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如何查出无用功?
    [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今天你做无用功了吗?(39)[/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王晓春[/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COLOR][/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如何查出无用功?[/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抑郁儿童喝了某种功能饮料,他们的情况在3[/COLOR][/FACE]个月内得到很大改善[COLOR=#0070c0]。[/SIZE][/COLOR][/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这个新闻标题是我杜撰的,但这则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却是真实的,如果给一群抑郁儿童喝了某种功能的饮料的话,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病情会有很大好转。如果抑郁儿童每天都花一段时间倒立,或者把一只猫抱在怀里20[/COLOR][/FACE]分钟,这种举动也可以使病情好转。多数读者读了这则新闻之后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喝功能饮料和抱猫的行为的确使抑郁儿童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但这个结论却无法得到证实……即使他们不抱猫,也不喝功能饮料,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抑郁儿童的病情同样会有所缓解。为了证明喝功能饮料或是其他治疗方法是有效的,我们必须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实验组接受了治疗(比如喝功能饮料),对照组没接受治疗(或者是服用过安慰剂)。[/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美】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中信出版社2012[/COLOR][/FACE]年7月第一版 163页)[/SIZ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这就可见我们通常见到的一些药品广告和医疗广告纯粹是忽悠。它举出几个重病人康复的例子,证明药是神药,医生是神医。即使这些情况完全属实,并非虚构或表演,也完全没有可信性,因为他所举的这些病人,即使不去治疗,说不定也会好的,人体本来就有自我治疗的能力,再说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导致病人痊愈。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没有对比实验,什么都证明不了。这才是科学态度。这类广告屡屡得手,只能说明国人的科学素养还很不够。[/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我们回到教育。为什么有些家长和教师采用“无为而治”的教育方针,效果也不错?那很可能是他们正好碰到了自我成长能力强的孩子或学生,若换另外一些孩子或学生,无为而治可能就不行。可见,光相信人体有自我治疗能力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医院和大夫;光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能力也是不够的,否则设立学校干什么?[/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分辨自己干的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和有用的,哪些是无用功。分辨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进行对比试验。同一类型的学生,有些我采用某种方式教育,另外一些不这么做,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出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用了。这其实就是科研。没有此种对比试验习惯的教师,恐怕就算不上科研型教师了。没有对比研究,即使你被评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你也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可以说,你是运气好,蒙上了,就好像你吃个偏方治好了病一样,最后其实你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这个偏方治好了你的病。作为病人,你不必追问此事,反正病好了就行了,医生这样可不行,他是吃这碗饭的,不能糊涂着。教师不是教育专业人员么?[/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2014,3,13[/COLOR][/SIZE][/P][SIZE=3][/SIZE][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P][COLOR=#0070c0][SIZE=3] [/SIZE][/COLOR][/P][SIZE=3][/SIZ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
      • 积分2621
      • 经验285663
      • 文章1579
      • 注册2013-05-23
      [SIZE=3][/SIZE][FACE=Times New Roman][COLOR=rgb(0, 112, 192)][SIZE=10] [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海蓝蓝2895:[/SIZE][/COLOR][/FACE][/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最近几天我看《资治通鉴》的时候看到许多政治家在自然界出现异象解读方式,我觉得与传统的思维有些关系,政治家他们解读只是为政治服务,臣子想劝谏皇帝,就说水灾火灾是皇帝惹出来的,皇帝有时为了整死某个大臣,也说某些灾害是某个大臣带来的,他们把这些并无因果关系的事情拉到一起分析。[/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同时,我们传统文化有一个习惯,经常从象解读出意来,在文学上这种思维还可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是科学需要的探究,是研究有没有因果关系,或者相关性有多大。[/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而老师对学生现象的经常用政治、道德解读,用个人喜好解读,所以,上纲上线,乱发脾气现象就多了,这大多是无用功,许多还起了反作用。或者归因为家长和社会,认为自己只是问题家长和问题社会产生出来的问题学生的受害者,老师就有了无力感,自我同情感,就愈加无能了。(14[/COLOR][/FACE],3,13)[/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海蓝蓝2895[/COLOR][/FACE]:[/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最近我学校的一个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上课的时候好几个学生围着围殴他。对于他的遭遇,我一方面深表同情,一方面也很无奈,我注意到最近几年,这个老师和学生发生严重冲突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以前是一年一次,最近几年一个学期就达到1.5[/COLOR][/FACE]次左右,我劝说要改变一下管理方法,可是,这位老师认为冲突是学生的问题,但根据学校的调查,这些冲突是存在规律性问题,所以,建议他去听一些课上得比较好的老师的课,可是,他不去,可能认为他在冲突中是没有责任的,是受害者。这样的老师更不可能去研究——哪怕有研究能力。(3,13)[/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3]王晓春读后:[/SIZE][/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3]海蓝蓝老师的特点是视野宽阔,能在文化大背景中观察教育,而且能融会贯通,很少有教师能做到这一点。“老师对学生现象的经常用政治、道德解读,用个人喜好解读,所以,上纲上线,乱发脾气现象就多了,这大多是无用功,许多还起了反作用”,这句话很精辟,正是如此,不过多数校长和教师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14,3,14[/FACE])[/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3] [/SIZE][/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一阵风990[/COLOR][/FACE]:[/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再议所有表现回归平均值现象[/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以我观察,这是一个被大多中学教师忽视的问题。我们的讨论就是要使它突显出来,明晰起来,把这种现象纳入我们脑海的词库中,在面对捉摸不定的情况时可用作参考。[/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关注体验老师把它又向深处推进了一步,也就说平均值总会面对一个取样范围,取样时间段,如果把时间范围过度扩大会得出无意义平均值,比如把人的一生作为时间取值段得出的平均值对于只在这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过他一两年的教师所起的作用而言很可能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关系,所以要找出平均值与教育影响的关系必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平均才具有价值。这是对的。[/COLOR][/FACE][/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关注体验教师还指出:回归平均数与教师教育行为关系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情况在于,教师的每一次教育行为同学生每一次的成绩之间的关联度如何,这个最为麻烦的核心问题。我的理解是:每一次教育和每一次成绩间应该不是单一关系,成绩是N[/COLOR][/FACE]次教育的一次表现,应该说如果教师教育得法,实施得当,每次教育会对成绩的平均值有贡献。我说的教育与成绩关系不是把现教的知识教完了后考查得到成绩的这一过程看成教育和成绩的关系,那样就简单化了,狭隘化了。[/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所有表现回归平均值现象对教师的意义是:学生的成绩表现也好,行为表现也好,情绪表现也好,总有波动起伏,不值得为波峰高兴,也不值得为波谷失望,平均值就意味着有变化,教师要鉴别那些变化,有些变化可能就不是这一平均值的波动,那就值得警惕,比如成绩的下降已经脱离了他该有的水平,或完全考出了他应有水平之上很高的成绩,这些都是需要解释的,原因在哪里?我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是一阵儿一阵儿的,我理解这可能就是正常的波动起伏。如果听到这样说,这个学生这一阵不知怎么了?我理解这就必须要找原因。所以,教师如果对这一现象胸中有数,或可对学生的一些表现不那么敏感,那么焦虑了,如果它在一范围内的话。[/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SIZE=3][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  [/COLOR][/FACE][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按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单个分子的运动没有意义,平均运动才具有意义。但对具有灵魂的人而言,不能是这样的,个体的人的生存是意义的,其语言和行为就是对他自己的最好诠释,教育是可以针对他的单个行为和语言发出的,扭转其单个行为和语言也是教育的意义,要是从这个点上看,教育的作用就不完全是为了平均值了。比如说这个人总体表现很好,就有一点小毛病,有时不分情况的向空中扔石块。无论其平均如何,这一行为也是需要纠正的行为,教育在这一点上也是需要发挥作用的。[/COLOR][/FACE][/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楷体][COLOR=windowtext][SIZE=3] [/SIZE][/COLOR][/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3]王晓春读后:[/SIZE][/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FACE=宋体][SIZE=3]此文很有深度,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平均值取样范围,教师的每次教育行为与学生每一次成绩的关联度,回归平均值的认识对教师观念改变的意义,个体行为与总体平均值的关系)都是要害。能够在如此短的篇幅里一下子提出好几个意义重大的问题,真是不简单,要知道提出新问题比回答问题要难得多。这几个问题哪个都可以写出整本的书。[/SIZE][/FAC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SIZE=3][FACE=宋体] [/FACE][FACE=宋体]比如第二个问题,教师的每次教育行为与学生每一次成绩的关联度,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你绝不能说学生今天小测验的成绩好只因为我昨天的课讲得好,可是你又不能说二者无关。这个非常麻烦,任何想把此事简单化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因此我对教育界所谓“[/FACE]高效课堂”和“德育实效性”的提法都持怀疑态度,这个事情说不清楚,勉强说清,只好苟简,把真相弄得走了形。(14,3,14)[/SIZE][/P][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P][SIZE=3]   [/SIZE][/P][COLOR=#000000][SIZE=3]    [/SIZE][/COLOR]           [/COLOR][/FACE]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