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7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81
    • 经验26945
    • 文章613
    • 注册2006-02-22
    读初荷的文字,感觉总是那么亲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岂不快哉?
    在线情况
    7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财富3
      • 积分5894
      • 经验93819
      • 文章5743
      • 注册2007-07-22
      [QUOTE][B]下面引用由[U]丁星凡[/U]发表的内容:[/B]

      读初荷的文字,感觉总是那么亲切![/QUOTE]
      呵呵,丁老师躲到哪儿去了?
       
      原来还一直默默地关注着论坛哦![EM07]
      有志于仁,斯仁矣!
      有志于慧,斯慧矣!
      在线情况
      7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0
        • 经验7522
        • 文章208
        • 注册2007-09-12
        读故事长见识,初荷真得好棒!
        教育是砍柴!
        在线情况
        7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chulinsos[/U]发表的内容:[/B]

          初荷老师的文章让我反思我的班级管理方式,很感谢您![/QUOTE]
          谢谢您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7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丁星凡[/U]发表的内容:[/B]

            读初荷的文字,感觉总是那么亲切![/QUOTE]
            欢迎丁老师,您的到来让我好开心。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7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水上人家[/U]发表的内容:[/B]

              读故事长见识,初荷真得好棒! [/QUOTE]
              谢谢您的关注,初荷将继续努力。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7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0
                • 积分12242
                • 经验147698
                • 文章7989
                • 注册2005-08-13
                      [COLOR=#0909f7]                    学习中的“渐悟”和“顿悟”

                                                    李迪

                    禅宗有“渐悟”和“顿悟”之说。慧远在《维摩义记》卷一书中指出:“菩萨藏中,所教亦二,一是渐入,二是顿悟。言渐入者,是人过去曾习大法,中退住小,后还入大。大从小来,谓之为渐”。“言顿悟者,有诸众生,久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始见佛,即能入大。大不由小,目之谓顿”云云。

                     此等“之乎者也”,让今世的我等读起来实在别扭,不如改用现代话来说吧!所谓“渐悟”和“顿悟”,亦可理解为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主张日积月累、由浅而深的常规之道是渐悟,表现在修身养性方面即是“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的功夫。

                    我们如今每天阅读李镇西老师的书籍,研究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当属日积月累,循“渐悟”之道而行。

                    “顿悟”说起来却比较玄。但是,一向喜欢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我,如今却不得不很“玄”地去谈一下“顿悟”了。因为我接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便是从“顿悟”开始的。

                    对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讲,一生中品味文章可谓逾千万。但很多时候,能够影响我们一生道路的,往往只有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席话,甚至一个短句。这里就有禅宗所说的“顿悟”的味道——让我们跳出框框,在猛然间明白一个久久困扰自己的问题……

                    不止一次地,我感叹自己能走上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道路,源于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那是2005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上《心灵写诗》的序,正值职业倦怠期的我,为这篇流淌着泉水般真情实感的文章而感动,精神为之一震,竟有豁然开朗之感,暗自思忖:这样的文章我也会写。

                    就是这么一个轻而易举的决定,改变了我以后做班主任行走的道路——

                    我开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边回忆着当天发生的事,一边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来,去细细体味生命的律动。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些文字将来能出版,我只是想在书写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教育里的失误,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我和所有女人一样多愁善感,常常叹息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纪录日记,也是我挽留青春的一种方式。没有出版、没有发表、没有读者又有什么关系?等到我脚步蹒跚、两鬓斑白的时候,翻阅年轻时的日记,多少是一种欣慰。若能被儿孙看见,他们也会明白,自己的母亲或祖母也曾经如此美丽过。所以,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为了女人那“心是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惆怅。却也正是这样的情思、这样的播种、这样的写作,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并有了小小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说:

                    如果我们把教育实践看做“采矿”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提炼”。记得1987年我还在乐山工作时,乐山市教研室的唐建新老师就对我说:“你不要只是不停地奔跑,还应该适当停下来沉思——通过写作,整理、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正是这种“反刍生活”式的写作,使我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科学规律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对我每一天的工作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与激情。“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童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爱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这些都是我在梳理自己自己教育实践时的理性思考。它们来自教育实践,通过写作成为我自觉的信念而又指导着我的教育实践。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全身心地投入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使我们每每有一种写作的冲动,而写作之中的思考与写作之后的成功又激起我们投入教育生活的更大热情。教育写作,让我们成为一个头脑清醒的教育者。

                    回首我自己走过的路,也确实印证了李镇西老师这一说法。

                    似乎是上天知道我2005年带的学生个性张扬、桀骜不逊,会有精彩纷呈的故事发生,所以让我从带班一开始就为她们记录成长日记。我如今回忆着往事,又想到了班级刚成立时的情景,简直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学生打架、三次丢钱、逼班长退位、发癔病、被外班男生追求等。有一次,为豆大的小事,一个学生竟气得胃疼(不知道是不是装的,当时是大半夜,我不在),和她生气的同学二话没说,拨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一会儿时间来了一大帮医生,那胃疼的学生却怎么也不肯去医院,直着脖子喊自己没病.把人家医生气得也没辙.我便起急:她们给我惹乱子也就罢了,怎么连急救中心也敢惹呢?但两个人分明也都没有坏心.“炒我的鱿鱼”当属班级故事的高潮:学生集体给我提意见,言辞别提多尖刻了.我难过得要命,要辞去班主任职务。她们却又哭着集体向我道歉,还在大喇叭里一遍遍喊对不起我,只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我们就是这样既有矛盾,又有和谐,既相互生气,又相互关心地相处着.每到矛盾爆发,眼看不能收拾的时候,便换成了宽容、理解,于是和好,于是下一个矛盾继续产生.你永远都想不到,他们下一刻会为老师出什么难题,惹什么乱子。

                    就是在这样手忙脚乱的日子里,我一边实践,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据李镇西老师的文章观点,我这样且行且思,已经进入教育科研的状态了。我每天记录的是班级日记,或曰教育随笔。教育随笔的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是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这种研究带有鲜明的人文风格与个性色彩,是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教育科研的最佳方式。(《做最好的班主任》第319页)。

                    那个时期,我往往是在写作中总结出自己的困惑,又带着困惑和问题去读书,去实践,于是深切领悟了“民主”、“平等”“爱心”等概念。遇到班级大事,不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讨论商量,最后举手表决。班级是大家的班级,前途是大家的前途。我不再是“孤家寡人”,许多学生都是教育自己的高手。这便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里学习民主,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所带的班级因此越来越顺手,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归属感,她们的个性都能被班级包容,同时又被共同制定的规则约束,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这一届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格外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但是,我的成果却不仅仅只有这些。

                    学生参加实习后,我翻阅自己写下的班级日记,思索着每一个案例的处理是否得当,并随手将阅读时的思索纪录在每一篇日记后面。没想到,这样的思索对我的专业成长颇有益处。当我把四个问题学生的成长日记和反思整理结束,著作《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四个问题学生的成长及反思》也完成了,用时仅仅三个月。这本书与我的班级日记和随笔同时公开出版。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这是我学习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并在他的影响下获得进步的真实故事。是李老师一篇文章引发了我的“顿悟”,进而付诸行动。有的老师读到这些不免疑惑:我怎么也能做到“顿悟”呢?若没有“顿悟”,难道我就不前进吗?

                    不,没有“顿悟”,还有前面所说的“渐悟”。

                    关于佛学里的“顿悟”和“渐悟”,一向争执颇多,形成了“北渐南顿”之争,也就是以神秀为首的北宗(主张“渐悟”)和以慧能为首的南宗(主张“顿悟”),各执一词。其实,作为一般认识门径的“渐悟”,既与“顿悟”有很大的区别,也有互补或统一的一面,无论过分强调“渐悟”,还是过分强调“顿悟”,都是荒谬的。以辩证的眼光不难看出,历史上的“南顿北渐”的宗派之争,各有其偏颇的一面。

                    先说渐悟,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渐悟比较多,其弊病主要有,遵循分析思维、循规蹈矩,过分强调引经据典,而被理性思维缚绑手脚。所以,我们在学习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时,切忌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而“顿悟”的弊端,却是让人感觉太过神秘,无从模仿。“顿悟成佛”,即刹那间的觉悟便可成佛。这样,不用天天诵念“阿弥陀佛”, 刹那间就可以跟如来佛祖平起平坐,真是简单便宜,起货快捷。但如果成仙成佛真的这么简单、便宜,岂不是人人都是佛?可见“顿悟”远非如此含义,其神秘就表现在这里。

                    蔡志忠的《禅说》当中有一个公案,讲的是禅的顿悟:一个禅师在刨地的时候,不小心刨出来一块石头,这石头正打在了竹子上,发出“空”的一声,这个刨地的禅师就此顿悟了。

                    过去觉得这个故事好“玄”,现在有些明白了:禅师在刨地的时候,脑子没闲着,他在思考佛教中的法音,从这一声“空”中,他顿悟了的正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我如今学习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也不例外。跟李老师学当班主任,阅读李老师的书是必须的,这是积累,是“渐悟”。但决不局限于李老师文章表面的含义,而应该透过文字,领悟其内涵。每日里实践、阅读、思索、写作,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避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终会有“顿悟”的一天。也许这“顿悟”不是和我一样表现在写作上,但肯定会让你对苦苦思索的问题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完成于2009年5月2日
                [/COLOR]

                《李迪文集》包含《我班有女初长成》(上、下)《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1号籍海楼210  邮编:100083  单位名称: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话:01062532932
                  13911210281
                在线情况
                8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6
                  • 经验4086
                  • 文章205
                  • 注册2007-10-06
                  很好的启迪!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在线情况
                  8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93
                    • 经验33282
                    • 文章2455
                    • 注册2006-02-28
                    [QUOTE][B]下面引用由[U]初荷[/U]发表的内容:[/B]

                                                 轻盈芬芳的责任心

                                                     李迪

                        责任心可以是轻盈芬芳的吗? ...[/QUOTE]
                    初荷老师的文章是益发有深度了,文笔优美,哲思深邃,好生佩服!期待您更多的美文!
                    我记住了:轻盈芬芳的责任心!
                    潜心教学 幸福育人

                    sdfzsxhrh@163.com
                    479845917
                     


                    在线情况
                    8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93
                      • 经验33282
                      • 文章2455
                      • 注册2006-02-28
                      渐悟与顿悟其实都是境界,不能顿悟能够渐悟也很不错。
                      初葆之学李镇西老师,真是已入骨髓,具备了很高的境界。
                      阅读、实践、反思、写作,实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潜心教学 幸福育人

                      sdfzsxhrh@163.com
                      479845917
                       


                      在线情况
                      8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5
                        • 经验2927
                        • 文章34
                        • 注册2008-07-24
                        [QUOTE][B]下面引用由[U]边城[/U]发表的内容:[/B]

                        初荷的文章很有高度了啊,很启发人![/QUOTE]
                         
                        初荷的文章一直都很有高度的嘛。深入浅出。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QUOTE][B]下面引用由[U]叩月[/U]发表的内容:[/B]

                           
                           
                          初荷的文章一直都很有高度的嘛。深入浅出。[/QUOTE]
                          叩月老师可能没看初荷以前的文章,现在她的文章与以前的文章大不同了:)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15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