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NE-HEIGHT=18pt][/LINE-HEIGHT][/P][LINE-HEIGHT=1.5][P](二)尊重[/LINE-HEIGHT][/P][P]尊重学生/孩子的独立性,将他们看成独立的个体。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学生的心理进入重要的成长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像对待小孩一样地对待他们。不能高高在上地说教、灌输、行为上的监管。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发现他们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幼苗,可以成长发展的幼苗,好好地呵护它们,注重思想上的引导和启发,这当然不是一句话的问题,要提供很多素材,让他们思考自己的有关学业和人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P][P]所谓尊重,就是尊重他们自身的需求,尊重他们独立的需求,尊重他们自主的需求,尊重他们自我发展的需求,尊重他们自己想成长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样子。[/P][P]我这样说,有的父母着急了,说,他们的样子就是不想学啊,就是成天想玩手机啊,他们就是想堕落啊![/P][P]父母这样想,是不正确的预设,这对孩子的发展只会有害处,没有好处。应该对孩子满怀信心和期待,并且将这些良性的信息充分地表达出来,传递给孩子。这样会产生自我应验预言效应,即你这样想,他们真地会变成这样。而且,通过自己吸收的大量有关信息和对人生、事业的体验、观察、分析,跟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有关学业和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终能让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孩子能够内驱型成长。[/P][P]什么叫内驱型成长?他的内部世界就像有一部发动机一样,能够自我驱动,自我成长。[/P][P]有这样一户人家,父母是一般的上班族,那段时间同在一个单位的父母双双下岗,这对于这一家人来说几乎是个灾难。那些日子过得黯淡极了,父母整日无言,沉闷的家中剩下的只是此起彼伏的哀叹声。然而,祸不单行,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在学校里被几个痞子欺负,他只是情急中胡乱推了其中一个,没想到这一推却将对方推成脾脏破裂,要在医院做切除手术。因为这事,他和父母被告上了法庭,一大堆的医药费一下子落在了这个原本困顿的家中。尽管母亲已经给人家磕头作揖说尽了好话,然而对方还扬言这事没完。[/P][P]然而当母亲单独面对儿子的时候,却一句抱怨的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抚摸他的头,安慰他:“孩子,这不怪你,妈知道你不是惹祸的孩子,命里要发生的事,谁也阻拦不了,挺过去就好了,就好了!”当时,他多想母亲打他一顿骂他一顿,狠狠地对他发泄一番,他心里会好受一些,可是都没有。母亲的包容让他这颗愧疚的心一直愧疚着。[/P][P]带着这颗愧疚的心,参加了两个月后的高考,他落榜了。他本来想复读,但没有脸跟父母商量这事,尽管他无数次地梦想踏进那个神圣的大学门槛。他觉得不能再为家里添负担了,想了好久,决定跟几个同学一起南下打工。没想到妈妈知道后像换了个人似地将他臭骂一顿:“没出息的东西,打工能干一辈子吗?你出去能干什么呢?像我一样给人家擦桌子、扫地、刷厕所呀!”母亲哭了,哭得那样悲伤,像所有希望一并破灭的那种悲伤。而后,母亲哽咽着说:“孩子,以后没有文化怎么行啊?你还是要读书啊!”[/P][P]他说:“我再也不能说什么了。从那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完全属于我,也属于我父母。这里面有他们的追求、寄托和一生一世的希望,我没有理由放松自己!从那以后,我知道,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P][P]这位母亲文化程度不高,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以她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深深地教育启发了孩子:以后没有文化怎么行啊?你还是要读书啊!她凭着自己的坚韧不屈、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很智慧地将一场危机变成了孩子成长的契机,让孩子成为了内驱型成长。[/P][P]我在咨询过程中,遇到不少父母甚至教师对孩子监管过度,期望过度,结果常向父母或教师的主观期望相反的方向发展,使孩子厌恶学习,或恐惧考试,成绩每况愈下。[/P][P]一位学生数学考试考了年级第8名,老师很高兴,找这位学生谈话,表扬她,肯定她,然后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她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考进年级第5名。然而经历这次谈话后,这位学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害怕下次考试达不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令老师失望。带着这份压力,投入到学习中,使她在学习上难以正常发挥,这反而干扰了她正常的学习。[/P][P]一位母亲跟我说,她孩子读高二,一般都是她接送上下学。一天她去接孩子,他放学后跑到操场打球,他知道她在外面等他,他有很多作业要做,哪儿有时间打球呢?为此,她很不高兴。孩子的理由是,除了学习以外,要有点爱好和一技之长,不然上大学后,什么都不会,会自卑的![/P][P]我跟她说,孩子说的是对的,打球是健康爱好。其实除了孩子讲的理由外,加强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必须的,这是对繁重的学习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我给她建议,如果可以,让孩子自行上下学,这样你可以解放出来,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有帮助。她觉得有道理,孩子也高兴,就这样做了。[/P][P]一次她跟我说,她发现儿子(读纯理,选修理化生)在家里偷偷翻看《明朝那些事儿》,儿子已经将这套书翻烂了,她不高兴,将这套书藏起来了。[/P][P]我问她,孩子的语文水平怎样,她说常考第一名。我说,这就对了,孩子如果没有阅读量垫底,语文能够考第一吗?他读纯理,对历史感兴趣,这很难得,值得鼓励,应该鼓励。现在高中改为选科,也是为了打破原来文理分科的局限,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另外,孩子每时每刻都搞学习,有时会不胜其烦,此时放下书本作业,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而且还是对学习有益的爱好,这是一种脑力放松,是一种精神充电,值得鼓励和支持,也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她听我这么一分析,将书拿出来,这件事以后就不管了。[/P][P]孩子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进步较大,这位母亲不知道成绩是否真实,想从侧面问一下,但又不敢问,问我怎么办。我这样回答:你问他考试的真实性,就是怀疑他考试成绩不真实。如果是真实的,你这样做会打击他的上进心;如果不真实,他也不会跟你说真话,你问了也等于白问,没用。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没错,但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引导孩子理解学习对于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引导孩子自己思考、面对学习问题,但不宜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升降很自然的。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鼓励孩子、相信孩子、支持孩子,让他觉得,家就是港湾,使他愿意跟父母沟通交流。孩子考得好与不好,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反应不要太大。在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在接纳现实的情况下,启发孩子反思自己的问题,让失败变成成长的契机,而不要让孩子为失败的情绪所笼罩,影响继续努力的心情。这样做,才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进取过程,为他创造反思的空间,才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样的进步才具有可持续性。[/P]同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启发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