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家长会

    (过渡: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本次家长会。本次家长会也是高中三年的最后一次家长会,现在距离高考还有  天。在这最后一次家长会上,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班级各任课老师等向在座的各位家长近两年来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一、学生的几次成绩:高三(上)期末、高三(下)一模、高三(下)二模

    1、如果成绩总体处于前30名,那么高考进入本科线相对较稳妥一些;

    2、30—45名的同学基本上是临界学生;

    3、最近的二模划线分数为335分;其中政治85达B、历史69达B。

    注:

    1、历次考试基本上分数线上下会有10多名学生,也就是说第30名和第40名的学生在语数外总分上相差会在10分以内(比如这次二模340是第23名,330是第35名,10分以内相差12个名次),这也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成绩看似不太稳定的主要原因。

    2、这次家长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通报成绩,相信学生的成绩学校通过校信通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已经收到了,这次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希望家长们与能够全力学校配合,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尽量保证学生的正常有序的学习。

    (过渡: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老师,在临近高考时,心情肯定会越来越紧张,甚至会是焦躁不安。其实,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反映,人在面临自认为重大问题面前,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这种紧张焦虑有时并不是坏事情,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人的一种启动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射,但若支配不好,往往会影响到最近学生的复习状态,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

     

    二、学生的心理状态

    (过渡:学生是高考的主角,老师家长是其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如何使这一部分“环境”的能量发挥到“点”上,以便对孩子的高考达到最大的辅助效果呢?我想首先和家长们了解一下高考前的心理状态)

    1、疲惫低效

    看到书就头痛,随时可以睡着;感觉体力、耐力、意志力到了极限,一心盼着高考后的放松。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个别学生较之以前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疲惫状态,从学生的神情动作上可以感受到其感应的迟钝。还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那时是中考前一段时间,自己定的闹钟一个小时居然没有把自己叫醒。这就是疲惫导致的结果。低效:看了半天突然缓过神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看起来在听课其实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2、茫然无序

    不知复习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复习,甚至不知道怎么样复习。不知道如何科学安排,抓到什么学什么。

    3、焦虑慌张

    感觉自己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没有别人学得好,时间上又感觉来不及,此时做事就不能够静心,心态很浮躁(考试前上厕所)。

    4、自责侥幸

    有同学一旦成绩测试不理想就立即自责起来,以对不起家长、老师等来进行自责(“几次成绩都不理想,压力很大,不好面对父母,觉得很对不起父母”),甚至产生自卑。适当自责可以促进前行,但过多的自责会瓦解人的斗志(气可鼓不可泄)。

    有同学成绩不稳定就产生了侥幸心理,在最后一个月放松自己,老想着以自己的高考运气取胜(极少数人)。

    5、想尽早解脱;想要放弃;迷信(穿衣服、洗头、天气、高考坐在第一排、这次考得好下次就考不好)

     

    三、家长行动

    (过渡:通过前面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识别压力,往往是战胜压力的开端。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上面的一个甚至几个状态,你该怎么办呢?你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前面一段与同学们的交流,我深切感受到,很多家长与自己孩子的交流上出现了问题,甚至出现了冷战的现象。下面,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高考前家长的行为状态的主要问题)

    1、过度关注。这可以是大部分家长面临的一个问题。过度关注的表现可以是:专门请假在家专职陪读;孩子学习的时候坐在旁边做事;孩子面临考试的时候对其学习方面问长问短等。

    2、过度小心。不敢惹孩子,无论对错,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孩子回到家,全家静悄悄”。

    3、不了解学生,关心表面化。不能够实质性地帮助学生,还一直在问“孩子,怎么了”。这种问话开始时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但如果每次问了以后又不能够给其实质性的帮助,下面他就会对你的这个问题抵触、不耐烦。

    4、家长自身情绪处理不得当。唠叨、发脾气是许多家长面临问题的直接反应,而这种反应带给学生的往往是叛逆和抵触,不利于其静心复习。

     

    四、家长能够做什么

    (过渡:针对于你孩子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个人觉得在这高考前的二十来天里,家长会要做的就是:创造自然的环境,合理适度关心,不轻易主动和孩子谈论学习)

    1、创造自然的环境。也就是说,高考前的这一段时间尽量保持平时的生活节奏,尽量不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比如:不没事找事(拿没有根据的怀疑来干扰自己的孩子,经常用的口气是:你是不是又干什么什么了);不故意制造紧张氛围(比如主动在家里挂倒计时);避免亲友来访(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以孩子高考为由拒绝正常的活动);不强硬要求与电脑、电视、电话绝缘……

    2、合理适度关心。也就是说,不属于自己关心的范畴不过多讨论(比如: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如何学习的问题);适度关心(饮食上,忌大鱼大肉大补,以平淡、可口、卫生为原则)。不要故意制造“静极了”的氛围。

    3、不轻易主动和孩子谈论学习。虽然我们的心理与学生的心理同样焦虑,有时非常想说一说,催一催,但还是不要轻易谈论学习和成绩为好。

    (过渡:有家长可能会感觉到对孩子的关心是“关心多了,孩子压力大;关心少了,家长压力大”。比如周末孩子睡到七点钟,家长就极想叫醒孩子。)

     

    五、近期安排

    1、时间

    上午:6:20~11:20(最后一周为7:00钟进校)

    下午:1:40~5:30(晚自习时间未变)

    下星期中午会留给学生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午间练习到20号截止

    2、大事通报

    (1)5月26日前,班主任将高考时间信号表、网上阅卷作答须知发到考生,学校通过闭路电视统一作高考考试指导;

    (2)5.27—28,按照高考时间信号要求组织“三模”;

    (3)5.29—30,学生自习、教师辅导;

    (4)5.31—6.1,上课,任课教师不再布置

    (5)6.2—6.3,学生自习、教师辅导

    (6)6.4—6.5,上课(临时课表)

    (7)6.5前完成代办费的结算、学生图书归还、高考期间寄宿生自习辅导安排

    (8)6.6 上午  1-2节课  2B铅笔发到考生(每人两支),任课老师、班主任作考前辅导         3-4节课  大扫除,布置试场

             下午  4:00  送考教师与考生熟悉试场、英语试听

    (9)6.6晚—6.9晚值日领导到校值班,考试科目教师和班主任到校辅导,高三分管领导到校巡视

    (10)6.10  下午2:00学生到校,举行毕业典礼

    (11)6.25前高考成绩通知

    (12)6.27—6.30第一阶段填报志愿

         7月底  第二阶段填报志愿

    注:从5月31日起不再要求学生早到校,不再上早读课,要求学生早上7:00前到班。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53
      • 经验3739
      • 文章236
      • 注册2010-05-03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93
        • 经验3948
        • 文章74
        • 注册2010-01-29
        “我最喜欢的老师”杂想
        今天上午升旗仪式,高二某班的班长作关于“我最喜欢的老师”的发言,说了关于最近举办的《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并且在第二轮评选获胜的10位老师中选取了三们位老师(每个年级选取一位),读了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其中高三年级选取的居然是我,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工作近三年来,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受此表扬,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当从广播中飘出“年轻有为、活泼而不失稳重”时,我禁不住笑了,同时也听到我的学生们在我的背后也嗤嗤地发笑。这笑里藏着什么样的滋味:高兴、窃喜、害羞、拘谨……兼而有之吧。

        我为什么会成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我曾经试图去想这个问题,但最终还不是非常明白。因为在我的惯性思维中,这样的评选最终很难能够“容忍”得了我,想想吧,有那么多有威望、有经验、老资格的老师,怎么能如此轻易让年轻、没资格、无威望的我出来“显摆”呢?

        结果却如此出乎意料。

        在上次与几个同事一起吃饭,他们说这次活动是由团委组织的,公平公正方面还是可以的。个人觉得,如果真正能够“公平公正”起来,年轻老师倒应该确实会被选出一部分来。比我早一年工作的小刚、比我晚一年工作的戴亮亮,外加一个我,我们三人的入选,让我感觉这次的评选“公正”度还可以。

        在我们学校,我觉得,如果去除“外在的威严”和“多年的经验”,年轻老师确实在许多方面普遍比老教师做得要好,更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年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工作的热情度上面普遍比老教师做得更好。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年轻老师对学生也许会更有感情,而这种感情在平时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往往能够被体现出来和被学生感知。不得不承认:年轻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更容易深入。虽然说年轻老师在经验上面确实不如老教师,包括与学生的沟通经验上面,但在交流方面,学生并不是一味地看重你给他的建议,也并不一定时时需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时时切中要害,让你去看穿他,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种理解,需要老师与其在心灵上产生某种共鸣。一般地,可能越年长的教师越需要维护自我的“尊严”,同时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老教师理解他们的问题方面越困难。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甚至于年轻教师)方面表现的神态让人很“难过”,摆在脸上的高傲、冷血让学生感觉不到一丝温暖,“我跟他打招呼,他面无表情”——这是许多学生对一些老师的形容,而这些老师大部分是老教师。当然,也有老教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比如我校的李安中老师,他见到每一个人都是面带微笑,深深点头示意问好,非常谦逊。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年轻教师由于其“年轻的心态和行为”而更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从这次评选中也显现出来,那就是“大学科”的老师比“小学科”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就拿高三最终选取出来的四位“十佳教师”来说吧,有三位是数学老师、一位是语文老师。我想这多少应该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跟学生接触的时间越长,与学生产生的联系越多,才越可能更受学生欢迎。从一些名师那里也可以证实这一点,试看名师们,哪一位不是从“泡在学生堆里”成长起来的——李镇西利用假期与同学们共同游玩;魏书生将教室当成办公室;《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利用业余时间将学生们训练成了小莎士比亚;网络教育名人明霞虽然是教“小学科”的,但她能够利用一切时间与学生们呆在一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总之一句话,所有名师基本上都付出了非一般老师所不能够付出的时间与学生们相处,都是在与学生们的时间陪伴下成长并成名的。

        教师,要想做得不一般,也只能够通过学生体现出来。了解学生、研读学生就需要陪伴学生。就如不可能有没摸过枪的神枪手一样,也不会产生没有学生陪伴过的名师。由此,我常常怀疑一些所谓“教育专家”,基本上不跟学生接触,有的只是“闭门造车”,如此一来,这些“专家”如何谈教育、怎敢谈教育呢?

        话转回来,这次的评选,让我还有另外的一个感悟:艰苦中培养出来的感情往往比快乐中产生的感情更持久和耐人寻味。数学令许多学生头痛,也是许多学生一直以来想努力战胜的学科,许多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吃了不少的苦,经历了不少伤痛和挫折,但回味起来,却会比轻松的小学科更让人觉得深长。也许平时的我们向往快乐和安逸,但如果生活真的失去了其艰难险阻的一面,生活的色彩肯定会暗淡下来,甚至于变得无意义。

        所以,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人也会欣赏生活中的波折,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15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