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5
    • 积分8536
    • 经验104447
    • 文章8249
    • 注册2006-09-11
                    [COLOR=#1a1ae6][SIZE=4] 以孩子影响孩子
                           ——小组聘任制案例评析
                      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  纪继兰   246121

        读完《聘出惊喜,任出精彩》这则案例,我不禁想起了朋友推荐我看的一部教育记录片《洞穴之光》。
        本片以纪实的手法讲述6个问题少年的故事,节目组把几个城市中沉迷网络或极难管理的孩子带到一座以洞穴为居的山村学校,分别让6个孩子分成三组与村里的另三个同学同吃同住。这里的孩子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洗澡从来没有用过肥皂和洗发水,衣服是家人亲手织布做成的,每天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上学,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山里求学的孩子也从来没有迟到过。在问题少年看到这些贫穷的山里孩子的待人真诚、学习刻苦、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生活在高楼鳞次,车水马龙的城市中所体会不到的滋味。这六个孩子心灵受到很大的撞击,他们看到了同一片蓝天下决然不同的生活境遇,来自同龄人的影响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是同龄孩子的生活状态改变了他们的心灵轨迹。
        “以孩子影响孩子”是这部教育片的主题。
        “以孩子影响孩子”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同伴教育”,即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体,在一起分享知识和观念,利用朋辈的影响力,对同伴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帮助同伴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互助和自助能力。
         在我们的班级管理教育中,为什么总有一些孩子游离于班级之外或成为班级的边缘人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没有真正融入班集体息息相关。正如艾岚所说,班级和班集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班集体是个带有温度的字眼,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班级里,但未必见得每个孩子都被班集体所容纳。像文中的“四大金刚”就是班集体所排斥,不受欢迎的人物。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成了问题孩子,却又想引起班集体的关注,想被班集体所接纳,于是便变着法儿做出些引人注目的举动,却由于把握不好火候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在骨子里他们是希望被同学被老师认可的。对这些孩子硬碰硬是不行的,老师的权威更不一定凑效。正如文中所说“他们对我这个班主任根本就不睬,任你严厉有加还是苦口婆心,他们都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死相。”尽管如此,每个孩子却都是很在乎同伴的评价的,他可以忍受不被老师喜欢,却无法承受同伴的冷落。所以类于“四大金刚”这样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发挥同伴的作用。文中的徐老师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正在于她借用了朋辈的影响力。首先,老师明察秋毫,在孩子们的提示下,马上感觉“四大金刚”之一饶宇最具可塑性,他“虽自私但上进,所以他绝不允许自己组被扣分,因此,他会想办法管好自己的组。” 于是赶紧提拔他作为组长,有了组长头衔的约束力,再加上他想在组内成员面前露一手,不掉面子,他便处处小心,克制自己,最终使自己的小组“因为管理有方,在学期结束被评为优胜组,他本人也获得了优秀班干部称号。”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饶宇同为“四大金刚”之一的李挺即被饶宇要来,必怀着“誓死效忠”的心情来为自己组争光,尽管后来李挺的行为再次有过出轨,但最后还是在同伴的影响下心悦诚服地将功补过,甚至后来还当上了值日班长。设想如果没有朋辈的影响力,只有老师一味苦口婆心的劝说或是严厉苛责,他能有这样彻底的转变吗?
         对于文中徐老师的组长聘任组员的做法本身我很是认同,但是对于老师此做法的出发点和心态我却不敢完全苟同。老师怀着捉弄人的心态,早就料想到组长聘任组员这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同学们虽然自己选定了小组,但要通过组长的同意,也就是说组长有权利不聘其为组员。” 在聘任中必有那些类于“四大金刚”平时风头出尽、“耀武扬威”的人却无人敢要,他们在同学面前颜面尽失,出尽洋相。他们必会从平时自我的设置的彩虹高飘的云端跌落低谷,直击内强中干的假象。对于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时候对那些劣迹顽固的孩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可这种做法也是相当危险的,此时老师既要让他们出足洋相,又要适时扶他们一把,千万不能假戏真做,果真把他们推向了班集体的边缘,那便不是拯救而是让他们彻底地堕落了。文中的徐老师对这个问题处理相对还欠火候,最终造成四大金刚之二及一些“剩男剩女”无人认领的现象,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强制措施中硬塞到各组,依旧在最关键时刻将老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无疑。在这次聘任中,徐老师因为没有事先的铺垫工作(起码在本文中我看不出端倪),无形中依据教师的意向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是我,我会感到我被老师和同学一起戏弄,我打心眼里感到这个集体不属于我,老师所作的似乎是对我的施舍,这会对孩子今后人格的塑造起到多大的负面作用!对于此,成人的承受力尚且有限,何况孩子?虽然表面看来,“四大金刚”安抚了,没有了意外的举动,可在这样的环境和舆论压力,他们有没有一个轻松的时候呢?他们时时刻刻都得在意同班的眼光,我们前面说过,同伴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种影响既然有正面的,自然也有负面的。这一招老师的使用可真够阴的,可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孩子,而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这样的“狠毒”是否过分?当与徐老师商榷。也许换种方式更为妥当?譬如我也搞聘任制,我也让组长聘任组员,但是我会事先给出个正确积极的班级舆论导向,来个组长竞选,接下来和那些当上组长的孩子做私下沟通,在组长聘任组员环节一开始组长尽自己可心的人员挑起,在一个个同伴被叫走,出现预想中的“剩男剩女”时,给所谓的“剩男剩女”一个争取的机会,然后组长适时将他们一个不少的归队,既教训了他们,又不至让他们的心灵濒临破碎。此时组长也要表态:只要他们果真有心,组内成员一定热情欢迎,接下来就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了。既然已经接纳,老师和组长就要一视同仁,利用组内正确的舆论导向促使其进步改正,而不是采用签约的形式,如此这般在老师的默许下,孩子是否会感到签了卖身契一般的五味杂陈呢?
        徐老师的做法还有一处也值得商榷 ,当梅兰两组受到惩罚被扣分的时候,徐老师说正中下怀,“是的,同学们,中国人喜欢讲人情。要不这样,让郑小杰和李挺对大家做个解释,如果他们的解释能感动大家或大家觉得有道理,就少扣两分?”一个规则制定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班级成员一致通过的,怎可根据老师的喜好或情绪说变就变呢?就譬如玩游戏,既然制定了游戏规则,那就得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人人遵守,绝不可轻易更改,即便更改也要通过大会表决。今天你心软了,少扣两分,下次他做错事你又毫不留情,那这样的班规还有何意义?老师的心学生怎能猜得透,班规又何以顺利实施?依据这一点看来,徐老师的自主化管理,表面看来是放权与学生,实际上风筝的线还是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学生依旧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有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利用同伴的力量,才能真正“导致接受者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
    [/SIZE][/COLOR]
    做得好才能写得好!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