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6
    • 经验345
    • 文章40
    • 注册2008-05-27
    是否能共同商议,列出同读的时间与书目?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6
      • 经验345
      • 文章40
      • 注册2008-05-27
      从哪种书读起更容易引起老师们的共鸣?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SIZE=3]乡党篇第十乡党篇【本篇引语】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xu)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
        【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in)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译文】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原文】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文】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原文】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的样子。
        【原文】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4)。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译文】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8)。必有寝衣(9),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1),必杀之(12)。羔裘玄冠(13)不以吊(14)。吉月(15),必服而朝。
        【译文】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原文】10•7 齐(1),必有明衣(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
         
        【译文】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原文】
        10•8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6),不食。不时(7),不食,割不正(8),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唯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11),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原文】
        10•9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文】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原文】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原文】
        10•11 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原文】
        10•12 席(1)不正,不坐。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10•13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原文】
        10•14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原文】
        10•15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原文】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原文】
        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原文】
        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1),必熟而荐(2)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原文】
        10•19 疾,君视之,东首(1),加朝服,拖绅(2)。
        【译文】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原文】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文】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原文】
        10•21 入太庙,每事问(1)。
        【注释】
        (1)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原文】
        10•22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译文】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原文】
        10•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原文】
        10•24 寝不尸,居不客。
        【译文】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原文】
        10•25 见齐衰(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凶服(5)者式(6)之。式负版者(7)。有盛馔(8),必变色而作(9)。迅雷风烈必变。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原文】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译文】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原文】
        10•27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子路共(5)之,三嗅而作(6)。
        【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SIZ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先进篇第十一
          [SIZE=3]【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原文】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译文】
          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原文】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原文】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原文】
          11•6 南容三复白圭(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原文】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原文】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原文】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原文】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原文】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原文】
          11•13 闵子侍侧,訚訚(yin)如也;子路,行行(ha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译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原文】
          11•14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
          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原文】
          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原文】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原文】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原文】
          11•18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译文】
          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原文】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端本赐不听命运的***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原文】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原文】
          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原文】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原文】
          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原文】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如果这样不行,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只能算是充数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一切都跟着季氏干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跟着干的。”
          【原文】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4)夫佞者。”

          【译文】
          子路让子羔去作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原文】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e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u),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SIZ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SIZE=3]颜渊篇第十二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原文】
            11•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原文】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原文】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原文】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原文】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en),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3)也已矣。”
            【译文】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原文】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原文】
            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o)犹犬羊之鞟。”
            【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原文】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原文】
            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译文】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原文】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原文】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
            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原文】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原文】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原文】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1)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原文】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原文】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原文】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原文】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原文】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原文】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e)、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责备自己的错误,不攻击别人的错误,不就是修正了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原文】
            12•22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原文】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文】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原文】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SIZ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28
              • 经验16854
              • 文章615
              • 注册2008-07-1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手75[/U]发表的内容:[/B]

              各位书友们,大家好!
              读书,交品位高雅的朋友。书影吧“同读一本书”的活动现已开展。我们会定期根据朋友们的建议,推荐大家共同读一本书,写出感受,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本期推荐给老师们读的书是《论...[/QUOTE]
              好啊,张老师,好久不见,您发了这么多《论语》。谢谢您的带领。我正好和孩子读了一段时间的《论语》,体验最深的就是一句“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够我咀嚼一生了。因为生在这个时代,遗憾自己没有从小接受圣贤教育;也因为生在这个时代,庆幸自己能接触圣贤教育。我是越来越喜欢国学经典了,但求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吧。支持您!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明心[/U]发表的内容:[/B]

                 
                好啊,张老师,好久不见,您发了这么多《论语》。谢谢您的带领。我正好和孩子读了一段时间的《论语》,体验最深的就是一句“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够我咀嚼一生了。因为生在这个时代,遗憾自己没有从小接受圣...[/QUOTE]
                谢谢您的支持!论语四百多句,是圣贤智慧的结晶。每一句都能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愿我们大家都能读好论语,写出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请记住“以文会友,以友辅德”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FACE=楷体_GB2312][SIZE=3]子路篇第十三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原文】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原文】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原文】
                  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原文】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原文】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原文】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原文】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原文】
                  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原文】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原文】
                  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原文】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原文】
                  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原文】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文】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原文】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原文】
                  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原文】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e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ao)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原文】
                  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
                  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不做坏事。”
                  【原文】
                  13•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原文】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原文】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原文】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
                  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原文】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an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an静坦然。”
                  【原文】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原文】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原文】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
                  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用七年的时候,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原文】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SIZE][/FAC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ALIGN=left][SIZE=3]宪问篇第十四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原文】
                    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原文】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原文】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
                    14•5 南宫适(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 (ao) 荡舟(4),俱不得其死然。禹稷(5)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原文】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原文】
                    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原文】
                    14•8 子曰:“为命,裨谌(bì 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原文】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原文】
                    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原文】
                    14•11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原文】
                    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原文】
                    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原文】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原文】
                    14•15 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原文】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原文】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原文】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xú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他死后)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原文】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原文】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原文】
                      14•20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原文】
                      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原文】
                      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别译】
                      对于“上达”、“下达”的解释,在学术界有所不同。另两种观点,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二是上达长进向上,日进乎高明;下达是沉沦向下,日究乎污下。可供读者分析判别。
                      【原文】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原文】
                      14•25 蘧(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原文】
                      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原文】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原文】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原文】
                      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原文】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原文】
                      14•31 子曰:“不逆诈,不亿(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原文】
                      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
                      14•33 子曰:“骥(1)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原文】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原文】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原文】
                      14•36 公伯寮愬(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4)。”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原文】
                      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评析】
                      这一章里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人不能总是处于一帆风顺的环境里,身居逆境,怎样做?这是孔子教授给弟子们的处世之道。
                      【原文】
                      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2)“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原文】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难听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那样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原文】
                      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hōng),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
                      子张说:“《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原文】
                      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原文】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an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an百姓。修己以an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an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an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原文】
                      14•43 原壤夷俟(sì)。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原文】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ALIGN][/SIZ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28
                      • 经验16854
                      • 文章615
                      • 注册2008-07-15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心手75[/U]发表的内容:[/B]

                       
                      谢谢您的支持!论语四百多句,是圣贤智慧的结晶。每一句都能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愿我们大家都能读好论语,写出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请记住“以文会友,以友辅德”[/QUOTE]
                      好的,张老师,我一定加油。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SIZE=3]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zǔ)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原文】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原文】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原文】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原文】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3),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原文】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原文】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原文】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问‘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他该怎么办才好。”
                        【原文】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原文】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原文】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原文】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原文】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原文】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原文】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原文】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文】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这样的人,如同夏商周三代能按照正道行事的人。”
                        【原文】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1)也,有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
                        【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原文】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原文】
                        15•28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原文】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原文】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原文】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原文】
                        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něi)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原文】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原文】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原文】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原文】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原文】
                        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原文】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原文】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原文】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原文】
                        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原文】
                        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SIZ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张开鹏飞的翅膀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275
                          • 经验90154
                          • 文章3145
                          • 注册2008-01-13
                          [SIZE=3]季氏篇第十六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an”;“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盖均无贫,和无寡,***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贪欲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原文】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原文】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原文】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原文】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原文】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
                          【译文】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原文】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原文】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原文】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原文】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原文】
                          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原文】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
                          16•13 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原文】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SIZE]
                          鹏飞,是因为有了展翅的空间;倾诉,是因为有了倾听的伙伴。张开鹏飞的翅膀,让我们共同翱翔!
                          http://blog.cersp.com/7932058.aspx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