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49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上海基础教育缘何世界最强[/SIZE][P][SIZE=3]2016年05月22日  作者:曹继军 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SIZE][/P][P][SIZE=4]上海基础教育的秘密是什么?2009年和2012年,上海连续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三方面的两轮测试中蝉联榜首,15岁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成绩稳居世界第一,引发持续关注。不久前公布的“教与学国际调查”(TALIS)中,上海的师资质量又受到全球瞩目。[/SIZE][/P][P][SIZE=4]  5月19日,以“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经验分享”为主题,由世界银行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公平与卓越: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落幕。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25个国家的部长级官员共同聚焦上海基础教育。论坛发布了世界银行关于上海教育的最新报告《上海是如何做的?》。报告认为,上海市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教育体系之一,上海将精明的教育政策转化为优异的学习成果。上海教育的“秘诀”,在于其强大的教育体系和优质师资队伍。据悉,上海对教育高效率投入的做法,将成为世界银行未来在全球各地实施教育项目时尝试推广的经验。[/SIZE][/P][P][SIZE=4]  [B]一流教育缘于优秀师资队伍[/B][/SIZE][/P][P][SIZE=4]  “上海市教育体系最突出方面之一在于其教师培养、支持和管理方式。教师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世界银行高级教育专家、中国教育主管梁晓燕说,“教师这一职业颇受人们尊敬,其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可获得合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在于其教学有方,是真正的专业人士。”[/SIZE][/P][P][SIZE=4]  梁晓燕是这份报告的主笔,报告由她的团队与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张民选团队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合作完成。报告表明,上海学生在国际测试中的一流表现与其高效强大的教育体系密切相关——上海市的相关教育政策和投资推动建立了优质教师队伍,制定了明确的学习标准和学生定期评价机制,在学校管理自主权和责任方面取得了一定平衡。[/SIZE][/P][P][SIZE=4]  世行测评发现,上海教师需参加严格的上岗前培训,并在上岗后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支持,这一切基本上在合作和支持的氛围中进行。数据显示,上海教师平均约将其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其余时间则用于备课、批改家庭作业、听其他教师讲课,并参与其他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此外,上海教师需接受系统的考核,要求必须经过一年试用期,能够因表现优异而获得奖励,也有机会根据绩效获得晋升资格。同时,校长也是教学带头人。[/SIZE][/P][P][SIZE=4]  “上海在如何提高全体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经验,对正在寻求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的发展中或新兴经济体很有借鉴意义。”世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教育实践局局长Harry Patrinos说,优质学校教育与经济强劲增长以及快速减贫直接相关。[/SIZE][/P][P][SIZE=4]  [B]一流教育缘于高效教育体系[/B][/SIZE][/P][P][SIZE=4]  世界银行的调研测评勾勒出上海强大的教育体系,以及追求公平卓越的努力。报告指出,上海为提升薄弱学校绩效而采取的方式很有借鉴意义。尽管教育财政权被下放至区级,但市政府预留部分教育税进行重新分配,重点面向贫困和绩效较差的区。[/SIZE][/P][P][SIZE=4]  “学校委托管理”模式,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大创新。即由绩效优异学校向绩效较差学校提供管理和专业支持,结对的学校组建联合管理和教学团队,市政府对委托管理提供财政支持。专家指出,这一模式不同于美国的特许公立学校模式,在美国模式下,绩效较差学校一般由私营机构接管。[/SIZE][/P][P][SIZE=4]  此外,教育预算的编制依据充分透明的信息,并向公众公开;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帮助弱势学生解决教育费用问题;学校对学校管理负责,同时每年接受检查,针对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学校可承担多达30%的课程设计作为校本课程。在四大关键教育领域(教师、学校经费、办学自主权与权责关系和学生评估)的评估中,上海均取得“完善”和“先进”得分。[/SIZE][/P][P][SIZE=4]  专家指出,上海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慎重计划,精心实施,以改进教学、追求卓越教学为重点——这些就是上海成功的“秘诀”。(光明日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SIZE][/P][P][SIZE=4]
    [/SIZE] [/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49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SIZE=5][B]教师阅读需要用点儿管理学[/B][/SIZE][/P][P][SIZE=3]           熊纪涛——中国教育报电子版[/SIZE][/P][P][SIZE=4]教师是研究者,更是阅读者。教师阅读需要管理吗?这一问,值得深思。[/SIZE][/P][P][SIZE=4]    很多教师说起自己的阅读状态,大多用“随心而读”来形容。问其来由,美其名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俨然一个高人隐士的做派。其实,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叙性情所说的这句话,按照管理学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目标管理,他读书的目标只在于兴趣。学术界研究表明,陶渊明读书主要是为了依文取兴,感发深微,获一己之心得。他引用、化用《诗经》最多,常读的书有:经书、子书、史书、小说家言之类著作,如《礼记》《左传》《逸周书》《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列子》《韩非子》《史记》《汉书》《三国志》《吕氏春秋》《淮南子》《孔丛子》等;文学类的著作有《楚辞》以及贾谊、董仲舒、扬雄、张衡、蔡邕、王粲、曹植、陈琳、张华、阮籍等人的作品。这个书目足见陶渊明是一个饱学之士。[/SIZE][/P][P][SIZE=4]    用管理学的眼光来看,陶渊明的阅读书目是否真的很庞杂呢?陶渊明是一个由儒入道之人,既有儒家志向又有道家情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又“乐夫天命复奚疑”。他的阅读书目中,《礼记》《左传》《论语》《孟子》《荀子》等书是儒家必读的经典著作,《老子》《庄子》等书是道家经典著作,而贾谊、董仲舒等人则是儒士,儒道两家的经典书籍超过了20℅,这完全符合管理学的“二八法则”。管理学认为,一个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由20℅的人来决定,即通常所谓的中高层管理者决定,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概莫能外。就阅读而言,“二八法则”的要义是,20℅的书起到了80℅的作用和效果,即20℅的阅读书籍构成了一个人主要的精神底色和思想质地。[/SIZE][/P][P][SIZE=4]    阅读的“二八法则”对教师阅读实践有何启示呢?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阅读可以杂乱,但不可以无根基。教师阅读必须有几本经典著作打底子。例如文化与哲学类的“论孟老庄”和《理想国》《论自由》等,文学与历史类的《左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教育教学类的《大教学论》《民主主义与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思维与心理学类的《儿童心理学》《动机和人格》《多元智能理论》《爱的艺术》等。其实,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以及开办的“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招募学员时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让学员梳理自己的阅读史来反观自己的精神成长史,最终进行“合理知识结构中的根本书籍研读”。由此可见,教师阅读必须抓住根本书籍,突破关键领域和主问题,才能保证思想上台阶、境界有提高。[/SIZE][/P][P][SIZE=4]    面对一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微阅读、快餐化阅读和电子化阅读铺天盖地,包括教师在内,我们人人都有机会和权利成为阅读者。不过,作为这样的阅读者,我们又常常感到自己思考的深度性和系统性严重匮乏。这种阅读习惯法则导致我们虽然拥有开阔的视野,但却总是缺乏思想和思考力。叔本华说:“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一个人只有经过相对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得以发展、形成,哪怕这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阅读一本书,要想进入一种相对系统而深度的思考状态,必定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障。那么,多长时间才算合适呢?管理学研究发现有个“90分钟”现象,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就难以集中,“不够90分钟”则难以处理好一件事。因此,教师阅读要想进入佳境,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保证“90分钟阅读”,否则难以取得最佳效果。[/SIZE][/P][P][SIZE=4]    时间是稀缺资源。身为教师,工作事务千头万绪,如何分配时间、保证阅读的时间,这的确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如果我们采用管理学的做法,将有效化解这一难题。管理学认为,时间是容易流逝的,所以必须抓住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在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一位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时间安排:1/3用于备课上课,1/3用于研究业务,1/3用于交通交际,或者是1/2用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1/3用于研究,1/6用于交通交际。事实上,这样的教师在这三方面并没有如此花时间,只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管理学认为,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教师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弄清楚时间用在何处、怎么消耗或被谁掠夺了。教师只有学会用管理者的眼光看问题,有效地管理时间、分配时间,教师阅读的时间才能在整个时间系统和工作生态中得到保障,最终在每天中划出相对完整的阅读时间版块。[/SIZE][/P][P][SIZE=4]    教师阅读的目的,除了获得相关知识和精神愉悦之外,大多是和专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如何才能让阅读促进专业发展呢?这就要看教师阅读对图书的判断和选择。管理学研究发现,规划可以提高目标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而在执行上提高效率。所以,一个教师要想实现较快的专业发展,需要做好阅读规划。阅读规划可以参考本学科的必读和选读书目,按照难易程度逐级阅读;也可以请教本领域的权威人士,开列具体的书单,自己一次性购买多本,按照兴趣逐本阅读;还可以根据名师成长录等书籍,搜集名师们认为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然后逐人阅读。一言蔽之,无论是必读书目,还是名师名家所列书目,都是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切肤之见,非常具有必读性和可读性。通常来说,这样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图书层次也比较高,教师专业发展就会比较快。正如科学家牛顿所言:“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SIZE][/P][P][SIZE=4]    教师阅读如何推动专业发展,管理学可以明确给出的一个答案是,阅读能否促进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己是否重视阅读贡献。如果教师阅读一本有关教学设计的专业书,按照这本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积极地实践,反复运用和操作,最终改变了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这就属于阅读贡献较大的教师阅读。否则,则属于阅读贡献较低的教师阅读。教师通过阅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重视读书贡献值之外,还需要依靠组织的介入。现在,很多学校提出了建设科研型学校、书香校园等理念,其目的就是增强组织的内在力量。为了促进教师阅读,很多部门和机构都相继成立了教师读书、教师教研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体组织或虚拟组织,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教师阅读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方向感。这种“抱团取暖”的做法,鼓舞了一大批教师投身阅读实践,借助团体和团队的力量获得了较快的成长。[/SIZE][/P][P][SIZE=4]    管理是一门科学。用管理学来观照教师阅读这个综合性工程,教师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评估、诊断、分析和反馈。教师阅读是教师本人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活动,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教师将阅读所萃取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进而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或绩效。[/SIZE][/P][P][SIZE=4]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49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同学们,今天不妨再讲讲“礼”[/SIZE][P][SIZE=3]作者:赵婀娜 杨张若然  来源:人民日报[/SIZE][/P][P][FACE=仿宋_GB2312][COLOR=#333399][SIZE=4]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中,文明校园创建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关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关乎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更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民族未来的提升。继上一篇《今天,如何好好做同学》探讨如何倡导良好校园人际关系,本周继续探讨校园礼仪。 [/SIZE][/COLOR][/FACE][/P][P][ALIGN=right][COLOR=#333399][SIZE=4][B]  ——编者[/B] [/COLOR][/SIZE][/ALIGN][/P][P][SIZE=4]  不久前,安徽师范大学在食堂推行新规,“文明用语特价菜”,学生只要说出“您好”“请”“谢谢您”“您辛苦了”等基本礼貌用语,就可享受特价菜。校方表示,此举旨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活动。新规一出,引发了不少关注与讨论。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在内的多家媒体给予报道,但也有网友评论,学校初衷良好,但用这样的方式来倡导基本的礼貌用语,已说明了目前校园文明礼仪并不令人乐观的现状。那么,校园文明情况究竟如何?又有哪些新的现象和趋势需格外引发注意? [/SIZE][/P][P][SIZE=4] [B] “不学礼,无以立” [/B][/SIZE][/P][P][SIZE=4]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冬天,为遮蔽冷风,食堂或宿舍的门口会挂上厚厚的棉帘或塑料门帘,前面的人走过,不经意间,会把门帘打在随后进来的人身上、脸上,着实很痛。但假如前面的人稍加注意,经过时将门帘扶住,或轻轻放下,就会有效避免“误伤”后面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已经折射出一个人的礼貌与修养。 [/SIZE][/P][P][SIZE=4]  遗憾的是,放眼当前的大、中、小学校园,尽管校园文明礼仪一再被提倡,但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依然时有发生。 [/SIZE][/P][P][SIZE=4]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得知,当前,校园内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不文明,如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在教室内嬉戏打闹等;行为举止的不文明,如踩踏草地,乱扔纸屑、烟头等垃圾,个别同学穿拖鞋、背心进入教学区,或在图书馆、浴室等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等;宿舍行为的不文明,如不遵守作息时间,不能保持寝室整洁规范等;食堂的不文明,如不自觉排队、不节约粮食、不自觉将餐具放到回收处等。 [/SIZE][/P][P][SIZE=4]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认为:“校园文化也可分为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态文化都发达了,精神文化的缺失就体现出来了。” [/SIZE][/P][P][SIZE=4]  “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有学者分析,中国为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将文明礼仪内化于心,还需要学校、家庭等教育主体继续努力。 [/SIZE][/P][P][SIZE=4]  [B]“吐槽文化”与不雅横幅为何频现校园 [/B][/SIZE][/P][P][SIZE=4]  如果说显性的不文明行为应当注意避免,那么,隐形的不文明行为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在校园内出现的一些新的不文明现象,也需要特别引发关注。[/SIZE][/P][P][SIZE=4]  “你若不穿我送的婚纱,我便披上你送的袈裟”“打倒高富帅、抢占白富美” ……在被称为“女生节”的“三八”妇女节当天,此类横幅频现大学校园,令人不适。不少学校还为此专门出台《校园内悬挂横幅等有关事项的规定》,对悬挂横幅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引导。 [/SIZE][/P][P][SIZE=4]  为此,不少学者评价:大学校园是教学与科研的场所,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在倡导两性平等、尊重女性的今天,类似文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校园内,应当反思。 [/SIZE][/P][P][SIZE=4]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张登浩分析:“当前,社会上有不少现象,出发点是为了博眼球、博出位,这就不可避免地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而校园不是孤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与浸染。” [/SIZE][/P][P][SIZE=4]  同样需要关注的,还有校园内流行的“吐槽文化”。登录学校的BBS,不少学生会在讨论区板块发布“吐槽帖”,表达对某人某事的不满,或调侃戏谑,或犀利批评,若触中了大部分学生的“痛点”,还极有可能引起热闹的讨论。 [/SIZE][/P][P][SIZE=4]  吐槽还不仅出现在线上的网络生活,线下的校园生活内也随处可见。记者采访中就了解到,某中学举行演讲比赛,一位同学因一直以来嫌弃组内一个学生动作慢,常常拖全组后腿,便将“猪一样的队友”作为演讲题目。 [/SIZE][/P][P][SIZE=4]  “无论是吐槽还是个性横幅,都是青年学生彰显个性、表达自我主张的方式。”许燕认为,“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理性表达。不能将宣泄、批判、嘲讽、牢骚等同于个性表达,应该在表达情感之余理性思考,提出建设性的方向和意见。” [/SIZE][/P][P][SIZE=4]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校长钟雅丽也认为,“应该告诉学生不能只是为了吐槽而吐槽,简单发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只会让校园充斥负面情绪,通过合理途径正当表达主张,并提出建设性的思考才是应被提倡的。” [/SIZE][/P][P][SIZE=4] [B] 校园健康文化如何引导 [/B][/SIZE][/P][P][SIZE=4]  除了吐槽与不雅横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校园里还有一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以及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 [/SIZE][/P][P][SIZE=4]  每到开学季,校园内往往会掀起一股“开学消费”潮,无论是添置新装备还是同学聚会,不少学生出手相当阔绰,而这红火的“开学经济”背后,多少反映出学生崇尚奢华、盲目攀比之风。还有小学生发百余元微信红包后截图晒朋友圈、大学生为了购买奢侈品,冒用同学信息申百万校园网贷……这些现象都令人担忧。 [/SIZE][/P][P][SIZE=4]  “青年学生还未完全建立起理性的自我认知,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追求大部分人认同的价值与标准。”张登浩分析,“人生的价值是多维的,应当鼓励学生与其看重那些体现个人身份的外在物质,不如追求内在涵养的提升。” [/SIZE][/P][P][SIZE=4]  那么,面对校园内诸多有违校园文明的现象,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采访中,不少学者以及教学管理的实践者们一致认为,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是重中之重。 [/SIZE][/P][P][SIZE=4]  专家们指出,要坚持实践育人,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养成良好品行,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运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引导。 [/SIZE][/P][P][SIZE=4]  同时,还要避免生硬说教,而是善用多种载体,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倡导文明礼仪风尚。 [/SIZE][/P][P][SIZE=4]  记者采访中得知,不少学校进行了类似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涂鸦墙长730米,平均高2.5米,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798厂艺术天地的学生与海外留学生等人所创作。其中,中央美院学生创作的“北京一日”,捕捉北京芸芸众生之态,栩栩如生;根据汉拓片造型画出的古人形象,惟妙惟肖;每年毕业季的“涂鸦告别”,更是极富创意与青春向上的气息。据介绍,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面积最大的一面涂鸦墙,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SIZE][/P][P][SIZE=4]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也介绍,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要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理念与实践并重。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就通过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楼层文化、墙壁文化、校门文化,名人名言、家长寄语,以及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教育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SIZE][/P][P][SIZE=4]  “当然,在校园内倡导文明礼仪、倡导向上的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努力,还离不开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提升。希望未来,社会文化能为校园文化提供更优秀的文化土壤,校园文化也能成为社会文化的引领。”张淑琴认为。(赵婀娜 杨张若然)[/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49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杨绛:一世皆独立 百年无二人[/SIZE][P][SIZE=3]2016年05月25日  作者:彭诗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SIZE][/P][P][ALIGN=center][SIZE=4][IMG]http://theory.jyb.cn/xrfc/201605/W020160525672304804448.jpg[/IMG][/SIZE][/ALIGN][/P][P][SIZE=4]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SIZE][/P][P][SIZE=4]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SIZE][/P][P][SIZE=4]  [B]自在的大家,最才的女[/B][/SIZE][/P][P][SIZE=4]  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就在这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杨绛是苏州振华女学校的毕业生,振华女学校是江苏省苏州十中的前身,1939年苏州沦陷期间,振华搬迁到上海,杨绛担任了振华校长。[/SIZE][/P][P][SIZE=4]  1928年,杨绛十七岁,她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奈何清华在南方没有招收女生的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老师给杨绛的批语是“仙童好静”,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操刀”。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的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SIZE][/P][P][SIZE=4]  求学清华时,一贯爱好文学的杨绛开始自己创作,备受任课教师朱自清的欣赏,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和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荐至《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两人回到家中无事,便对坐读书,还常常一同背诗玩儿,发现如果两人同把诗句中的某一个字忘了,怎么凑也不合适,那个字准是全诗中最欠贴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SIZE][/P][P][SIZE=4]  杨绛的翻译生涯最早追溯到清华读研时,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饭后拿出本英文刊物,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她当时心想:莫非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钟书的未婚妻?在此之前,她英文虽棒,也从未学过、做过翻译,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考”。交稿时叶公超却连连称赞“很好”,推举发表到《新月》杂志。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她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SIZE][/P][P][SIZE=4]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SIZE][/P][P][SIZE=4]  杨绛的作品中特别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是杨绛在国内率先出版的几部描写极“左”思潮下乃至“文革”中知识分子命运的散文集和小说,胡乔木评价《干校六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198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洗澡》堪称是杨绛的文学创作的顶峰。施蛰存评价《洗澡》是:“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并说“(杨绛)运用对话,与曹雪芹有异曲同工之妙”。杨绛自谦道:“《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杨绛的一切都是“试”,从散文、翻译到剧本、小说,而每试即拔头筹。这个“试”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平常心,没有一丝跳着跑着争名夺利的浮躁。[/SIZE][/P][P][ALIGN=center][SIZE=4][IMG]http://theory.jyb.cn/xrfc/201605/W020160525672304817139.jpg[/IMG][/SIZE][/ALIGN][/P][P][SIZE=4]  [B]最贤的妻,感人至深我们仨[/B][/SIZE][/P][P][SIZE=4]  “钱钟书夫人”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在钱杨的人生结合中,杨绛一直站在钱钟书身后,是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SIZE][/P][P][SIZE=4]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结婚不久,他们便结伴到英国牛津大学去了。由于杨绛不愿意增加老父亲的经济负担,也不愿意和丈夫分开来求学,所以她在牛津只是一个旁听生,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SIZE][/P][P][SIZE=4]  钱钟书有今天的著作面世,既是杨绛担负了大多数家庭琐事,更直接的还是杨绛拼命保存了钱钟书许多重要手稿。从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时期,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拼命地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钱钟书《围城》创作也正是在杨绛创作的启发下动的念头。为此杨绛节衣缩食,辞退保姆,自任“灶下婢”,让钱钟书减少教课时间全心创作。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能保存出版是因为“此稿本曾由杨绛女士在兵火仓皇中录副,分藏两处”,书出版后钱钟书用英文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对此,杨绛认为:“三者应该是统一的。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SIZE][/P][P][SIZE=4]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能保存出版是因为“此稿本曾由杨绛女士在兵火仓皇中录副,分藏两处”,书出版后钱钟书用英文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对此,杨绛认为:“三者应该是统一的。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去世后,杨绛整理出版了卷帙浩繁的钱钟书英文和中文手稿,特别是钱钟书英文手稿,还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想写而未能完成的英文《管锥编》。杨绛写出了一家人感人至深的散文集《我们仨》,这个书题原来是女儿钱瑗准备写而未能完成的。杨绛把这个称之为:我们仨失散了,留下我独自打扫现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SIZE][/P][P][B][SIZE=4]超然的隐士,通透的智者[/SIZE][/B][/P][P][SIZE=4]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SIZE][/P][P][SIZE=4]  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她的家是院子里唯一一户没有封闭阳台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前会长刘长琨住在杨绛家对门,有一次问杨绛:“为什么不把阳台封起来呢?”杨绛回答得很干脆:“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SIZE][/P][P][SIZE=4]  屋里,是水泥地和白石灰墙,四壁朴素。办公桌的后面有一排暖气,热气已把墙壁熏出一道道黑印来,有一年春节前打扫卫生时,保姆想把黑印擦掉,结果反而越擦越脏,只好作罢。单位多次提出为她装修和粉刷房屋,她总是婉言谢绝,说自己住惯了。  [/SIZE][/P][P][SIZE=4]  “她的家里藏书不多,但是字典很多,各种语言的都有,上面被她和钱钟书先生写得密密麻麻,因为他们在不断纠正字典里的差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虹说。[/SIZE][/P][P][SIZE=4]  无数媒体想拜访杨绛,都未果。她的保姆吴女士说:“她现在年纪大了,听力不太好,家里的电话都由我来接听,媒体的拜访也都免了。”能见到她的人,只有钱家几位近亲,外文所和出版社相交数十年的学生与老友,每每见面,也只有十来分钟。由于听力原因,她与他们“笔谈”。“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SIZE][/P][P][SIZE=4]  然而,隐身于世并不等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从2004年到2016年的十多年间,从93岁到105岁,杨绛先生从未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先后出版《杨绛文集》、《杨绛全集》等作品集。与《杨绛全集》同时出版的,还有一部中篇小说《洗澡之后》。这是杨绛给自己1988年的长篇小说《洗澡》写的续作。她98岁动笔,几易其稿,直到今年4月才决心拿出来发表。杨绛解释了续写的原因:“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于是,在《洗澡之后》的结尾,杨绛特意再说了一句:“故事已经结束得‘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了!”[/SIZE][/P][P][SIZE=4]  除了写作,杨绛先生还坚持做慈善事业。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将钱钟书和她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及其后他们发表作品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目前,“好读书奖学金”本金已累计达1400万元,已奖励了400多名清华学子。而且,杨绛还会和获得奖学金的“小友”“读书的种子”见面聚谈。[/SIZE][/P][P][SIZE=4]  这就是杨绛,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着这个时代。[/SIZE][/P][P][SIZE=4]  晚年的杨绛在与老、病、忙的斗争中回忆、思索、笔耕不辍,平静而执著地寻返皈依之路。杨绛对死生之道的参悟,使她确信灵魂的不朽,从而坦然面对生命的尽头,不曾停顿的是探究生命意义的步伐。杨绛译介苏格拉底临刑前与弟子的谈话录——《斐多》提到:“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杨绛的文字,带给我们许多对生命根本问题的思考。[/SIZE][/P][P][SIZE=4]  杨绛以“回忆”为生命的本质,在于能与亲人在永恒的时光隧道里相聚相守。在她独自寻返精神家园的归途中,始终伴着含泪微笑的温馨缅想。她用缅想之火,悲悯而幸福地点亮寂寂的归途。这归途与缅想之火,没有炙可熔钢的沸点和热力,而是铅华落尽的温热,烘烤着杨绛柔弱而坚韧的晚年生命,闪耀着真淳成熟的光华。[/SIZE][/P][P][SIZE=4]  柯灵说,杨绛的笑是用泪水洗过的,所以笑得明净,笑得蕴藉,笑里有橄榄式的回甘。杨绛含泪淡笑,用生命和一枝纤笔为这个虽有缺陷却不失可爱的世界——“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也为我们尊贵的生命倾注进一分真诚的关爱和守护。[/SIZE][/P][P][SIZE=4]  2011年,杨绛说:“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100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杨绛对“回家”安之若素,既无所求,亦无所惧,只感到内心的充盈,可称平和的幸福。[/SIZE][/P][P][SIZE=4]  而今,杨绛先生,这位超然的隐士、通透的智者,文坛中自在的大家、“最才的女”,钱钟书先生的朋友、情人、“最贤的妻”“回家”了,洗尽一生铅华,回家和“他们仨”团圆了。[/SIZE][/P][P][ALIGN=center][SIZE=4][IMG]http://theory.jyb.cn/xrfc/201605/W020160525672304811314.png[/IMG][/SIZE][/ALIGN][/P][P][SIZE=4]  [B]杨绛给年轻人的寄语[/B][/SIZE][/P][P][SIZE=4]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SIZE][/P][P][SIZE=4]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SIZE][/P][P][SIZE=4]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SIZE][/P][P][SIZE=4]  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SIZE][/P][P][SIZE=4]  5、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SIZE][/P][P][SIZE=4]  6、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SIZE][/P][P][SIZE=4]  7、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SIZE][/P][P][SIZE=4]  8、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SIZE][/P][P][SIZE=4]  9、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SIZE][/P][P][SIZE=4]  中国教育新闻实习生彭诗韵综合整理,本文参考了杨绛:钱钟书心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文史参考》;杨绛百岁回眸: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光明日报》;致敬杨绛:平和睿智的百年人生,凯风网江苏频道 [/SIZE][/P][P][SIZE=4]
          [/SIZE] [/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49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2016高招四大改革:让学生和学校的选择都宽广[/SIZE][P][SIZE=3]2016年05月27日  作者:刘硕 廖君 王莹 仇逸  来源:新华社[/SIZE][/P][P][P][P][ALIGN=center][B][COLOR=#000080][SIZE=4]让学生和学校的选择都宽广[/SIZE][/COLOR][/B][/ALIGN][/P][P][ALIGN=center][B][COLOR=#000080][SIZE=4]——聚焦2016高考招生录取四大改革[/SIZE][/COLOR][/B][/ALIGN][/P][P][SIZE=4]  合并录取批次、直接招录到专业、一档多投、参考“素质评价”……近期,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今年的高考招生政策,一些省(区市)的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作出较大调整。 [/SIZE][/P][P][SIZE=4]  高考招录变化能给考生带来哪些利好?能否让更多考生就读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又能否让高校招录到更多合适的人才? [/SIZE][/P][P][SIZE=4]  [B]录取批次调整能否给考生更多实惠? [/B][/SIZE][/P][P][SIZE=4]  记者梳理已公布的各省(区市)高考改革方案发现,不少地方提出了合并或取消录取批次。浙江改革方案提出,录取不分批次;从2016年起,上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 [/SIZE][/P][P][SIZE=4]  一些省(区市)提出合并二、三批次:河北自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辽宁从2016年起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江西从2016年起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称为本科第二批次。 [/SIZE][/P][P][SIZE=4]  与此同时,四川、吉林、天津、青海、宁夏、黑龙江、广东等地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SIZE][/P][P][SIZE=4]  【专家观点】辽宁大学副教授姜海峰表示,根据国家要求,未来高考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取消批次后,考生心理上不再有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碍,所有高校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招生,更有利于高校的优质专业招录到优质生源。 [/SIZE][/P][P][SIZE=4]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鹤认为,录取方式改革改变了以往部分高校“一些专业扛旗、部分专业搭顺风车”的现象,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质量、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有促进意义,鼓励各类大学办出特色。 [/SIZE][/P][P][SIZE=4]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表示,取消一、二本批次差别,对考生而言是利好,“过去分数档比较高的学生关注点就在一本的学校,在一本的学校中纠结,选择余地少,现在选择更宽更广,是看得到的实惠”。 [/SIZE][/P][P][SIZE=4]  但这项招录改革也让一些高校招办人员感到担忧。武昌工学院招办相关负责人分析,二三本合并后,最直接影响是今年二本批次分数线会下降,在增加学生选择余地的同时,难度实则更大,应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科学性。 [/SIZE][/P][P][SIZE=4]  [B]高校“大门”转到专业“小门”倒逼高校提质? [/B][/SIZE][/P][P][SIZE=4]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记者发现,不少地方的改革方案都突出了专业在高考志愿选择中的作用。 [/SIZE][/P][P][SIZE=4]  广西提出,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成;河北也提出,积极探索“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 [/SIZE][/P][P][SIZE=4]  为了迎合未来按专业选择志愿淡化学校因素的趋势,四川提出,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 [/SIZE][/P][P][SIZE=4]  【专家观点】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赵俊芳表示,录取方式的调整,实际上是取消了一些高校的优先录取权,可能会倒逼高校打造更多特色学科和高质量品牌学科,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SIZE][/P][P][SIZE=4]  刘鹤说:“以后学生填报志愿时,可能更多考虑专业的质量和影响力,学校成为次要因素。”[/SIZE][/P][P][SIZE=4]  上海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严一平认为,改革使考生关注的焦点,将由高校的“大门”转为专业的“小门”,未来应引导考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志趣专长和进入高校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根本改变考生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学非所长”和“学非所趣”的不对称现象。[/SIZE][/P][P][SIZE=4]  专家提醒,在这样的改革方式下,很多考生会对各院校专业排名比较关心,目前社会上已有很多机构对专业排名进行评估。为保证排名参考的科学性,应引入国际先进的专业排名模式,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提供给考生和家长作为参考。[/SIZE][/P][P][SIZE=4] [B] 探索“一档多投”能否让学校、学生实现“双向选择”? [/B][/SIZE][/P][P][SIZE=4]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目前大部分省(区市)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基础上,在今年的招录政策中,湖北、福建、天津、海南等地提出,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按专业投档”,力求增加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SIZE][/P][P][SIZE=4]  山东提出探索实行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重庆提出,加快研究“按专业投档、一档多投”的投档录取模式并适时推行。这意味着,未来考生将可能向多所学校投档,自己决定选择哪所学校。 [/SIZE][/P][P][SIZE=4]  【专家观点】一些教育专家表示,“一档多投”把选择的主动权交回考生手里,考生根据学校水平、院系和专业的质量作出选择,将倒逼高校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以更高的学术水平和更强的教学能力来吸引考生。 [/SIZE][/P][P][SIZE=4]  东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海雄表示,实行一档多投、双向选择对考生有利,对高校招办等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招办应该与高校充分沟通,就投档的标准、方式等细节商议好。 [/SIZE][/P][P][SIZE=4]  “目前一般院校招办人数少、力量薄弱,应及时增派力量,应对未来录取方式改变带来的挑战。”李海雄说。 [/SIZE][/P][P][SIZE=4]  [B]参考“素质评价”多元录取能否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B][/SIZE][/P][P][SIZE=4]  今年的招生政策中,广东、辽宁、黑龙江等大部分省(区市)提到,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SIZE][/P][P][SIZE=4]  四川提出,高校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 [/SIZE][/P][P][SIZE=4]  记者了解到,去年复旦、上海交大率先试行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已经传递出积极导向,今年上海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数量扩大到了9所。[/SIZE][/P][P][SIZE=4]  【专家观点】专家认为,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SIZE][/P][P][SIZE=4]  同济二附中校长刘友霞说,改革进一步拓宽了特色化发展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社会对不同人才的成长需要,创建本校特色;也有助于缓解应试压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SIZE][/P][P][SIZE=4]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兰娟表示,实施综合评价录取,可扭转“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广为诟病的问题,通过采取“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学业考成绩”的录取方式,促进高校公平、科学选材。(新华社武汉5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 刘硕 廖君 王莹 仇逸)[/SIZE][/P][/P][/P][P][SIZE=4]
            [/SIZE] [/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49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教师阅读需要用点儿管理学           熊纪涛——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教师是研究者,更是阅读者。教师阅读需要管理吗?这一问,值得深思。     很多教师说起自己的阅读状态,大多用“随心而读”来形容。问其来...[/QUOTE]
              读点打底子的书,让自己站起来,才可以行久致远。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49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杨绛:一世皆独立 百年无二人 2016年05月25日  作者:彭诗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theory.jyb.cn/xrfc/201605/W0201605256723048044...[/QUOTE]
                杨绛睿智一生,勤劳一世,永记且哀悼!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50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QUOTE][B]下面引用由[@opp]发表的内容:[/B]

                  2016高招四大改革:让学生和学校的选择都宽广 2016年05月27日  作者:刘硕 廖君 王莹 仇逸  来源:新华社   让学生和学校的选择都宽广 ——聚焦2016高考招生录取四大改革   合并录取...[/QUOTE]
                  拭目以待,静观其变。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50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SIZE=5]颜宁:“只要是你着迷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SIZE][P][SIZE=3]2016年05月28日  作者:万玉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SIZE][/P][P][B][COLOR=#ff0000][SIZE=4]海归创业就业路 [/SIZE][/COLOR][/B][/P][P][ALIGN=center][B][COLOR=#000080][SIZE=4]每天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清华大学教授颜宁:[/SIZE][/COLOR][/B][/ALIGN][/P][P][ALIGN=center][B][COLOR=#000080][SIZE=4]“只要是你着迷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SIZE][/COLOR][/B][/ALIGN][/P][P][ALIGN=center][SIZE=4][IMG]http://www.jyb.cn/high/gjrw/201605/W020160528297998510689.jpg[/IMG][/SIZE][/ALIGN][/P][P][SIZE=4]  在学生眼中,“70后”的她,有着“80后”的外表,内心更藏着一个“90后”的精灵。科学研究,在她那儿从来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一种非常让人着迷的游戏。她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 [/SIZE][/P][P][SIZE=4]  对生物专业的学生而言,颜宁的经历是“距离刚好、不远不近的励志蓝本”,给了他们更多努力跳起来去触摸梦想的动力。 [/SIZE][/P][P][SIZE=4]  在清华,颜宁度过了丰富多彩的4年大学时光。200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颜宁重返母校,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医学院独立建设并领导了一个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在基本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膜蛋白结构与机理。 [/SIZE][/P][P][SIZE=4]  “刚开始建实验室的时候,我都快疯掉了。”颜宁说,那时候真是白手起家: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其曲折之多、进展之慢,让急性子的她直抓狂。“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我都异常焦虑,后来一切步入正轨后,就顺畅得多了,感觉做实验跟国外没什么区别。” [/SIZE][/P][P][SIZE=4]  “跟国外没什么区别”的,还有科研成果上的高产。自2007年回到清华大学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13篇她本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其成果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其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SIZE][/P][P][SIZE=4]  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SIZE][/P][P][SIZE=4]  “最重要的还是专心、专注。”颜宁说,每天除了回家吃饭、睡觉,自己差不多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到了紧张的攻坚阶段,干脆不分黑白连轴转。[/SIZE][/P][P][SIZE=4]  “别人老问我苦不苦,其实只要是你着迷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颜宁说,“所谓苦,就是不得已做你不想做的事。别人可能会觉得做实验、写论文很枯燥,但我自己乐在其中,就像有些人打游戏上瘾似的,着迷嘛。” [/SIZE][/P][P][SIZE=4]  在颜宁看来,做科研跟艺术创作一样,是很美妙、很激动人心的事:“当你把细胞里那些只有几个到几十纳米大小的蛋白质分子解析出其原子分辨率的结构、在电脑上放大几亿倍之后,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些美丽的构造如何行使复杂的功能时,你就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很多时候,她的精妙设计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出这些奥秘的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SIZE][/P][P][SIZE=4]  让颜宁着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做科研时的简单、轻松、自由。“做科研会让你身心都很轻松,喜怒哀乐都变得特别简单。在实验室里我的头脑很清醒,不用去想任何其他的东西。你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就是你的,就看你的思维有多广阔,能走到哪个地方,没有其他任何限制。总之,是一种挺美好的感觉。” [/SIZE][/P][P][SIZE=4]  科研上,颜宁最讨厌的就是“蛮干”。与很多人对中国科学家某种“勤勉,甚至过度勤勉”的刻板印象不同,颜宁从来不对学生来实验室的时间作硬性规定,她说自己喜欢那种“聪明动脑子,加稍微懒惰一点儿”的学生。 [/SIZE][/P][P][SIZE=4]  这与她的自身经历有关。15年前,颜宁刚刚从清华本科毕业,到普林斯顿大学念博士,她常常跟导师施一公争执。这个国内名校毕业、第一次出国的小女孩既自卑又自负,信仰勤力,面前有100条路,非要一条一条都试过才甘心。 [/SIZE][/P][P][SIZE=4]  “我后来发现,不论怎么跟他争,当我把所有的路都走了一遍后,最后好像还是他说的那个是对的。”很多年以后,颜宁才慢慢发现,这缘于长期经验积累和严密分析形成的“科学直觉”,就像在路上看到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有经验的人一定会本能地闪躲一样。 [/SIZE][/P][P][SIZE=4]  如今,颜宁成了“给团队指路的人”。她说,自己不相信运气,只相信实力。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要勤奋、能顶住压力,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是你训练积累到一定程度,它是水到渠成的。” [/SIZE][/P][P][SIZE=4]  颜宁对研究生的要求是敬业,因为实验室有好的论文发表记录,她担心学生变得功利,只看到论文,而忘记了发表论文的目的是对研究工作进行传播。“我希望他们做实验能持着积极上进的态度,但又要以一种平常心去研究。”颜宁说。 [/SIZE][/P][P][SIZE=4]  做探索性研究的感觉,就像在黑夜中摸索。科学家的面前是一片迷雾旷野,不知道研究方向是否正确,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做得出来。 [/SIZE][/P][P][SIZE=4]  “我最满意的是把一个我开始认为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做到不再让人望而生畏。我的实验室积累了大量做膜蛋白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做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的年轻人,可以挑战更有意义的靶标了。我的职业理想是找出下一个巨大挑战,希望可以解决更有普遍意义、更基本的生物医学问题。”回顾在清华工作的几年时光,颜宁这样说。(记者 万玉凤)[/SIZE][/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50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451
                      • 经验36110
                      • 文章1459
                      • 注册2012-02-05
                      [P][QUOTE][B]下面引用由[@王书朋]发表的内容:[/B]

                      远方客读茶,谢谢好茶![/QUOTE]
                      [/P][P]又有好茶,快来品尝![/P]
                      山间小溪
                      在线情况
                      50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好茶啊,需多饮神清气爽,强筋壮骨!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在线情况
                        50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22
                          • 经验137281
                          • 文章6134
                          • 注册2015-01-28
                          像颜宁一样做学问,潜心于生命的行走,自会超凡脱俗无所干扰,给每个醉心于梦想的人以启示和思考。
                          在教育中,我刚刚开始,请多指教,谢谢!我只想写下去,用自己的执着和爱杜撰一个教育故事,写成一个教育传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