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版主
  • 级别
  • 徽章
  • 财富3
  • 积分8579
  • 经验44510
  • 文章4140
  • 注册2004-11-09
[B]保送之争背后是利益争夺[/B]  
 
    时间:2006年05月21日15:15   【来源:海峡都市报】  

  北大保送生之争,是本周值得关注的标本性事件:李佳(化名)是华北某市一中(下称一中)的高三学生,参加了北大保送生考试,被预录取,然而她却遭到了一中的强烈阻挠。(5月18日《南方周末》)

  一中为何一反常态地阻挠自己的学生成为北大保送生?

  原因有些滑稽,因为李佳太优秀了,她是该市2003年中考状元,高中三年全校9次统考6次年级第一。也正因为此,一中希望她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

  宁愿牺牲学生的北大梦,也要她争状元,一中的老师与领导都是铁石心肠?我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层层探究,将触及问题的症结:因为在该市教育局的评价体系中,高考状元和北大保送生给学校“贡献”的分数是不一样的,高考状元将极大确保学校在高考排名中的领先地位,并提升学校美誉度,彰显政绩———领导有升迁的更多机会,班主任与老师也能在职称、福利与奖金分配上得到更多“蛋糕”。

  这样说来,围绕北大保送生展开的争议,实质上就是一场利益争夺战,在切身利益面前,一中的领导与老师们自然不可能“成人之美”。

  这样说,并非意味着可以将所有的指责砸向一中,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中学评价机制太看重高考升学率了,校与校之间无情的竞赛就摆在那里,你不留住尖子生,别的学校就会后来居上,于是,“二流学生保送,一流学生争状元”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

  学校与学校、学校与教育部门、中学与高校之间围绕高考展开了博弈,每一方站在各自的立场,都可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或找到不得已而为之的说辞。但无论各方怎么辩解,他们都犯了一个无法原谅的错误:忽视了李佳的意愿。

  李佳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未来有怎样的设计,是愿意成为保送生,还是继续参加高考?这种教育选择权本是每一个考生应享之权,应受到尊重。

  遗憾的是,利益各方只想着如何争取最多利益,独独忘了已18岁的李佳的所思所想,在这里,中国教育弊病之一暴露无遗———无视考生的权利与感受,把考生当作私人财产任意处置。

  在这场风波里,李佳无疑是幸运的,在媒体介入后,有关方面终于放李佳一马。我想问的是:如果没有媒体,李佳是不是还要在各方的争夺中无望地等待下去?类似李佳遭遇的考生还有多少?用什么办法保障考生的基本权益不被剥夺?
来了就是朋友!多交流就是好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