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的发展途径

楼主
【话题】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的发展途径
[LINE-HEIGHT=1.5][/LINE-HEIGHT][LINE-HEIGHT=2]LZ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就是中学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在学校上心理健康课,和做个别心理辅导。[P]
[/P][P]心理健康课这个方面,因为学校只有一名心理老师,要开课的话只能在一个年级开常规课,我们的办法是初一年级开常规课,其他年级借入学教育、家长会、成长仪式等各类活动的机会做大课,以讲座形式进行。从原来拿到一个课题时信心满满设计教案到现在拿到一个课题不知道从何下手,回看当初所设计的甚至还沾沾自以为喜的教案有种想找个地洞钻一钻的感觉,很汗颜。比如设计一个异性交往话题的辅导课,我会觉得无从下手,哪怕比起刚从教时我更清楚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但因为缺乏与学生稳定的关系建立和互动过程,我不了解学生,不知道他们怎么看,怎么想,有什么困惑或者有什么正确和错误的理解,我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心里没有学生,备课的时候无从下手。我把这个现象理解为专职心理老师工作的瓶颈。[/P][P]
[/P][P]在个别心理辅导这个方面,我很努力做个案,写记录,记反思,参加督导加强自我成长的案例讨论。可同样的瓶颈现象还是出现了,最代表性的表现就是之前会有很多文章发表,最近提笔都觉得烦,曾经感兴趣的整理和思考过程现在于我而言像是八股文字一样令人烦躁。有时我无法判断在个案中来访学生告诉我的信息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代表什么,更难去理解这个信息对他来说会产生什么感受,会有什么诉求。眼里装不住“人”,满脑子的理论和自以为是的推论,我无法确认自己的辅导走在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路上,除了从学生本人的反馈中获得信息别无途径。[/P][P]
[/P][P]在学校老师这个身份上来说,专职和专业在刚入职的时候提供给我一种类似子宫的保护功能,它们帮助我迅速建立起专业的职业形象。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会感受到“子宫”带来的束缚感,我失去心理学之外的视角的思维方式,我甚至无法真正体会“心理学”之外的做法和想法的合理性与现实性,更不能谈理解。[/P][P]
[/P][P]在社会人这个身份上来说,我也缺乏真正的社会化需求的满足。当我需要找人聊聊我的职业困惑时,我会收到很多的反应,比较典型的有“你自己就是咨询师,给自己治疗一下咯!”“工作这么轻松你还嫌没成就感,你来当两天班主任之后就晓得你有多舒服了。”当然也有很多诚挚的和有益的聆听与建议。[/P][P]
[/P][P]不在困顿中反思,就在困顿中灭亡。我不想死。[EM15][EM15][LINE-HEIGHT=2]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发展途径,职业岗位,生存状态是怎样的?求交流。[/LINE-HEIGHT][/P][P][P][/P][/P][/LINE-HEIGHT][P][P][/P][/P][P][P]
[/P][/P]
1楼
健康教育首先要有健康的教师,施教者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楼
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3楼
[SIZE=4]个人感觉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存在与扩大必将成为一种趋势[/SIZE][P][SIZE=4]富有教学经验又有心理学知识的老师的确很缺,在学生的教育中作用不可估量[/SIZE][/P]
4楼
是啊,我刚刚头脑发热去跟校长申请进学部当班主任~~~[EM06][EM06]不知道是福是祸啊~~~[P]
[/P][P][QUOTE][b]下面引用由[@于松峰]发表的内容:[/b]

个人感觉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存在与扩大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富有教学经验又有心理学知识的老师的确很缺,在学生的教育中作用不可估量[/QUOTE]
[/P]
5楼
《情绪小怪物,我的新朋友》[P]小学部的课本周是最后一轮了,这周的课题是情绪。[/P][P]上周去参加了施老师关于《女性与性》的心理治疗师主题培训,最大的感受是某些探索行为被冠之以“不检点”的帽子,行为本身对于孩子们的影响远不如行为之后各类情绪的困扰产生的身心影响更严重。当然,这并不只是情绪的问题,包括情绪的体验、认知等各个部分~~先上一节关于情绪的概论课,从体验上感受情绪对我们的影响,然后有机会整理更细致的系列课,就像大校长说的“先开枪,再瞄准”[EM15][EM15][/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078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