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4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学生回复:
    1.因材施教你的确没有做到,因为我认为你对于一些同学应该强硬的,却没有。
    2.高三了,因“材”失教似乎在几个老师教学上体现出来了,我庆幸,潘 你没有因“材”施教。要不然,我这种连“边缘学生”都算不上的“下等生”就更孤寂了。哎……
    3.如果说梦想不能实现,有梦想又有何用?我们正是期待去实现自我的理想,不一定十全十美,不一定得到满足,我们努力,我们付出,也就无愧于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没有边缘的存在,也就不会有高山的屹立,如果总笼于边缘的阴霾,不去渴望高山的光明,也许光明也总到不了那小小的角落。很感动于老师的付出,我也渴求那自人边缘的同学去寻找自己的阳光!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与学生一起写周记之十三

      感受幸福

         湖南经视最近每晚黄金段时间在播放一部名为《守望幸福》的电视连续剧,我并没有看,只是对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好奇。“守望幸福”,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守住幸福并遥望幸福呢”?
         我在想,幸福要遥望是可怕的,幸福要可以去守住也是可怕的。我们在电视、新闻里看见太多的人为了守住幸福而扭曲了心灵。一位妻子为了守住丈夫对自己的爱,竟然将年仅三岁的女儿亲手杀死,理由是女儿夺走了丈夫对自己的爱。一对恋人为表示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竟然在彼此的大腿上刻上海誓山盟的话或刻上图案,以示永不变心。一位第三者,为了得到幸福,竟然想尽办法折磨所谓的“情敌”,最后自己也精神分裂……我有时不禁感叹:人啊!
         或许此刻我还不能理解幸福的含义,也或许我对幸福的理解太过浪漫。人们都说生活是现实的,你想的与现实中的永远不能合拍。但是我要说,人要学会一定满足,满足之后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
         我常常在上晚自习的时候,看着大家,就突然会感到幸福。“五一”办酒的时候,大家送来的礼物让我觉得幸福。现在每次下晚自习,走出校门,看见许多朋友的父母在门外等候,觉得那是一种幸福。那天看见108班李慧的父亲接到女儿后,他竟举起双臂,高呼了一声“耶——”,那神情宛然打了场胜仗。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凉风拂着大地,心中便觉得金秋的夜晚再没有比此时更美的。
         有一天,在家中做好一顿饭菜,准备与妻一起分享。妻看着简单的两三个菜,不禁满足地感叹:“每天有饭吃,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看着她惬意的样子,瞬间觉得妻比我活得有境界。我觉得对衣食的满足并不是一种堕落,能满足于简单的衣食,何尝不是一种淡泊?
         我才发现,生活的真谛就是平淡,就是简单,哪怕你取得再大的辉煌。只要你心中平常,再辉煌也是平常。于是我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要追求宁静致远。远离喧嚣并不是真的脱离尘世,只要保持了心灵的宁静,就能感受幸福。
         守望幸福是可怕的,因为幸福没有了,才会去守望。多少人在+拥有时不曾知道而失去时才追悔莫及,又有多少人在守望的日子里苦苦挣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保持一点淡泊与满足,你就能感受幸福,就不会感到无路可走。

         后记:翻开字典,“守望”的解释是“看守了望”,与我的理解相近。再看电视剧情介绍,不幸被我猜中。一个幸福的家因为种种事情而生活在猜疑、嫉妒之中,难怪要“守望幸福”。

                                                  2005.10.18完
         因为过了半月之久,就写了两篇。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1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学生回复:
        1.很高兴,在此本的第一次落笔是带着如此轻松的心情,并看到潘老师也正是带着如此乐观的心态,让我们都继续保持吧。
        2.幸福我想应该是我们自己去把握,自己去创造。守望幸福只有弱者才走的路子。上天给我们的幸福人人相等,只要你懂得创造,懂得去把握,去放下,希望就会时刻在你身边。
        3.对于爱情这一方面我认为爱情要去追求,却不能强求。
        4.幸福应该是一天辛苦学习后,不要再忍受病痛的折磨吧!希望那些有病痛仍然艰苦读书的同学赶快好起来。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种多大的痛苦,就算是一点再小的病。
        5.看了前面的文章,我感触。作为语文老师的学生我庆幸,作为不是世俗老师的学生我幸运,作为实在为我们好的老师的学生我高兴。现在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你是用真情实感与我们交流,你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很多,这是我以前不曾感受到的。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当我老了的时候,想起我曾经拥有这些,又要多发感触了。
        6.材料来自生活,很值得我学习。呵……
        7.君子之交淡如水,幸福不也来得简单吗?不求浓情蜜意,平淡背后我们都有一段幸福的感情,一个幸福的家,一个幸福的小班级。
        把幸福点滴珍藏,不求如蜜蜂般勤恳,不求酿出甜甜的蜜汁,我们的身边有花朵,有花香,有我们爱的人,有爱我们的人,幸福需渴求吗?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闲言碎语

             最近在另一个班听见反映,说老师们都明显的以成绩去看待同学了,具体体现在成绩好的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而成绩不好的则没有份。
             听见学生这样的声音,感到很是伤感。本来教育是不应该分等级的,但为了高考能撑起学校的面子,很多老师又不得不这样去做。这恐怕是一个悖论。
             在语文科上,我至少还没有做得这样现行,对成绩差的我照样去辅导作文。但我实在不知道仅凭我一人之力又能挽回多少?
             边缘恐怕就是这样造就的,也随之造就了差生。我们在辅导优生的同时,能不能把热情更大的放在差生身上呢?再教会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与自己同在。
             我们很多老师缺少的正是这一点,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与自己同在,于是那种被忽视被淡忘被冷漠的感觉就很难从心中抹去,带去的伤通是无法估量的。
             昨天看周记,李旭说我给他的生日贺卡,是他生平第一次收到老师的礼物,感到很珍贵,感到很幸福。其实老师稍微关注一下学生,学生就感恩戴德了,我们难道不应该羞愧吗?我们做得太少,但学生却并不计较。
             在学校里,我们看到的还是有很多霸权的行为。中国几千年的“师道尊严”还是根深蒂固。什么时候学校里才会有真正的民主?我在企望。
             或许云说的确实是对的,以一人之力去对抗整个社会太不现实。在重压之下老师的心灵也失去了平衡,理想变得遥远,甚至坚持理想的老师被称为傻子。
             “我真傻,真的……”耳边不禁响起祥林嫂的声音,那是种痛苦和无奈的声音。
             我不希望这种声音在众多的老师身上再现!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与学生一起写周记之十四

                               保洁风波
               因为早读之前要训练听力,我要求段宇(卫生委员)重新调整了每天卫生保洁的任务,并要求在每个保洁小组中选一个同学当小组长,负责当天的卫生检查。实行了两天,发现效果并不明显。并不是保洁小组在保洁的时间没有到位,而是没有彻底。比如在讲台的角落里还可以看见,门后面的粉笔灰就没有清理干净。我便召开了一次保洁小组长会议,明确了检查的地方,并要求小组长一定要协调好内部组员的关系。
               今天一大早到了教室,看见卫生保洁的同学已经开始保洁了,很是高兴。突然听见走廊上有争吵的声音传来,并且越来越大。我分辨出这是李超和刘思加的声音,便走出教室看。原来刘思加与黄鹏以前是打扫楼梯间的,但他们没有看卫生调整表,今天他们照旧去打扫楼梯间去了。而李超和屈武看见任务调整了,也去打扫楼梯间的卫生。刘思加不干了,与李超争执起来。刘思加愤愤不平地冲到我面前:“潘老师,我们以前一直是打扫楼梯的,李超却说他们扫楼梯,我们都快扫完了,他们才来,怎么能这样?”我不动声色。这时段宇看见情况不对,走了上来。我想何不趁此机会,锻炼锻炼卫生委员和保洁小组长的协调能力呢?于是我把问题交给他们去处理了。我看见段宇与许红日(保洁小组长)对争执的双方说了些什么,然后就看见屈武来拖教室的地板砖了,但李超却径直走回了教室,可能他也正在气头上,也可能正好放听力了,便没有继续保洁。
               我又不动声色,想看看最后许红日会怎么处理。我先让屈武进教室听听力,听力结束后我又要求继续保洁。屈武、许红日马上行动了起来,而李超还是没动。我故意走到卫生安排表处张望,想引起许红日的注意。果然许红日注意到了,马上走到李超旁边说了什么,马上李超站了起来,并从屈武手中接过撮箕,把垃圾倒进了垃圾桶里。但他似乎以为屈武都打扫完毕了,便把撮箕一放(没放进工具箱),又回到了座位上。我还是不动声色,只是走过去把撮箕放进了工具箱(估计李超也看到了我这个举动),然后在教室里巡视了一番,发现有好些纸屑没有清扫。于是我把许红日特意叫到离李超座位不远的地方,边指地面边要求她再把教室检查一遍。李超一定是听到了,没有等我说完,就站起来冲向工具箱,拿出扫把与撮箕,将教室又仔细扫了一遍。他又发现有些同学的座位下或旁边也有纸屑,很客气地请这些同学站起来,然后把纸屑清扫掉。最后他把纸屑倒进垃圾桶,把工具放进工具箱,才回到座位上读书。我很欣慰他能这么做,同时也觉得段宇和许红日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在早自习还剩10分钟的时候,我要求大家停止了早读,对早晨保洁一事做了总结。我说:“今天早上保洁时刘思加与李超发生了争执,原因是刘思加没有注意到自己是扫教室了,而李超也认为自己是扫楼梯的就不愿意来扫教室。我当时想,两个人在打扫之前,难道不能看看卫生安排表吗?即便是任务弄错了,刘思加难道不能有一点奉献精神微笑着来打扫教室吗?又或者李超不能有一点谦让精神马上来扫教室吗?”我停顿了一下,看见大家都在认真听。“什么是团结?在发脾气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有错?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但真正做的时候却忘了。我们也觉得别的班级挂的文明班级的牌子很刺眼,也知道要去改变,但真正要做的时候都忘了。”我又停了一停,看见很多同学若有所思。“幸运的是,屈武没有多说什么,默默打扫教室走廊。李超虽然开始没有动,但后来能主动地上来接替屈武,并打扫教室,甚至连一些同学座位下的纸屑都打扫干净了,我觉得值得表扬!”这时有些同学开始微笑。“我在周记里书要学会感受幸福,幸福从哪里来,就从小事情中来。当你学会了谦让和团结,你会时刻感到有一种幸福,因为你的灵魂得到了提升。我相信李超在把工具放进工具箱时,已经有了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李超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些同学也笑了。“我也感到了一种幸福,这幸福是你给我的,因为我看见你战胜了自己,我看见了大家今天能够互相体谅,团结一心,我感到欣慰。我想说,我们这样下去,不拿文明班级都难,我们这样下去,一定会使班级越来越好!”很多同学已经流露出憧憬未来的神情。“今天优势美好的一天,我们开了个好头,我希望这种幸福感能一直保持下去!”
               话音落下,我放眼望去,很多同学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后记:许多朋友总感到没有写作素材,一到写周记就犯难。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批评哪位,只是想告诉大家,注意生活中的每一点,并运用一些描写的手法记下来,就可以成篇。
               另外,文中没有写“朋友”二字,因为是特意写一篇“例文”(当然不够好),所以没有写那两个字。
                                                           
                                                        2005.10.22草写
                                                        2005.10.24完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4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在疲倦中生存

                 这段时间办公室的老师总是生病。尤其几位女教师,依次出现症状。而娇弱的我,也在病痛与健康之间徘徊。
                 高三的生活,不仅学生累,老师也已经是体力和精力透支了。我常常听到同事无奈的感叹声,听到他们的抱怨声,偶尔自己也抱怨两句。只是自己想得更多的是问题在那里,抱怨无用,还是尽快解决的好。
                 但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是很艰难的,尤其是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而是十几年的问题,有时候看着他们犯同样的错误,感到力不从心。看到他们在学习上的无所谓,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效率。
                 心中总有两个声音在激荡,一个声音是消沉的,是希望能好好休息的,一个声音是激昂的,是希望能创造奇迹的。
                 不同的声音根源在对教学教育的困惑,在心力交瘁后的疲倦。
                 高三的学生在疲倦中生存,高三的老师也在疲倦中生存。铅华说如果可能,带完高三,就不再当老师。我能理解她说这话的无奈。初雪说经历了一个月的辛苦工作却被领导定为不合格,我明白她的痛苦。
                 这让我想到了那场高三人事安排。L老师以为自己尽心尽力教学生了,却被学生否定,那滋味难受极了。
                 在疲倦中生存,或许老师注定就是这样的命运。或许我们还应该更多的想办法,来改变现状。
                 我看到了铁皮课堂的变化,看到了东方的改变,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成功,看到了魏书生的洒脱。
                 我真想说,高三老师,请轻松一点,即便疲倦,也要生存下去。在疲倦中生存下去,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路,或许我们就成功了!

                                                     2005.11.3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5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与学生一起写周记之十五

                                         爱,是不能忘记的
                   今天,在语文论坛的杏坛絮语中看见洗尽铅华老师说:“带完高三,不再当班主任。如果可能,不再当老师。”又看见初雪霁老师说:“辛苦工作一个月,被评为不合格……”这让我想起自己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结果往往不成正比呢?
                   那两位老师我从未谋面,但从她们的很多帖子里可以看见她们教育的智慧和激情。是什么让她们如此无奈呢?我不知道。
                   但是我大概也可以猜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这两位老师都是有理想的老师,她们读了大量的教育专著,都崇尚爱心教育,教育理念与我相似。我曾经在周记中说“严与宽”要一起施行,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真正重罚过谁,所以一直有朋友认为我不够强硬。我想那两位老师大概也与我一样,心慈手软,不愿对自己的学生大动肝火,即便动了肝火,也最终雷声大雨点小。
                   我相信这两位老师与我一样,不忍心以暴力钳制学生,不愿意以专制扼杀学生的灵性。是啊,应试的高三,已经够窒息了,如果老师再专制点,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曾经在李镇西老师《走进心灵》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学校的校长对手下员工说有什么处理不了的学生就交给他处理。处理的方式就是关起门来打!于是很多员工与校长一样,打骂学生。但是结果往往令人难以置信,打骂学生的班级纪律好,成绩好。老师凭借学生考出的优异成绩晋职评优,恬不知耻地庆功喝彩。李老师感叹这难道就是教育?
                   我也感叹,教育只是让学生成绩好吗?在这种情况下,成绩虽然好了,心灵必定歪曲了。我很难想象学生在棍棒之下会对老师还有尊敬之情、感激之情,恐怕除了畏惧怨恨还是畏惧怨恨。但是,学校要成绩,于是有理想的老师想要实现真正教育的老师就碰了壁。
                   但是,我也在思考,爱等于一切吗?是啊,爱是一种包容,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谅。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一个人在爱的关怀下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在爱的抚摸下健康地成长。但——爱不上万能的。
                   教育者面对的孩子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大,他就越有思想越有个性,受社会家庭的影响越大。他或许不认同你的教育方式,甚至排斥你。这时候,爱是无力的。他可能是积习已久,恶习难除,对你的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爱心一旦被利用,就显得渺小,一旦被学生误解,就没有着力之处。
                   爱亦有道。爱学生就意味着老师时时刻刻的关怀,追踪,需要老师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友情。做不到这些,爱就只能流于形式,甚至适得其反。
                   我总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够,有些事情总让我警醒。李旭生日时,我请他到办公室拿生日贺卡,他却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晚自习找黎正星了解他心态调整的问题,他开始很紧张,以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我有时纳闷:为什么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以为我要训斥呢?
                   是啊,老师在众多朋友眼中是警察,是不可接近的。在这种想法下,关怀和友情反使大家受宠若惊,不能适应了。而老师的问题又在哪儿呢?
                   如果我不在办公室送李旭生日贺卡,而是在路上自然地送出贺卡;如果我不是在教室门口询问黎正星,而且询问之前是微笑的,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吧。
                   不管教育的结果如何,我总坚信一条:爱,是不能忘记的。
                   但爱不是纵容,爱也不是让你可以推卸责任,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使人自觉。我们都知道佛家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偷闯进了禅师的房间偷衣服,恰好碰到禅师回来。禅师并没有大喊捉贼,而是把更暖和的衣服送给小偷,并和颜悦色地送小偷出门。第二天早晨,禅师出门时,发现衣物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房前。
                   小偷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一位充满仁爱之心的禅师。小偷还是幸运的,他在爱的感化下,终于自醒,不致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同样的,看到班上某些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我很恼火,但也明白,责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自醒。那么不妨多一点爱心,多一些容忍,多一点耐心。不仅是我去包容他们,全班其朋友也去包容他们并帮助他们,让他们自醒自悟,走向自觉。
                   或许又有朋友要说我太理想了。我常常安慰自己,教育有梦。或许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是有梦总比无梦好,实施总比空想好。实施的过程中肯定有曲折,有反复,但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到彩虹?
                   亲爱的朋友们,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吝啬自己的爱,爱自己也爱别人。请记住《千手观音》的宗旨,伸出一千双手去帮助别人,同样的,你会得到一千双手的帮助。

                                                 2005.11.3草
                                                 2005.11.4完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0
                  • 经验244
                  • 文章27
                  • 注册2005-10-30
                  学习了,好样的
                  单位地址:410327湖南长沙浏阳市龙伏镇泮春中学  
                  人生态度: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 积极工作 享受生活
                  个人小站:http://aipin.2008red.com
                  电子信箱:zap8811@163.com
                  Q Q 号码:20932590
                  在线情况
                  5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53
                    • 经验907
                    • 文章169
                    • 注册2004-11-03
                    向边城老师学习!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58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谢谢楼上两位鼓励!
                      我好久没来了,最近太忙。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59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与学生谈心的几个误区

                           很多老师常常抱怨自己对某学生一片苦心,多次找其谈话,淘心挖肺的,但学生却把自己的好心当驴肝肺,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改变。我发现往往这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谈话过程中陷入了某些误区,导致谈话效果不大。
                           误区一:老师实行单边行动
                           老师的单边行动,也就是在谈话过程中,只有老师说,没有学生说。这种谈话,往往老师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是一通怒骂,或者指出了学生错误,但不听学生解释,也不让学生解释。学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谈话效果等于零。这时候学生往往有一些逆反情绪的流露,只要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一是眼神,表现出不屑不服的神色;二是动作,把脸扭在一边,不听老师的话,以示抗议;三是顶嘴,这个时候最容易激发矛盾。老师本来心情不好,此时看见学生顶嘴,一冲动,维护尊严的思想就出来了,老师也提高声音,只想把学生的声音压下去。学生不做声了,表面上老师胜利了,实际上这时效果最差。
                           误区二:只指出错误,没有知道方法
                           我们知道,很多情况是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也想改正,但学生不是圣人,他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比如自制力差的学生,他也知道自己难以控制自己,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控制。此时老师只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对他没有效果。学生当时记住了,要改变自己,但与其他同学一起说笑几分钟,游戏一场,又忘记了老师的“苦口婆心”了。此时老师应帮助学生想出办法,与自己的错误的行为作斗争,比如建立反思本,控制自己的错误,写心理病历,分析自己的错误。一旦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对自己确实有效果,那他就会在愉快的心情下坚持做下去,并最终克服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误区三:急于求成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他不可能一下子改过来。比如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上课时间也去上网,耽误了学习。老师对学生沉迷网络深恶痛绝,发现之后不是耐心教育,而是狠狠地批评一通,要求学生写检讨书,要学生保证不再犯同样错误。学生怎么可能做到?学生过几天不去,心里就痒,不由自主地又去了。老师此时就很失望,反复两三次,老师就彻底失望,觉得这学生无可救药,便放弃了。这些老师就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没有速成法,老师应做好长期的斗争准备,允许学生反复。尽量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多朝自己的闪光点看,以自己的闪光点激励自己。并引导学生转移过剩精力,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一旦学生学习的思想占据了主导位置,他就自然不会想去上网了。
                           误区四:谈心内容单一
                           很多老师与学生谈心,就只是学习上的。“今天学习怎么样?”“这段时间学习情况如何?”“作业做得来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听多了,会觉得与老师无话可谈。实际上,我们只要留意,也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些问题前,是很拘束的,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与老师谈心很压抑,最后不敢与老师谈心了。其实学生需要的是心灵的交流,他们希望老师不仅是他们学习上的领路人,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当无话不谈,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哲学等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但大多数请宽是,我们很多老师,三年下来,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需求并不了解,虽然学生也知道老师很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但他们也只会认为老师关注的仅仅是他们的成绩。走进心灵,老师必须保持自己拥有一颗童心。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在线情况
                        60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6
                          • 积分3321
                          • 经验75043
                          • 文章2878
                          • 注册2005-03-14
                          与学生写周记之十六

                                        不得不呐喊的呐喊
                             有一次戴老师的孩子来学校了,恰好我没有晚自习,放学后我就和他们一起回去(我们住一个小区)。走了不到一百米,戴老师的孩子突然说:“妈妈,我背不动了。”声音里带着点哀求和委屈。我以为他在偷懒,但嘴上还是说:“走不动了,我来帮你背书包。”小家伙听了,很乐意得把书包送给我。书包刚到手中,我就感觉肩膀往下一沉——好重的书包!我发现书包鼓鼓囊囊,塞满了东西,书包侧面还绑了一瓶矿泉水。这么沉的书包,难怪小家伙才走了百把米,就走不动了。接着戴老师就诉起苦来,小孩作业多,书本多。作业多的时候11:00以后才能睡觉。我有点不忍耳闻了,不由想起那天在QQ上与语文论坛的管理员云裳及小蝴蝶、月无影、青分楚豫等几位老师的争论。他们都是有思想的老师,但在教育孩子上,与戴老师一一样无奈。他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沉重的学业中挣扎,但又不得不让孩子如此做。因为孩子完不成作业,会遭到同学的白眼,老师的批评、嘲笑,孩子会自卑会受伤害。小蝴蝶说到自己的孩子时难过地哭了,云裳无奈地感叹:中国没有教育!
                             “中国没有教育”,好沉重的一句话!是啊,看看现在的中国教育,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好在亲朋好友面前夸耀;学校期待自己的学生金榜提名,很大程度是为了在招生大战中抢取有利的位置。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该校高考上线率是多少,而不是学生发展是否符合其心理和社会需求。于是我们看到学前班的孩子就已经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而以有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思想,又让家长们把眼光投向所谓的素质教育,练琴、跳舞、学体操、跳水等又成了孩子课后的必修课,孩子马不停蹄,学了课堂的还要添加许多课外任务。若是孩子有兴趣,倒也罢了,若没有兴趣,无疑是扼杀孩子的天性。
                             孩子为了这些,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早上6:00要起床,晚上10:00以后才能休息,这不得不让人问:教育这条大船将要驶向何方?
                             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我有点庆幸。我还有闲暇欣赏蓝天白云、野草训鸽;还有闲情栽树养花,秋游登高。我可以去钓鱼、摸螃蟹、抓泥鳅,还可以与其他伙伴打弹弓、打雪仗。只是,我也备尝应试对我的伤害,考起大学的我,常常在梦中梦见自己落榜的情景,在睡梦中被惊出一身冷汗,直到工作了还偶尔发作,应试的后遗症至于斯。
                             我能理解云裳等老师的痛苦。是啊,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怎么人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而更痛苦的是他们都是一群有理想的老师,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时而屈服与应试,时而又与之抗争。很多时候明知道那样做不行,却没有办法阻止,因而时时感到自己是罪人。没有什么比精神上的割裂更痛苦的了。我与他们争辩,难道就找不到一条路吗?明知道这样不行,为什么还要如此呢?他们回答说不这样又能怎样。是啊,他们没有时间,不可能自己教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他人,只能让孩子和自己痛苦下去。我不能再说话。
                             那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中过真的没有教育吗?
                             我找不到答案。
                             思考良久,想起了民主与科学两个词。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民主与科学,只可惜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旧有体制下的旧思想仍沿袭下来,并在现在的社会里肆意横行。包括教育,包括我们这些呼吁真正教育的老师们。
                             在迷惑中很多老师开始自救,从书中寻找出路,从前人的成功中开辟新的道路。我也读,但却难把握住教育的真谛。虽然李镇西的书让我振奋,魏书生的书让我叹服,朱永新的书让我大开眼界,但我还是不能用他们来解释,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是以牺牲大多数为代价的?李老师魏老师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了民主与科学,我也尝试,但我还是知道,我们只是在适应,我们毕竟没有改变现行的教育!我有时觉得这样做,有些悲壮。暂时改变不了,只能去适应,只能在适应的过程中尽量保持那么一点教育的本镇,尽量少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李老师魏老师成功了,但这成功是多么艰辛,又是多么不值得推崇啊!我们还看到,教育的大旗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改向,课堂改革喊得凶,但太多的是流于形式;学生减负说得最厉害,但高考屹立不倒,老师观念不变,学生永无出头之日。
                             前行的路仍然不能停止,在愤懑之余发出一两声呐喊是必须的。我也看到了干国祥、王开东、郭初阳、范美忠等老师的努力,看见了韩军、窦桂梅、朱小曼、魏智渊等老师的探索,我更看见了许多与我一样有着梦想的老师的默默耕耘。我希望自己能从实践中早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大道来。我也希望各位能与我共同努力,在应试的环境里,走出一条不违背常理但又有创意的路来。
                             计划已从上周实行,但愿我们的尝试能生出多姿的花朵,产出璀璨的珍珠!
                                        
                                                                       2005.11.19.完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