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周而复始教识字
    [P][FACE=宋体][SIZE=14pt]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就一年级上册教材(教科版)来说要求会认字[FACE=Times New Roman]323[/FACE][FACE=宋体]个,会写字[/FACE][FACE=Times New Roman]135[/FACE][FACE=宋体]个。在教学中发现,要求写的字,笔画简单,通过书写,学生很容易掌握,而要求认的字,相对来说较为繁琐[/FACE][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宋体]学生又没有太好的方式去记,识记起来较为困难,为后面的阅读造成了障碍。由此,我对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牢记要求认的生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获得了点滴经验。  [/FACE][/SIZE][/FACE][FACE=宋体][SIZE=14pt]     [/FACE][/SIZE][/P][P]       [FACE=宋体][SIZE=14pt]一、 [/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圈字识记法。[/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文,在教学每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课后要求认的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圈上,同一个字出现几次就圈几次,这样学生的语文书上就应运而生了一个个可爱而醒目的小圈圈,学生读课文时就会有意无意地注意圈中的生字。如《风姑娘送信》这一课,其中要求认的字有“姑”“冬”“孩”“青”等七个,“姑”在文中只组成了“风姑娘”一词,却出现了六次,学生画了六个小圆圈,这是一字一词重复出现,重复出现就会重复识记,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冬”在文中共出现了两次,学生圈出了“过冬”“冬天”两个词,这属一字多词现象,不同的语境中多次识记,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    二、 [/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卡片识记法。[/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   崔峦曾说过:“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于是[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宋体]我把要求认的生字用毛笔规范地写在一张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卡片上,每次课前,我都要出示卡片帮学生重温一下学过的部分生字,力求让这些字宝宝和学生多见几面。如在复习“秋”字时,是这样做的,我举起“秋”字,指名学生先读字音再拼读最后组词。这样学生和字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FAC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14pt]    [/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三、 [/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注音识记法。[/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    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利用卡片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读一遍是不可能的,加之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时间一长,学生就很容易溜号。利用“注音识记法”方可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也能减少溜号现象的产生。每周我都抽出一定时间,在黑板上写下近期学过的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在下面用拼音练习本给其注音,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就无法注音,就会主动问老师或同学,这一方法训练面广,学生学得主动性强。对于学生问的频率较多的字,就把它记录下来,平时再用“卡片识记法”帮助识记,“注音识记法”的适时运用不仅使学生牢记了生字,也巩固了刚学完的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两得。[/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    四、阅读识记法。[/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    一个陌生人你偶尔在他的单位与他相见,若干天后,如果你再次在这个单位遇见他,你一定能很快地辨认出他是谁。相反,如果你再次遇见他的时候,恰不是在他的单位,而是在大街上,你可能只会觉的这个人很眼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认字也是这样,在某一课学生认识了这个字,再读这课时,学生会很容易地读出它或顺出它。如果把它放到其他的语言环境中,就不见得认识它。所以我们要多为学过的生字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识记,对学过的生字要时常重组成词或句,让学生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多次接触它。如学完“拼音与识字”和“识字一”时,我把这两部分的生字又重新组合成了“台风”“树枝”“山兔”“草地”“爬山”等新词,学生练习后对字的印象就更深了。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还可推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之类的书,让学生读,学生就会有一种新鲜感,这样不仅牢记了生字,也做到了学用结合。[/FACE][/SIZE][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P]
    [ 此贴最后由王教刚在2011-10-2 6:42:30编辑过 ]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莫让“技巧”冲淡了思考
          作为老师都想用最简单、最省事的方法将知识尽快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总结方法。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工作时间长,脑子里技巧储存的也多,于是乎,课上简单地把几招稍加一传,便可在一旁悠然自得地喝茶了。“招”也的确很灵验,只要条件符合按照套路来即可,不用太动脑筋便可做一道保一道,真可谓简单易行,事半功倍。所以有些教师总爱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绝妙的解题“技巧”最先传给学生,以便学生走捷径,易接受。捷径固然是好的,然而,笔者在这里又有些不敢苟同,认为“技巧”有时并不宜和盘托出,还需慎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这一部分,有一种“判断镜中钟表时刻”的题型,很多学生遇到这种题型总是别不过来那个劲,因为镜中时刻的时针和分针正好和现实中的左右相反,让二年级的孩子判断这样的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做起来自然错误率很高。即便你讲上多遍,做错的还是大有人在,这是令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头疼的地方!然而,在10年前,我讲到这时,仅用一句话就让五十多个二年级的小学生都完全掌握了,习题还做得游刃有余,什么原因呢?是“技巧”使然!在初中学平面镜时我发现了一个窍门,判断镜中钟表的时刻,只要把该题这一页翻过来对着阳光一看,背面出现的钟表阴影就是实际钟表的时刻。学生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根本用不着再多加思考,就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镜中钟表的时刻。这一技巧简单易学,所以学生一下就学会了。每遇到这种题时,孩子们总会信心十足地用着老师教给的技巧——把那一页翻过来看,答案定然是准确无误,我也为此而沾沾自喜。后来还把这一“高招”传给了其他同事,大家也都如获至宝,纷纷效仿,都说我这一招真绝!那时我暗暗自诩“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于是我更加信赖技巧,工作之余便常常和同事勾通归纳更多的解题技巧,以实现资源共享。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求标准量用除法”。三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用大数除以小数。”一年级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多用加、少用减”……类似的“高招”不胜枚举,有的还编成了公式和顺口溜。技巧的使用可谓用时少,见效快,同事们个个用的得心应手。随着教龄的增加,我的技巧锦囊也日益丰厚起来,时常也为自己多年的“积淀”而自鸣得意!
          直到近年来我在新课程改革的熏陶浸染之下,对过去我们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的回顾和反思。学生在“判断镜中钟表时刻”的问题上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不是在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吗?而我们把技巧直接教给学生,钟面又还原到了正面,这和普通认识时间的习题有什么区别。把页面翻过来看是轻松容易了,可是做得没有一点意义啊!学生的思维丝毫没有得到训练,再想想其它技巧,许多也无不是这样,只是让学生机械的按部就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足以看出《课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而我们经常使用的简单快捷的方法不是悖逆于《课标》吗?只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视角的转变,让我进一步明白了,把题做对不是最终目的 ,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激发,思维能够得到训练。其实每一道题即是一个知识点,又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载体,每一道题里面都蕴藏着编题者的意图,我们要从编题者的意图出发,创造性地讲授知识。回顾先前的作法,只是为了让学生会做题,而没有去考虑编题者的用意。这似乎已冲淡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学会的只是根据条件机械的照搬技巧,没有让知识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这样的教学结果让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厌学心理。
          然而,技巧是不是就不能教了呢?倒也不是,我觉得技巧的引入要恰当把握时机,待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后,对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或技巧!需要切忌的是教育者在课始就搬出解题技巧,那样将冲淡学生的思考!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都是态度惹得祸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下午上学时还是晴空万里,临近放学时已是倾盆大雨了。此时,接孩子的家长正陆续向学校赶来。
            一小时过后,在校的学生已所剩无几了。我驻足在窗前看着孩子们和各自的家长渐行渐远的地消失在雨雾中的身影,心里也平静了许多,雨也淅淅沥沥地开始变小了。这时一个身披塑料布的中年男子映入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从操场对面踏着泥泞横穿操场径直奔向学校大门,没有走甬路,看上去是很急的,在远处一时也看不清是谁。没过多久便听到了走廊里传来的一阵吵闹声,我闻声而去,原来吵闹的家长正是刚才看见的那位,他叫杜三是村里的一个屠夫,只见他用力撕下身上的塑料布,气势汹汹地嚷着要找“小冷”,看样子是刚喝过酒,小冷是我们的教导主任。主任听到吵声很快来到了走廊,杜三见到了他更是火冒三丈,两人就争吵起来。从争吵的话语中得知,原来刚才主任看到校园的学生已陆续被家长接走,唯独剩下几名学生还没有人来接,就分别给他们的家长打了电话。在给杜三打电话时,杜三的电话显示7590555(即学校电话),这个电话和当地邮局的电话7592555极为相似,喝过酒的他便误认成了邮局的电话,心想邮局让他接孩子,他一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和主任多说了几句,也许是主任有些不耐烦了,语气有些说得过重,也就出现了现在的场面。杜三的话是越说越难听,嚷着还要告教育局,说是让主任下岗,几个同事前来劝阻,似乎也丝毫没有降低杜三的内心火气。杜三这种嚣张气焰早已让主任怒火中烧,主任也不时“回敬”他,如不尽快平息,似乎会升级的。见劝杜三不成,几个同事就把主任拽走了,也算是双方都有了一个台阶下。杜三见主任走了,火气似乎消了很多,杜三向大家述说着他的委曲,我语重心长地跟他说,主任说话的态度不好,是他的不对,我先给了他一个台阶,但也是事出有因的,你想这几个孩子没人来接作为领导他能不着急吗?更何况给你打电话开始你又没听明白,还要跟你解释,他还要给其他几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的,当时心里是很急的,所以态度不太好,应该肯定的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孩子着想的。杜三听后觉得是那么个理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走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教师和家长发生冲突后,如若解释不清,先要避其锋芒,事后可让同事或领导帮助平息!切不可固执己见,否则问题势必会升级扩大化!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25
          • 经验17096
          • 文章622
          • 注册2011-01-25
          王老师在这里开贴,顶一个。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感谢梦难圆老师的支持!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只有爱,还远远不够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亲眼目睹了这样扣人心弦的一幕。
                  夏季的一个午后,天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我蓦然想起了母亲喂养的两窝鸡雏。于是连忙穿好雨鞋打着伞四处寻觅,却不见一只小鸡雏,当时我既疑惑又担心。不久,在离家不远的栅栏边,我发现了一只母鸡正哆嗦地蹲在那里,把它的小宝宝一只只都裹在了身下,显然它的小宝宝是安然无恙了,这个鸡妈妈却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落汤鸡!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母爱太伟大了!
                  正值我为另一窝鸡雏担忧时,在不远处传来了咯咯咯┅┅的叫声,我闻声而去,原来,另一只母鸡在下雨前,早已把它的小宝宝带到了柴棚里,而今它们正在玩耍呢。这个鸡妈妈既没有被一滴雨淋着,又保护了小鸡雏,实在令人赞叹。再回顾先前的那只母鸡,那种敬佩之情似乎已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对它形象的一种怜悯!
                  想想两只鸡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的是第二只母鸡的爱蕴藏了智慧,却带来的大相径庭效果!试想一下如果雨再大一些,那只先前母鸡的羽翼还能护住身下的鸡雏吗?令人担忧的是小鸡一天天长大,当它们离开母鸡的怀抱,奔向大自然的时候,它们能躲避“风雨”吗?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为师者,现实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整日勤恳敬业,为教育事业 “俯首甘为孺子牛”,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有时还会得来学生的不理解,家长的埋怨,校领导的抱怨,落了个抱恨终身结果,真是得不偿失!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的确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只能是为师者教育工作的一个基础,只有爱,其实还远远不够!教育者要在爱的基础上发挥应有的智慧!只有教师的爱和智慧齐头并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效果才能发挥到极致!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牡丹江教育》是我的良师益友
                    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虽仍激情满怀,未有退色,但面对21世纪形形色色的孩童,面对时下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理念也常感捉襟见肘,左支右绌。而自从《牡丹江教育》进入了的我的生活,我便有了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之感!
                    2009年寒假的一天,正值我独自一人在家徜徉于网络,不经意间,《牡丹江教育》征稿走进了我的视线,这无疑吸引了我。于是我找出了几篇尘封已久的教育心得、课程故事,并进行了再次修改和加工,试着投进了征稿邮箱。令人欣喜的是,没过多久便接到了关志生编辑的贺电,他鼓励我说,你的那篇《班中有人失窃后案例分析》,写得很实在,理念新,可操作性强,魏主任还亲自对其进行了修改。并让我传一张我和学生的照片过去。闻此消息,真得是让我欣喜若狂,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作品能得到编辑的如此厚爱和肯定,又叫我怎能不受宠若惊啊!不久,我的处女作就这样在编辑们的精心呵护下问世了。捧着刊有自己作品的第一期《牡丹江教育》好似见到了久违的朋友倍感亲近,读着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好似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又如一杯香茗沁人心脾,从此我和她便有了不解之缘。两年来,里面的教育决策、教育经验、优秀事迹┅┅无不指引着我,感染着我,鞭策着我,成了我教育工作的精神家园。与此同时我也笔耕不辍,偶有小作也能见诸报端,当编辑部寄来样刊的时候┅┅我,总默默地感激《牡丹江教育》。
                    新的一年里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关注她,阅读她。愿她在全国报刊丛林中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愿她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作文周刊》伴我一路走来
                      而立之年的我已交过许多朋友,其中不乏有一些知音和挚友,而对我影响最大,和我相处最深的当属《作文周刊》了。
                      记得那是在20年前,正值我上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合订版精装的《作文周刊》。咋看很普通,土黄色的封皮并没有图案和花纹,只是在中上部赫然印着“作文周刊”四个大字,细读里面的内容,却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从此我和她便有了不解之缘。在上世纪80年代,学生的作文书或课外书都比较罕见,对于一个酷爱写作的孩子能得到一本这样的书,真可谓如获至宝。每天我总是爱不释手的将其翻来翻去,不厌其烦地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同样的文字已不知读过多少遍,只是记得书的侧面已让我翻得磨起了毛,在每一页无不留下了我学习的足迹,有勾画、有批注。我的写作水平也是从那时起有了显著提高的,写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师范毕业后,我从事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久便发现班上的很多学生都不会写作文,大有“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就心烦!”的态势!每到写作文时学生总会望而却步,我马上想起了儿时读过的《作文周刊》,于是我开始组织学生订阅《作文周刊》,经过我的一番工作,班上40多名学生达到了人手一份报纸。从此,我便把《作文周刊》作为了我辅导学生学习作文的主要资料,和学生共同赏析上面的美文,摘抄上面的好词佳句,仿写上面的精彩作品┅┅这是我和学生每天要做的,学生的语言日渐丰富起来,写作水平也有明显提升。由于长期被《作文周刊》的熏陶和浸染,不觉中学生已对“文字”油生了喜爱,并敏感起来。一旦发现了孩子们写出的优秀作文,我就会进行精心修改,并投到《作文周刊》的电子邮箱里,几年来我的学生在《作文周刊》上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刊登在报纸上,个个欣喜若狂,《作文周刊》无疑又给孩子们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2003年我幸运地成为了《作文周刊》社的读写辅导员,开始了读刊、评刊活动,每月我都会按时收到《作文周刊》社为我赠送的小学版、教师版、综合版的报纸,几年来我收到的赠刊达几百份,都依依保存起来,从不舍得丢掉任何一张。闲暇之时我总会拿来品读。尤为喜欢的是综合版,那里的文章短小精悍,文辞优美,哲理性强。每一期我总是反复品读多遍,好多作品读后,让我如沐春风,兴奋不已,时常还饶有兴致地读给爱人听,让她与我共同分享这份精神大餐。2005年我被《作文周刊》社评为了优秀读写辅导员,相片还被刊登在了教师版的报纸上,《作文周刊》再一次鼓励了我。
                      没想到儿时的我需要她,长大了的我依然需要她,她已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求求你了,祖宗
                        妻看女儿(7岁)弹钢琴,女儿遇到难弹曲目总是出错,妻疾言厉色地训斥并将其纠正,反复练习仍不见好转,女儿似乎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委曲地叫着:“这么难弹,我不弹了!”便拂袖而去。妻紧随其后无耐地喊出:“求求你了祖宗,快弹吧!”女儿哭着跑来向我告状:“爸爸她骂我是祖宗,我不弹了"。见状,我风趣地说:“孩子别哭了,‘祖宗’是最大的官,快弹吧。”女儿听后半信半疑地停止了哭泣,回去弹琴了。
                        晚饭时,我做了女儿最爱吃的煮玉米棒,女儿一口气连吃了两个,妻怕女儿贪吃撑坏了肚子,不让其继续吃,女儿纠缠着妻:“再给我吃一个吧,求求你了‘祖宗’。”此时我和妻已是面面相觑,啼笑皆非。“爸爸说了,‘祖宗’是最大的官。”女儿在一旁继续补充道……
                        随便哄女儿的一句话,没想到女儿却记在了心里,并且很快就用上了,“祖宗”这个概念不知再如何去跟女儿解释。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无不影响教育着孩子,我们真得不能信口开合啊!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劝女儿练琴贴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饶有兴致地赔女儿在广场散步、玩蹦蹦床、最后还买了可乐,女儿兴奋不已!回到家后,我和颜悦色地说:“璐璐这回该练琴了吧,都玩蹦蹦床,喝可乐了!”“爸爸不玩蹦蹦床,不喝可乐,还用练琴吗?”女儿一本正经问我,听后,我无言以对,那年女儿才五周岁。是啊!玩蹦蹦床、喝可乐与弹钢琴不是因果关系呀!由于我细节上的疏忽,一下子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给吃了个闭门羹。细细想来,现在哪里还有孩子,无论家里的女儿,还是班级中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有见解的小大人,我们应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尊重他们,切莫一意孤行!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学习《学会解放学生的思想》心得体会
                              [FACE=宋体][SIZE=4]读完了郑学志老师的讲座稿《学习解放学生的思想》,再一次被郑老师的教育思想所倾倒,几年来在头脑中沉积的困惑,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他那一行行饱含智慧,富有思想的文字,如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道路。[/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SIZE=4][FACE=宋体][SIZE=16pt]    作为一名从教[FACE=Times New Roman]12[/SIZE][FACE=宋体]余年的我来说,在教育管理方面也多少积攒了一点经验,从参加工作最初的“权威管理”到现在追求的“情感管理”,似乎每一种管理方式都收到了一定成效,似乎在每一种管理方式上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单存地去用“情感管理”往往有时会事与愿违,事实上又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在一些教育杂志和报纸都可以看到,许多专家和老师都在倡导“情感管理”方式,并且运用的出神入化。再想到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比我年长的一位老师利用“权威管理”方式把班级管理的有条不紊,班中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班级学生收拾得也好。内心一时充满了茅盾,该不该使用“权威管理”方式呢?读到郑老师的观点“把任何一种管理境界做到极致,都能给学生很好的教育。”我混沌的头脑幡然醒悟。原来“权威管理”方式也是可以用的,郑老师的这一观点的确实际。“情感教育”对于有些学生收效确实不大,就不得不让我们选用其它的教育方式。魏书生老师的制度化管理,过去我也有所涉猎,读后总会为之心动,一旦搬来用之,却又感到不合事宜,经郑老师将其内涵的详加阐述,方才领会其中的奥妙。近两年中,常常在设想一种理想的治理班级的境界,冥冥中似乎有那么一点感觉,却又难以言状,读到郑老师的“文化管理”班级的境界,顿时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想要追寻的吗?[/FACE][/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FACE][/P][P][FACE=宋体][SIZE=4]    我觉得郑老师概括的四种教育管理方式,都是我们教育管理之法,至于哪一种用得多一些,哪一种用得少一些,才是评判我们教师教育艺术高低的标尺。[/FACE][/SIZE][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FACE=宋体][SIZE=16pt][/FACE][/SIZE][/P][P][/P]
                        [ 此贴最后由王教刚在2011-10-4 11:40:58编辑过 ]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96
                          • 经验23638
                          • 文章663
                          • 注册2009-06-29
                          巧解告状
                              众所周知低年级老师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学生不绝于耳的告状声,低年级的那些孩儿们整天事无巨细总有告不完的状,每到上课刚一回到班级,孩儿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事的都搬上来,好不热闹!课堂就不得不变成公堂。管吧,一般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即耗费精力又耽误时间。不管吧,告状的学生又总会感到有冤难诉,长此以往,家长也会说老师不负责任,让教育者真是有些不知所措。多次强调上课前不准告状,可告状的孩子又怎能耐得住自己内心“悲愤”的情绪,课前一见到老师就像见到了救世主,一时间个个七嘴八舌地向你诉苦。为了摆脱这一困扰,我在班中专门设置了一个诉状本,有什么“冤屈”尽可以写上,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匿名,但要求字迹必须工整。告状本设立后,果然立竿见影!孩儿们的告状声顿时销声匿迹,而告状本也便从此忙碌起来,第一天开业就收获颇丰,一张大作文仅差三行写满,有写某某吃零食的,有写某某带玩具的,有写某某骂人的,有写某某打他的……总之一天中违反班规的事件尽收眼底,可以称得上是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了,看着孩儿们写得一条条整整齐齐的诉状,不但没有感到厌烦,却平添对童心、童言的趣味感。临近放学时,我对条条诉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对同类问题进行以点带面系统教育,通常不点名,让学生注意即可,对情节严重的进行了点名批评或单独教育。
                              反思:现在的孩子耐挫折能力极差,遇到委屈无论大小告老师是对他们自身最好的安慰,因为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救世主,是猴王。一件事在我们看来可能微不足道,而对于他们来说却可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为师者如果一再回避学生的告状,势必会和学生产生心理距离,降低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他们会认为老师不管他们,有些学生一时还会很难承受,产生郁闷心理。如果每一件事都去听,教师又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有了诉状本学生无论事情大小方可尽情倾诉,如同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宣泄室。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将内心矛盾宣泄出来,随后还可等老师去处理,他们自然也就轻松多了,同时学生的不断诉讼也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因为那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有感而发。有了诉状本作为教师也再没有课前处理琐碎小事的烦恼了,放学前只要将诉状本浏览一下,即可事半功倍地处理好一天的问题,真是一箭多雕!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王教刚  邮编:157123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60019907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73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