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
    • 经验3407
    • 文章28
    • 注册2015-04-15
    [LINE-HEIGHT=37.32][FACE=arial][COLOR=rgb(51, 51, 51)][BGCOLOR=rgb(255, 255, 255)][SIZE=19px]小错误:科任教室应为“科任教师”[EM02][/SIZE][/BGCOLOR][/COLOR][/FACE][/LINE-HEIGHT]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
      • 经验3407
      • 文章28
      • 注册2015-04-15
      [P][ALIGN=center][SIZE=15pt]“结”在哪儿[/SIZE][SIZE=15][/SIZE][/ALIGN][/P][P][LINE-HEIGHT=20.0p][ALIGN=center][FACE=楷体][SIZE=12pt]作者:李臻       [/SIZE][/FACE]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小湖校区[/ALIGN][/LINE-HEIGHT][/P][P][SIZE=15] [/SIZE][/P][P]看了陈老师的《我的纠结》一文,相信很多没做班主任的老师都感同身受,而我们的陈老师在连续做了多年班主任之后突然作为失去了“班主任大权”的任课老师来处理班级的是是非非,其“纠结”就显得更加突兀和强烈,这在常理之中。但细细梳理开来,造成其纠结的症结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P][P]首先,班主任的霸权意识和任课老师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班主任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威信是最大的,这不仅由于班主任和孩子们接触时间长,更是因为班里大事小事都是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的话犹如圣旨一般,违者必惩,所以造成班主任“权倾朝野”的局面。在长期控制欲的作用下,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往往自作主张,一意孤行。无论是文中现任班主任胡老师还是曾任班主任的陈老师都体现出这方面的倾向:一开始胡老师答应陈老师中午让孩子们看书的事,结果“周一到周四要进行排练,就没有时间看书了”,执行的变更事项班主任和陈老师商量了吗?后来中午的时间调整为“周一和周二看书,周三是室内活动,周四是室外活动,周五是自由活动”,这些新规定胡老师又和陈老师沟通了吗?都没有!再说陈老师,由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习惯于班主任的操作,自始至终都想霸占中午时间开展阅读活动,从第一周到第三周开展阅读蹦极活动,“把学生天天关在教室里看书”,和班主任胡老师请示了吗?后来想通了,“让孩子既能看书,又能开展活动”,“思虑再三,决定把周五拿出来”,这些又和班主任协调了吗?从文中的叙述来看,只见行为冲突,不见思想交流,于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阅读活动以无权的任课老师愤懑地撕掉“阅读蹦极表”而宣告失败。[FACE=Arial][/FACE][/P][P]其次,学校管理的盲点造成班级课外时间安排的混乱和老师认知行为的偏差。从午饭后到下午第一节课之前这么长一段课外时间,当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沟通安排协调好,关键是在不能有效地协调好的情况下,学校管理者能否根据当时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安排课外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完全放手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抢时间”,造成中午活动的无序性和无常性,这几天是阅读,接下来又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甚或自由活动,在挣挣抢抢的过程中,各种活动都失去了规律性时间的保证,其效率必会大打折扣。实际上,无论是现任班主任还是陈老师,她们对各自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孜孜以求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陈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深知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千方百计地开展阅读活动,创造性地制定了阅读蹦极制度,一开始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然而却“好景不长”,活动受到阻碍,为什么?这与陈老师的认知偏差有关。试想,当读书活动受到班主任工作排挤的时候,陈老师认为“总觉得孩子们把时间都花在玩上面还是有点可惜”,“明年开展什么活动,让学生把精力和时间从活动转移到看书上来”,孩子们的室内室外或排练活动,怎么能说是“玩”呢?你把“精力和时间从活动转移到看书上来”,那么活动就不要开展了吗?学校教育就只有看书吗?很显然这是陈老师被“阅读”冲昏了头脑,因为她说语文课上,“只要稍一点拨,学生就能自然地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也就水到渠成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课文内容”,我想这是陈老师把阅读活动当成了语文课前预习了吧?且不谈阅读活动的技巧与作用,陈老师的这种认知偏差导致行为上的不妥(把学生天天关在教室里看书),也难怪班主任会反对。话又说回来,陈老师的这种思想行为恐怕与学校领导的行为导向脱不了干系。如果校领导一开始就准确定位课外阅读的内容,统筹规划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科学处理好阅读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关系,到后来还会出现像领导说的“凡是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对孩子看书总是不支持”那种情况吗?[FACE=Arial][/FACE][/P][P]要解开这个“结”,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FACE=Arial][/FACE][/P][P]第一,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大家都是学校教育者,都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盟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目标一致,任务不同,没有沟通协调不好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课外时间的安排应召集任课老师在一起讨论,根据老师学科活动的诉求,厘清轻重急缓,统筹安排,积极为“无权”的任课老师服务,保证任课老师的满意,就像陈老师以前当班主任一样,由于任课老师(英语老师)儿子住院,没能上班,导致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下滑,陈老师“每天晚上放学后,自觉帮忙督促学生背诵和默写英语单词”,做一些看似分外的事,这实际上拉近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的距离,班主任的工作势必会得到任课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她“感觉和所有的搭档(任课老师)合作都非常愉快”。[FACE=Arial][/FACE][/P][P]第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班主任有班主任的难处,任课老师有任课老师的苦衷,当对方的思想行为和自己的有了冲突而不能化解的时候,就有了“纠结”。如果单纯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势必会对对方产生成见,如案例中胡老师从班主任工作出发安排学生室内室外活动,忽视了任课老师阅读的诉求,造成陈老师的不满;而陈老师从任课老师的角度出发,开展阅读蹦极活动时“把学生天天关在教室里看书”,忽视了班主任工作的进行,导致胡老师有意见。事实上,如果双方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多了一份理解,各退一步,就会使矛盾逐渐化解。例如案例中提到学校评选“书香家庭”的时候,陈老师认为胡老师的儿子是全班最不爱看书的了,胡老师没有资格申报“书香家庭”,因此忿忿不平。事实上,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陈老师本人非常喜欢看书,儿子不爱看书,此时申报一个“书香家庭”,说不定能激励儿子从此爱上看书呢!当他有厌倦看书情绪时,说不定只要一句“你能对得起咱们家‘书香家庭’这个荣誉称号吗”就能助推他把书看下去。如果换位思考,胡老师可能就是这样想的,于是就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其“纠结”也许会自行化解。[FACE=Arial][/FACE][/P][P]第三,求助于学校领导的沟通和协调。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就某一观点矛盾到不可调和的时候,要想到找校领导出面解决。一方面,学校的领导作为中立人,处理问题会比较公平公正,另一方面,领导会从学校的全局出发,其决策决断也具有前瞻性和公信度。案例中陈老师精心设计的阅读蹦极计划中途“夭折”实在令人惋惜,如果陈老师把自己的计划构想和学校的相关领导谈一谈,求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领导可能会对那个班的课外时间做个统筹的安排,保证阅读活动的有序有效推进。[FACE=Arial][/FACE][/P][P]“纠结”人人会有,“解结”不尽相同。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要摒弃对立的情绪,多些对话,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和宽容,其“结”也就不攻自破,化干戈为玉帛。[FACE=Arial][/FACE][/P][P]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