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94
    • 文章1
    • 注册2013-07-15
       [size=5]“小组合作”,想说爱你不容易[/size]                
                       [size=4]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姚国艳[/size]
        [size=4]读宋老师的案例,内心里的感动是真诚的:她尽心尽力地为学生着想,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她勤于思考和创新,为家校的沟通和共进乐于尝试和挑战旧有的联结方式;她善于反思和改进,当投诉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问省和沟通处理,使矛盾弱化……这一切,让我们每一个当过班主任的人都深有感触:每一个敬业的班主任都是在这样的琐碎里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尽职的班主任都有过这样酸甜苦辣的百般滋味,每一个拥有职业理想的班主任都有过这样的踌躇、徘徊和坚定。但想要成为一名智慧的班主任,我们在挥去委屈的感伤后还需要学会继续深层的问省:在小组合作创新的历程中,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们做得更好吗?
       回望这则案例,皆是“小组合作”惹的祸,我们很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都尝试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得与失自知。就这则案例,我觉得从关注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小组合作”中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商榷:
        [B]一、小组合作制度,儿童在场了吗?[/B]
       从案例来看,最初的小组成员组合,到制度的确立,及后来的奖惩措施,都是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虽是教师深思熟虑,颇费心机的操作,但是儿童在场了吗?当班级机制成为班主任一人的发号施令时,一切的竞争要么是无动于衷,要么是好差生的高山、谷底的遥望,因为儿童内心里真正的需要没有被重视和在意,真正的能量没有被激发和引爆:我为什么要竞争,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抛开儿童主动参与的班级制度,意味着儿童在场的缺失,意味着其生存根系的缺失。
        不妨可以试试“让学”,让学生多一些选择组员的权利,让学生多一些参与制度建立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预设问题的解决策略备案,让学生多一些合作与竞争的主题讨论……虽多费些时间,但“尊重”永远是走近儿童、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B]二、小组合作评价,分数合理了吗?[/B]
        曾经在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时,我听到了一位班主任在提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积分制度,大大小小的积分细则有几十条,囊括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有具体的奖惩措施,奖即为减作业,惩即为加作业或为班级服务的其他劳动之事。看着一张张的积分单,看着密密麻麻的积分细则,我在佩服班主任工作做得如此兢兢业业、细化到位的同时不禁感慨:分里分外,孩子们真正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今天读到宋老师的这则案例时,我又想起了当时的感受,我对宋老师在工作中的积极创新的意识和做法非常感动,我也是做了十五年班主任的人了,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以种种手段来进行班务常规管理,最直接也是最有短期成效的就是以分数来记载。不可否认,班级管理需要细化,在这些细化的分数条款管理中,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了相应的约束,在分数的束缚中孩子们的行为有了自我约束的保障,在加减作业的诱惑里,很多孩童的行为有了约束力。但这样的约束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内在自我的要求还是外部强加的呢?
        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的“六阶段”令人深思:“让孩子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或是为了奖赏才去做。”当分数成为不同儿童的相同评价尺子时,当分数以一种斤斤计较的表情存在于儿童日常的生长轨迹中时,当儿童的成长历程成为分数量化的数据呈现时,它真的合理吗?
        [B]三、小组合作竞争,认知到位了吗?[/B]
        宋老师被投诉的根源并不在家长,而是这小组合作与竞争的思想认知没有到位。因为制度确立之初时,教师说了算,学生是被动接受,参与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小组合作与竞争的目的认知不到位,既而导致学生出现“极品”的评价语,又因为竞争是以同样的分数标准来衡量着每一个人的成长点滴,其不合理性导致组员之间的互相指责或是小组之间的不当竞争。从正面是,是因为学生对小组荣誉的在意和在乎,对影响小组荣誉的组员的“恨铁不成钢”;从反面看,是因为部分学生太在意这荣誉而忽视了对其他组员的尊重和宽容,竞争让他们失去了原本的善良和大度。
        不只是学生需要对合作和竞争加强认知,家长也一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家长是学生德育的另一支主力军,他们的积极参与会让德育工作更加高效。但案例中,家长对于班级中的小组合作与竞争,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只是被通知结果,却没能真正参与到其中来,成为推进活动、促进儿童发展的正能量。那么他们又怎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呢?那么“被投诉”就成为了事实!
        教育无小事,得与失之间,积淀一份理性的思考,收获一份成长的喜悦,亦未尝不是一件益事呢?[/size]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