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6
    • 文章2
    • 注册2006-10-12
    [原创]版主你好,我的文章现在怎么处理了了
    已投稿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了,望版主帮我查查, 
    文章名<裙钗一二可齐家>
           向凤姐学点管理班级的办法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积分11410
    • 经验27494
    • 文章676
    • 注册2004-10-28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采用的消息。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
      • 经验6
      • 文章2
      • 注册2006-10-12
      请版主能否告知不能被采用原因,不管怎么样我都可以接受,因为我有以后努力的方向,谢了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积分11410
      • 经验27494
      • 文章676
      • 注册2004-10-28
      一般来说,文章没有被采用可能有以下向种原因。
      1、没有达到我们的文章质量要求。
      2、文章类型和我们的杂志栏目不符。
      3、我们近期发表过类似的文章。
      4、文章没有新意。

      当然,原因很多,这几个是主要的原因。您也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不过,我们很理解作者的心情(自己的文章就象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
      其实,文章的优劣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不否认来稿中会出现遗珠之憾,但我们尽量客观公正公允。
      如果您的文章没有被我们采用,也不是说您的文章就不好,只是也许它不适合在我们刊物发表,也许您可以试试其他的媒体呢。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
        • 经验64
        • 文章11
        • 注册2006-11-02
        对后进生不要“头疼”要“心疼”
                                                 郑州六十中学 陈爱勤
        说起后进生,这在教育实际中是个令大多数教师烦恼的一个学生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对优等生是津津乐道,而为一些后进生烦恼,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经常为后进生头疼不已,因而对后进生往往缺乏教育耐心,甚至在转化不顺利后放任自流。原因是后进生不仅成绩不好,往往行为习惯更不让人满意:上课捣乱、作业不能按时交、甚至打架、吸烟、逛网吧等等;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身有体会,经常为此睡不好、饭不香;用心学习了关鸿羽教授的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才知道:我们教育的理念要发生变化,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生”。关鸿羽教授在书中特别提出:一切学生也包括后进生!他给我们列举了很多的例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他年龄小时被人称为“笨蛋”,他的数学成绩总是到数第一;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 ,数学也很糟糕;华罗庚小时侯成绩也不突出;郭沫若曾经三门课不及格。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美国有关资料表明:95%的科学家小时侯都不出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优秀学生上,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意重视和提高后进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一定不要把后进生作为淘汰之列。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后进生的缺点,要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家长,学生喜欢的是亲切而严格的班主任,做到爱严相济、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为此,我们对“后进生”要心疼、不要头疼!头疼则烦、心疼则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决不会有不愿学习的孩子”。他们同样都有争取好成绩以赢得大家称赞的心理要求。但若经常成绩处于低劣,得不到心理的满足,甚至受到处罚、讽刺,厌学情绪就会逐渐占上风,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教师要用爱去感化他们,才能挖掘其潜力,调动其积极性,促使转化。
        爱是情感上的纽带,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括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老师应用热情、坦诚和信任去换取学生的信任,以求得心理沟通,以便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记得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经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教育就可以取得有效的成果,特别对于后进生,多给些“偏爱”,再加上点“艺术”,知其性而教,宽严有度,引导有方,那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想也许就不会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要用真心爱学生
        爱学生,不能只在口头上,要用心去爱。这样,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表扬,一句问候,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都包涵着浓浓的爱意!真心的爱学生,学生都能理解。我的教育原则: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人人成人!所以,我的学生,是老师领导公认的懂事,讲道理的学生,行为习惯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有拾金不昧的、有见义勇为的、有助人为乐的……我是他们的航标,他们也是我的骄傲。
        我有个学生名叫杨乐乐,他的成绩不太好,而且行为习惯较差 ,上课不专心,废话太多,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而且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的眼睛里总带着一丝忧郁和自卑;交学费时,他在规定的时间没有交上来,我问他原因,他红着脸说:“我妈妈没借到钱”。通过和家长的接触,我了解到杨乐乐的家庭情况不好:姊妹多,生活困难。我真的很心疼,主动帮他付了学费和900元借读费,并鼓励他好好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杨乐乐就像换了一个人,学习努力了,懂事了,成绩也提高了。初中毕业,考上了一个高中,继续学习绘画,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毕业前夕,他在我面前流着泪说:“老师,谢谢您!你的钱将来我会还……”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劝他道:“不用难过,我相信你!将来自己赚了钱再还我吧!”三年过去了,乐乐没有来还我钱,我不后悔,因为我相信:在世界上有一个人,他在努力学习,为的是报答老师的爱心。
        二、要坚持不提学生的过去,不揭学生的短处
        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迟到、打架、吸烟、迷恋“网吧”等等,如果,老师总是那这些缺点和不足来训斥学生,会强化他们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不利。我的做法是: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事论事,不提过去。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以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让他明白:老师希望他吸取教训,将来能做的更好!心里面不要有什么负担和压力。这样,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表现欲望,努力做的更好。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坚持使用这种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例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叫王斌,从小顽皮多动,小学时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家长也很无奈。到了初中,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年级的名人,任课老师一个接一个告状:历史课王斌说话,英语课王斌捣乱,音乐课王斌大叫……真让我应接不暇。找他谈话,一服满不在乎的表情,让我很生气!问他为什么这样?他理直气壮地说:“小学都这样”!好像错的是我!我想了想说:“你说说这样做对吗?大家都这样,学习能好吗?”王斌挠挠头说:“不好”。我看有戏,继续说:“你从前的表现我有耳闻,但是,我更在乎你的今天和明天,历史不能更改,但几天在你的手中,我希望也相信你将来做的会很好!愿意试一试吗?做一个最好的你!”他点点头回去了。从那以后,王斌改变了许多,当然,他还会犯错误,但次数越来越少,表扬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三、不公开批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作为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所认识,所以,对犯错误的学生,一般不要公开的批评,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面子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之一,要面子也是一个人上进心的表现,我们也最怕教育“破罐子破摔的人”。所以,一般我会采取“高声表扬,私下批评”的方式,学生比较认可。高升表扬,树立学生威信;私下批评,保全学生面子;学生会认为老师“够意思”,因而,不好意思再犯错误,渐渐的行为习惯会越来越好了,老师不用发火,学生不用生气,问题解决了,何乐而不为呢?
        四、不要动辄向家长告状。
        学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可见学生对老师叫家长恐惧和讨厌。教育好学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老师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感情,相互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动辄请家长,容易引起学生的怨气和对立情绪。家长一般都相信老师的话,与老师结成同盟,回家后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训斥一通,甚至打一顿,使孩子无“诉苦”之处,在心灵深处留下阴影。同时,如此频繁地“召见”,家长在时间和精力上也承受不了。师抽出时间到学生家里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和家长缩短距离,增进理解。这样,有助于对问题达到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此,老师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社会化过程。要看学生的现在,要看学生的长处,要满腔热情,要耐心等待,要笑容满面。世间没有打不开的锁,化不开的冰,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总有一天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这样学生就会从班主任的言行中感受到教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笔者相信只要教师在充分捕捉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赋予其爱心和帮助,绝大多数后进生是能实现良性转化的,最终有助于他们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他们面临的挑战。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