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7
    • 经验4708
    • 文章179
    • 注册2008-04-09
    “坐”和“省”的注解
    近日重教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咏怀古迹》,看到其中两个词的课本注解,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苦于寻不到相应的古籍资料佐证,便不肯心悦诚服地接受。在此求教于大方之家,望能驱除我心头的疑惑。
        《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坐”,课文注释为“徒,空”,为什么不可以解释为“坐着”呢?解释为后者不是更具形象性吗?
        《咏怀古迹》(其三)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课文注释为“曾经”,我好像从来没见过“省”还可以这样解释的。再说了,这样解释于下文文意也有些说不通,还不如解释为“略识”的好,和下一句的意思可以形成鲜明对应。有些鉴赏文章便解释为“略识”的。  
        我这样的想着,却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来佐证我的理解,而课文的注释又不能令我信服。我自己都想不通的知识,叫我怎么教学生呢?郁闷!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展翅翱翔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5267
      • 经验158569
      • 文章5147
      • 注册2008-05-02
      山闲老师,如果你觉得有争议的地方,不妨和学生也讨论一下,语文教育一定要有个标准答案吗?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3227][color=blue][B]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B][/color][/url]
      论坛行走有困难请点击:[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2&ID=86679][color=red][B]论坛新手请进[/B][/color][/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7
        • 经验4708
        • 文章179
        • 注册2008-04-09
        谢谢顺杰老师。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30
          • 经验4129
          • 文章223
          • 注册2008-10-05
          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还是应该理解为"曾经"。
              先从语言词汇的社会发展来看,“省”应是杜甫生活时代的通用口语,《文史》第二十五辑第294页这样写道:
              未省是六朝以迄唐宋时期的俗语词,意思是未曾,没有,《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言之详矣。有时又作“不醒”,如唐人传奇《裴航》:“女曰:‘裴郎不相识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有时又作“不醒”,如张文成《游仙窟》:“未曾饮炭,肠热如烧;不忆吞刃,腹穿似割。”不忆与未曾对举,不忆即不曾也。有时又作“未记”,如敦煌《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下至寸草不曾偷,未记黄昏偷他物。”未记与不曾对举,未记犹未曾也。其在朗读,则如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自从嫁与君,不省一日乐。”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杜甫《秋雨叹》:“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乾。”仇兆鳌《杜诗详注》于曾字下注云:“陈浩然本作省。”则未曾即未省也。又元稹《代九九》:“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白居易《放言五首》:“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不省、未省,犹言不曾、未曾也。
              上述引文所举例子说明,在唐代,“未省”是常用的词语,当时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作家均有以“未省、不省”代替 “未曾、不曾”的用法。张相先生所著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在第572页也明确提到对这首诗的理解。
              省,犹言曾也。兹以唐诗为例,先举省与曾对举者。除上文所举几例后,还有贾岛《寄贺兰朋吉》诗:“会宿曾论道,登高省议文。”再如元稹《有鸟》诗:“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曾无泥滓。”……复次,杜甫《咏怀古迹》诗,其《明妃村》云:“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此省识字,解者多从省之本义而作略识解,然上句云省识,下句云空归,句法开合相应,故此省识字以作曾识解为对劲。且证之周邦彦《拜星月慢》词云:“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周词脱胎杜诗,旧识正曾识也。
              张相先生先举唐诗中的许多例子,说明在唐代“省”字的意思经常等同于“曾”,再将杜甫的诗句与周邦彦的词相比较,指出两者意思相近,“省识”的意思相当于“旧识”,即曾经认得。
              以上两处引文充分说明,“画图省识东风面”中“省识”正确解释应该是“曾经认得”。
              再从杜诗的风格来看,诗圣杜甫的作品称为“诗史”,一贯注重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并在诗歌中寄托自身的肝胆情志。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传说汉元帝只凭借画像辨认美人的容貌,于是画师大为吃香,许多宫女为了博得皇帝的青睐,纷纷贿赂画师,让他将自己画得美丽一些。王嫱艳冠群芳,画师毛延寿用画笔真实地再现她的美丽,随后向昭君索贿,遭到痛斥后恼羞成怒,将画好的美人图加以丑化,以至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君主一面。而后昭君主动请求远嫁匈奴,汉元帝在朝廷上见到风华绝代的昭君,惊为天人,大为不舍,意欲留之,但不能失信他人,遂成千古憾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就是讽喻此事。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身怀安邦定国之才,胸负兼济天下之志,照理应该得以一展抱负,然而却郁郁不得志,流离失所,贫病交加,只有忧国忧民之心依旧深切。昭君的遭遇正与他类似。因此,“省”字作“曾经”解,应该是最符合诗人原意的。画工曾经描绘过美人的美丽容颜,却由于一己私欲,致使昭君远嫁,只有死后的魂灵在月夜归来。这样更加体现出诗人对昭君的同情和因遭遇相似引起的共鸣。
              最后,联系律诗的特点来看。杜诗以七律最佳,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巧。如七律名篇《曲江对酒》的颔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用“自对格”,《登高》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用“流水对”,都经过了细心的锤炼。在《咏怀古迹》中,作为颔联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必然属对工整,即上下句中相同位置的词语不仅意义相对,而且词性相同。若按潘老师的解释,“省,察也”,识,认也,合起来为“辨认”,则上联的第三四字均为动词,是并列关系;而下联的三四字“空”为副词,“归”为动词,是修饰关系,这在词性和意义上都无法做到对仗工整,显然并非杜甫本意。而“省”作“曾”解,既符合杜甫一向的习惯,同时做到对偶工整,音韵和谐。因为下联的“环佩”以妇女戴的佩玉借指王昭君,上联“画图”以所画的美人图指代画工;“省”作“识”的状语,“空”作“归”的状语;“春风面”指年少时的美丽容颜,“夜月魂”指去世后的思乡幽灵,恰成佳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30
            • 经验4129
            • 文章223
            • 注册2008-10-05
            “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坐”,课文注释为“徒,空”,我也认为是很贴切的。理由?容我查查资料吧!呵呵!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展翅翱翔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5267
              • 经验158569
              • 文章5147
              • 注册2008-05-02
              很久不见,琳之,问候一声.呵呵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3227][color=blue][B]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B][/color][/url]
              论坛行走有困难请点击:[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2&ID=86679][color=red][B]论坛新手请进[/B][/color][/URL]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7
                • 经验4708
                • 文章179
                • 注册2008-04-09
                琳之老师的学识真渊博,向你致敬!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3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