入社会甚至进入市场,实际上这就是文科的产学研。”黄启后说。
刘大鸿深知自己不掌握权力,能够影响的人很有限。他说:“只想在我的范围内做到问心无愧,只求有一块自谋生路的试验田。”
[B]不正常的艺术热[/B]
“为什么每年那么多人学美术,这太不正常了。”刘大鸿质疑。去年,他的老家山东有十几万人高考报考美术类专业。“很多人考不上大学又想要大学文凭,就突击学艺术,这给很多人以可乘之机。”
刘大鸿的同事、朋友中,很多人都在开办高考前的辅导班。想要报考美术类专业,参加“考前班”是最方便的“成功之道”。他曾参加过一次学校本科招生中的专业课打分,“在篮球场上,摆着上千张画,通常在几秒钟之内,一个学生的命运就被决定了”。从此,他拒不参加类似的事务。
在他看来,现在的艺术类招生,表面上看非常严格,而本质上却一塌糊涂,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抹杀了,很难招来真正有才华的学生。
“这是艺术教育产业,不是艺术教育。”他说。
他曾用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地进行反抗。因为痛恨现行的职称制度,拒绝参加评审,他曾在助教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8年,直到2002年,才被破格聘为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他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不入圈套”。“一旦钻进来,你就要永远被拿捏,忍受无尽的屈辱”,而艺术家,“本该靠作品说话”。
有人劝刘大鸿像陈丹青一样——辞职。“我不出走,也不辞职,”刘大鸿笑着说,“我留在这里,学生就能有个坐标。他们会知道哪个老师可以教他们真东西,让他们心里有杆实在的秤。”
2002级油画班学生朱振波至今记得3年前的一场“风波”。在没有征得学生全部同意的情况下,刘大鸿所执教的班级被院长徐芒耀一分为二,理由是刘大鸿“教学有问题”。在一节解剖课后,徐院长让工人把一间教室用木板隔成了两间。
结果刘大鸿以一场行为艺术“我的梦”,推倒了才砌好一天的“柏林墙”。
《我的梦》是徐芒耀院长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年轻的自己破墙而出的画面,表达了摆脱束缚的强烈渴望。
小朱回忆:“同学们在木板上画出轮廓,刘老师挥着斧头砸掉了轮廓内的部分,然后摆出与‘我的梦’一模一样的姿势,破板而出。”
[B]风波尚未平息[/B]
6月15日晚8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做出表决,第二次答辩后,共有5名学生的论文仍被判为不及格,其中包括油画班3人和雕塑班2人。据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朱元椿透露,本次答辩后,对于不及格的学生,学校将在一个月之后再举行一次答辩。
同一天,美术学院所有教职员工均接到院办发来的手机短信,要求按照“宣传归口”,如接受记者采访必须通过校党委宣传部。
宣传部副部长李希萌告诉记者,对于油画班论文集体被毙事件,学校正在处理中,一律不接受采访,并称上海市委宣传部已介入此事。
当日,正在上师大采访的上海某报记者,接到报社领导通知,称已被明令禁止报道此事。
直至记者发稿前,参加或拒绝参加由徐芒耀院长主持的第二次论文评审的多位老师,及徐芒耀本人,均以“学校有要求”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