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704
    • 文章10
    • 注册2013-06-26
    [P][ALIGN=center][B][FACE=宋体][SIZE=22pt]小组合作怎一个“竞”字了得[/SIZE][/FACE][/B][/ALIGN][/P][P][FACE=宋体][SIZE=3]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宋老师是一个比较用心于教学管理的老师。通过初期建构小组(人数的调整、组长选拔)——奖惩制度(加、扣分)——阶段总结(每周汇报)——家校共促(巧用“家校通”)等诸多举措,使得学生在课堂发言、作业上交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积极的变化。在推进和实施小组合作竞争机制过程中,他从多个不同层面和角度予以关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巧借“家校通”[/FACE],通过小组学生总结、教师审核、向家长汇报、反馈等环节,以自评、互评为主,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有机地融合,对整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有效地提升了评价的社会性和实效性。然而,恰恰就是因为该项创新工作中的某一点疏忽引来了“投诉”。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审核出现的意外,但我们仔细分析,问题似乎不是那么简单。[/SIZE][/P][P][B][FACE=宋体][SIZE=14pt]    一、小组长对自己的组员为什么会有过激的评价[/SIZE][/FACE][/B][FACE=宋体][/FACE][/P][P][FACE=宋体][SIZE=3]    学生的眼睛里是小组排名的跌落,“极品”的评价是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发泄。因为他们拖了小组的“后腿”。这个“后腿”的产生来自于在小组合作中其成绩及表现不佳而排在了后面,对小组的集体利益产生了“伤害” (这里也不排除学生的个性问题)。但事实上,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到达统一标准上的优秀是不可能的,而无论个人,还是小组,只要加减分都会出现先与后的问题。[/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上述现象至少让我们思考两方面问题。一是小组长的优越感。在孩子们小组合作的世界里,小组长的地位及作用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在这个人际交往的还不成熟的“小社会”里,肯定是会出问题的。二是我们怎样让这个小组团队的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把消极因素降到最低点是关键。[/FACE][/SIZE][/P][P][FACE=宋体][SIZE=3]    因此,解决该问题的核心,一是怎样将学生的优越感转化为团队的正能量。小组长的培训应在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前;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止于知识与方法层面——让其简单地帮助学生学会几个题目,而应进行必要的思想动员工作。二是给学困生表现的空间和舞台。比如,首先不能简单地以小组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的问题。其次,在课堂表现上,一方面要给小组长的优异表现加分,但也不能成为小组长的一言堂。教师应有各组内分层,组间同层之间的竞争性处理。即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针对难度不同的题目,分层次地进行竞争,且在奖分标准的把握上有所区别,让学困生感受到其对整个团队的价值。同时,还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相结合。[/FACE][/SIZE][/P][P][B][FACE=宋体][SIZE=14pt]    二、推进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的核心理念是什么[/SIZE][/FACE][/B][/P][P][FACE=宋体][SIZE=3]    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是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相互依赖、资源共享、成功机会均、自我评价等。但针对小组竞争评价的终极目的,或许学生更多地会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成绩或得分,而教师其实也往往容易忽视其内在的核心理念的支撑。[/FACE][/SIZE][/P][P][SIZE=3][B][FACE=宋体][COLOR=black]    一是教师应有着强烈的核心理念意识。[/COLOR][/FACE][/B][FACE=宋体]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于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和积极性,是为了更好地强化组员间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为了竞争的结果。但当学生把目标把简单地定位于加分或减分,谁拖了小组“后腿”的时候,其在核心理念上其实发生了方向的偏离。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在思路上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本质特征,重视小组团队核心理念的建构工作。比如,在小组合作前,开展组名、组训、组徽的设计,团队拓展性游戏的训练,校班报评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培训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慢慢地理解和体验,小组合作的本质是什么?与竞争评价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并能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而不能仅仅以某一次或几次结果的先后为终极目的。[/FACE][/SIZE][/P][P][SIZE=3][FACE=宋体][/FACE][/SIZE][SIZE=3][B][FACE=宋体][COLOR=black]   二是强化与任课教师及家长的沟通与合作。[/COLOR][/FACE][/B][FACE=宋体]案例中可见,其它任课教师没有参与小组合作的推行,部分的家长似乎也并不清楚其意义。而事实上,家长、任课教师在前期团队核心理念构建的过程中的有效参与,也弥足重要。其它任课教师的参与对于造浓小组合作氛围,执行统一的竞争评价标准,分担工作责任,给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榜样等方面,对更好地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益的。此前,应通过家长会或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强化沟通,让家长明确学校或班级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沟通的渠道、方式等做进一步的说明,相信在后期即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会得到理解。其实,这也是一个以每个学生为中心的,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个小的合作教育团队的交叉式缔造,而其基本前提是首先在认识上的统一。[/FACE][/SIZE][/P][P][B][FACE=宋体][SIZE=14pt]    三、正视出现的问题[/SIZE][/FACE][/B][/P][P][FACE=宋体][SIZE=3]    宋老师真正推行小组合作时间不过两周,采用特殊的评价方式也不过两次,出现一点小的问题也是正常,更不必惊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怎么可能没有问题?除了前文所述之外,更主要要看如何处理。但由案例可见,出现问题后,教师、学校都忙于给家长去做工作,“家校通”是否继续坚持做下去,还是后来只有教师自己做?案例中没有说明。而此时,我们的问题是,恰恰容易忽视在冷眼旁观的学生们,尤其是当事的小组长及两个组员。笔者以为,解铃还需系铃人。从为人师者的角色职责来说,没有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就意味着这项工作还没有结束。[FACE=Times New Roman][SIZE=11pt]需要让学生明白:团队的概念对整个小组意味着什么,缺少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力量的小组都是不完整的道理。[/FACE]因此,以一定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还是必要的。因为学校、教师、家长对此事的处理方式还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后续推进,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处事态度和未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了类似不愉快的问题,并从中获得经验和进步,才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SIZ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    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针对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后续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加强研究和实践。比如,下阶段小组长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小组成员稳定性及动态调整、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倦态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考虑。因此,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评价机制的作用,既需要更多相应的配套机制和措施跟进,更需要教师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得全面、细致、周到,而不是把问题变成一种伤害。这是莫大的欣慰,却不是一个“竞”字了得。[/SIZE][/FACE][/P][P][FACE=宋体][SIZE=3]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学校 [/FACE]尹耀  264515 邮箱:[EMAIL=ydrd666@163.com][COLOR=#0000ff]ydrd666@163.com[/SIZE][/EMAIL] qq:2283080597[/COLOR][/P][P]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704
      • 文章10
      • 注册2013-06-26
      [P]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我想,每一个参与评析的为人师者,应该以一颗宽容和淡定的心态看待宋老师的处理方式,并以最大的人格尊重和智慧来帮助出现类似问题的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能够实现我们对一些教育教学问题真正现实意义上的思考。我想一颗足够健康的心,会顾忌其的表达方式,不会片面追求语言文字上失去基本底线的快感。论坛不仅需要“应该这么做”,更需要看得到的“怎么办”的精彩。[/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704
        • 文章10
        • 注册2013-06-26
        [i]咱也没有指向性,不必对号入座呵呵。[/i]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704
          • 文章10
          • 注册2013-06-26
          [B]“观点交锋,和而不同”应该成为论坛健康平等交流的文化标识。“评析”并不意味限制个人观点和看法,更不限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视角。怎样能够看到应有的平等与尊重,那就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能够看到的是什么,我想毋庸赘言。你可以把底线当做“红线”,但也可以说一定不是“红线”。这倒让我想起案例中,那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极品”评价,这个孩子在表达的时候是要告诉他的同学什么呢?或许,问题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复杂。成年的人世界有时尚且不能实现顺畅的交流与沟通,况且是一个还很不成熟的孩子?[/B]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0
            • 经验1704
            • 文章10
            • 注册2013-06-26
            “不涉及人身攻击,就事论事的评析,都在许可范围内。”——这个观点,我同意,请不必背负上纲上线的压力。“案例评析可以说好可以说不好,关键看自己的认为。”这我也举双手赞成。所言宽容和淡定其实就是要表达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就是要平和地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而已,并无它意。难道宽容和淡定就不能说得深刻,就一定是应景之作?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您可能没有关注:论坛不仅需要“应该这么做”,更需要看得到的“怎么办”的精彩——意思就是都需要呀。就事论事,没有问题,观点尽可以不同;而“以最大的人格尊重”是因为我们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啊,这个尺度要靠自己来把握。当然也可以不听,何来“棍子”一说?如果我棍子着了哪位老师,那我就对不起了,在这给您道歉。您尽可以积极发表您的观点。不过这样倒是不错,论坛吗,至少我们两个这不是论起来了么?您版主还纠结大家不说真话么呵呵,这不正是您所希望看到么?版主同志,该说的都说了,到此为止,不再啰嗦。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