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可以这样当老师之三 ——可以这样导学生
    [B][/B][SIZE=4][B][SIZE=6]可以这样当老师[/SIZE][/B][B]  [/B][/SIZE]
    [SIZE=4][B][/B]一直以为自己积累的资料太散,很难整理,一整理,觉得还有点系统性,现在打算把二十万字左右的材料整理成三大块,不知能否坚持到底,先把部分材料呈现出来,与各位朋友分享:[/SIZE]
    [SIZE=4][B]A[/B][B]版  可以这样导学生[/B][/SIZE]
    [SIZE=4][B]B[/B][B]版  可以这样待自己[/B][/SIZE]
    [SIZE=4][B]C[/B][B]版  可以这样帮家长[/B][/SIZE]
    [SIZE=4][B][/B][/SIZE]
    [SIZE=4][B]B[/B][B]版  可以这样待自己[/B][/SIZE]
    [SIZE=4]●坦然地面对不理解[/SIZE]
    [SIZE=4]●话说“传来言语不可信”[/SIZE]
    [SIZE=4]●不 知 是 福——免受伤害一招[/SIZE]
    [SIZE=4]●我选择了“欣慰”[/SIZE]
    [SIZE=4]●人可以有私心吗——读《真诚的世俗》[/SIZE]
    [SIZE=4]●都是“应该”惹的祸——读《少谈“应该”》[/SIZE]
    [SIZE=4]●优秀教师眼中无“小偷”-----兼谈“内源性”尊重及其保健作用●寻找情绪困扰之源,体味“超凡脱俗”之妙---------“合理情绪疗法”解读和新探 [/SIZE]
    [ 此贴最后由一路追梦在2010-12-3 13:32:56编辑过 ]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COLOR=#000000][BGCOLOR=#226ddd][SIZE=6][B]B版:可以这样待自己[/B][/SIZE][/BGCOLOR][/COLOR][/ALIGN][ALIGN=center][SIZE=6][B][/B][/SIZE] [/ALIGN][ALIGN=center][SIZE=6][B]坦然地面对不理解[/B][/SIZE][/ALIGN]
      [SIZE=4]   坦然地面对“不理解”,这是一种胸怀,是常人所不具备的品质,但经过下面的调节,一般人也可能接近或达到那种境界。[/SIZE]
      [SIZE=4]  第一,认识理解的实质。心理学家对“理解”的内涵作了极为精僻的揭示:“理解一个人就必须进入他的情绪和思想领域中去,以他人的眼光看他人的世界,以他人的心情领会他人的心情,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以我的眼光看他人的世界很容易,而要以“他人的眼光看他人的世界”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既然理解如此之难,何必去勉强别人理解自己呢![/SIZE]
      [SIZE=4]  第二,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许多人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存在着一个错误的理念:“别人应该理解我”,因而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就生出种种不快和痛苦来。倘若有上述情形,不妨这样说服自己:“理解”本来是一件难事,“别人应该理解我”这种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烦恼,应该抛弃。此外还有必要树立起一种新的理念:被理解是幸福的,不被理解是正常的,部分被理解应该满足。若能如此想开去,那么在种种“不理解”面前,就能够无怨无悔,心平气和。[/SIZE]
      [SIZE=4]  第三,运用语言调节。当自己的情绪不可遏制时,用警句或有影响力的语言提醒、暗示自己,能起到自制的作用。当不被理解而产生剧烈的内心冲突时,可以反复告诉自己:不求别人的理解,但求问心无愧。这样想常常能消除或减弱“不被理解”所带来的哀怨情绪。如果能够坦然地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对自己至少有三大好处:一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精力,用于做实事;二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痛苦、烦恼,使自己经常保持一个好心境;三可以改变自我形象,提高精神境界。[/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 [/FACE][/SIZE]
      [ 此贴最后由一路追梦在2010-11-28 10:08:35编辑过 ]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SIZE=6][B]话说“传来言语不可信”[/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6][B]——来自记忆实验的启示[/B][/SIZ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SIZE=6][B][/B][/FACE][/SIZE][SIZE=4]   在人际交往中,“传来言语”常常成为导致朋友、同事、邻里、亲戚之间关系失和的罪魁祸首,正因:为如此,当某种误会发生的时候,总是有好心人会以“传来言语不可信”这句不知被人们用上了几千次、几万次的俗语来劝慰当事人。为什么“传来言语”不可信呢[FACE=Times New Roman]?[/SIZE]我想起了大学时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同事[FACE=Times New Roman]A[/FACE]告诉大家“小张昨天吐血了,吐出了三丝鹅毛似的血。”[FACE=Times New Roman]B[/FACE]听了以后对旁人说:“小张吐血了,还吐出了三根鹅毛”。当[FACE=Times New Roman]C[/FACE]再次转述的时候则变成了“小张吐血了,昨天还吐出了三只大白鹅”。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去考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故事揭示出的一个事实:几经转述后的信息与原始信息往往是大相径庭的。[/FACE][SIZE=4] [/SIZE]
        [SIZE=4]    著名心理学家[FACE=Times New Roman]Bartle[/SIZE].[FACE=Times New Roman]ttF[/FACE]做过这样一个记忆实验[FACE=Times New Roman]([/FACE]游戏[FACE=Times New Roman])[/FACE],让第一位讲一个短故事给第二位,然后再由第二位转述给第三位……。当最后一位讲出这个短故事时,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实验发现,即使参加游戏者都认真倾听并尽量忠实地复述。最后的故事也不会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研究还发现:以往的记忆和经验影响到人们对故事的理解,而对故事的理解影响到他们的复述。也就是说,人们记住的往往是他们所理解的东西,那些与自己理解不符合的情节会被遗忘或歪曲。[/FACE][SIZE=4] [/SIZE]
        [SIZE=4]    其实有不少研究者重复过类似的实验,比如让大家挨个地转述一个短信息或一句话,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所有这些都说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遗忘的作甩,发生错误是必然的。这样您觉得“传来言语”还可信吗[FACE=Times New Roman]?([/SIZE]蒋玉燕[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 [/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SIZE=5][B]不[/B][B][FACE=Times New Roman] [/SIZE][/B][B]知[/B][B][FACE=Times New Roman] [/FACE][/B][B]是[/B][B][FACE=Times New Roman] [/FACE][/B][B]福[/B][B][/B][/FACE][/ALIGN][ALIGN=center][SIZE=5][B]——免受伤害一招[/B][B][/B][/SIZ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FACE][/SIZE][SIZE=4]  《开心快乐的[FACE=Times New Roman]82[/SIZE]个妙方》中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现摘录如下,以飨各位:人生的许多苦恼都是从“知道”而来,人间许多事情,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便没有所谓的痛苦。不该看到的事,不该听到的话,不该了解的机密最好别去查问——不知是福。[/FACE]
          [SIZE=4]   很多年以煎,我第一次申报中级职称时没有成功,当时有人建议去查一查,问题出在哪儿,是谁起了负面作用。当时我知道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年限不足,至于其他原因我根本不想去追查,不知道什么事都没有,一旦知道了点什么,就会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来。何必苦了自已呢[FACE=Times New Roman]![/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近几年,由考试科目老师变成了“副科”老师做的工作很杂,心理辅导和教育科研两块就够呛的。说实在话无论是心理压力还是实质性的工作,一点也不比以前轻松,这一点知情的学校领导也承认。可得到的报酬却比任考试科目时少。尽管如此,许多不知究竟的老师还以为我是一个悠闲自在的人。面对这样的处境,有不少好心人为我抱不平,想给我提醒点什么。每当这时,我总是故意把话题扯开,因为我承受不起,还是不知道为好。正是凭着这一着,使自己免受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这么多年来我觉得这方法屡试屡灵验。[/FACE]
          [SIZE=4]   “不知是福”这个方法真好,我不仅用它来保护自己,而且还用它来保护朋友。人际交往中“闲言碎语”总是免不了的。当听到一些不利于朋友的话或事时,如果不会对人构成实质性的伤害,我就坚持三缄其口。因为我明白:这种善意带给朋友的只会是伤害,有时可能是毁灭性的伤害,而决不会是有益的帮助。现在把这方法推荐给老师和同学,愿太家能和我一起分享“不知是福”的快乐。[FACE=Times New Roman]([/SIZE]蒋玉燕[FACE=Times New Roman]2003[/FACE]。[FACE=Times New Roman]1)[/FACE] [/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SIZE=6]我选择了“欣慰”[/SIZE][/ALIGN]
            [SIZE=3]   [/SIZE][SIZE=4]暑假里,我接待了几位高中学生的来电、来访。正巧,初中时她们都是我的学生,进了高中,遇上了难以摆脱的困惑,前来求助。“她们没有学会自助,是否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正想深刻地检讨自己的失职,又一种思绪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工作没有白做,她们毕竟养成了一种求助意识,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啊!这不是心理辅导的成绩吗?再说,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自助,这是一个需要方方面面参与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心理辅导老师,靠屈指可数的几节心理辅导课所能解决的。”想到这里,我心里释然了。[/SIZE]
            [SIZE=4]  记得有位心理辅导专家说过“心理辅导提倡‘中庸之道’。”比如说责任感吧!过强过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只有适度才是健康的心态。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类善良的人,他们有着太强的责任感,总是过分地责备自己,常常把本不属于他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这样的人虽然品德高尚,但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因而会活得很苦很累。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请记住“不要总把别人的过失揽到自己身上。”[FACE=Times New Roman] [/SIZE]当然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不是吗?当旧时学生前来求助时,盯在“学生没有学会自助”这一消极面上,就会感到失败,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看到“学生形成了求助意识”这积极的一面,就会感到成功,从而产生由衷的欣慰。在自责和欣慰之间,该选择哪一个呢?最终我选择了欣慰。(蒋玉燕)[/FACE]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B][SIZE=4]人可以有私心吗[/SIZE][/B][/ALIGN][ALIGN=center][B][SIZE=4]——读《真诚的世俗》[/SIZE][/B][/ALIGN]
              [SIZE=4]    侄儿小星前些日子有些闷闷不乐,原因是他在思想品德测试中,一道题目答错了,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那道题目是:“假若本地发洪水,你家里有一台高档电脑与学校一台旧电视机都面临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你先抢出什么?”全班同学都回答:“先抢出学校的旧电视机。”唯独小星说:“要先找一条船,把自家的高档电脑和学校的旧电视机都抢出来。”老师批评他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并且告诉他:自家的事最大也是小事,国家和集体的事,最小也是大事。我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对的。我的观念发生变化是在做了一道外国的测试题之后。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某人驾车在一乡村公路上驶过时,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救过他命的医生,一个是他心仪已久的漂亮女郎,而此人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此人第一个应搭载谁?从感情上说,我觉得应搭载医生,医生是救过自己命的人,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个自然是妙龄女郎,因为这个夜晚对于爱情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有时间的话自然要返回来搭载那位老太太,因为她毕竟有病在身,何况年纪又那么大。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最终的选择是:与医生和妙龄女郎说清楚,请求他们的原谅,让自己先送老太太(我能想到这一点,要感谢老师多年的教育)。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我得承认这个答案比我所有的选择都高明:既报了恩,又做了好事,还能有机会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真是一举三得!这个答案自然是有私心的,但比我最后设想的那个所谓“无私”的方案更有人情味,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其实,也不是外国人特别聪明,而是在宽容的文化背景下,一个人容易产生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应该怎样认同思想的多样性,尊重个人权利与人们实际道德水准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做法有点偏颇,好像什么事一与“私”搭了边,人的道德水准就会降低一个档次。我们唯独想不到公与私,崇高与世俗并不是那么水火不相容,许多时候它们恰恰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要知道,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世俗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啊![/SIZE][ALIGN=center][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游宇明)[/FAC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FACE][ALIGN=left][B][SIZE=4]追梦读帖:[/SIZE][/B][/ALIGN][ALIGN=left][SIZE=4]“第一个应搭载谁”这个故事的内涵是很深刻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这里至少代表了两种理念:[/SIZE][/ALIGN][ALIGN=left][SIZE=4]传统德育理念:先人后己或大公无私(常常以牺牲自我为代价)。[/SIZE][/ALIGN][ALIGN=left][SIZE=4]心理辅导理念:己人兼顾或公私兼顾(心中有他人,也有自己)。[/SIZE][/ALIGN][ALIGN=left][SIZE=4]前者体现“只顾他人不顾自己”的价值取向,是违背人的本性的、非人性化的。所以传统德育培养出来的往往是虚伪的“君子”。后者体现的是“既善待自己,又帮助别人”的价值取向,就比前者更人性化。所以有人说:心理辅导培养的是诚实的“凡人”。[/SIZE][/ALIGN][ALIGN=left][SIZE=4]如果转变一下观念,助人和利己在许多情况下并不矛盾。当然两者一旦发生冲突,这时如何决择就要受道德水平的制约。[/SIZE][/ALIGN][ALIGN=left][SIZE=4]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能学会“己人兼顾”,将来会减少许多困惑,增加许多快乐。在电视中曾看到一个人为帮助他人而让自己受尽了委屈,最后他总结说:助人不能损己(大意)。我以为助人能不损己自然是最好。若做不到,那损点己没关系,但损得过多了(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心理困惑,影响心理健康。[/SIZE][/ALIGN][ALIGN=left][SIZE=4][/SIZE][/ALIGN][ALIGN=left][B][SIZE=4]邻都风铃:[/SIZE][/B][/ALIGN]
              [SIZE=4]传统德育理念:先人后己或大公无私 (常常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心理辅导理念:己人兼顾或公私兼顾 (心中有他人,也有自己) 。说得太好了,谢谢蒋老师![/SIZE]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声望+4
                • 财富2
                • 积分5158
                • 经验351457
                • 文章5022
                • 注册2008-07-31
                祝贺蒋老师新帖开张,我们论坛又多了一道大餐。

                http://blog.sina.com.cn/jinchengli
                1、拙著《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深受好评。新作《不怕学生搅局——教育机智修炼之道》、《优秀班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校长最有效的激励艺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个心理学智慧》陆续出版。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乐山[/U]发表的内容:[/B]

                  祝贺蒋老师新帖开张,我们论坛又多了一道大餐。[/QUOTE]
                  得到乐山老师的支持,很高兴。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SIZE=4][B]6.都是”应该”惹的祸[/B]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在学校心理辅导室值班,大约八点钟光景,外校的一个班主任小林老师来找我,并讲述了他与家长之间发生的故事:[/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这学期班里来了一个20岁,而且已经有恋爱对象的女生小A。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安排大扫除,小A因为身体不适叫来了男友帮忙,班主任见了,感到这样不合适,就找小A谈话,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小A不回答,小林老师又让她写出自己父母姓名(大概档案中没填写),小A还是不写,并说:父母远在外地,不会管的……结果闹僵了,小A把情况告诉了男友父母,男友父母双双来到学校,又吵又闹的,最后事情不了了之。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过了一段时间,小A要求住校。小林老师担心小A住校会影响其他学生,于是就找领导去说明情况,领导就表明了态度:不同意住校。小林老师就向小A去转达学校领导的意见。小A与班主任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这以后班里发生了一桩”联名告状事件”——几个同学写联名信给校长,要求撤换班主任。小林老师自然是非常生气,开始调查这件事,查出是小A所为(发起者)之时,在不够冷静的情况下,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小A的行为进行了特别严厉的批评。这样一来,小A男友的父母又来兴师问罪,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并扬言说:”下次要告到局长那儿去。”。听说当时家长的态度和语气确实非常傲慢和狂妄,连周围老师都看不下去了……。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小林老师觉得这样的事件不处理,以后怎样教育其他学生?于是强烈要求学校给小A以一定的处分……学校领导则劝慰说:”不要急,先调整好心态再说……”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小林老师觉得很委屈,也很困惑,很担忧。怎么会遇上这样的学生?接下去该怎么办?我真的不想当这个班主任了。以后要是她”公婆”动不动找上来,该怎么办?…… [/SIZE][/ALIGN]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left][SIZE=4]   听完叙述,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我得回家了。我告诉他:“会有办法的,明天我给你介绍北京教科院王晓春老师的文章,保证你会高兴起来。”[/SIZE][/ALIGN][ALIGN=left][SIZE=4]    第二天晚上,那位性急的小林老师来了。我就打开电脑,让他看王晓春老师的两则案例及点评[FACE=Times New Roman]------[/SIZE]“少说应该”、“好脾气与思维方式”。 [/FACE][/ALIGN][ALIGN=left][SIZE=4]   小林老师读完第一则案例,就看王老师的点评“少说应该”,看着看着,小林老师不断嚷嚷起来:“精彩!精彩!”在兴奋和激动中,他看完了第二篇。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看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有信心走出困境了吗?”[/SIZE][/ALIGN][ALIGN=left][SIZE=4]“心情很好了!”进来时的愁容不见了,只见到一脸的灿烂。 [/SIZE][/ALIGN][ALIGN=left][SIZE=4]“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过去你头脑中有哪些应该?”[/SIZE][/ALIGN][ALIGN=left][SIZE=4]“是好象有许多应该……”[/SIZE][/ALIGN][ALIGN=left][SIZE=4]“你找小[FACE=Times New Roman]A[/SIZE]谈话,小[FACE=Times New Roman]A[/FACE]应该告诉你父母的姓名,她不说你就生气。小[FACE=Times New Roman]A[/FACE]身体不适,应该向老师说一声,而不能把男友带到学校来,小[FACE=Times New Roman]A[/FACE]不这样,你又生气。小[FACE=Times New Roman]A[/FACE]男友的家长应该尊重人,这么不讲理,你就受不了……”[/FACE][/ALIGN][ALIGN=left][SIZE=4]“对,对,对,就是这样。”[/SIZE][/ALIGN][ALIGN=left][SIZE=4]“外界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前是否把简单问题复杂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4]“有点。”[/SIZE][/ALIGN][ALIGN=left][SIZE=4]“是否是‘应该’在阻碍你的工作?这些‘应该’是不是‘应该’? ”[/SIZE][/ALIGN][ALIGN=left][SIZE=4]“我明白了许多,谢谢蒋老师。”[/SIZE][/ALIGN][ALIGN=left][SIZE=4]“不要谢我,你要感谢王老师。”[/SIZE][/ALIGN][ALIGN=left][SIZE=4]“知道该怎么办了吗?心情好了办法就会有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差不多,现在班里有事,我得回去了,明天还想与您聊聊……”[/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应该”使人生气,“应该”使人不能包容,“应该”使人失去理智和冷静,“应该”使人变得愚笨,“应该”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看来许多时候都是“应该”惹的祸啊! [/SIZE][/ALIGN]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B]少谈“应该”[/B][B][/B][/ALIGN][ALIGN=center][B]王晓春[/B][B][/B][/ALIGN]
                        1、学校规定了学生就应该执行,不执行我就“震惊”。 2、教师找家长,家长就应该把孩子管住,家长不管我更“震惊”。 回归老师用两个“应该”换回了两个“震惊”。回归老师愤怒了,寒心了。 其实回归老师一开头就想错了。这两个“应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只要教师一规定,学生就全遵守,天下哪有如此惬意的事情?果真如此,教师这个职业不也太“小儿科”了吗?当老师不也太容易了吗? 我说句怪话(其实是实话):任何规定都是为了有人违反而设置的。没人执行的规定是无效的规定,没人违反的规定也是无效的规定(不必要做此规定)。大多数人执行,极少数人违反,这是规定发挥作用的最正常状态。有什么可“震惊”的呢? 学生上网吧原因很多,各个不同。教师不思调查研究,对症下药,却想极其简单地通过一纸“规定”杜绝之,不也太天真了吗?要是这样能解决,网童问题早就不存在了。 教师管不了,于是请家长。请问家长就一定比教师高明吗?你没有办法,为什么家长就应该有办法?他的素质一定比你高吗?他的威信一定比你高吗?他的办法一定比你多吗?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种想用家长管住孩子的办法,更是太天真了。很多家长早就失控了,他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弄好呢?我要是回归老师,估计某个家长根本管不了孩子,我就不指望他,除非绝对需要,我不会请他来学校。本来他弄不好孩子就一肚子火,我把他请到学校来告孩子的状,他若素质低,就完全可能把这股火都发到我身上,我不是自己往脏水盆上撞吗? 我真的希望老师们以后少用“应该”这个词。世界不是按我们认为“应该”的那个样子存在的。科学只谈“是什么”, “为什么”,不谈“应该如何”。科学家从来不说海啸应该不应该发生。它发生了,这就是事实,我们的任务是研究它,对付它,争取下次能预报它。如此而已。”应该”是一种体现道德诉求的语言。只有这样一种道德思维方式而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就会使人每日忿忿不平,因为他发现世界总不按“应该”的那样呈现。 回归老师的思维方式实在太简单了,令人吃惊。这样想事情,只能在工作中连续碰钉子,收获一大堆烦恼。 我毫无替犯错的学生和不讲理的家长辩护的意思。他们的表现是一种客观现实,我要学会更高明的办法教育他们和对付他们,我不能沉溺在“应该”的美梦中。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积分1041
                          • 经验62565
                          • 文章1056
                          • 注册2006-05-10
                          [ALIGN=center][SIZE=4]寻找情绪困扰之源,体味“超凡脱俗”之妙[/SIZE][/ALIGN]
                          [SIZE=4]-----“合理情绪疗法”解读和新探[/SIZE]
                          [SIZE=4]   体验过“合理情绪疗法”妙用的人,无不赞叹其神奇。教育理论特级教师方方老师称之为“快乐的金钥匙”,一点不为过。笔者曾亲历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因家长的过激行为而愤怒万分,痛苦万分,后来让他阅读了一篇蕴含着“合理情绪疗法”原理的经典短文。当时这位老师边读边嚷:“精彩!精彩!”多日的愁云不见了,长久解不开的心结消融了。为了帮助教师较快地掌握快乐的金钥匙,笔者对“合理情绪疗法”的精髓进行了压缩、解读,同时还结合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践,把自己新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以飨各位。[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一、“合理情绪疗法”解读[/FACE]
                          [SIZE=4]   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精髓如下:[/SIZE]
                          [SIZE=4]   [B][FACE=Times New Roman]1[/SIZE][/B][B].人的情绪与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价所引起。[/B][/FACE]
                          [SIZE=4][B]   [/B]佛教创始人悟出的禅理是:人的痛苦来源于欲望。艾利斯借用古希腊哲学家的一句名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该理论被称为[FACE=Times New Roman]ABC[/SIZE]理论。[FACE=Times New Roman]A[/FACE]指诱发事件,[FACE=Times New Roman]B[/FACE]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FACE=Times New Roman] C[/FACE]是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情绪或行为反应。通常人们都认为外部事件[FACE=Times New Roman]A[/FACE]直接引起了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FACE=Times New Roman]C[/FACE],即是[FACE=Times New Roman]A[/FACE]引起了[FACE=Times New Roman]C[/FACE]。艾利斯认为[FACE=Times New Roman]A[/FACE]不是引起[FACE=Times New Roman]C[/FACE]的原因,[FACE=Times New Roman]B[/FACE]才是引起[FACE=Times New Roman]C[/FACE]的直接原因。如两个很口渴的旅游者,同样看到半杯水,一个说:“太好了!这里有半杯水。”另一个说:“唉!只有半杯水。”显然这里高兴或不高兴并非由“半杯水”([FACE=Times New Roman]A[/FACE])决定,而是由对“半杯水”的看法([FACE=Times New Roman]B[/FACE])引起的。[/FACE]
                          [SIZE=4]   [B][FACE=Times New Roman]2[/SIZE][/B][B].人的认知或思维方式,有理性、非理性之分。理性的认知会使人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非理性的认知则是情绪困扰的来源。[/B][/FACE]
                          [SIZE=4][B]    [/B]同样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认知评价和情绪反应。如果坚守非理性认知:“别人应该理解自己”,遇到他人不理解自己时,就会十分痛苦,怨天忧人。如果持有理性的认知:“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本来是一桩很难的事情,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不被人理解也是正常的。”其结果会使人产生坦然、愉悦的心态,就会免去许多无谓的烦恼。正是由于非理性认知导致了人的情绪困扰。[/SIZE]
                          [SIZE=4]   [B][FACE=Times New Roman]3[/SIZE][/B][B]、常见的非理性认知具有[/B][B][FACE=Times New Roman]3[/FACE][/B][B]种典型特征。[/B][/FACE]
                          [SIZE=4][B]   [/B]艾利斯还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信念。韦斯勒等又对艾里斯总结的[FACE=Times New Roman]11[/SIZE]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加以概括和简化,总结出三种较典型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即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FACE]
                          [SIZE=4]   [FACE=Times New Roman]1[/SIZE]、绝对化要求。绝对化要求常常和应该、必须等词汇联系着,比如:“别人不应该误解我”,“做事应该公平”,“家长应该讲理”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事实上这类绝对化的要求总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老师遇到不理解、不公平时就痛苦,遇到家长不讲理就生气,就想不通,就是因为其头脑中有绝对化要求在作怪。[/FACE]
                          [SIZE=4]    [FACE=Times New Roman]2[/SIZE]、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如有的学生一次数学没考好,就认定自己数学很失败,整个人很失败,以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FACE]
                          [SIZE=4]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Times New Roman]3[/FACE]、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艾利斯指出“糟糕至极”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坏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性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学生对考试焦虑的担忧:“要是考砸了一切都完了”,“考不上大学一生都完了”这实际上是“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认知。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既是非理性认知的三个特征,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三种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情绪困扰常常来源于上述三种不合理的认知方式。[/FACE]
                          [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1&ID=208226][B]追梦班主任工作室[/B][/URL] [URL=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1408&ref=suggest-1-0=][COLOR=red][B]《放下掸子教孩子》网购地址[/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