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8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d11ee][SIZE=3][SIZE=5][B]90S的中学生看什么
    [/B][/FACE][/COLOR][/SIZE]   [COLOR=#6809f7][SIZE=3][B]70S年代的中学生有琼瑶的爱情滋润,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武侠世界相随。
        80S的中学生欣赏周润发、周星驰、张卫健的幽默诙谐和玩世不恭;喜欢青春偶像,韩流风行,哈韩族随处可见;喜欢新概念作文、《萌芽》。一批青春写手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张悦然应运而生,名噪一时。于是社会嘘唏:80S是“垮掉的一代”。
        那90S的中学生看什么呢?他们也在寻觅自己的精神食粮,充当漫迷(饶雪漫的书迷),沉醉沧月的奇侠灵幻世界。而且星魔大战,黄金岛也成了他们非常喜好的一种休闲。
        中学生喜欢这些,由这流行趋势可知,这些作品都让孩子们找到了“自我”。
        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现实真实的“我”,一个梦中浪漫的“我”。
        青春作家书写高中的生活情感,想他们所想,说他们不敢说。这些青春小说,是同龄人的心语,毫无年龄上的代沟,他们恰恰满足了中学生现实中“我”的心理需求。
        正如“文字女巫”饶雪漫所言,在我十七岁的时候,我渴望两样东西:一是大书架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一本书,二是找到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朋友。那个时候的我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所以我希望,今天的我能够给十七岁的“她们”这两样东西,希望我写的书是她们要找的那本书,希望我就是那个她们可以边走边谈的朋友。
        饶雪漫书写的是“永不结束的十七岁”“永远的十七岁”,那些十七岁的孩子能不喜欢吗?郭敬明的《夏至未至》中描述的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也恰恰是学生正在进行将要进行的高中和大学的生活阶段,能不让这些孩子如遇知音,趋之若鹜吗?
         如果说坏坏(饶雪漫网名)、郭敬明等让学生找到现实中“我”的影子,而沧月的奇侠风靡,则正是逢迎了所有女生对飘逸奇谲不寻常人生的渴望,让他们看到梦幻中的“我”。
        我们儿时就非常艳羡剧中的古代美女,长发飘飘,云鬓扰扰,可以穿飘逸美丽的长裙,可以带艳极又能彰显女人魅力的花,还会有丫鬟相随。哪怕如何平庸的女孩也都会做个这样的梦——自己就是那貌若天仙、呵护宠爱有加的小姐,而绝没做过自己当丫鬟的梦。梦的好处在于可以自由飞翔,可以遨游四方,可以满足一切不可实现的愿望。所以梦的感觉总是最好的。
        于是我们少时在紫云英摇曳田间的时节,采摘大把大把的紫云英,将一朵一朵的花茎串成几根长长的花辫装饰在发间,也学着娇小姐嗲声嗲气地故作娇柔妩媚状。沧月必是有过我们少时常做的梦的,于是才写出洞察世事、窥见女人忧伤而灵澈的白螺,才描摹出谢鸿影的美艳沉稳,华缨的空灵。喧嚣忙碌的学习中,许多女生也是做个这样的梦的,就如同儿时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白雪公主那样受宠,那样幸福一样。
        只是梦中浪漫的“我”已不再是幼时喜欢善良懦弱的白雪公主,而是特立独行、才貌双全、才智聪颖的妙龄美眉。我们可以白衣素裙飘飞,可以妩媚柔情的舞剑,只要有梦的孩子如何禁得住诱惑,于是走进沧月,走进沧月构筑的奇幻世界,走进妙龄美女的美丽和纯真,走进幻城的意境悠悠——
        我虽已不再年轻,可我在遨游其间,亦感觉自己年轻如她们,我一如她们美丽,一如她们聪慧,一如她们自信。我想这些高中小女生又如何抵得住这奇幻瑰丽世界的诱惑呢。
    [/B][/SIZE][/COLOR][/SIZE]
    [ 此贴最后由爱影摇曳在2008-12-19 11:42:35编辑过 ]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8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读你如诗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燕,那梁间的呢喃;你是爱是暖;你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QUOTE]
          感觉这篇文章,应发表在《青年文摘》、《润文摘》或《读者》上,投一投啊。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90S的中学生看什么
            70S年代的中学生有琼瑶的爱情滋润,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武侠世界相随。
            80S的中学生...[/QUOTE]
            这篇文章应向《教书育人.新概念》投一投。
            哎,会不会是我以白丁之心度作家之腹,呵呵!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909f7][SIZE=3][B] 90S的中学生看什么(2)
              我们常说吃饭不可偏食。
              常吃荤菜,易脂肪过剩,体态变形,有碍观瞻;长期吃斋,又不能满足我们身体所需的足够的能量消耗。常吃肯德基,高脂高热高能,就是超死亡靠得更近;常吃变质的食物,轻则生病拉肚子,重则致癌。
              俗语道:精粮杂粮样样都需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可少。看来不偏食挑食,全面补充方能保证我们身体笨棒。
              看书亦如吃饭。
              多看安妮宝贝,会让我们多愁善感;常看武侠,易让我们冲动暴躁,简单处事;常看奇幻,觉得自己与这社会格格不入。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它最多是饭后的糕点或甜食,不可替代主粮。
          那什么是我们精神食粮的主食呢?名著。
              名著经过时间长河的淘洗,如珍珠依然熠熠生辉。在经典的佳肴中品味那传统悠远的甜香,会让我们满口吐香,不知不觉感受崇高,崇尚真善美。有的同学会说,名著难懂,太难读了。其实知识是不断深化的,就如同你才会走路就要你参加百米短跑比赛一样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可以挑一些不很深奥的名著来看,如《简爱》《鲁滨孙漂游记》《大卫科波菲尔》等,由易到难,自然你能品到其中乐趣。
              看好书,就是交到一个好朋友,就是尝到一顿美味佳肴,你可以从中汲取玉露琼浆。看坏书,就如同交上一位坏朋友,像梅菲斯特引诱浮士德,它会带我们走向偏执狭隘和昏暗;就如同吃到变质食物,终究会毁坏我们的精神健康。
              为了我们的精神健康,请不要“偏食”!  
           

           
          [/B][/SIZE][/COLOR][/FACE]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8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崔连金[/U]发表的内容:[/B]

             
                感觉这篇文章,应发表在《青年文摘》、《润文摘》或《读者》上,投一投啊。[/QUOTE]
                崔老师笑话爱影了,信手涂鸦而已。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9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崔连金[/U]发表的内容:[/B]

               
                  这篇文章应向《教书育人.新概念》投一投。
                  哎,会不会是我以白丁之心度作家之腹,呵呵![/QUOTE]
                  呵呵,你的鼓励让我有做作家的梦了。心存感激!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9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111ee][SIZE=3][B] 让经典走下“圣坛”(1)
                     有学生问我,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喜欢读文言文呢?尤其是古代小说,读不懂,就不想看了。
                     说句实话,对于古文,我们高中时也不喜欢,揣摩自己不喜欢的原因有二,一是文字障碍,没耐心看。二是老师将一篇本来很美的散文讲得支离破碎,当然不感兴趣。
                     回想上高中时,自己若感兴趣的文言文,自己反复诵读,至今记忆犹新;特别对古代诗歌喜欢,许多同学仿词进行创作。在我记忆中有一位高中老师,每天课前根据课文意境画一幅画再教学,那时还记得了几篇文言文。许多学生主要是本能的拒绝阅读文言小说,提供给自己的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文字难懂,别看算了。自然也就不想看下去。
                    以己之心度学生之腹,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喜欢古代小说的。我试图做过一些尝试:
                    一、以课堂文言文教学为契机,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克服阅读文言的心理障碍。
                     1、课堂上注意情境导入,渲染意境。
                     我是个比较贪玩的老师,课前播上一段意境优美的音乐,任凭乐曲悠扬在教室上空柔柔飘荡,让学生在乐曲中得到美的熏陶。在优美乐曲中,用优美的语言导入新课。挑选声情并茂的朗读音频进入情境。
                    2、吟诵课文,释疑课文。
                    学生吟诵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同学释疑,在大体弄懂基础上,抽查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扫清文字阅读障碍,为下面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赏析做铺垫。
                     二、进行角色转换,缩小时空距离。
                    在教学中反复要学生体验,你有没有这种情感感受,如果有,你怎么做?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中,讲到“死生亦大矣”,和王羲之道明写序的目的是让“后人有感于斯文”。在《赤壁赋》中,也让学生感受如果你是苏东坡遭受360度的人生大翻转,你怎么办?学生角色幻化的体验,打破文言的时空障碍。
                     记得在教学这两篇散文时,还可适时拓展,当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英语: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我告诉大家这是出自泰戈尔《飞鸟集》的诗句,郑振铎译为“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为此延伸扩展——
                    为什么说“生如夏花”呢?台湾作家罗兰曾在散文《夏天组曲》中写道:“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说“生如夏花”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
                   当然,“生如夏花”的另一层意思也许是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匆忙。朴树在他的歌曲《生如夏花》中表达了他对此的理解:“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我是这燿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夏花、火焰、惊鸿一瞥,不一样的美丽,却是一样的短暂,而生命亦正如此。席慕蓉的另一首诗《美丽心情》也深深感慨:“生命是一列疾驰的火车……所有的时刻都很仓皇而又模糊/除非你能停下来/远远地回顾”。可是时间从不为某个人而逗留,青春如诗,岁月如歌,当人生经历沧桑,过去的甜美成了回忆时,生命便即将到达它的终点。人们无法挽留生命趋向衰落,正如人们无法阻止花儿的凋谢。
                   于是,有了泰戈尔的另一句诗“死若秋叶之静美”。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将秋叶之美已阐述得淋漓尽致了。将原来可怖的死亡,比作沉静的秋叶,可见诗人泰戈尔的宽厚情怀。
                    既然美丽终究无法保留,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限于惋惜,而更应珍惜。以夏花喻生命,以秋叶喻死亡,其实也是跨越时空的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生如夏花,死若秋叶,是用诗来阐述生命,也是将生命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能这样理解诗和生命的人,无疑是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王羲之就是一位有大智慧和打勇气的人,他亦感受到人生美好的易逝,于是要作诗文留于后世。我们芸芸众生又该如何呢,珍惜拥有的,创造自己喜欢的,也算是王羲之和泰戈尔给我们的启示吧。
                    三、引导学生阅读古代小说重在阅读内容。
                    我认为我们要找到文言文的亮点,适时进行升华。而课外古代小说的阅读不要在意文字,只要读懂大意,重点品读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思想内涵就可以了。
                    这样消除消极的心理暗示,打破时空距离,忽略文字,重在品赏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我们让学生喜欢文言小说为期不远了。
                [/B][/SIZE][/COLOR][/FACE]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9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SIZE=3][B]  让经典走下“圣坛”(2)
                     课堂上的引导,消除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味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思想美和人格美。学生对此有自己的人生感悟:

                                     生如夏花
                                      田珍宁
                      最近学得两篇古文,令不喜欢古文的我也开始喜欢起来,其遣词造句的精妙,人物思想看起来与现代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也是让我惊喜和拍案叫绝的原因。如果在流逝的时间长河里,能够沉淀出一些从古到今都有的感情,那么,无论是逝去的,当下的,将来的人们都很能感到安慰吧。
                      我尤其佩服王羲之,之前我对他的认识仅限于书法好,学完《兰亭集序》后,却对他的洞察力惊叹。确实,每个人都会有对人生的感慨明确曾与乐极生悲的体验,而这种感慨和体验往往只停留在意识阶段,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缺乏清醒的认识,王羲之不仅能准确说出这样感情的来源,还能给予很好的概括总结,他甚至能知道感情的共通,以前和现在的推出将来的,我看到“后之览者”时,甚至心里咯噔一下,好像王羲之就站在我的面前,与我交谈,和我交换观点,质问我,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也许只有真正走过一生的人,才能清楚地说出其中道理,在我这个年龄,太多的感慨只是虚伪罢了。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句话简直将生命的内涵浓缩成了两个场景。
                      确实,无论我们的生命里经历过什么,付出了多少汗水,承受了多少艰辛,得到了多少欢笑,多少泪水,它们都是生命中的灿烂,都是生命里绽放的柔嫩花朵,深深伫立在回忆土壤的大树,生命如夏天的花朵,面对世俗的骄阳,顽强不屈地活出自己,开出灿烂,开出辉煌,于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传奇,出现在大地上。待到生命的秋天来临,心里惦念着来生春天的美好,听完最后一段再见,安详闭上眼睛,嘴角残留的微笑就是生命最好的总结。这又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只须记得这个生命的人,在某个静寂的夜晚突然因为怀念而泪落,足矣!

                                   梦里思愁踏歌行
                                     杨慧虹
                     “生如夏花只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对生与死的感悟,生如开花,斑斓的莲静静张开,绽放生命的力量,死若秋叶,岁凋零,也是种凄美。  
                     生死不过弹指间,而两者之间却夹杂着那么漫长的岁月,五味杂陈的人生。在人生中,我们亦喜悦亦嗔怒亦惆怅亦是皆空的叹息。我们的路途,最终是一个归于寂静的过程,谁都知道是这样,但谁也都想经历一遍。
                      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如此,又何畏惧?就更不用说使用极端的方法来“庆祝”这个节日吧,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为何不抛掉那些担心恐惧而坦然地去迎接呢?海浪击石,它在拍击那一刻获得了生,迸发了它全部的力量,而后又跌落归于岑寂。我们再也没有看见过原来的那朵浪花了,浪活着,浪死了,不都市水的梦想么?
                      人生不得志的事太多,若是每次都要让自己与现实的那堵铜墙铁壁相撞,试图去改变,最终也将是卵石相击的悲剧,空留了太多无谓的心伤。另辟蹊径,追寻一份难得的恬淡宁静,清新自由,岂不更妙?
                      心里的阴霾,不过是自己遮掩的烟雾弹,愁,愁,愁,一个愁字又怎么能够排遣心中块垒?叹息等于无望,沉湎于惆怅更是一种消亡。人生且长,我们还可以把垮了写得源远流长。
                      挫折也是一种历练,当生命里有了黑色的坚毅,及时阴天也会放晴。
                      让眼泪在梦里流干,让黑暗都被夜吞噬,将愁绪编成一首欢快的歌 ,在梦里渐行渐远,消失不见。
                      把哀愁和担忧都抛到光年之外,唱一首歌,开始一场生命的狂欢。

                  [/B][/SIZE][/COLOR][/FACE]
                  [ 此贴最后由爱影摇曳在2008-12-26 16:20:40编辑过 ]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9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81
                    • 经验44053
                    • 文章1253
                    • 注册2008-06-05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让经典走下“圣坛”(1)
                         有学生问我,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喜欢读文言文呢?尤其是古代小说,读不懂,就不想看了。
                         说句实话,对...[/QUOTE]
                        赞同覃老师的观点。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来自于他们对作品整体的感触和会意,并且,从中能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而“碎尸万段”式的评析破坏了作品的整体美感和意境。(当然,应试教育,对一些文章还是要细细品评的)
                        所以,黄沙淘金,返璞归真——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拿出经典,常翻翻看看。
                        书本越读越薄,学识愈积愈厚!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9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809f7][SIZE=3][B] 我的论坛之缘
                          当浏览论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写作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涌入心田的却是阵阵暖流,缕缕清新……
                          每一个专帖就是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我流连这里的道道风景,我徜徉在睿智理性的教育山林,我沐浴朋友送来的关注阳光,我迎着同仁鼓励的和煦春风,这个冬天是如此温暖,如此明媚如春……
                          虽然我入论坛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多月,却蒙受大家的抬爱,将我在“教子有方”中专帖《做一个温暖的母亲》和在“连载专栏”中的专帖《走过雨季——带关系班的酸甜苦辣》先后被加为精华帖。不由心存感激,不由回想走过的这短短两个月。
                          这学期开学初,好友明镜相告,你进入“班主任之友”看看吧,我链接她发给我的地址。于9月3日注册,我爱看书,先是在“书影吧”看看,非常胆怯地建了第一个专帖“嗅闻书香”,受到心手版主和崔连金老师,牛姐(八月桂花香)的热烈欢迎,热情的鼓励,好朋友明镜的督促,我克服家中没电脑,克服接高一新班班主任的困难,不时写些各种读书诵诗心得。
                          一次闲暇,走进“连载专栏”,发现此处高手如林,看到每位朋友的专帖,里面有智慧,有冷静,有热情,有温暖和感动,深感自己渺小和不思进取。不由心痒痒,于9月28日开辟了这个《走过雨季——带关系班的酸甜苦辣》专帖。由于带的是关系班,问题成堆,在假期就一直感冒生病的我,着实精力不济,直到10月底,身体才渐有恢复。在这建帖的第一个月里,我仅仅只发了三四篇稿,明镜给我回帖不断鼓励我,让我坚持。后于10月底才慢慢将班级管理的一些小事记录下来,也算当作一种自我反思和安慰吧。11月开始正式写点带班心得,这些嗼嗼咋咋还很稚嫩的文字居然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我感激版主云姐百忙之中对我的鼓励,我感激青青小禾、崔连金、月影、边城、高顺杰、nyyzzgd、人生是有色彩的老师不断的关注和支持,我感激杜林校长、天上的脸、水草、快乐者、成长的树、润请老师对我的建议,我感激许多的论坛朋友(请原谅我在这不一一列出),我更感激好友明镜一直以来对我的督促和鞭策。我愚拙,你们用你们的宽容,用你们的热情,用你们的真诚帮助我,呵护我,让我感动,让我温暖。
                          同时,应明镜多次邀请,我在“教子有方”专栏流连,10月30日,将一篇书评《做一个温暖的母亲》发至“教子有方”专栏,版主爱娟妹妹的热切,桂花姐的诚挚,崔老师的理性相帮,让我倍感温暖,也就有了想写写儿子教育的冲动,于是啰啰嗦嗦地写了些关于儿子的故事,居然得到版主、桂花姐、崔连金老师、月影、高顺杰老师、nyyzzgd、怦然心动、微笑的心、王新国老师、枫林客、甚至郑学志老师的关注和支持。于12月21日,本帖被版主加为精华帖。
                          数数这短短三个月建立的三个专帖,共写了近90篇文章,共翻阅了20余本各种书籍(不含报刊杂志),在书中找寻内心的宁静,感受为人母的智慧,学习教育孩子的良方,在写作中反思自我,审视教育中的得失,于是让内心充盈而丰厚,纯净而空灵。
                          看到许多老师在此勤奋耕耘,我汗颜,我羞愧。汗颜自己才疏学浅,羞愧自己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 我会以此为动力,努力做到我自己的更好!望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支持我!
                         我的坚持来源你们对我的信任和关心!
                         感谢论坛所有的朋友,感谢这份论坛之缘!

                      [/B][/SIZE][/COLOR][/FACE]
                      [ 此贴最后由爱影摇曳在2008-12-26 16:48:38编辑过 ]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9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8
                        • 积分6714
                        • 经验111290
                        • 文章6757
                        • 注册2008-09-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崔连金[/U]发表的内容:[/B]

                         
                            赞同覃老师的观点。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来自于他们对作品整体的感触和会意,并且,从中能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而“碎尸万段”式的评析破坏了作品的整体美感和意境。(当然,应试教育...[/QUOTE]
                        [SIZE=3]“黄沙淘金,返璞归真——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拿出经典,常翻翻看看”[/SIZE]
                        [SIZE=3]居然让我想起了那首喜欢哼唱的《常回家看看》,呵呵,过节的日子是该回去探望一下父母了。愿天下父母安康吉祥![/SIZE]
                        班级文化专著《打造高中卓越班级的42各策略》,全国各大网站有售。
                        在线情况
                        9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积分4851
                          • 经验277336
                          • 文章4755
                          • 注册2008-01-11
                          [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影摇曳[/U]发表的内容:[/B]

                                                           我的论坛之缘
                              当浏览论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写作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涌入心田的却是阵阵暖流,缕缕清新……
                              ...[/QUOTE]
                          好美的文字,好真挚的情感,请恕妹妹的浅薄,竟找不到更贴切的文字表达我的那种共鸣,兰儿姐姐,谢谢您把我想表达的情感说出来了。

                          [url=http://www.bzrzy.cn/bbs/blog/MyBlog.asp?Id=12410][color=red][B]让我的爱永驻学生的心田。[/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73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