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2
    • 经验719
    • 文章67
    • 注册2012-12-20
    读《孩子你慢慢来》心得(鸣琴)
    [P][SIZE=14pt]  也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四岁半的儿子越来越感无法教育,感觉杜校推荐的这本书这是专为我这类人的,所以一口气(两天)就读完了,仿佛又找到了大学里看小说的那种感觉。但读完了还是觉得似懂非懂,继而又在网上重读了一遍书中的精彩片段。因此在迷糊中[/SIZE][SIZE=14pt]隔了三周我才动手写下这篇拙见。[/SIZE][/P][P][SIZE=14][/SIZE][/P][P][SIZE=14pt]  首先从当老师的角度,我从此书中认识到:教育的第一目的是做人,而不是学识。成绩和成就不一定成正比,我们不能以学业的成败评估学生未来的成就。一项研究表明,在智力水平相当的天才儿童中,成就最高者和成就最低者之间的差距相当大,那些最成功的人士都有两个区别于他人的特:高度的自信和恒心,或者说充满豪情壮志。也就是说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让我们更加卓越。[/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在儿子安安上幼稚园的问题上的看法,作者的观点和做法给了我示。我们不能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只知学习书本知识的机械。说到这我很高兴我们的教育政策越来越理智了、人性化了,我也在期盼等到儿子上学时考试政策这个根本能被合理化。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视角、威严和所谓的未来去摧残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把培养良好的习惯、真正的德智体美放在教育的历程上来重视。不是只提倡而无法落实。[/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犯的错误时,多用鼓励少责备。我明白现在的教育(面对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缺少耐心,说实话面对学生我会因为责任、良心等多种因素地考虑,就是在怒火冲天的时候我也懂得克制。但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简单多了,所以往往出现许多的不理智。当然我不会不分青红皂白,通常我会给他讲三遍道理(这是我们约定的),要是还不通那就只能冲破极限动粗了。我记得山东教育有一期栏目中有个专家曾说过孩子在[/SIZE][SIZE=14]12[/SIZE][SIZE=14pt]岁之前除了耐心的教导,还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以肢体的体罚,在[/SIZE][SIZE=14]12[/SIZE][SIZE=14pt]岁之后就必须杜绝体罚。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以后再不能出现同样的错误,在有些问题上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打破原则的。在书中提到安安的朋友在超市拿东西的问题上的教育,还有对待处理两个孩子的爱等等多个教育案例,作者的做法值得我学习。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的人格时何尝不是在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格。爱默生说过,品格是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须借助任何手段。[/SIZE][SIZE=14][/SIZE][/P][P][SIZE=14pt]  相信龙应台在这本书里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怎样教育孩子,还有怎样对待我们自己![/SIZE][SIZE=14][/SIZE][/P][P][SIZE=14] [/SIZE][/P]
    [ 此贴最后由zmq2010在2013-6-6 8:52:37编辑过 ]
    小雨点悄悄地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支持阅读。[/P][P]学习了。[/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积分12557
        • 经验405454
        • 文章12484
        • 注册2012-01-11
        跟着楼主来学习这本好书!
        做一片最美的叶子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2
          • 经验719
          • 文章67
          • 注册2012-12-20
          [P][ALIGN=center][b][SIZE=14pt]英语作文训练记实[/SIZE][/b][b][SIZE=14][/SIZE][/b][/ALIGN][/P][P][SIZE=14pt]因为时间等多种因素,学生一时很难完成模拟预测中的八篇作文,我分给每个组([/SIZE][SIZE=14]4[/SIZE][SIZE=14pt]个组,每组[/SIZE][SIZE=14]6[/SIZE][SIZE=14pt]个人)两篇作文去写,剩余的几个学困生不写作文,他们的任务是翻译两篇小短文。第二天的英语课上,首先让各组批阅本组成员的作文(两人一份),要求每个人都要去阅读本组成员的作文。第二步,抽出组内优秀作文[/SIZE][SIZE=14]3[/SIZE][SIZE=14pt]篇,和别的组进行交换赏读。其余作文交由老师快速检阅,要求每个组都要赏读到其他三个组的优秀作文。第三步,由老师讲解作文中易错的词句和作文格式,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防止下次出现类似的错误。[/SIZE][SIZE=14][/SIZE][/P][P][SIZE=14] [/SIZE][/P]
          小雨点悄悄地下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2
            • 经验719
            • 文章67
            • 注册2012-12-20
            [P][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4px][b]教与学的法宝——视觉与意识(鸣琴)[/b][/SIZE][/BGCOLOR][/FACE][/P][P][LINE-HEIGHT=1.8][FACE=arial][BGCOLOR=rgb(255, 255, 255)][TABLE=transparent,0,0,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P][FACE=宋体][SIZE=14px][P][P][LINE-HEIGHT=1.5][b][LINE-HEIGHT=1.5][SIZE=9pt][LINE-HEIGHT=1.5][/SIZE][/LINE-HEIGHT][/LINE-HEIGHT][/b][b][LINE-HEIGHT=1.5][SIZE=9pt][LINE-HEIGHT=1.5][SIZE=15pt]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SIZE][/LINE-HEIGHT][/SIZE][/LINE-HEIGHT][/b][/LINE-HEIGHT][/P][P][LINE-HEIGHT=1.5][LINE-HEIGHT=1.5][SIZE=14pt]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我收获最多、让我茅塞顿开的、同时让我感觉很难驾驭的就两个词:视觉与意识即思考。[/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LINE-HEIGHT=1.5][SIZE=14pt]从引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到引导教师辅导学生学习;从帮助教师处理工作与生活关系、师生关系到引导学生处理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兴趣与知识的关系;细化到教师学习教材、课堂教学、教师素养、教师日记,学生的练习、阅读、识记、背诵、学困生的症结等等。无论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理论到实践自始至终都贯穿了视觉与意识的重要性。老师想要教得轻松、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即教学有效果就要多阅读、多学习、扩大视野,其次多想点子、多研究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所谓课上得好、上得有趣: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才不至于总觉得时间不够,也不至于把“后进生”当成“最难啃的骨头”。[/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 [/LINE-HEIGHT][LINE-HEIGHT=1.5][SIZE=14pt]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提出生命在于思考。哈佛校训有一条就是“要想做思想的富有者,那就正视思考的巨大力量”。因此要想让学生愿意学、想学好,就要阅读,在读中学会观察、思考、扩充知识。才能使知识“活起来”。第[/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19[/LINE-HEIGHT][LINE-HEIGHT=1.5][SIZE=14pt]条提出了阅读是对“学困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在第[/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50[/LINE-HEIGHT][LINE-HEIGHT=1.5][SIZE=14pt]条提示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就是学生无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知识越多、学起来越艰难,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减负,避免让学生做重复性、机械性的东西,而要对事实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做到阅读——理解——记忆。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LINE-HEIGHT=1.5][SIZE=14pt]  丽沙克的正确思考,发明了小儿麻痹疫苗,马歇尔的正确计划使他最终振兴经过希特勒蹂躏之后的欧洲经济。费洛伊德说过“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善于思考是由敢想和会想两方面构成的,只有敢想才能敢做,会想才能干成。[/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LINE-HEIGHT][/LINE-HEIGHT][/P][P][LINE-HEIGHT=1.5][LINE-HEIGHT=1.5][SIZE=14pt]  我希望我和我的学生能以思考指挥行动,时刻把握人生的大方向,不要在盲目的忙碌中耗去宝贵的时间。让孩子们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56[/LINE-HEIGHT][LINE-HEIGHT=1.5][SIZE=14pt]条)[/SIZE][/LINE-HEIGHT][/LINE-HEIGHT][/P][/BGCOLOR][/FACE][/LINE-HEIGHT][/SIZE][/FACE][/P][/P][/td][/tr][/TABLE][/P]
            小雨点悄悄地下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财富3
              • 积分4627
              • 经验570152
              • 文章4497
              • 注册2006-12-20
              [QUOTE][B]下面引用由[@zmq2010][URL=a.asp?b=100&id=496526]发表的内容[/URL]:[/B]

                也许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四岁半的儿子越来越感无法教育,感觉杜校推荐的这本书这是专为我这类人的,所以一口气(两天)就读完了,仿佛又找到了大学里看小说的那种感觉。但读完了还是觉得似懂非懂,继而又在网...[/QUOTE]
                我是用几次不间断地读完这本书的。清新,真实是这本书的文字特点。浓浓的母爱,渗透于龙应台的每一篇日记中。更多留给我们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教育孩子的细心,耐心及执著。记录与关注,本身就是生活的本真,也是艺术作品存在的价值与美感。
              个人专著:《做有智慧的校长》、《这样教学最有效》、《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触摸教育的美》、《课堂只做简单的事》、《亲近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爱——教育如此智慧》。(淘宝网有货)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