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转帖]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直言中国教育5大问题
[B]张保庆严厉批评八省市助学贷款毫无作为[/B]
 
    2005年08月30日08:18 来源:人民网
 
  [B]·教育部:国家助学政策能让每位贫困生上大学

  ·国家助学贷款一年50亿 惠及65万大学生

  ·八省份多年不落实国家助学贷款[/B]
  
    人民网北京8月29日讯 记者温红彦、徐辉、臧文丽报道:今天下午,教育部举行2005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介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会间,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严厉点名批评了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八省市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几年来几乎毫无作为,特别是海南、天津竟“一个子没贷出去!”,另外,他还指出全国另有400多所高校在助学贷款方面也是无所作为。

  张保庆透露中央下定决心要保证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对这些“老不听招呼,老不管国家政策的地方”会有所动作。

  他认为,在中国现实情况下,要实现真正教育公平、真正的公平和公正,要实现区域间、学校间的教育公平发展在短时期内还是一个梦想,但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如果真正能够保证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是当前情况下中国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手段,也是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比空喊要强。

  张保庆在发言中动情地表示,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可能遇到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后有人帮一把,如果迈过这一关就很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如果一个学生在上学中遇到困难,是党和政府出来帮助他,他相信这个人完成学业将来有所作为时,一定不会忘记国家。他说,“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培养接班人,帮助其中经济困难的人完成学业,这是助学贷款政策的初衷,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就是做不好?”他很苦恼,这也成了他的苦衷。

  他还表示,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还有8亿农民,如果真正要靠种庄稼供孩子上大学,实际困难很多,“如果很多农民家的孩子因为困难上不起大学,那我们怎么‘三个代表’”?所以这件事一定要做好,要落实好。

  “但这件事抓了六年,一直面临比较多的问题”,张保庆说,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颁布后有了新突破,但仍有不少地方政府不予执行。张保庆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有一定政策性,是国家贴息的贷款,并且新政策规定10年以后才还,这和商业贷款是两回事。但教育部发现这些贷款“有的地方政府一分钱都不干”,却全搞成了商业性贷款,令贫困家庭学生家长叫苦不迭。

  对此,张保庆表示“看来看去没有别的问题,就是不落实。有的省委领导的脑子里也根本没有品学兼优的概念,搞个大项目几十亿都出去了,遇到困难学生都这个、那个理由就出来了。”他严厉批评道:“现在有八个省市没有动作!”,“我们一天到晚喊,他就是不动,是不是他省里有这么困难呢,我看不是掏不起1000万拿来助学贷款贴息的问题,而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是地方领导关不关心这个事情的问题。”

  随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保庆更是明确指出这八个省市“分别是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并特别指出“天津是不能做不到的。”他说,这几个省市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几年没动。”其中“海南一个子都没贷出去,天津一个子都没贷出去!”

  张保庆对教育部无法对这些省份不落实政策有惩戒措施表示了无奈,但透露说,现在教育部正与财政部协商,专门针对老是不顾国家政策的地方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但他没有透露这些政策的相关内容。

  除此之外,张保庆认为,许多地方还存在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应有投入、高校变相乱收费、有些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嫌贫爱富和高校地盘被反圈等问题。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其他问题

  1  农村中小学被逼乱收费[/B]

  张保庆认为,目前许多地方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造成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

  张保庆反复强调:“我调查的结果是,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不是学校在乱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他认为,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导致一些地方教育机构、学校,包括省级政府通过各种变相的名目收费来代替政府对教育正常投入。“政府该拿的钱一定要拿足,现在政府该拿的钱不拿,结果通过乱收费的办法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去了。”他说。

  [B]2  高校变相乱收费上瘾[/B]

  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乱收费的原因不同,张保庆认为,高校乱收费的主要责任在高校本身。

  张保庆说,现在的高校收费上瘾了,相当多的高校校长在高校收费问题上的回答是不负责任的。张保庆透露,从1998年至今,高校在校生人数净增1000万。这个增加量不是靠政府投入才发展起来的,因为按照教育部的成本计算,每增加一个本科生,国家要拿出5万块钱来搞基建建设。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国家在高等教育上投入要比1998年增加5000亿。

  张保庆不无担忧地说,现在全国高校贷款已达1000亿,如果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还不想办法还一部分钱的话,高等教育就会难以维系。

  [B]3  银行助学贷款嫌贫爱富[/B]

  张保庆认为,部分银行在承办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时存在严重的嫌贫爱富现象,致使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难以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招标问题。

  张保庆透露,去年在搞政策设计时,本来想实行属地化政策,即把每个地方的高校都按属地一起招标,包括部属高校,但后来教育部发现各地都没有精心准备,都不愿搞得太快。于是,教育部就把部属高校抽出来全部面向一家银行招标。因为部属高校都是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好,因此银行愿意干。但是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有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省属的,有些是地市办的,招标就困难了。

  [B]4  高校未圈地地反被圈[/B]

  针对有关高校大肆圈地的报道,张保庆表示,其实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再到目前,很多高校用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些用地还被瓜分了。

  张保庆说,最初北京八大学院的规划是一个大学1000亩地,但现在惟一不失地的是清华,其他大学都在失地。北京科技大学还有800亩地,有些高校现在只有300多亩地。即使现在有些高校在扩建,但也都需经过教育部和国家其他有关部门审批。如果说开发区用地情况不好,那都不是高校行为。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相关对策:教育部拟强制推进助学贷款民办高校尚未纳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B]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29日表示,针对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采取几项强制性措施,进一步切实推动工作不力的有关省、自治区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崔邦焱说,自去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但是,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认为,中国高校本专科学生目前总计1400万人,困难学生约270万人。从理论上说,一年贷出160亿是很正常的,但是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国家助学贷款贷出100亿就比较理想了。

  为推动助学贷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崔邦焱表示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推进: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力争在新学期开学后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认真做好国家助学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督促各地、各高校,按日前教育部发出的通知,在新生入学时认真做好“绿色通道”工作;进一步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财政困难且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得好的省份,给予奖励支持等。

  崔邦焱还透露说,民办高校属于新的办学模式,学生就读民办高校本来就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因此尚未列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

    来源:《新京报》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国家公布对助学贷款不力省市五大惩罚措施[/B]
——教育部、财政部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2005年09月01日10:3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1日讯 记者温红彦 刘红 施芳 徐辉报道:今天上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省市的五大惩罚措施,其中包括财政部将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减少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教育部将调减有关地区招生计划、暂停有关地方和高校的硕士、博士点审批等果断措施。

  在这次通气会上,教育部、财政部再次点名批评了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八省市及自治区,并透露: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海南省、天津市、黑龙江省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均为零;内蒙古自治区批准贷款学生仅12人,合同金额4.08万元;青海、新疆、宁夏,甘肃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也都很少,所属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仍然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一些地方未落实国家已出台的资助政策,特别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发放额度依然偏低,必要的配套政策也未完全到位。

  据悉,有关部门将再给上述八个省、自治区、正辖市一个月整改期,到十月上旬仍未纠正、群众反映强的地方和高校,将进步采取五大惩罚性措施:财政部将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并减少今年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对财政困难且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得好的省份,“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支持;教育部明年将一律调减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大专(高职)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暂停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硕士,博士点审批,今年已经审批通过的硕、博士点,亦暂缓执行,不公布,不下达,暂停对新设置高校、高校升格、高校更名的审批工作,暂停教育部与这些地方的高校共建工作;在部委属高校中,凡未落实资助政策,学生或家长反映较多的,是985工程学校的一律暂时停拨有关经费,不是985工程学校的,一律暂停安排维修经费。

  据了解,教育部,财政部将在新学期开学以后派出督查组,重点加大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地区的检查督办力度。届时,对仍不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及其他相关资助政策的高校,也将采取相关惩罚性措施。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以“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为目标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一些地方迟迟得不到落实———
[B]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何执行难?[/B]
 
  2005年09月01日08:30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1日 第十一版) 新华社记者 杨立新
 
  8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对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8省区市助学贷款不落实、走过场提出严厉批评,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B]国家助学贷款,这么好的政策为何执行起来这么难?[/B]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去年下半年出台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风险防范和利益补偿方面对银行作了很多有利的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银行仍以风险大、放贷成本高为由,设置较高贷款门槛,致使许多急需资助的困难学生迟迟拿不到贷款。

  [B]助学贷款政策推不开银行顾虑的是什么?[/B]

  以“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为目标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受到了贫困学生和高校的普遍欢迎。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由学生和财政各负担一半,以减轻学生的还贷负担。

  但是,这项政策的落实过程却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顺利。从一开始,这项政策就在很多地方受到银行方面不同程度的抵制,银行给出的理由是此项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到2004年初,国家助学贷款因为所谓“学生还贷违约率太高”,而被大多数银行单方面停发,全国只有几所名牌大学和贵州省的助学贷款能正常开展,助学贷款面临崩盘的危险。

  2004年7月,有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政策,针对前一阶段经办银行、学校之间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办法。然而,新的办法并没有燃起银行的热情,除中央所属高校确定中国银行中标经办以外,一些地方高校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仍然举步维艰。

  [B]合同规定不尽合理违约责任究竟在谁?[/B]

  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突然被银行大面积停贷,银行的理由是学生违约率太高,贷款风险增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文件,如果违约率达到20%,银行有权停止贷款。

  于是,很多舆论就此怀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素质,认为他们已成为“失信的一代”。“某地近九成学生不还贷款”、“某地学生违约率超过20%”等报道一度充斥报端,似乎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全是由学生自己造成的。然而,大学生违约率真有那么高吗?

  记者手中有一份两年前工商银行贵阳中西支行与贵阳中医学院学生周琳签订的借款合同,这是一份典型的格式合同。上面明文规定周琳只能采取等额本金法,按季度到工行指定的贵阳中西支行网点还款。

  银行强行规定学生必须按月或按季度在指定的地方归还贷款,这对于大多数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迫使”一些学生不得不“违约”。

  在学生写给学校的情况说明中,有些是因为工行撤掉县里的分支机构无处还款,有些是因为工行的银行卡升级后省外就业的学生钱还不进去,有些是因为地方政府定向委培的学生回地方后暂时没安排工作,有些则是因为工行不同意贷款学生提前还款。

  工商银行贵阳中西支行2003年曾作过一次统计,数据显示贵阳中医学院的学生违约率高达95%以上,后经学校调查,真正恶意违约的不到5人,其余均是因为不合理的合同规定所致。

  [B]补偿专项基金已设立风险到底有多大?[/B]

  为了补偿银行风险,新政策规定按照高校当年贷款发生额的一定比例,由财政和高校各出资50%,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同时,经办银行从国家指定改为面向商业银行招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银行所提出的风险补偿金比例。

  这项政策出台后,一些地方投标银行给出的风险补偿比例高达15%以上,而据了解,政策规定不管违约率到底有多高,风险补偿金一旦定下来,都会全额拨付给银行。

  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主任周忆江说,即使违约率真的高达20%以上,银行承担的风险仅有5%。可以说银行的风险完全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在国家充分保障银行利益的前提下,银行放贷仍不积极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的调查显示,截至2004年8月,全省农行系统发放的助学贷款中,实际违约率仅为0.68%。调查表明,就算在农行贷款的大多数学生还未进入还款期,这一数据可能比实际违约率小,但也不会偏离太多,更不太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0%。显然,助学贷款并不比其他银行贷款的风险大,其风险被夸大了。

  银行的另一个理由是助学贷款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单笔金额小,导致贷款的运行成本太高,助学贷款无利可图。实际上,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水平,以及每笔贷款财政4年全额贴息,加上稳定的数额不菲的风险补偿金,再有该项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银行不可能无利可图,更不可能亏本。

  对此,一位熟知金融业的企业家指出,一些银行更热衷于放出风险更大的动辄上亿元的大额贷款,看中的是贷款过程中发生的利益关系,而像助学贷款这样面对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没有办法提供这样的收益,因此银行的积极性不高也在意料之中。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调查:被批评省区助学贷款“卡”在哪儿[/B]
 
    2005年09月02日09: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B]学生欠学费近5亿元 银行担心风险大

  黑龙江新助学贷款是怎么拖下来的[/B]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今年一笔助学贷款也没有发放出去。”今天,黑龙江省教育厅与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领导会面时,谁都没有否认这样的一个现状。8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点名批评了8个省份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落实措施不明确”,黑龙江省名列其中。

  其实,黑龙江省并不是“没有动作”,而是没有效果。记者了解到,2004年11月,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和黑龙江省银监局出台并开始实施《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细则》。此后的11月26日,由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举行了一次招标会,然而四大国有银行中只有一家银行到场,致使招标流拍。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省教育厅分别找各家银行协商,最后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表示了合作愿望。

  事实上,银行是不愿意接手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因为他们认为这项业务利润低而风险大。从中国银行总行给黑龙江分行的批复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承揽国家助家贷款业务,黑龙江分行两次向中国银行总行打报告,得到的批复是:风险补偿率低。因此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希望将10%的风险补偿金提高到20%,但是黑龙江省又不想拿出这么多,于是双方谈判达成默契,决定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

  这个“变通”办法就是:黑龙江省财政将部分闲置资金存入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的账户,以此来化解风险补偿金低的问题。同时,签订协议的各高校也要将基本账户设在指定的中国银行下属机构内。

  在这样一个框架协议基础上,3月17日,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与黑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签署省属24所高校助学贷款全面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此后的15个工作日内,财政存款必须到达中国银行的账户上,然而这笔钱直到6月22日才划过来,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错过3个月的最佳时间。

  财政存款到位后,相当于给银行吃了一颗“定心丸”。银行方面才开始着手安排分支机构与各高校对接,但是又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如高校不愿意将账户迁到中国银行来,因为一些高校与其他银行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等等。到目前为止,只有11所高校与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签订了助学贷款协议,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但手续上的繁杂影响了发放进度,正好又赶上高校放暑假,这项工作便拖了下来,致使一笔贷款也没有发放出去。

  从商业运作的规则来看,银行方面的理由似乎无可厚非:按照协议财政存款必须先到位,不到位就不能开展这项业务;高校账户也必须开到中国银行来,否则也不予办理。但是各高校也有自己的苦衷:“我校从某某银行贷了不少款,不把账户开在人家的银行行吗?人家把分支机构都开在了校园里,也不能把人家撵出去啊?”这些理由似乎也可以理解。一些高校还指责银行办事过于死板。比如有的高校许诺年底或者明年将账户迁移过去,先行办理助学贷款,但银行方面没有同意。

  助学贷款就在这里“卡”了壳。原来预测会有3.5万名贫困大学生能够得到助学贷款,也就未能实现。

  看来借贷双方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利益结合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受救助的大学生再也等不起了。据统计,黑龙江省高校贫困生约占15%左右,全省大学生累计欠学费近5亿元。

  一位从事助学贷款工作的人士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无论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银行与高校,都应该各司其职,并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利在千秋、功在当代的大事,如果各方互相推诿,最后遭殃的只能是贫困大学生。

  目前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在与银行和高校之间协调,该厅负责人表示,会尽快把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到贫困大学生手中。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负责人也表示,决心把好事办好。(本报哈尔滨9月1日电 本报记者 亓树新)

  [B]宁夏:高校热 银行冷[/B]

  本报银川9月1日电(记者吴海鸿)今天,宁夏大学学生处向自治区教育厅递交了一份《关于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恳请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银行,加快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力度。

  宁夏大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宁夏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尽自己最大努力,时刻准备着为贫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手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过程中,许多大学与银行并不是处在一种平等协调的地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学校和银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规定共同担负的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出学校一头热,银行一头冷的现象。

  宁夏大学学生处一位具体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老师告诉记者,银行对没有抵押的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反复强调经济困难学生成绩较差、技能较少、就业率低、诚信不好,银行承担的贷款风险太大等。由于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对国家助学贷款者的规定为“必须是经济困难、勤奋学习、诚实守信,能够完成正常学业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银行便要求贷款学生必须保证每门课程及格,有经济困难学生因一两门课程不及格便没有资格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和银行签订的《国家助学贷款银校合作协议》中,没有明确放贷工作完成的时限,也缺少约束机制;承办宁夏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银川商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由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新市区个人信贷部兼职开展此项工作,这些情况都给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B]市场与政策博弈 海南助学贷款步履维艰[/B]

  本报海口9月1日电(记者任明超)助学贷款为何在海南步履维艰,要推迟到9月才能发放第一笔助学贷款?海南被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点名批评后,省内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海南助学贷款难以落实并非是有关部门执行不力,而是已走向市场化的银行在与这项国家政策进行长时间博弈,即使已经落实,未来结果也尚不清楚。”近几日一直在关注助学贷款的一位政府官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关键是国家政策能否和追求效益的银行有效对接。

  海南有关媒体日前对海南推动助学贷款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以回应教育部的批评。海南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副处长林岗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存在政府不重视、财政不支持的情况,近年来,海南为推动助学贷款可谓不遗余力。年初,教育厅、财政厅、公安厅、人行海口中心支行、银监局等5家单位即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协调小组,经过反复调查和协商,3月份与4家国有银行签署了国家助学贷款框架协议,确定了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每年预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548万元,并确定合同期限为4年以及政府为银行提供的15%的风险补偿率,这一补偿率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都是非常高的,这对于财力有限的海南来说已是很不容易。

  海南有关银行则仍然坚持之前的态度,认为助学贷款的难以落实不仅仅是个政策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处长吴竟择说,助学贷款难推行,是由于政策性与市场化操作存在矛盾,国家助学贷款虽延长了还款期限,但其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在目前银行管理追求绩效的体制下,贷款质量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人员的绩效和职业前景,影响了操作人员的积极性。

  一位银行业人士则说:“国家助学贷款是政治性任务,银行既要完成政治性任务,又要进行市场化操作,这对银行来说是一个两难选择。”

  [B]甘肃助学贷款工作慢在前期准备上[/B]

  本报兰州9月1日电(记者狄多华 通讯员刘星妤)甘肃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吴亚白向记者透露,今天下午4时,甘肃省政府就助学贷款问题召开工作协调会,助学贷款问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

  吴亚白介绍,甘肃省高校有20万名大学生,贫困生有4万人,特困生两万人。甘肃助学贷款工作整体步伐慢于全国,慢在了整个工作的前期准备方面。“我们的准备工作的确是困难重重。好在省政府对助学贷款的事情非常重视。据我所知,全国其他省份给银行的风险系数多数在8%~10%,甘肃确定为15%,政府加大了投入,银行解除了后顾之忧。很快,学生们就可以如愿以偿了。”

  吴亚白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已有一半省属院校与银行签约,到9月10日所有的学校都会与银行签约,9月初至10月底,同学们就会陆续领到第一批助学贷款。新体制下,甘肃已发放助学贷款800多万元,力争到今年年底为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4000万元,达到前三年甘肃助学贷款的总量。

  谈到高职、高专院校特困生的助学贷款情况,吴亚白说:“困难会更大,特别是地(州、市)所属的学校,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甘肃高校一把手负责落实国家助学贷款[/B]
 
    2005年09月05日18:42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兰州9月5日电 记者李战吉 尤婷婷报道:日前,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为了尽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甘肃省教育厅已经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据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必须把高校应承担的7.5%的风险补偿金落到实处,高校要主动与经办银行联系,尽快落实签约发贷工作。对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态度不积极的高校,甘肃省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五项措施予以处理。

  各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措施,严肃执行国务院及省里有关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新政策。尚未与高校签约的要尽快签约,对已经承诺签约的省属高校必须在9月底前发放贷款,各市属高校必须在10月底落实签约和贷款发放工作。

  据了解,9月中旬,甘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银监局、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落实助学贷款不能仅靠教育部 [/B]
 
    2005年09月05日08:54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05日 第二版)  晏扬
 
  继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点名批评8个省市区落实国家助学贷款不力之后,9月1日,教育部又联合财政部出台强制性措施,向这8个省市区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到10月上旬仍未落实助学贷款,将暂停这些地方和有关高校的硕士、博士点的审批,今年已审批通过的硕士、博士点也暂缓执行,同时财政部将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并减少今年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

  从这些强制性措施可以看出,为了推动落实助学贷款,教育部这次确实动了真格。无论是硕士、博士点,还是财政拨款,都是关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容不得高校不重视、不听话。不过,这些处罚措施的“矛头”都指向了高校,“板子”似乎打错了对象,因为落实助学贷款不力,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高校,因为这些地方政府不愿意给承办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利息补贴。

  针对高校的强制性措施,对于地方政府的威慑力并不大。正如张保庆副部长说的:“我们整天在督促,一些省份就是不动”,其中原因就是“教育部没办法管地方官员的升迁。”这话说得十分透彻,说到“根子”上了。以教育部的职权,只能号令高校,而没办法管地方政府,所以张保庆副部长只能“怒斥”,所以教育部的处罚措施只能针对高校。

  实际上,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之下,这种上令下不行、上禁下不止的现象并非个别,譬如近来人们热议的小排量车问题,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从1997年起先后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废止歧视小排量车的政策,可目前全国仍有84个城市对小排量车实行“限行”政策,而建设部、发改委也似乎拿这些“不听话”的地方政府没什么办法。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政困局,其最大的“症结”正在于号令者管不了执行者的官位和升迁,所以执行者可以明目张胆地置号令于不顾,推拖敷衍,拒不执行。从这个角度看,要推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光靠教育部联合财政部的力量仍然不够。教育部虽然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但是教育大业显然不仅仅是教育部的事,需要各个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特别是那些能管地方官员升迁的中央部门,不能任由地方官员将教育部的要求当作耳边风。只有各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在内的各项政策、指令,才可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敢说话的副部长为何声明自己“要退了”? [/B]
 
    2005年09月05日21:11   来源:人民网  孙立忠
 
    9月1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对外宣布了针对不落实教育部政策、“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高校”的“惩罚性措施”。“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手段)”,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新闻通气会上告诉与会的各大媒体,“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张保庆的发言也有让记者难过的时候,“有一到两次,他提到,反正我也要退了。”

  “反正我也要退了”,张保庆副部长在严厉地批评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时说到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在外国人看来这或许是离题万里的,但在国人看来,这实在很相关,一点也不多余。

  “反正我也要退了”,表明了批评者不怕得罪人的态度,也透露了批评者无欲则刚的底气之所在,更折射出了在当前中国进行批评之难。

  如此不给人留面子的做法将触痛某些官员,对此,张保庆无疑是深深地知道的。深谙国人习性的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不给人面子是最大的无礼,面子不服从道理,却服从习惯,面子比宪法还受人尊敬。中国人爱面子的现实显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即便是某些领导没有尽到责任甚至是违法,领导们也要保全自己的面子,不允许别人批评,一批评就会恼羞成怒,就会通过压制(对下)、不合作(对上)等来给批评者难堪。

  而给人留面子尤其是给官员留面子,则更是由来已久的潜规则,极少有人违反,所以我们见到的批评通常是“温良恭俭让”的,不是直接点名,而是以“某地”、“某官员”代指;不是深入剖析,而是一语带过;不是严厉问责,而是令其自纠……

  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在就“征求意见”谈自己看法时曾说,很多“意见”其实都是说的漂亮话,都是摆设,由此可见下级要在上级面前说真话、批评上级难度之大。而由张保庆在作批评时说的话,不也说明上级要批评下级以及同级同样是非常之难吗?要知道,张保庆是副部级的高官,而且他在教育系统内是有着“敢说、敢做”的口碑的,即便如此,他竟也要以“反正我也要退了”作为批评的后盾,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然而,下级不敢批评上级,同级之间不好批评,上级批评下级也顾虑重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真话还有多少存在的空间?    

  张保庆敢说真话、敢于批评无疑是让人钦佩的,但从“反正我也要退了”中,却让人觉出了一种悲凉。作批评、说真话竟要拿仕途作抵押,这又是怎样的悲哀!那些年纪尚轻离退休尚远的官员们,又靠什么来勇于进行批评、勇于说出真话呢?那些人微言轻的老百姓又到哪里去说真话?“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这似乎告诉我们,教育部在此之前已经跟有关方面私下沟通、交流过了,但人家并不买账。以教育部之尊都不愿得罪人、都迫不得已,又何况其他?

  张保庆的批评马上就产生了极大的威慑力,被点名的海南、宁夏等省区或者立刻行动起来或者进行了反省,这说明批评与真话的威力还是很大的,让人们勇于进行批评、敢于说出真话更是极有必要的。面对违法、面对丑恶,官员却不敢批评,必然会有损公共利益,也必然会伤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除非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丢掉自己的面子,否则中国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不过,老百姓本来就没有什么面子,问题是,当官的什么时候才愿意丢掉自己的面子呢?”林语堂先生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而要让当官的丢掉自己的面子,只有让法律大过他们的面子,只有让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