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NE-HEIGHT=22px][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b][COLOR=rgb(255, 0, 0)] 题记:从教八年,不敢妄自夸大自己的课堂[/FACE][/b][b][COLOR=rgb(255, 0, 0)]有多么的活跃或者诙谐幽默、[/COLOR][/b][b][COLOR=rgb(255, 0, 0)]多么吸引学生。但还是可以敢自我肯定的说:经过许多的磨练和自身的学习,现在还是可以对的起绝大多数学生。但是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三年一换,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知识储备,课堂需要不断地翻新,也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取!简言之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课堂,但始终不变的是——你的课堂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成为沉默者。班里一位学生或是无心或许是为了勉励我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在[/COLOR][/b][b][COLOR=rgb(255, 0, 0)]去年元旦节[/COLOR][/b][b][COLOR=rgb(255, 0, 0)]送给我王小波的[/COLOR][/b][b][ALIGN=center][COLOR=rgb(255, 0, 0)]《沉默的大多数》一书,近期读罢感悟颇多,我想作为我们教师最不想看到就是在我们的[/COLOR][COLOR=rgb(255, 0, 0)]课堂上[/COLOR][/LINE-HEIGHT][/b][b][FACE=宋体, ][COLOR=rgb(255, 0, 0)]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FACE][/COLOR][/b][/BGCOLOR][/SIZE][/COLOR][/COLOR][/ALIGN][/P][P][LINE-HEIGHT=22px][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ALIGN=center][/LINE-HEIGHT][/FACE][/COLOR][/BGCOLOR][/SIZE][/ALIGN][/P][P][LINE-HEIGHT=22px][ALIGN=center][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68, 68, 68)][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b]让学生不再沉默——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b][/FACE][/COLOR][/BG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P][LINE-HEIGHT=22px][FACE=宋体,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总结了何谓“沉默的大多数”:“……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些人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王小波还说到,“我属于最后那种人;对我来说,这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难改的积习。小时候我贫嘴聊舌,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沉默寡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说,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我国向来就有“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之说。可见,学生之所有要保持沉默,是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我现在发现一个现象:初一二的时候还有不少学生举手发言,初三年级就比较少,到了高中几乎不见学生主动发言。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了。
如果课堂上长期存在“沉默的大多数”,从教师方面说,肯定是在“主导”作用上存在问题。如何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如何让学生畅所欲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状态,除了对教材要有居高临下的驾驭能力之外,更要贴近学生,研究学生,研究学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学生不愿说的原因,除了正常的生理因素外,大多是由于怕出错而导致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责怪。作为教师,应当把好学生的脉搏,理解学生的顾虑,消除其思想上的障碍,让所有学生都能开口说话,以一颗真心、诚心去打动学生。刚开始时,可能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举手回答,我们也不要灰心,要抓住每一个好的契机,循循善诱,让愿意发表见解的同学渐次地举起手来。在这一环节上,老师的情绪色彩——喜怒哀乐,对学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切忌自己先灰心,把悲观、失望情绪感染给学生,又要鼓励学生不因一时的失误而自怨自艾。要知道我们充满激情的话语,虽不一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至少也可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学生不能说时,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表情,一个礼貌的动作,一个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望。可以想象,送上一句“没关系,坐下来再想想”,“说错了不要紧,只要肯动脑筋”,“只要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对”等等,此时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自然会转化为对自己的鞭策。老师给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我们要以自己的热情去唤起学生的激情,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解除学生的防御、恐惧、紧张、对立等消极情绪,激发学生说的愿望,让学生愿说。学生的激情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必将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爱。“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所以这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感修养和教学艺术,把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思想情感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出教学的艺术魅力,才能以饱满的情绪、灵动的方式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68, 68, 68)] 海纳百川于2014年4月1日晚[/FACE][/COLOR][/BGCOLOR][/SIZE][/FACE][/COLOR][/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x][FACE=宋体, ][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FACE=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COLOR=rgb(68, 68, 68)]
[/FACE][/COLOR][/BGCOLOR][/SIZE][/FACE][/COLOR][/LINE-HEIGH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