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
    • 经验87
    • 文章1
    • 注册2022-04-08
    看完这个案例,我沉思已久。许多画面在我脑海中闪现,有从教这些年来接手过的几个某某某,有网络上看到的所谓“段子”,有名师书中的一些特殊案例......
    孙老师的“灵魂拷问”:教孩子向善我错了吗?我们首先聊聊“向善”。我一直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认为人性本恶,我觉得善和恶是分不开的,就像硬币的两面。人性更像是流水,它是需要引导的。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善恶的东西,所以才需要引导他们向善,因为如果你引导的是向善的环境,它就会更好,反之亦然。那么什么样的情况算非向善的环境呢?以近些来屡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来说,“向善”的教育没有处在良好的环境下,那么善反而会招来恶,“教孩子善良本来就是最大的错误”这个观点本来就是武断且片面的。在小鱼的案例这个教育环境下,教育的对象是刚刚需要学习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美丑的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和一个或许先天性神经发育不良的“特殊儿童”,所以教孩子向善毋庸置疑,孙老师的做法没有错。
    其实孙老师最大的困惑,不是如何对待小鱼这种“特殊儿童”,而是如何让其他的孩子理解他的做法,协调他们的关系。当班级里出现这样的学生,确实会让孩子陷入困惑,不知道怎么相处,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需要老师和爸妈同时正确的引导。特殊学生有不同的类型,有些是肢体有些是语言,还有的是卡在情绪上表面看不出来的,很明显小鱼是三者的结合体。小鱼和班里的同学已经同窗相处很多年了,其实大部分孩子应该能够知道“敬而远之”,也会理解老师的做法。以我班某同学为例,他会无故在课堂上大喊大叫,随意走动,打扰其他孩子上课,周围的同学对他几乎“免疫”,从不跟他一般见识。他的桌子下面每天都是水,有一次旁边女生的语文作业掉到地上被弄湿,女生一声也不吭自己拿纸清理,无法有怨言,因为在同学们眼中,这就是冥顽不化的一份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因为屡见不鲜,心生厌烦而视而不见,因为这样只会助长这位学生的坏习惯,也会让其它同学觉得老师不管;也不能恶语相向,这样会让其它同学因此带节奏造成群体鄙视。但我也在摸索,当他真正触犯了同学的利益,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引导,同学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班级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既不是过渡偏袒,也能照顾到其他同学?
    因此结合孙老师的做法,我有几点想法。
    第1, 爱心和智慧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两个因素。只有有了爱心,才能以赏识、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在爱的基础上,还要用有智慧:宽严有度、因材施教、收放自如、点到为止......孙老师应该继续发扬师爱,有闪光点就该表扬,犯了错也不能夸大其词认为孩子一无是处。
    第2, 多和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作用。不仅要让小鱼的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真是的情况,也要把小鱼的真实情况如实反应给老师,做到家校合力。其次协调好其他家长的关系,让所有家长充分了解小鱼的情况,才能共同引导其他孩子对小鱼暴力行为的看法。
    第3, 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家马卡连柯最大的法宝就是“集体”。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不仅仅是在理解小鱼的行为上,而是要从行动上联合解决小鱼的暴力行为。当小鱼再次出现无缘无故打人时,动手的对象就不止是某一个同学,而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班干部带头尽量多的人团结起来,不是针对小鱼,而是一起教育小鱼,监督小鱼的行为,让小鱼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大家无微不至的关心。
    第4, 从根本上拿掉“特殊儿童”的帽子。因为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是特殊儿童,这个身份就牢牢扣在他的头上,同学们会因为他的特殊性而疏远他,游离他。相反,让小鱼参与到群体的活动中来,从性格善良、善于相处的同学着手,多游戏、多互动,有问题一起解决,或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正像大仲马所说的那样:在等待和希望中包含着人类最深刻的智慧,只有有了耐心,我们才会觉得学生的反复是正常的,才会不断调整教育方式,永不放弃;只有有了爱心,我们才会无怨无悔的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倾注无数心血,从而创造奇迹。虽然教育者的误区总把自己当成圣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妄图拯救学生,但是我们必须抱着拯救苍生的态度,才能不负每一个孩子!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吴雨晴 15106669616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