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将问题分解、消融
    [SIZE=3][FACE=黑体 ]          荣格: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分析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分解、消融这些情结,把人从笼罩他的情结的暴虐下解救出来。[/SIZE]
    [FACE=黑体 ][/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navy]   荣格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教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个场景:[/FACE][/FACE]
    [FACE=楷体_GB2312 ][COLOR=navy]   [FACE=宋体 ]老师:你知道你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了吗?[/FACE][/COLOR][/COLOR]
    [FACE=宋体 ][COLOR=navy]    学生:知道,可我就是控制不了。[/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navy]    老师:那是你的意志力不坚定。你应该努力的控制自己,[/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navy]    学生:那我尽力改吧。[/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navy]    老师:这就对了,只要自己努力去改就一定会改掉的,老师相信你。[/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navy]    学生:谢谢老师。[/FACE][/COLOR]
    [FACE=楷体_GB2312 ][COLOR=navy]   于是,老师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教育见效了,仿佛学生说完那句“关键性”的话后学生就会立竿见影的改了,好像谈完话后学生就是新生了。如果后期学生还会再犯相同的问题,有的老师会认为学生的认识到位了,会慢慢好的。有的老师则认为学生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强,于是又把以前的话翻出来说一遍,还会加强语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爱心大使”一般。最后,这些老师都会宣称自己功德无量!!也许还有一些老师会认为学生“油”得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后的结论就是“不可救药”。果真如此吗?不是自我安慰就是恼羞成怒,推卸责任。[/FACE][/COLOR]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看看荣格的研究,一句话就道破“天机”——不是人支配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还不能以消极情结来定义,但心灵本质是一样的。成年人尚且不能克服自身的缺点,难道就凭老师一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就能彻底改变吗?我们不否认有特殊情况,而且我很怀疑那样的特例有着特别的原因。[/FACE][/COLOR]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仔细分析,找到根结,不是拼命地“鼓励”学生“努力改正,努力克服”,那是违背“自然”的。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解问题,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学生能力可及的小问题(经常谈到的搭梯子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都知道分解问题,让学生逐渐掌握,后期还要反复巩固。那在教育学生品德、习惯等问题时怎么就那么急于求成呢?这又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现象,有的老师班主任工作做的好的,教学也差不到哪里去,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样的老师对待学生品行教育与知识教育一样,懂得挖空心思将问题分解、消融。不是凭空的指导,不是一个劲的鼓励或者煽情,而是切实的一步接一步地实实在在地指导。这样的教育才有点专业性的味道。文中开头的那段师生的对话,即使不是做老师的人也会说,毫无专业品质而言,那样的教育怎么指望有效果呢![/FACE][/COLOR]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80]     [/FACE][/COLOR][/FACE]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母亲的影响
      [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5][B][/B][/FACE][/SIZE][/ALIGN][SIZE=3][FACE=黑体 ]             荣格:一般而言,男人女性特质的性格是被他母亲所塑造出来的。如果他感到他母亲对他有种消极的影响,他的女性特质通常会以暴躁、意志消沉、犹疑不定,忧心忡忡和易怒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过,如果他能克服他自己的消极袭击,它们可以增强他的男子气概)。在这种男人的女性特质中,那消极的“母亲灵魂”会不停地重复这个主题:“我一无是处,什么事都没有半点意义。虽然别人看法不一样,但至于我......我没什么好快乐的。”这些“女性的情绪”引起单调沉闷、害怕生病、阳痿货发生意外。整个生活呈现一片忧郁和压迫感..........不论男人的脑袋什么时候无法辨识隐藏在潜意识后的事实吗,女性特质都会帮他发掘出来。女性特质在把人的思考和内在价值调和一事上,担任极重要的角色,因而能帮你打通进入堂奥之路径。[/SIZE]
      [FACE=黑体 ][/FACE]
      [FACE=黑体 ][/FACE]
      [FACE=黑体 ]       [/FACE][FACE=宋体 ][COLOR=#121276]荣格的这段话我摘抄了很多,这让我想到了很多,特别是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原来那种由母亲照顾甚至包办下成长的儿子们所显现问题的根源就在男人的女性特质中。我对括号里的文字更感兴趣——“[FACE=黑体 ]不过,如果他能克服他自己的消极袭击,它们可以增强他的男子气概[/FACE][/FACE]”。[COLOR=#141463]再联想到上次读到有关“情结”的内容,我想我是否已经找到了这类问题学生的溶解切入口了。对受母亲影响非常大的学生就从这样的情结入手帮他克服女性特质的负面作用,发扬正面作用。特别是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父亲的角色就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班主任也要更加注意对男孩豁达、坚定、果敢的影响。那是否能这样理解,在孩子青春期以前,母亲的引领能给孩子以细致、情谊的熏陶,在孩子即将步入青春期后,父亲的引领和指导就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影响更具有成长的意义。这为我说服男性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高中成长找到了理论支撑与临床实践。[/COLOR][/COLOR][/FACE][/FONT]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心怀敬意
        [SIZE=3][FACE=黑体]    罗素:一个怀有敬意的人,不会想到把青年“造型”是他的职责。...........教师缺乏尊敬或是官吏缺乏尊敬,容易因为这些表面上的弱点而轻视儿童。他自一位有职责来把儿童“造成”一定的形状:在想象之中把自己比作陶工,儿童是他手中的陶土。因此,他给儿童某些不自然的形态,随着年龄而硬化,产生紧张和精神上的不满,从这些又产生残酷的嫉妒,以及认为一定要强迫别人也经过同样的歪曲的一种信仰。

              [/SIZE][FACE=楷体_GB2312 ]罗素的话震耳欲聋,看后我的大脑嗡嗡作响。我们太缺乏对学生的敬意了,我们老师总想着要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理想”的样子。如果孩子不服从,那就是叛逆;如果孩子表面服从,有的人会说他油,其实是我们自己亲手塑造了很多的两面派(教师或父母在场一个样,不在场却又是另外一个样)。那我们老师或者家长又是根据什么来“塑造”孩子的呢?[/FACE]
        [FACE=楷体_GB2312 ]     我们都受到了世俗的影响,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在研究着怎样在某种形势之下,可以操持现在的秩序。看看现在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在重复着一个主题:适应性教育。位了适应学校的管理,为了适应社会的秩序,学生就要在学校或者家庭里反复的预演、排练。我不是否认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应该做,可我们做得过火了。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怎么接受,我们都一味的强制性的坚持着我们心中那个自以为是的“理想”。慢慢地,学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做一个平常的人和学会立身社会的及时,就成了青少年永无止境地追求的理想。受外在教育越多的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变得萎缩是极其常见的,他们缺乏冲动,只拥有一定量的机械式的“才能”代替了生动的思想。看看时下的大学生吧,在经受了12年的反复机械式的教育以后,也拥有了机械式的“才能”并在检验关口上凭借纸上谈兵式的知识在线获得了通关的钥匙。但之后呢?颓废、孤傲、脆弱成了当下很多大学生的代名词。这个时候,我们还能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我们的教育成了阶段性的自我慰藉而已。[/FACE]
        [FACE=楷体_GB2312 ]     只有极少数的教育者怀着大胆的信仰,希图冲破绝大多数人期待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制度。他们在学生的面前能感觉到一种难以形容的谦虚——这种谦虚不是可以用什么理性的根据来辩解的,然而比之许多父母或其他教师轻易的自信更接近于智慧。学生外表上的软弱无力和依赖的呼吁,使他们觉察到一种受信任的责任(而不是不假思索地谴责甚至呵斥)。在想象中,他们能看到学生会变成什么(不是希望他变成什么),他的希望怎么会变得暗淡,他的信任受到了哪些的伤害,他的快速的愿望怎么会被沉思的意志所代替。这一切都迫使着他们盼望着能在孩子自我的斗争中予以帮助,迫使着他们要把学生装备起来,使他坚强起来,为了自己在精神上模糊地寻求属于自己的目标。[/FACE]
        [FACE=楷体_GB2312 ]     这样的教师并不是为了任何教育机构所制定的外界的某些目标,而是真正在运用一个教育者的权利行使真正的教育。[/FACE]
        [FACE=楷体_GB2312 ][/FACE]
        [FACE=楷体_GB2312 ]   以上几段文字是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思考的内容,它帮助我厘清了以前我意识到但不曾厘清的教育思路,让我在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关系中的教育思考更深入。对以前的一部分认识有了批判,一部分认识有了肯定。对未来的教育多了几分从容和坦荡,也更坚定了我的教育观,学生成长观,生命价值观。[/FACE]

        [/FACE]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75
          • 经验53693
          • 文章1279
          • 注册2008-10-17
          认认真真读了一篇,梁老师分析的好,不过小宋不说好的,只提个小建议。
          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本身艰涩难懂,像荣格、弗洛伊德的著作,读起来很费力,不耐着性子是看不下去的,更提不上研究了。梁老师分析的好,若能把这些写得生动,描得形象,能深入浅出,就更出彩了。 只是意见....
          欢迎来班主任之友论坛做客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QUOTE][B]下面引用由[U]大嘴小宋[/U]发表的内容:[/B]

            认认真真读了一篇,梁老师分析的好,不过小宋不说好的,只提个小建议。
            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本身艰涩难懂,像荣格、弗洛伊德的著作,读起来很费力,不耐着性子是看不下去的,更提不上研究了。梁老师分析的好,若能把...[/QUOTE]
            谢谢小宋老师的建议,我的打字速度很慢,具体的事例,形象的描述还未发到网上,正在整理中。期待你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02
              • 经验5304
              • 文章184
              • 注册2009-03-26
              谢谢苍蝇爱蚊子了,好创意,但是你很辛苦,为此,我们向你致敬。再次感谢。
              没有崇高理想到处闲逛的班主任。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02
                • 经验5304
                • 文章184
                • 注册2009-03-26
                谢谢蚊子版主给我们提供的精神食粮,对蚊子版主能够读这些书深表敬意,也萌生了借机读书的愿望,以书会友人生快事,谢谢蚊子版主给了我间接的读书空间,同时还把一些比较晦涩的东东能够“翻译”的易懂了很多,深表感谢。我觉得有些东西蛮难理解的,就想和你交流一下,请多多指正。
                我在你的读书心得是这样理解“荣格: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总是与集体标准相冲突,因为个性化即意味着从一般性中分离和分化出来,建立起自己的特殊性——不是一种“后天获得”的特殊性,而是一种业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心理构造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只有在“上帝”或“自然“那里去获得承认,却很难从社会集体标准中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段话的,不知可否?
                1.个性化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先天性特殊性(荣格文),说明个性化是一个呈现和构建是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荣格文本中的特殊性指的应该是“(先天性)个性”。而个性又是建立在个体心理、生理(先天性的)基础上的,并受一定条件的制约(这是我的一点感悟,可能很不着调)。
                2.比如如果一个班级具有个性化,其实也就是整个班级有一种不同于其他班级(或者常规班级)的不同点。以一个班级为基本单位是可以的,但这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会具有这样的特质吗?如果都具有这样的特质,那对每个学生而言不就是没有了个性吗?我觉得这个班的学生在大样本内已经形成了个性,只是大多个体的这种个性都和班主任的个性比较接近,如果每个个体都个性鲜明,那就说明他们没有共性(与集体标准冲突),那么这仅是个集合,会真的“很刺眼”,但难以称之为班级。
                3.个性(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和集体标准的冲突中可能会受到影响的。比如有学生比较懒散,总是拉里邋遢的,当学生给他多次收拾之后,现在这个学生从衣着到物品都蛮规范的。他的个性没有得到集体标准的尊重,而且相冲突,但是个性得到了“矫正”。教师对学生的改变大小,也与教师能否善驾驭外物有关系,个性近远不是根本,这是一个技巧活。其实带班的老师和不带班的老师在心态上、精神上、和学生交流技巧上等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学生青春、阳光、敏捷的一面也在影响着老师。
                4.有些学生在一起容易形成一个“小团体”,包括师生间的自来亲,可能的确是有个性相近的原因。我教不好的学生从理论、从实际都是客观存在的。
                没有崇高理想到处闲逛的班主任。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02
                  • 经验5304
                  • 文章184
                  • 注册2009-03-26
                  罗素:“一个怀有敬意的人,不会想到把青年“造型”是他的职责。”我认为,其实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要有敬畏之心,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教师少点功利之心,把要学生适应变为适应学生,顺应学生发展,和我们所讲的“因材施教”应该渊源相通。
                  没有崇高理想到处闲逛的班主任。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一位名叫“一个人的素质教育”的老师发来了他看后我的读书笔记的有感,很有意思,先转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FACE][/SIZE][/ALIGN][ALIGN=center][FACE=楷体_GB2312][SIZE=3][B]意识与无意识[/B]

                    [/FACE][/SIZ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3]  我认为,学生一天接收到无数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存在于意识之中,有的则被过滤掉,过滤到哪里去了呢?进入了无意识之中去了。
                    比如说我到教室里去跟学生说,今天早上有3个学生迟到,你们明天不要再迟到啊!这句话对不同人应该产生不同的作用。
                        对那三个迟到的而言,这句话引起他们的警惕,我明天再也不能迟到了,否则要挨严厉的批评,所以,这个句话牢牢地在意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回寝室就调闹钟,第二天早上闹醒后,就赶紧往学校跑。
                        对非常遵守纪律的学生而言,他认为自己不会迟到的,不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这句话就在意识里呆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就消失了,进入无意识之中了。一个月后,有一个当事人跟他说:“那天我迟到了,老师没有批评我,但要求所有人第二天不要迟到,所以,一个月以来我很警惕,再也没有迟到过。”这个非常守纪律的同学恍然记起来,哦,一个月前的那天老师站在教室门边说过这句话,但这句话一个月以来基本上没有在他脑海里出现过。刚才这位当事人提到这件事,这件事就从无意识中被提取出来了。[/FACE][/SIZE][/ALIGN]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农夫教师
                    • 级别
                      • 积分4568
                      • 经验163904
                      • 文章4403
                      • 注册2008-09-19
                      请问您看的是什么书?能推荐一下吗?
                      博  客:http://blog.sina.com.cn/wangliwen
                      邮  箱:wlwen9998@163.com
                      Q    Q:366616199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QUOTE][B]下面引用由[U]wlwen9998[/U]发表的内容:[/B]

                        请问您看的是什么书?能推荐一下吗?[/QUOTE]
                        谢谢您的关注,我目前看的是荣格的《未发现的自我》、《荣格自传》、《潜意识与心灵成长》、《荣格性格哲学》,参阅的有《佛洛伊德心理哲学》、《叔本华人本哲学》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313
                          • 经验161387
                          • 文章3159
                          • 注册2009-01-08
                          关于情结的讨论
                          [SIZE=4][/SIZE][COLOR=#000000][SIZE=4]一个人的素质教育 发表于 2010-4-12 21:33[/COLOR][/SIZE]
                          [COLOR=#000000][SIZE=4][/COLOR][/SIZE]
                          [COLOR=#000000][SIZE=3]你看下面我对情结的解释对不对。


                          王立文提供的小威的早期记忆如下:
                          1、曾做一个恶梦,梦见鬼把我挂在墙上,我便惊醒了。
                          2、我第一次上学,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对我撒谎,说去上厕所,结果他们却回家了。
                          3、我上识字班的时候,我在一个面包车上。上面有很多我的同学,有个同学说我喜欢哪个女生,我就把那个人打了一顿。
                          4、有一回,我去舅舅家玩,他们在打牌。我就在楼梯间玩,来了一个比我大的孩子,不知为什么,一看见我就发神经把我打了一顿。
                          5、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在看动画片《西游记》,分西瓜吃。当时人很多,我被挤到最后一排。


                          一个人的素质教育的解读
                          我解释一下荒谬感。我觉得是一种荒谬情结,抑或非逻辑感,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喜欢按常理出牌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他的5个词语联想里不是我打了你,就是你打了我,或者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特有戏剧性。
                          这种情结是他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由于生活中出乎意料的事情比较多,他就慢慢在潜意识里感悟到了,哦,世界原来是这么荒诞不经的。慢慢习得这些经验后,他以后潜意识就按照这个经验去解释世界,对付他人。
                          形成这个情节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是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来自于父母,你看他父母,孩子不愿意上学,他们不是采取“系统脱敏法”慢慢减少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适应学校,或者说服教育,而是采用一种怪异的方式——撒谎逃走。让孩子感到不可思议——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啊,那我以后也这么解决问题。这件事在他脑中不断回忆,不断强化,形成他的经验背景。我想他父母这次选择这种怪异的处理方式,那么也可能在其他事情时也采用类似的方式,父母的处理方式被孩子慢慢“习得”了。还有,我是从来没有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一顿的,而这个孩子偏偏遇到了,这也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后来领悟到,打人就这么简单啊,以后有问题也可以这么解决啊。
                          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下来,常理和逻辑逐渐在他心中淡化,荒谬感和非逻辑逐渐形成他的习惯反应。中间夹杂着暴力,但不都是暴力。所以,王晓春老师把相信强力放在第二位。
                          其实你本人也察觉到这一点了,(我对小威说:“如果是小松,你敢打吗?”伟龙连忙摇头,因为小松明显比小威高大很多,他与小松打,肯定是要吃亏的。我说:“你明显是欺软怕硬,中国有句名言:远亲不如近邻。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同桌交流、讨论,如果你与周围的同学的关系都闹僵了,人家是不会跟你交流、讨论的,所以一定要与同桌搞好关系。”)这就是相信强力。
                          这种荒谬感不是道德原因,不是他本质坏,所以,简单地批评他,说他不对效果不大。没有诊疗技术的老师就是只能是批评他不懂得团结同学,破坏集体荣誉,而不能看出这是孩子认知、情绪和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改变一个人的情结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一些认知,改变情结的表现方式——行为。
                          情结是一个人的生活背景发展而来的。你在学校做努力,他父母处事的方式还是原来一样的,他周围的社会环境还是一样的,这样他的情结改变就很难。当然,也不是不能改,能改一些的。
                          1、改变认知。
                          你可以把上面这些道理分析给他听,让他明白自己做出这些事是什么原因。这样他就可以经常反思自己,说不定有一天会开悟。
                          你可以跟他讲一个人成功的规律性,一件事做好的条件和步骤,出现偶然的几率。让他认识到处理事情一般情况下要按常理出牌,特别要跟他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因为这些社会现象依然强化他的荒谬感,比如说他父亲做房子手续怎么办下来的?父亲告诉他按正规方式是办不下来的,这又强化了他的非逻辑性。如果他父亲说偶然碰到一个熟人,一下子就办成了,这又强化了他的荒谬感。我猜他的父母应该不是事业单位,工作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你也要研究他的家庭史。
                          2、行为方式的改变。
                          你可以安排一些难度极小的,但必须按程序做的事情让他做,让他慢慢习惯用逻辑性来处理这些问题。半年后或者更久后,加大事务的难度和复杂性。
                          他的情结会伴他很长时间,他捣蛋的精力依然有,如果有新奇的工作也可以让他做,他应该会用喜欢,这些临时性的,带有偶然性甚至有出乎意料效果的工作会适应他的情结,做好后会给他带来愉悦感,增强他改变自己的勇气和信心。这样他的捣蛋精力也有了发泄之处,就会减少一些破坏。[/COLOR][/SIZE]
                          [SIZE=3][/SIZE]
                           
                          [COLOR=#10108a][SIZE=3]感谢“一个人的素质教育”老师的再次来帖,喜欢与您讨论的感觉,很爽。但我也是初学者,对“情结”一词的理解也尚且在探索中。所以,您的题目“你看我对情结一词的理解对不对”不太实事求是,因为我没有评判的能力与对应的智慧,而且我个人觉得这个词的解释应该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能运用到什么程度。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加深理解,再加深运用。这样就能逐步提高自己。而且您的研究精神、领悟能力、实践能力远在我之上,我目前只有学习的份。但还是那是那句话,与您探讨问题,很爽。
                          比如这个小孩的早期记忆就非常有趣,他的荒谬感真得很强,事情发展的结果都他的出乎意料,即使我们成年人读来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在这样的荒谬感的情结中,他感到对命运的难以驾驭,他不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应该是怎样的。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关系:管他三七二十一,别人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别人。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前段时间我也接触了一个有荒谬情结的孩子。他的早期记忆是这样的:
                          1、爸爸说两科考试上了一定的分数就给我买电脑,后来我考上了,可爸爸却没有给我买。

                          2、每次去外婆那里,都要坐电梯多上一层楼,再走下楼到外婆家。

                          3、第一次去成都晕车,一路上都在吐,一直吐到了成都。

                          4、小时候和表弟在床上耍,不小心把他推下了床。

                          爸爸的失信,去外婆家多上一层楼,去成都的晕车(他现在坐车一点都不晕车),把弟弟推下床都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荒谬感。

                          但仔细分析这两个孩子,发现他们都对生活存在荒谬感,但又有一些不同。小威应该属于外向直觉性偏感观型的孩子,他用直觉感反作用他人,试着将自己的荒谬感转嫁出去,尝试着通过同样的荒谬感刺激他人,再从他人的反馈中验证荒谬感的“合理性”。所以我初步判断他是外向直觉性的。因此,小威的外显性表现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否如此,需要验证。如果您愿意,能否提供给我更多关于小威的信息。后面这个孩子则可能是内向感观型的,他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与外界发生碰撞,因为他不知道做了以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去做。被他人拉着、推着走,强迫着走。可见,类似的情结,由于心理类型与心理功能不同,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SIZE][/COLOR]
                          我在一座叫做"教育"的山上拣到了些柴火,不小心点燃拉,却燃烧了我的岁月,使我的心一直炽热!个人博客:http://lglovewp.blog.163.com/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