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
    • 经验11
    • 文章1
    • 注册2005-03-24
    [ALIGN=CENTER]传承不能丢,创新方更佳
    ——新“课改”实施中“传承”与“创新”的反思[/ALIGN][ALIGN=CENTER][/ALIGN]
    四川省安岳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 扬  邮编:642350[ALIGN=CENTER][/ALIGN]
    我国新“课改”实验区实施新课程三年多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充分显示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活动使师生在教与学上所取得的可喜变化。但也勿庸讳言,在实施新课程中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与探究。现仅对新课程实施中“传承”与“创新”的问题简述于下。
    采用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对原有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是完全必要的,它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它能改变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课程内容“偏”、“难”、“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状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使新课程具有了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并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都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确有部分教育工作者把“新”与“旧”,“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我国原基础教育真是一无是处,毫无传承的需要,人们的头脑应该来一场彻底的头脑“风暴”,也不管是渣滓与是精华,似乎要把原有的东西连根拔掉。这多多少少造成了人们对新“课改”的一些困惑与混乱。是的,一场改革需要人们改变一些头脑里固有的意识,也需要有外界强有力的推动的。但是,以“风暴”的方式来进行,常常有可能缺乏理智,狂风起处,辨不清东南西北,分不明孰是孰非,一切都被刮跑了。原有的不能传承,新的又难以为续,一线教学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这样既不能达到新课程的目标,更不能真正利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而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任何割断历史,一概否定历史,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中国悠久的教育史,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它辉煌的一页,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现在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就连我们自己曾深恶痛绝的科举制度,现在也在世界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建国以来的基础教育也以不菲的成就受到西方国家的好评与借鉴,一些对本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为国家培养人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我们不能夜郎自大,我国的教育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成为历史的虚无主义者。我国原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应该得到肯定,并在新的形势下加以传承与发扬光大,而不能一概否定。
    比如我国的双基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应该传承,而不能因为它的“过于”而抛弃它。现在一些学校或教师,一说“轻知识,重能力”就再也不注重“双基”的落实了,一说“重过程,轻结果”就一概不管教学的效果了。到头来是一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满堂活跃,结果是除了好看的形式外,并没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与能力。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是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呀。试想,一个学生没有“双基”的基础,能对培养他们的其它能力有好处吗?我们的一些教师就没能正确理解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原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的阐述,文中多处用了“过于”一词,是说它原课程太过分注重“双基”了,从而影响了学生其它能力的形成,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但并没否定“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说,任何缺失了“双基”教学都不是成功的教学,学生没有“双基”作为基础,其它一切都可能是一句空话,何谈素质教育。
    又比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把接受性学习认为是旧的教学方法,根本阻碍了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于是不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硬是把每堂课上成探究性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非得要让学生碰得头破血流才能获得一点知识。如果是这样,前人已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再重复地去研究才获得,(甚至探究了也还未获得),那他们该需要花多少时间去重复前人已证明了的知识?那还要我们教育机构干什么?其实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自己独有的优点:如有助于系统地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有助于组织教学和实施检核评估;有助于在相对较少时间内有效的传授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当然也有缺点:如轻视学生的持续学习方法的培养,轻视学生的需要和经验,知识积累易出现死记硬背,肢解了学生完整的生活,单一式的讲解式教学方法等。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的优点也抹杀了,就如在倒洗澡水时,不能把婴儿也一齐倒出去一样的道理。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方式不见得都是十全十美的,包括探究式学习,它有它明显的优点,也有它的局限性,如知识易破碎,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易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花时多,课堂教学难控制等。只有把它们的优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厚此薄彼,不做客观的认识,全盘否定之,全盘肯定之,那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强调什么“头脑风暴”或叫做“思想轰炸”以致使一些人迷失了正确的方向,轰晕了本应清醒的头脑。“矫枉过正”的说法似乎也有值有得商讨的需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事,在我们的国土上早就有过深刻的教训。只有头脑清醒,既努力改革创新,又尊重客观实际;在对传统教育上,既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与方式,又要继承或改进传统教育所具有的优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才能使新新课程的改革进行得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也才能真正达到改革的目的。
    当然,我们对传统教育的传承,是批判性的传承——取其精华,去其渣滓。传承的目的是能更有利于我们教育的进取、与时俱进,更有利于我们教育的创新,更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素质的提升,它与改革创新是辩证的统一体。而一味抱残守缺、死守传统、不思进取与创新的思想行为,都是与教育改革创新水火不相容的。关键是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传承”与“创新”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以指导我们新“课改”的实际工作。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少走弯路,最终达到目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