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学生,无法成为自己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这是一首近些年来在中小学生中流传甚广的“灰色童谣。”此童谣之所以能在校园内外迅速传播赢得“人心”,实际上就是当前绝大多数学子生存状态的一个真实写照。的确,时下的众多中小学生尽管在生活上受家人百般呵护倍加疼爱,物质待遇上可谓幸福而奢侈,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苍白无力,肤浅而狭隘,处于严重“贫血”状态。此言并非危言耸听,只要我们放眼四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学生疲惫奔波的身影,各种各样的课业负担压得他们愁眉苦脸老气横秋,一张本该灿然如花的脸上没有了童年。下面是一位普通的父亲给刚上初一的女儿统计的每日生活表:
每天早上7:10出门,傍晚5:30分到家,扣除在路上的来回十分钟,女儿至少每天在学校10个小时,而晚上的作业从5:30开始,至少也要做4个小时,也就是说女儿每14至15个小时是在上课和作业中度过的。
其实这样单调枯燥,甚至可以说是乏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近几年来多数中小学生无可奈何的选择,面对日益激烈的升学、就业的竞争,从他们跨入校园生活的第一天起,就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期望在太多金科玉律的桎梏下艰难地跋涉自己的人生苦旅,在考试与分数的跳板上“蹦极”人生。因而,惶恐、焦虑、恐惧、偏执、孤独、绝望等心理疾病愈来愈沉地侵袭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难怪最近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学习成“苦役”,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现在的学生是机器,是蛇皮袋,是出气筒,他们像苦行僧一样,整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低头苦思,怎么也难见到灿烂的笑容.他们在朦胧中被害得死去活来!” “当儿童丧失了不断展开与生成的世界之时,他的记忆也同时丧失了。这是影响深远的灾难:沉沦于苍白与贫乏之中,童年遭受着最残忍的伤害。”这是两位有良知的教师发自内心的疼痛而愤怒的慨叹。
“儿童不只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还诗意地鱼游于历史的长河中/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艺术/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全部生活/都是史诗/都是描绘生命历史/描绘精神历史的诗篇.”这是一首颂赞儿童的诗篇。然而,现在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童年。是的,在本该温暖烛照他们心灵的教育里,上课他们必须正襟危坐,连下课上个厕所讲话都要受罚,回到家又必须去面对父母的众多禁令条款。尽管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他们听的多的是欺骗,见的多的是“钱眼”,感悟深的还是“分数才能赢得最爱”,最可悲的有时还得为“伪科学”的做宣传……为了升学,他们不仅没有了星期天,失去了节假日,过早地掩埋了天真与烂漫,更重要的是牺牲了这么多,还是无法成为自己。是啊,学生无法在教育中成为自己,与其说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大缺位,不如说是敬畏生命的痛苦呐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