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NE-HEIGHT=24px][FACE=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COLOR=rgb(43, 43, 43)][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在高考现场抱女生送医,被网民称为“中国好考生”的黄子恒,高考成绩为290分,距四川省高考三本线还差187分。目前,黄已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黄曾想报考师范院校,学校为此向全国十多所师范学校发了推荐信,目前还没有回音。(6月24日《新京报》)
相信所有在高考前看到过这条新闻的人都会从内心受到触动并感动,在一个很难被感动的物欲社会,人们总会因为某些看起来微小的举动所流露出来的人性真情所感动,而且发自内心,被称为“中国好考生”的黄子恒就是一个,他确实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甚至感动了社会。因为大家知道高考对考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在高考即将进行的时刻,冒着可能无法参加考试的风险义无反顾的去帮助别人,这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但看得出这个孩子此时此刻并没有多加思考,他只是出于一种善良的本能,抱着昏倒的女生冲出考场送医。
遗憾的是他似乎并非善于考试的人,分数也不是他的强项,尽管学校证明他比平时成绩低了一百多分,考试出了状况,但显然在竞争激烈的高考战场上,他是应试教育的落伍之人,甚至失败者。但对一个社会而言,他却绝不会是一个落伍者,更不是失败者,相反,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整个教育应该要出现的正果。如果分数能证明一个孩子擅长考试或所谓的智商高低,那只是应试教育的标准,社会真正需要的或许绝不仅仅只是分数,尤其在我们为样一个价值观混乱、信仰缺失的年代,黄子恒这样一个无意间动作流露出来的高尚品格、道德风范,实在值得全社会珍惜,更值得去鼓励和发扬。
也有人打着公平的旗号声称见义勇为不是高考的通行证,“中国好考生”也不是通行证,其实这是对教育本来意义的曲解,事实上即使不上大学,也并非意味着一个人就没有了前途,或者人生就暗淡无光,我们期望一个品德素质高尚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大的目的是籍此向全社会示范一种正能量,是鼓励更多的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就这样一个堪称品德优秀的孩子,曾想报考师范院校,学校为此向全国十多所师范学校发了推荐信,目前却并没有回音,这不能不令人惋惜和失望。善良的孩子内心的愿望是上师范院校,或者说想成为一名老师,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难道不正是需要这样身正为范的人吗?也许他的分数确实是一个瓶颈,高考毕竟是一个需要保证对所有考生公平公正的场所,但事实上我们知道,中国的高考体制中,并不缺乏名目众多的额外加分或特殊关照,比如体育、音乐等特长加分、比如奥赛加分、比如少数民族加分、比如一些如烈士子女等特别人群的照顾,比如这次厦门公交爆炸中幸存的七名考生已被告知可直接上大学,比如还有更多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高校机动名额,那么为什么对这些能感动社会的品德高尚的孩子不能也让他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呢?他这一善良的举动能感动社会,能感动地方政府并授予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难道唯独就感动不了高校呢?莫非今天的象牙塔真的已经成了传说的产业化下的功利场、成了麻木不仁的教育坟墓?
说实话,黄子恒所在中学向十多所师范院校发出的推荐信石沉大海让人相当的失望,绝大多数曾被感动、被心灵触动而心存感激的善良人们一定不会因为这样一个好孩子被特别录取而感到不公平,相反这一定是大家的愿望,我们只希望高校一个好的回应,将一定能激励整个社会善良向上的正能量,起到的将是展现社会公德和人性光辉的彰显作用,这是分数所绝不可能达到的社会效果,哪怕竖再多高考状元,某种意义上也不如竖一个道德素质、人品标杆的教育意义,因为这个浮躁的社会正需要这样一个榜样。
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经很难有多少能感动社会的元素了,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中国好考生”黄子恒这个好孩子却感动了我们,他得到的是道德高分;但愿他也能感动那些正在抢夺大大小小高考状元的高校们,因为分数绝不是教育的目的。[/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4px][FACE=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COLOR=rgb(43, 43, 43)][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6px][P][/P][P][IMG]http://bbsfile.ifeng.com/bbsfile/attachments/month_1306/20130625_2772e2b4dad8a94ee4d7BR6SNLZNRWJs.jpg[/IMG][/P][/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