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感悟(不断更新)

楼主
[原创]教育感悟(不断更新)
欢迎朋友的光临和指导!
1楼
您好,朱老师,记得前两年在《中国教师报》上常见到您的大作,向您问好!
2楼
看着文章的开头,我真是气坏了,怎么会这样对待人家的孩子呢?
哦!原来楼主是朱老师啊!
3楼
感谢张、李俩老师!
祝贺李老师著作出版!

以下是修改稿。

人家的孩子不是草
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 朱华忠
一次,我在面店买面条,看到一个乡下老太婆样子的人,拿面店柜台上的生面条给一个六岁左右的小孩吃。我纳闷,她怎么拿别人家的面条给小孩吃呢?这时,她身边的也是六岁左右的小孩也闹了起来:“奶奶,我也要吃。”“不吃,不吃。”那老太婆急了说。她的话引来了店老板的注意,注意到自己的面条被偷,并吓唬那个正在吃着一根根生面条的小孩。在一旁的我,看到着一幕,心中猜出几分,那吃生面条的小孩不是本地人。我心里很气愤,就拿了自己买来的生面条给那个闹着要吃面条的小孩。那老太婆,也就是那小孩的奶奶连忙说:“宝宝,不吃不吃,吃了要得病的。”我见了就说:“那么,你怎么拿店里的面给那小孩子吃?吃了就不得病?”那个做奶奶的老太婆赶紧说:“那小孩是外地佬,喜欢吃。”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买点给他吃呢?为什么要拿店老板的面条呢?”那个老太婆被我问得无话可说,灰溜溜地拉着自己的孙女走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的一些老人,满脑子的“损人不利己”的思想,总是在作弄一些条件比自己差的为快乐,总是在欺负一些弱小的逞能。这样的老人身边的“留守儿童”,在他们的“隔代教育”下,是不能够健康地成长的。“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已是不容我们不思考的话题了。要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必要给那些做爷爷、奶奶的“家长”道德思想素质上开展业余培训。
这事让我回想起在乡下老家过年的一件事。那次,几个小孩在开心地玩游戏,其中有一个外地的小孩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倒了一个30多岁的乡下男人的停放着的自行车。那男人见了,很气愤,揪住那个小孩就狠命地打。当时,我见了就去劝才停了手。我对他说:“假如是你自己的小孩弄倒了你的自行车,你会这样狠命地打吗?”“人家的小孩也是小孩,人家的父母也疼爱他们啊!”那男人听了也没什么感觉似地就走了。
社会上的一些人存在着“人家的孩子是棵草,可以任意践踏;自家的孩子是个宝,宠爱有加”的思想,已经是不争的社会现象。一些人,心中不把别人的孩子当人,任意地打骂、愚弄,甚至有的故意教唆别人家的孩子去做坏事,这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也是无视生命的表现;而对自己的孩子,却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这样的反差,是病态的。他们缺少的就是一颗爱心,一颗“将心比心”的仁爱之心。
对于以上的这些家长这些人,我想给他们讲几个小故事,让小故事在他们的方寸中扎根、生机勃勃,挤去自私和愚昧。
我相信不少人一定听过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他出于一时的气愤对母亲喊他很憎恨。然后,也许是害怕惩罚,他跑出家门,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母亲把他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生活就象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善良。善良,就像一颗缀在叶尖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润一朵花并让它美丽的开放;善良,像一座草屋,也许它很破旧,但它可以让疲惫无助的旅人过一个平安的夜晚;善良,像一座心桥,也许它并不宽,但它可以联结所有相隔已久的陌生与期盼。一颗善良的心灵就是一片春天,悄无声息地温暖着那些遇到危难和受伤的生命。    
记得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哲理故事:有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先去魔鬼掌管的地狱,看到的情景令他十分吃惊:每人面前都有丰盛的佳肴,却没有快乐,更没有一张笑脸。尽管他们都坐在酒桌旁,但是人人都无精打采,皮包骨头。他发现每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叉把手有四尺长,使用它们无法进餐,因此人人都在挨饿。然后,他又去天堂,布置完全一样,刀叉把手也是四尺长,然而天堂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一下,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的每人都试图喂自己,结果根本吃不到东西。天堂里的每个人都在喂对面的人,因为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这个启示很明白: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他也因此会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还有一个故事:在一场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过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一个大坑。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上尉,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在我们的人生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需要帮助。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抱怨别人,抱怨周围的环境差,有的是从众地心态去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知道从自身去努力创造美好的世界。社会公德的改善和重建,和谐社会的打造,需要我们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帮助和关爱,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美好。如果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私心去考虑,把人家的孩子当根草,把别人的弱点和不足当着自己一时快乐的支撑,也就别指望什么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了。善良、帮助、关爱、合作、善待生命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的方寸中多些这样的主题。

4楼
“问题学生”没问题
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 朱华忠
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为了寻找学生最佳发展的途径,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开展了“我当老师来上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活动。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从大量的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中,我渐渐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几次考试成绩的比较上,进行课堂改革的班级比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的学生成绩平均分多近10分。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没有优与劣、好与差之分的,都是可教之材,都有自己的特长,差别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课堂的学习。在我的“学生当老师来上课”的课堂上,也是没有“问题学生”的。其中有两个班主任和其他课任老师眼中、口中的“问题学生”引起我的注意,也出乎我的意料。
案例一:一次,八(19)班的几个与我玩得比较好的课任教师,问我:“你在八(19)班上课,感觉怎么样?”我说:“比较好。感觉学生个个都很聪明、活泼、可爱的。”他们又问:“是否感觉到有特别笨的学生?”“没有。”“哎,那个叫王霞的女生,简直太笨了,是傻子投的胎。什么题目都不会。”我说:“王霞?”我对该班上的学生能够叫上名字的很少,毕竟我教八个班级,很少记住学生的名字。我对王霞这个女生一点印象都没有,我不好发表什么观点。
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就留意王霞这个名字。我先请学生给我画了张座位表,在上课时特意叫王霞回答问题。当王霞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人与名终于对上号。而这个不少课任教师眼中的笨学生王霞,马上让我回忆起她在当“小老师”时的表现,那次她设计和编的问题很好,上课也很大方。在平时的上课中,她也很积极地参与。在我眼中,她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所教学科的考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
反思:为什么不同的老师对她的看法是不同的呢?我后来认真地想了想,原来主学科的老师眼中只有成绩,他们只看学生的成绩;而我眼中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成绩,只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只要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王霞在我所教的学科上成绩均在中等以上,而在其他学科上几乎是倒数第一。这样的反差,我认为是她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学习的热情的情况不同而造成的。
学生是没有聪明和愚蠢之分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到开启他们智慧的钥匙,是否调动他们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否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是否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自信。王霞,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是成绩上“问题学生”,其实也就是没有点燃她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问题”造成的。
案例二:另外一个是班上调皮的学生,是最调皮的学生,也是各门学科成绩很差的学生,他叫张冰。据学生反映,他没有哪节课不被老师“提醒”、点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我不感觉他的特殊,也不可恶他,觉得他很正常,上课时他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是“错多对少”,但我觉得他参与了我的教学活动,精力和心思用在学习上的。对他这样的学生,我觉得不是“问题学生”。如果硬要说他是问题学生,那就是他的习惯,他上课的习惯。在上课时,他喜欢做小动作,喜欢与别人讲话。在我课上,他每次回答对一个问题之后,他就偷偷地乘我不注意他时玩一下笔,或者是与别人讲句话(后来我了解到,他与其他同学讲的是与我所教知识有关的话题),几分钟之后,他的注意力又回到我的课堂,又抢着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插嘴回答问题。这样的学生,他这样的习惯,在我看来很正常,而其他老师就不这样认为了,把他归类到“问题学生”的行列,总是以自己的认识要求他改掉这些习惯,如果不改,就进行教育,教育不行就给他定性为“问题学生”。
在我开展的“我当老师来上课”的活动中,他表现得十分活跃,敢于动脑筋去思考,善于去提问或者是自己编一些问题,大胆去创新,积极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给我的感觉他上我课是十分开心。在我眼中,他尽管有时习惯不好,但是总体上,他是认真学习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转,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动脑筋的,是学习积极分子,是没有问题的学生。在我所教学科的考试成绩上,他的成绩与其他一些上课不做小动作不讲话的学生相比较,他远远超过好些“温开水”式的学生,成绩在85分以上。
反思:为什么他成了一些教师中的“眼中钉”和“问题学生”?没有其他答案,其他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按他们眼中的听话学生的规范去做,做不到就是“问题学生”,而我上课时,对学生是“不重纪律,只重开心”,也就是说只要每个学生学得开心,纪律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偶而有点过错,只有不是故意的,我是可以原谅他们的。张冰,在我的观察中,他并不是故意去扰乱课堂纪律,不是故意去做小动作,更不是与教师作对,而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问题,是习惯不让我们一些教师的认可。对待这样的有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尽量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宽容他们,在宽容中接受他们,并在适时地帮助和转变他们。
   感悟:所谓的“问题学生”,是人为的划分的,是依据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来划分的,是给学生帖上标签。而这是由老师的不欣赏,由老师的评价标准的不科学造成的。如果,我们多一些评价学生的标准,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那么,我们眼中、心中、口中就没有“问题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喜悦和发现。只要我们宽容地去看待去帮助,真诚地去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学生个个是有用之才,也是没有问题的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对每个人都是实用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观。
5楼
教育,不需要“自以为是”
213200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 朱华忠
西方有句哲言:“认识你自己”。这对每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道理。然而,我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以为是,自命清高,不能够正确而科学地认识自己,进而不能够客观而辨证地对待别人,看待问题。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以故事为鉴,就可以知愚智。读些故事也许会给我们的教育一些启迪和帮助。
在教育中,我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来看待学生、教育学生,总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别人,而且自以为是地搞个人权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通常会造成一些教育的失误和教学失败。于是,有人提出备课首先要“备学生”,此话,有道理。
故事一:
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子外,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总是每日准时光顾。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然后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日总要撞十来分钟,而后又跌回窗台,随即离开。人们好奇心大发,纷纷猜测它大概是为了进那房间。而就在这鸟儿站立的窗台旁边,另一扇窗户是大开的,于是得出结论:这是一只大笨鸟。直到有一天好事者带来望远镜,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沾满了小飞虫的尸体,鸟儿吃得不亦乐乎。
生活: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老师,他上课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组织教学,他认为我们学生懂的知识总是不讲,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十分自觉的好学生,认为每个学生都会去预习,都会按照他的话去做,而在以习题的讲解、分析复习基本原理、概念时,总喜欢把精力化一些难题的讲解上,不去考虑“中下流”学生的学习实践。这样的老师,害得我的成绩从前五名倒退到后20名,尽管我课后化了许多时间、投入不少精力,最终也没有把这门学科的成绩搞到80分。
思考:
此故事与我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同一版本,是“自以为是”的翻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不需要讲的还在讲个没完没了,学生耳朵都听厌烦了;学生不会的,学生感觉困难的知识,却认为学生会了而不讲或者是一带而过。
是啊。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别人的行为,难免会出现“刻舟求剑”的笑话和“其父善游”寓言故事中教子游泳而“溺死儿子”的悲剧。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难免不会出现“将学生的无意当故意,将学生的无知当恶作剧”来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批评和打击,造成一些受了委屈和冤枉学生渐渐地变成为“问题学生”。                                                    
故事二: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刻开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生活:
有一次遇到这样一件事,有几个学生送一个生病的学生去医务室而造成上课迟到,老师不问清情况就进行严厉的批评,并不准他们进教室上课。结果,这几个迟到的学生,以后在该老师的课堂上经常不听,甚至捣乱,成绩直线下降。这是老师的自以为是造成的,是老师的不问三七二十一的武断造成的。
在我们的高中同学聚会时,时常会谈到这样的一件事:我的几个高中同学在高考前一个多月,被十分气愤的班主任老师冤枉,说他们谈恋爱,要他们把自己的父母从乡下叫来,否则就不允许进教室。这几个学生感到很委屈,自己没做错事,而真正谈恋爱的学生,却无事地坐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辅导。于是,他们几人瞒着父母合租房子在校外自己复习,并考入了大学。那班主任事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去叫他们回学校复习也没用。这事却在学生心中是永远摸不去的伤害。每次同学聚会,总是要提这段往事。那后来当了政府领导的班主任,也总是尴尬。
思考:
后悔,是没有用的。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的。误会往往人在不了解、不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度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小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像? 我们需要冷静,不要冲动和急噪,需要了解情况后才决定。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需要冷静和理智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一意孤行地自以为是。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总是喜欢“自以为是”,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一无所知,总是不相信学生能力而去包办代替,或者是替学生思考的周全,我们要不断反思和学习,走出“自以为是”和“自我为中心”的怪圈。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7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