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中国式减负”引家长担忧:不学拿什么竞争
    [P][SIZE=4]     近日,关于小学生“减负十条”的话题在全国各地引起热议,尤其是“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的新规,更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SIZE][/P][P][SIZE=4]     近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访达州市几所小学,发现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执行新规。[/SIZE][/P][P][SIZE=4]     [B]老师配合:以操作性作业为主[/B][/SIZE][/P][P][SIZE=4]     在走访中,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表示,小学生减负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今年的新规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目前只能尽量朝减负“国十条”要求的方向靠拢。[/SIZE][/P][P][SIZE=4]     达州市通川区七小四年级教师罗静表示,目前学校已经在学习并执行新规了。“现在我给学生布置的书面作业很少,主要是一些操作性作业,比如观察某个事物,或者让学生看一些课外书等。”罗静说,这种方式的作业有利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但却不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程度,这就需要老师来把握好一个度,“现在刚开学不久,对于新规我们都还在学习,具体执行情况接下来会更加明了。”[/SIZE][/P][P][SIZE=4]     [B]学校为难:没有作业家长不满[/B][/SIZE][/P][P][SIZE=4]     “‘国十条’出台后,我们学校从这学期开学起,就已经逐步在实施新规了。”达州市通川区二小副校长潘锋告诉记者,目前就是按“国十条”规定的在做,低年级学生基本都是布置一些操作性作业,高年级的学生书面作业也不多。“现在也有一些家长向学校反映,对这个新规有点意见,我们已经在给家长们做工作。毕竟现在学生的升学压力大,一下子出台硬性规定,具体操作起来肯定会有些难度。”[/SIZE][/P][P][SIZE=4]     对于小学生书面作业量的把控,达州市通川区八小有着专门的管理制度。“我们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导处有抽查制度,专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抽查,并对教师进行考核。”该校书记李鹏表示,现在基本都是让老师尽量布置一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或自主能力的作业,如给家人洗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看书等。[/SIZE][/P][P][SIZE=4]     “要是完全没有书面作业,家长会有意见,我们的老师会适量布置一些,主要还是以手动作业为主。”李鹏说。[/SIZE][/P][P][SIZE=4]     [B]家长担忧:你不学别人都在学[/B][/SIZE][/P][P][SIZE=4]     学校在执行减负令,家长们却不“买账”,同时还感到担忧。蒲先生的儿子就读于达州市通川区八小,作为80后的年轻家长,罗先生虽然也赞同不该给小孩太重的学习负担,但同时表示,“现在小孩放学回家作业还是要有,如果没有作业,小孩只知道上网、看电视,家长心里肯定着急。而且你的孩子不学,别人的孩子在学,差距就会越拉越大。”[/SIZE][/P][P][SIZE=4]     达州市南外实验小学学生家长李女士则说,目前没有发现孩子的家庭作业比以往有所减少,“可能刚开学,老师还没来得及执行新规。如果到时候真的要通过减少书面家庭作业这种方式来给孩子减负,我就会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李女士说,达州作为三线城市,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比起一线城市本来就相对薄弱,在减负这个环节上也应该循序渐进,“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再让孩子放松,以后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SIZE][/P][P][SIZE=4]     如何减负[/SIZE][/P][P][SIZE=4]     [B]老师支招:课堂抓紧,课后放松[/B][/SIZE][/P][P][SIZE=4]     小学生的作业量减与不减,老师们是最纠结的。一方面社会各界呼吁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自由成长;另一方面却要淹没在家长们咄咄逼人的质疑声中。如何找出一个两全之策,这是对老师们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SIZE][/P][P][SIZE=4]     谈到这个问题,达州市通川区八小六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罗兰芳有自己的“妙招”。她说,“这个班从一年级起就由我在带,一直保持很少的家庭作业,成绩在年级也一直名列前茅,6年来基本都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同。”[/SIZE][/P][P][SIZE=4]     之所以能保持很少的作业量,罗兰芳说,主要是上课时抓重点讲,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其次要通过生活化的讲解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所学知识巩固一遍,完成一部分作业,这样放学后的作业就很少了。[/SIZE][/P][P][SIZE=4]     罗兰芳表示,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不是真的很多,而是孩子们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耽误了很多时间。“这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在旁边说话,也不要开电视,这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二来不能让他们边做作业边吃东西,要吃就吃完再写。”[/SIZE][/P][P][SIZE=4]     达州市通川区七小老师罗静也表示,自己的学生现在虽然书面作业少,但其他作业增多,如阅读等。第二天会让孩子讲读后感,防止学生偷懒。“让孩子们自由成长是好事,但不能以学习成绩为代价,如何在其中‘取’和‘舍’,这个度需要老师来把握。”[/SIZE][/P][P][SIZE=4]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SIZE][/P][P][SIZE=4]     从2013年8月22日起,教育部([COLOR=#000000]微博[/SIZE])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十条规定”细则包括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COLOR][/P][P][SIZE=4]     记者手记[/SIZE][/P][P][SIZE=4]     [B]不要让“中国式减负”成为社会负担[/B][/SIZE][/P][P][SIZE=4]     不用每晚在灯下被作业束缚,孩子们笑了;不用日日批改叠高的作业本,老师们笑了。但站在背后的家长们不高兴了。[/SIZE][/P][P][SIZE=4]     有人说,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不应该被重重的家庭作业、考试压力所抑制。这固然没错,但站在家长的立场来看,孩子不做作业,天性是得到释放了,可天性无法用来应付升学压力,无法转化成学生的成绩考评,更无法作为社会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至少,这种标准在目前的学校行不通。最终,学生们拿什么去上中学、上大学?[/SIZE][/P][P][SIZE=4]     诚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这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教育体制的进步。但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在我国已沿用多年,犹如一棵千年古松,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都说万事开头难,教育体制要迈出这第一步,所面临的各方质疑可谓“压力山大”。要撬动这棵古松的根系,必须要社会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同时作用,若仅仅是从单个层面开刀,教育体制改革几乎举步维艰。在改革面前,重要的是站在教育体制背后的群体——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他们应该同时站出来为素质教育开道。(记者 王华逸)[/SIZE][/P][P][SIZE=4]     [B]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B][/SIZE][/P][P][SIZE=4]     1、阳光入学[/SIZE][/P][P][SIZE=4]     2、均衡编班[/SIZE][/P][P][SIZE=4]     3、“零起点”教学[/SIZE][/P][P][SIZE=4]     4、不留作业[/SIZE][/P][P][SIZE=4]     5、规范考试[/SIZE][/P][P][SIZE=4]     6、等级评价[/SIZE][/P][P][SIZE=4]     7、一科一辅[/SIZE][/P][P][SIZE=4]     8、严禁违规补课[/SIZE][/P][P][SIZE=4]     9、保持体育锻炼[/SIZE][/P][P][SIZE=4]     10、强化督查[/SIZE][/P][P][SIZE=4][/SIZE] [/P][P][SIZE=4][/SIZE] [/P][P][SIZE=4][/SIZE] [/P][P][SIZE=4][/SIZE] [/P][P][SIZE=4][/SIZE]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SIZE=5]“中国式减负”抓两条:[/SIZE][/P][P][SIZE=5][B]教师上课精读多练,家长课后抓紧督导。[/B][/SIZE][/P][P][B][SIZE=5][/SIZE][/B] [/P][P][B][SIZE=5][/SIZE][/B] [/P][P][B][SIZE=5][/SIZE][/B] [/P][P]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396
        • 经验3123
        • 文章380
        • 注册2013-07-28
        [P][QUOTE][B]下面引用由[@阿荣][URL=a.asp?b=100&id=512291]发表的内容[/URL]:[/B]

        “中国式减负”抓两条:教师上课精读多练,家长课后抓紧督导。    [/QUOTE]
        中国教育总是平面存在,很难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共管共抓体系。特别是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学校就成了弱者。不按政策执行你承当不起问责;按政策执行,你满足不了家长的希望。高考在,竞争在,精英教育模式在就不可作出真正的减负。马相伯说:我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从晏阳初到陶行知再到今天的于漪朱永新新课改,全都是不舍体制的改良。教育路越走越窄。[/P][P]教师是现实中的哈姆雷特。家长也多是当代叶公。[/P]
        上路,就遇庆典;阅读,就会改变!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12
          • 财富2
          • 积分26128
          • 经验247301
          • 文章25533
          • 注册2011-06-16
          “中国式”成了“网络红瓷”!不减分要减负,不加重要加紧!
          好老师就是好人,做好自己,就是负责的人生!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5
            • 积分7080
            • 经验221868
            • 文章6513
            • 注册2013-01-18
            [P][QUOTE][B]下面引用由[@山舞水怜][URL=a.asp?b=100&id=512299]发表的内容[/URL]:[/B]

             
            中国教育总是平面存在,很难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共管共抓体系。特别是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学校就成了弱者。不按政策执行你承当不起问责;按政策执行,你满足不了家长的希望。高考在,竞争在,精英教育...[/QUOTE]
            [/P][P][SIZE=5]说得深刻,直指时弊。[/SIZE][/P][P][SIZE=5]欣赏了![/SIZE][/P][P][SIZE=5][/SIZE] [/P][P][SIZE=5][/SIZE] [/P][P] [/P]
            在班刊,我永远是您的朋友。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07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