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支持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P][ALIGN=center][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无关侮辱,只缺智慧[/SIZE][/FACE][/ALIGN][/P][P][ALIGN=center][SIZE=3][FACE=Times New Roman]安徽省芜湖县保沙中心学校[/FACE][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陶翠凤[/FACE][FACE=Times New Roman] 241100[/FACE][/FACE][/ALIGN][/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读姚老师的这个案例,心里颇不是滋味。不为别的,是为姚老师笔下的这位微机老师认知的偏差及教育智慧的缺失。[/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也许,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都会如这位微机老师一般,将之归结于学生的品质恶劣,将之定义为“侮辱”教师,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判断。原因很简单——孩子就是孩子,在他们看来,只是感觉这样的行为很好玩,或者是想挑战一下教师的权威,而并没有其它恶劣用意的。如果真的有其他用意,他们会通过其他更加保险的渠道来表达,不会这样明目张胆地表现的。[/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因而,当遇上教师的指责时,他们会以最激烈的方式对抗到底,以维护自己那看得格外重要的“面子”。一方面是教师的愤怒,一方面是孩子的激烈对抗,最终就会如姚老师所写的那样“无法控制”,那么,随之而去的则是教师与孩子的互信,心理距离的拉大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真的是得不偿失——更何况,闹到这样“无法控制”的地步,对于教师来说也并没得到什么。[/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在文中,姚老师这样追问道,“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做错什么?是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关系才导致了这一声‘四眼猪’和这一幅漫画呢?”我想,是儿童的天性导致了这一声“四眼猪”和这一幅漫画,而如果说整个事件中教师有错的话,最大的错误是没能了解儿童的心理。[/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画这幅画的原因是什么?是漫画创作。那么,老师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吗?可以用教育智慧去化解自己所认为的尴尬吗?我想能的。[/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如果是我,我会认认真真从漫画的角度去观察这幅图片,指出孩子画得好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借着指导孩子的名义,我可以也画上一幅漫画——一只“四眼猪”在讲台前上课,一群“小猪”在台下认真听课,不行吗?这样既可以将孩子们演化成与教师一样的角色,化解目前的尴尬,也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教师的功底深厚,从而让他们更信任教师,更喜欢这门课,不好吗?[/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我想,所谓孩子“侮辱”了教师,更多是教师站在师道尊严的位置上来看待问题罢了。如果真的可以站在儿童的视角,更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征服孩子的心,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面对一切教育问题,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奢望以最简单同时也是最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知道,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永远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最多是将问题隐藏起来而已。而这,反应到孩子的眼里,恰恰是教师各方面素养有待提高的表现!那么,因着逆反、瞧不起这样的教师这些心理的产生,可能微机教师以后遭遇这样的现象会更多的。[/SIZE][/FAC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总之,当教师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第一需要做的是巧妙化解,在不伤害自身形象的同时,以最好的形象、状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才能真正体会到“师道尊严”的感受![/SIZE][/FACE][/P]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荣[/U]发表的内容:[/B]

        [/QUOTE]
        阿荣得评。呵呵。不能光举手支持。[EM08]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P][LINE-HEIGHT=1.7][FACE=arial][COLOR=#000000][SIZE=14px][P][P][LINE-HEIGHT=150%][P]  [ALIGN=center][B][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8pt]交往“过度”,“权威”荡失[/FACE][/COLOR][/LINE-HEIGHT][/B][B][LINE-HEIGHT=150%][SIZE=18pt][/SIZE][/LINE-HEIGHT][/B][/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  [ALIGN=center][LINE-HEIGHT=150%][SIZE=15pt][FACE=Times New Roman]054900 [/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一完全小学[/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LINE-HEIGH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张连河[/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  [ALIGN=lef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文化反哺日益倡行的今天,不同年龄、人群间的“代沟”差距越来越明显;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辅助者,但毕竟两者之间的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学识修养、交际范围等各方面均有所不同,由此类推,两者在交流、交际时的思维、话语方式、话语内容等势必也会有所差别。此外,处于发展期的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毕竟不够成熟,有待于老师的进一步规范、引导;这就赋予了教师角色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权威性”,在班级管理、学生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老师的“师道尊严”依然不可少。[/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  [ALIGN=lef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我觉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宜有一个合适的“度”。这里的“度”即限度,包括交往时间和交往空间两方面。两者之间的交往适度,则师是“师”,生是“生”;一旦“过度”,则有可能是师亦不是“师”,生亦不是“生”,就会使老师角色的“权威”荡失。[/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  [ALIGN=lef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从生活考虑,老师的交往主要包括与学生的交往——课上交往和课下与个别学生的交往,以及在单位与同事、领导、家长的交往、在家中与家人的交往,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社会上的交往。可见,一个正常生活中的老师不能够也不可能单方面地只与学生交往。案例中的微机老师平易近人,整天与学生“泡”在一起,与孩子关系很“铁”——“每天中午,都和他们坐在一起吃饭,从来没有什么架子……勾肩搭背,嘻嘻哈哈惯了……非常亲和,和这几个学生也是称兄道弟的……”,这种与学生蜜里调油般的交往显然有点“过度”。“过度”的交往使老师在孩子眼里逐渐没有了“权威”,老师就是自己无话不谈的朋友,是亲密无间的伙伴,是自己的“圈内人”……孩子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可以像取笑同类伙伴一样取笑老师……[/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  [ALIGN=lef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他们那个“群”的交往自由、交往方式、快乐模式,作为成人的老师,过多的介入必然不合时宜,必然会在孩子心目中荡失自己身为人师的“权威”。于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便以称呼“圈内人”的方式称呼自认为没有“权威”的老师,而老师又想极力找回自己的“权威”时,矛盾就在所难免地发生了。[/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50%][P]  [ALIGN=left][LINE-HEIGHT=150%][FACE=Times New Roman][SIZE=15pt]总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要“适度”,教育赋予每个老师角色的“权威”还很有必要一直保持下去![/FACE][/SIZE][/LINE-HEIGHT][LINE-HEIGHT=150%][SIZE=15pt][/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SIZE][/FACE][/SIZE][/LINE-HEIGHT][P][/P][P]  [/P]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P][LINE-HEIGHT=22pt][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 [/SIZE][/FACE]   [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学做“两面派”教师[/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6pt] [/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               [/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15pt]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SIZE][/FACE]姚国艳[/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楷体_GB2312][SIZE=15pt][FACE=Times New Roman] [/FACE][/SIZE][/FAC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和三年级学生尤拉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一起面对一道应用题,他帮助这孩子随时拨正他的思路的航向,直到他自己发现了真理,从而内心获得喜悦。”这幅画面告诉我们真正的师生友谊应该是师者尊重儿童,鼓舞儿童,同时给予儿童获得真理的喜悦感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获得人的尊严的过程,呈现的是真正富有价值的师生友谊。那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行为,反思该事件,如何矫正师生之间的“伪友谊”呢?我认为我们要学做“两面派”教师。[/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所谓“两面派”,既是多个相对面的平衡,又是多元的综合性交融。[/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宋体][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一、    [/SIZE][/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把准“亲”和“严”的尺度。[/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难题:如何拿捏“亲”和“严”的分寸问题。“亲其师,信其道”,“严师出高徒”中的“亲”和“严”并不矛盾,它告诉我们的都是一种教育的姿态,前提都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独立的、学习的人去看待,这是“亲”,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严格要求,遵循“严”的教育态度,二者相互依存,才能成就师生之间的“真友谊”。[/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例如:面对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的本子。教师甲:批评过一次后没有改善,就不再过问了,看起来是和学生之间减少了矛盾,关系“亲”了,但却失去了作为师者该有的“严”,而学生因学习的不认真态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而导致更多方面的学习结果不好。而教师乙:批评过一次没有改善,就继续关注,经常与学生谈心,指导其学习其他书写认真的作业本,使其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学习到认真书写的方法,并严格督促其坚持认真作业,直至能独立认真作业,使其获得认真书写的自豪感、自尊感。像教师乙这样的“亲”“严”双面派的老师让学生从内心信服,从而获得真正的成长。[/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宋体][SIZE=12pt][FACE=Times New Roman]二、    [/SIZE][/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控制“远”和“近”的距离。[/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这里的“远”和“近”都是相对而言的,既是指空间距离还指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学生相处,太近了,会让学生顺杆上,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太远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敢交流,形成沟通的障碍,影响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所谓“近”,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要近,让学生乐于靠近,乐于亲近,乐于沟通,而非指教师和学生之间毫无距离,称兄道弟;所谓“远”,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特别是肢体接触,应该相对保持一段距离(当然对于低年级孩子拉拉小手,摸摸头另当别论。)因为教师与学生太过的亲昵带给学生的将是一些与教育而言危险的信息,如本案例中出现的“哥儿们”意识。二是指保持适当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源于教师对知识对生活的一种掌控和引领,这种神秘的距离感会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成为引导学生向上的动力。而这样的“远”与“近”,是教师这个职业独有的魅力所在。[/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三、提升“智”和“理”的品质。[/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所谓“智”,指的是提升学生各学科的技能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在致力于实施的。比如音乐老师教学生唱歌的技巧,数学老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理思维水平,语文老师努力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对于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师生交往中“智”的提升。但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的范畴不只是这些,还包括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交往……而这,就是笔者这里所提到的“理”。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细节,只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渗透为人之“理”,做事之“理”,才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才能“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P][LINE-HEIGHT=22pt][FACE=Times New Roman][SIZE=12pt]同事去韩国交流学习回来,想给学生带份礼物。如果带些糖果,孩子们一定会因为喜欢糖果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甚至还会因此回味上好一段日子,但这样的喜欢和亲呢一定不是师生之间真正的友谊。作为数学老师,同事绞尽脑汁,带给每个孩子一张小面额的韩币,并布置学生去了解它值多少人民币,韩币从单纯的礼物变成了生活数学的道具,提升了“智”的教育品质,使师生之间的友谊真正区别于普通朋友之间的友谊。笔者认为如果从提升“理”的教育品质来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收到礼物的心情,享受被牵挂的幸福,体会送礼人的良苦用心,感受“礼轻情谊重”的意义,那么这一张简单的韩币将不只是教会孩子们了解货币的转换,而是成为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一股暖流,也许某一天,它就成为一股激流,温暖着他身边需要的人,它还将成为孩子和老师之间友谊的见证,因为它蕴藏着教师给予的这份特别的“理”![/SIZE][/FACE][SIZE=12pt][/SIZE][/LINE-HEIGHT][/P]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33
              • 经验84866
              • 文章613
              • 注册2010-10-18
              标记一下,三十个长文。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882908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