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8635
    • 文章152
    • 注册2010-08-21
    [P]                                    三餐菜粥,当谢清福
        常闻某正享清福,若问之何谓“清福”,恐难道清,余今答之。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中记载:“金溪胡九韶家甚贫,课儿力耕,仅给衣食。每日晡焚香,谢天赐一日清福。其妻笑之,曰:‘一日三餐菜粥,何名清福?’答曰:‘吾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饱暖无饥寒,又幸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
        胡九韶得其师吴康斋(王阳明之师太爷)真传,过了一辈子清苦生活,却安贫守道,自得其乐。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他都要焚香磕头,感谢上天又赐给自家一天清福。妻子不解:“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菜粥,怎么能算清福?”九韶却说:“我一生没遭遇战乱兵祸,全家能吃饱穿暖,床上没有病人,出门没有官司缠身,这一切不是清福是什么?”
        胡九韶对清福内蕴的阐释,着实让我触动震惊了好一番。生无兵祸,家无饥寒,榻无病人,门无讼事,这便是享尽人间清福了。想想那些洪福齐天、艳福难挡的男男女女们,总是怨天尤人、不知满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体会到这其中旨趣的。
        “清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是“指清闲安适的生活”,“清闲”即清静而闲暇,“安适”即安静而舒适。由此看来,“清福”至少包涵两层意蕴:一为环境的清幽,一为心性的宁静。
        生于战乱年代,鸡犬不宁,于人能何如?饱暖无法保障,婴孩啼哭,父母夫奈何?家有病人卧床,健身无望,孝子复何为?一生无朋无友,官司缠身,又岂无牢狱之灾?
        因此我说,清福者,首乃有先决条件生于太平盛世,又有物质保证生活无忧,且家人身心康健、无病患之痛,又遵纪守法、无牢狱之灾。想我生于日益富强的大中国,身肩全心热爱的教育者,日有一餐,夜有一宿,已具享清福之根本,甚幸也!思我父母俱在、家人健康,遵纪守法、无口舌之非,又具享清福之条件,甚幸也!生于太平,衣食无忧,全家康健,遵纪守法,已为清福矣!舍此,一黎民百姓夫复何求?
        诚然,能否真有清福可享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红楼梦》中:“只有袭人也顾不得王夫人在上,便痛哭不止,说:‘我也愿意跟了四姑娘去修行!’宝玉笑道:‘你也是好心,但是你不能享这个清福的!’”宝玉口中的清福自然是跟修行之人相关的,梁实秋也说过“寂寞是一种清福”, 国学大师南怀瑾更是讲到“清净的福叫做清福”“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的确不假,享受清福离不开心性的修养。
        胡九韶及其师吴康斋先生皆隐居山中,不入仕途;笃行心学,修养心性;志趣高雅,讲学不辍,一生安贫乐道,享尽了人间清福。
        世事变迁,余辈不必如尔等归隐山林,远离尘世,亦可于闹市中、于陋室里寻求到心灵的宁静,就像陶渊明那种“心远地自偏” 的空灵意境。这种意境来自哪里?书!书中的寂寞允许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是片刻的孤立的存在;也允许我忘记自己的存在,哪怕是瞬间的狡诈的遗忘。在书中,任想象驰骋,凭思绪翱翔,我携古人同游,跟名人对话,跳出了尘世的渣滓,于寂寞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真谛。这算不算享受世间清福呢?
        惜福才能有清福,简单的幸福足以!
        一盛世,一陋室,一书在手,即使一日三餐菜粥,当谢清福。[/P][P]                                                                        2011-01-19
    [/P]
    [ 此贴最后由欣颖在2011-1-19 15:15:08编辑过 ]
    静水流深。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1
      • 经验779
      • 文章39
      • 注册2010-08-19
      [QUOTE][B]下面引用由[U]欣颖[/U]发表的内容:[/B]

                                         换锁记
          最初,学校与家属院同为一体,中间只用一栅栏隔开,虽设有小门,但从不上锁,所以学生出入自由,上课之余教师也可以很...[/QUOTE]
      有意思!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5
      • 积分13247
      • 经验2181206
      • 文章13265
      • 注册2009-09-26
      [QUOTE][B]下面引用由[U]欣颖[/U]发表的内容:[/B]

                                          三餐菜粥,当谢清福
          常闻某正享清福,若问之何谓“清福”,恐难道清,余今答之。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中记载...[/QUOTE]
      欣赏!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8635
        • 文章152
        • 注册2010-08-21
                                                      书缘
            真正与书结缘要推溯到今年四月份。
            当时,为了写作“市文明女性大讲堂讲师选拔赛”的演讲稿,我跑遍了县城内所有的书店,搜尽了网店上所有的书籍,终于找到了与“女性文明”相关、又与我的选题“中庸”相联的十几本书,如饥似渴的阅读着,消化着,没想到浏览之余竟又勾起了我读书的强大乐趣。
            老公是爱书的。我“小肚鸡肠”,从不舍得在书上花什么钱,而老公却不然。每次去市里或到外地,你见他带回来最多的就是书,小则上百,大则上千,为此也埋怨过他几次,但效果不明显也就作罢了。老公的书大多是有关企业管理类的、佛教类的,很难入得我的“法眼”,只有部分书跟国学相关,我会时常翻阅,聊以消遣,但也从没当做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来加以研究。四月份的选题能获得县、市评委们的高度赞赏,其实也是得益于老公的慧眼的。我这“临时抱佛脚”竟抱来一人生的大乐趣,这确是我始料不及的。
            八月份时,听同事讲起了自己读书的乐趣,又经“高人”指点有幸结识了“班主任之友论坛”,欣赏品味着同行们的“火眼金睛”及高谈阔论,我又一次为自己的孤陋浅闻、目光狭窄而汗颜了。
            如今,经同行感染,受老公熏陶,读书已然成为我每天必修的功课之一。
            原先,我也并不是不喜欢读书的,只是消遣性强、玩乐味重,从无定性罢了。初中时代最爱读的是琼瑶小说,有时偷读竟至于彻夜不眠。高中时学习压力大,与琼瑶失缘,却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犹记得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读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两个章回时,一味为黛玉鸣不平,而“忘食”“废食”。大学四年畅游于小说中,结识了三毛、方鸿渐,也结识了屠格涅夫、大仲马等等一大批中外小说作者、主人公,像《苔丝》《飘》《鲁宾逊漂流记》《平凡的世界》等等至今为止我读过的小说大部分是在那时读完的。
            现在,当激情再一次被点燃,当斗志再一次被唤醒,读书之乐也再一次重现我身,不同的是,已由热衷于小说消遣类而转变为热衷于人生启迪、生命智慧类,许是心性成熟的缘故,许是专业成长的需要吧。
            与书结缘是一件美之更美的事,朋友们,您说呢?
        静水流深。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8635
          • 文章152
          • 注册2010-08-21
                                                   “止学”八卦
              “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十二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二十二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十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六十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这是李嘉诚的名言。
              那么,人生呢?
              有过开车经历的人都明白,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变数发生,所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以便及时减速、应对各种情况,来个急刹车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没有人敢于驾驶没有刹车性能的车辆。人生犹如驾车之路,充斥着变数,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所以随时做好刹车准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此,当你的光环隐去、“门前冷落车马稀”之时,不必再为自己的贪婪找借口而怨天尤人,更不必感叹世态炎凉、“树倒猢狲散”,你要做的就是停止,然后思考。
              止,是指在动态运动的情形中,恰到好处的停止, 然后思考:是朝着原来的方向继续动起来,还是就此结束不再进行,抑或是由原来的“山重水复”而转入“柳暗花明”的方向。在止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利物利己,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止学”吧?
              刚刚接触“止学”,依据道听途说,先杜撰一番。  
             

          静水流深。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财富5
          • 积分13247
          • 经验2181206
          • 文章13265
          • 注册2009-09-26
          [QUOTE][B]下面引用由[U]欣颖[/U]发表的内容:[/B]

                                                   “止学”八卦
              “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十二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二十二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十年非常刻...[/QUOTE]
          见解独到新颖!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8635
            • 文章152
            • 注册2010-08-21
                                       教学在反思中进步,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记得去年5月份,同课异构活动中,一位曾跟我共事过五年的老教师,很严肃的对我说道:“小李呀,这节课你没有发挥出你教学的优势来。”“教学的优势?”我懵了。迅速思考自己教学的优势何在,思来想去仍是一头雾水,不得而知,于是只好嬉皮笑脸的相问:“那--您说--是什么呀?”“朗诵!”老师正告我。
                着实,老教师的一番话触动了我那颗早已孤傲却敏感的心灵。
                教学九年了,为什么竟连自己教学的优势都不知道?不仅不知,竟至于从未思索过这一问题,可悲可叹呀!难道真的是“旁观者”才清楚?难道八年了,自己一直在做“庸师”?可是,回想曾经所谓过的辉煌,回想如今跟学生的融洽合作,真不敢相信这竟成为事实。
                于是知道了反思教学,懂得了反思的重要性。
                美国明尼芬达州的罗斯福高中主张: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完成以后的回顾与思考、检讨与总结”,暑期远程培训中专家如是说。于是明白了,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进行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育理念、教育艺术进行的反思。教师不仅在踏进教室之前要反思,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要反思,在教学实践后更是要反思。在踏进教室之前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在教学实践工程中要反思引入情境是否得当,难点是否解决,是否注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后更是要反思遗憾片段,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是否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虽说每节课后都坚持写“教后记”,但记的内容却是简单化、表面化,都是在就某一节课作简单反思。而专家说了,“教学反思不是孤立的就一节课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要关注整体性、系统化,教学反思需要关注整个教学行为、教育理念。这么多年了,原来自己一直是走在岔路、歧路上!
                “反思教学除了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之外,还要致力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追求。”《有效教学论》中如是说。于是懂得了,教学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受功利性驱使,“打造高校课堂”“考虑学生有效学习”,这是我一再追寻的教学最高境界,而关于自身需要、自身发展却是反思的少之又少。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优势,只有认清优势并将之充分挖掘发扬,教学中才会展现独特教师的独特魅力,才更利于实现“有效教学”。
                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魅力是在教学实践研究、是在教学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的,反思教学是教师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
                “教学在反思中进步,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从此,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静水流深。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8635
              • 文章152
              • 注册2010-08-21
                                       英语、语文语法相通比较
                  高三引导学生复习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将语文中的某些语法跟英语中的混淆,最近思考了这么两点,一孔之见,仅做参考。
                  1、语文病句“结构混乱”中“中途易辙”与英语中“独立主格”
                  英语中“名词(主格代词)+doing”相当于一个状语从句,表示条件、原因、结果、伴随等。
                  比如:The bus being very crowded ,he had to stand。(公共汽车很挤,他只好站着。)
                  “The bus being very crowded ”是分词做状语,可以有自己的逻辑主语;而汉语中是不可以的。
                  比如:村民们经过一夜奋战,一道大坝终于落成了。
                  “村民们经过一夜奋战”应是状语成分,状语前不可以出现名词作主语,否则就是病句了。在语文考查的语病类型中,这就犯了“中途易辙”的毛病,应该将“村民们”挪后而表述成:“经过村民们一夜奋战,一道大坝终于落成了。”
                  2、语文标点中“非疑而问”与英语中“宾语从句”
                  英语中讲,如果一个疑问句在宾语从句中做了从句,那么这个疑问句就要变成陈述语序。
                  比如:Who is he?(他是谁?)
                  若让其做“I know”的宾语从句,必须表述成“I know who he is.(我知道他是谁。)”
                  汉语中也讲,如果一个疑问句做了某个句子的某个成分(包括宾语),那么这个疑问句的疑问语气不可以再保留,也就是说句末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比如:他是谁?
                  若让其做“我知道”的宾语,应该这样表述:“我知道他是谁。”
                  若让其做主语依然如此,比如“他是谁并不重要。”
                  英语、语文同作为语言学科是相通的,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多去做这样的相通比较,那么他们就不会再将英语、语文的语法混淆,一通百通,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的。
              静水流深。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8635
                • 文章152
                • 注册2010-08-21
                爱久了,成为一种习惯;
                痛久了,成为一道刻痕;
                恨久了,成为一种负担。

                放下恨,才有空间包容爱。
                静水流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2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