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3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wxsf9813[/U]发表的内容:[/B]

    一路走来,我看到了风中老师的勤奋和执著,给你的帖子加精,期待你更加精彩的内容![/QUOTE]
    感谢付老师的关注!
    我会一直努力的。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3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ALIGN=center][COLOR=blue][SIZE=3][FACE=黑体 ]17 [/COLOR][FACE=黑体 ]我的“土拔鼠”哪里去了[/FACE][/SIZE][/FACE][/ALIGN]
      [/ALIGN][FACE=宋体 ][COLOR=blue][/FACE][/COLOR]
      [SIZE=3][FACE=宋体 ][COLOR=blue]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SIZE][/FACE]
      [FACE=宋体 ][COLOR=blue]  三只**在追一只土拔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地洞。这个地洞只有一个唯一的出口,三只**就守在洞口。突然,从洞里窜出一只兔子。三只**急忙追赶。兔子爬上树溜走了……[/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故事的结尾是让听者分辨故事里存在着哪些问题。好多人都说到了“兔子不会爬树”,但却忘记了三只**的最初目的,那只“土拨鼠”哪里去了?[/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故事和“猴子摘玉米”的寓言比较像。都是要告诉我们,  “做事要坚持目标,不可三心二意”。[/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如果允许,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我们在追寻目标的路上,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如果说“追土拨鼠”是“重”、“急”的话,那是兔子的出现和追兔子就是“轻”、“缓”。可以这样说,“土拨鼠”和“兔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目标,但要学会区别对待。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欲望、追求,只是在不同年阶段,当有不同的侧重。学会“舍”才有可能“得”。[/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故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解读下去。只要你愿意,角度总是有的。传说“土拨鼠”会预言,那么,那个会爬树的“兔子”,难道不可以理解为“土拨鼠”故意放出的“虚幻的诱惑”?或者,论起“猎物“来,选择“兔子”未必就不比“土拨鼠”实惠,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今天,当我在班会上分享这个故事时,除了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之外,更多的同学都开始思考自己的“土拨鼠”是什么?自己在追“土拨鼠”的路上,又遇见了哪些“兔子”?……[/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班会课在比较成功的气氛当中结束了,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这时的我,就坐在教室里,看着讲台底下埋头学习的学生,突然明白,白天觉得缺少的就是——我让同学们追问他们的“土拨鼠”时,却忘记了追问一下自己的“土拨鼠”在哪里。[/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回想忙碌一天,早上匆匆到校,早操、早自习、备课、上课、阅作业、和学生谈话、设计班会课、处理违纪学生、上网、巡查学生、开会……这么多事情中,哪些是那只调皮的“兔子”,哪些又才是“土拨鼠”呢?[/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同事眼中的我“很忙”、学生眼中的我“很忙”、家人眼中的我“很忙”,慢慢地我自己也觉得“很忙”。可是,我却很少静下来思考“我的那只‘土拨鼠’哪里去了”?[/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再一次翻看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路线图,越来越觉得有些陌生。是我追寻“土拨鼠”的路上,“兔子”太多,还是我一开始追寻“土拨鼠”的方向错了?[/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如果说“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是那只“土拨鼠”的话,那么我的生命又何以显现在追逐“土拨鼠”的路上?就像上述故事可以多面解读一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何谓优秀?是领导眼中的优秀、还是学生眼中的优秀?是家长眼中的优秀还是社会评价体系中的优秀?是他人赞许的优秀还是自我感知的优秀?[/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评价?是职称的评价,还是职位的评价?是称号的评价,还是著作多少的评价?是他人的评价还是内心的评价?[/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中,到底需要如何“舍”、如何区分诡异的“土拨鼠”和调皮的“兔子”?[/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或者就像另位一种解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一开始,定义上就存在着问题。“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中,“教师”只是一种角色,本真的“人”哪里去了?“我是谁?”“我何以成为我自己(成为优秀教师之后又会怎样呢)”?[/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与“做最好的自己”相比,谁才是真正的“土拨鼠”?[/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    当然,这样的追问,往往是许多人不喜欢的。独对自己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虚无袭来,那时,人不免要这样对自己发问的。也许只有这样的追问,才更有利于认清人生路上的“土拨鼠”、“兔子”。[/FACE][/COLOR]
      [FACE=宋体 ][COLOR=blue][/FACE][/COLOR]
      [COLOR=blue][FACE=宋体 ]             2010[/COLOR][/FACE][FACE=宋体 ]年10月25日  [/FACE][FACE=宋体 ]星期一[/FACE]
      [COLOR=blue][/COLOR]
      [/COLOR]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3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COLOR=#1a42e6][SIZE=4][/SIZE][/COLOR][ALIGN=center][SIZE=4][COLOR=#1a42e6][FACE=黑体 ]18 [/SIZE][/COLOR][FACE=黑体 ]我们比什么[/FACE][/FACE][/ALIGN]
        [COLOR=#1a42e6][SIZE=4][/SIZE][/COLOR][/ALIGN][FACE=宋体 ][/FACE]
        [SIZE=4][COLOR=#1a42e6][FACE=宋体 ]    今天下午召开住宿生座谈会。有好多同学提建议说,学校应该把晚上供电时间延长。其中有一位同学说,“以我们现在的特点,每天休息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在12点前睡觉没有必要”。有时提出延长至11点半,等等。[/SIZE][/COLOR]
        [/FACE][SIZE=4][COLOR=#1a42e6][FACE=宋体 ]    一同学提议后,还会听到好多同学的附和声。按理说,当老师的看到这种情况应该高兴才对——为同学们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SIZE][/COLOR]
        [FACE=宋体 ]    但我高兴不起来。[/FACE]
        [FACE=宋体 ]    作为教师,我当然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我却对他们要求延长供电时间(或者说学习时间)感到担心。[/FACE]
        [FACE=宋体 ]    如果把提高学习和发展经济进行类比,那么,靠延长学习时间(投入时间)来提高学习的方法就是“粗放式学习法”,而通过学习效率来提高学习的方法就是“集约式学习法”。在经济方面,大家都知道,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娈“粗放式发展”为“集约式发展”。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于“延长时间”的办法呢?[/FACE]
        [FACE=宋体 ]    我觉得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FACE]
        [FACE=宋体 ]    第一、是不会学习或者学法太死。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学科特点,主要靠机械记忆来学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重复训练”和“强化刺激”,题海战便是典型。这样的学习方法,当然拼的是“时间”。[/FACE]
        [FACE=宋体 ]    第二、内心惧怕学习,延长时间只是求得心理安慰。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存在着一些困难,但他们不去积极找寻出现困难的真正原因,只是简单地归因为自己花的精力不够、自己的投入时间比别人少、甚至认为自己比别人笨,等等。再加上对别人学习认识上的“片面化”(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自己的缺点)和偏激(认为别人[B][U]都、全部、总是[/U][/B]在学习)。不正确的归因和对自己不合理的认知,让他们内心很矛盾:一方面感觉学习很困难,想放弃学习;另一方面又极力地为自己寻找证据,证明自己归因的正确。为自己学习困难找一个合理的借口。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延长学习投入时间。结果成绩进步则好,不进步,内心也觉得很踏实——我努力了、我投入了、我付出了,没有学好,那就不怪我了。[/FACE]
        [FACE=宋体 ]    第三、一些教师一味强调和在意学习的外在表现——时间,而不去引导和重视学习的过程。好多同学学习上有困惑,去找老师。有些老师就一句话,“要好好学。”但却不肯告诉学生,如何才算得上“好好学”、怎样才能做到“好好学”。当然如果真有学生这么追问的话,可能就会说些“笨鸟先飞”、“每天比别人多学一个小时”等等的话,还是没有具体的学习操作方案。看着学生手拿课本,老师(当然包括家长)内心还有一丝平衡。这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侥幸心态让我们盲目崇拜时间,而不去认真思考学习的过程。[/FACE]
        [FACE=宋体 ]    不能不说,时间是提高学习的一个保证,就像资本家靠延长劳动时间获得更多利润一样,但这种方式是一种短视的方法,也是一种不人性的方法。几年前听一位名校长讲座时,有人问如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他说,“我们学校只管把学生送进大学,其他的事由大学去管”。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当然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就像关在一起的囚徒,陷入“说与不说”的困境当中,学生的处境也是如此。[/FACE]
        [FACE=宋体 ]    只是,面对这种“囚徒困境”,我们还有很多办法是可以选择,而且现在选择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就提高学习成绩而言,我们除了“拼时间”(更何况,时间是一个常数。)外,还有“拼效率”这么一条途径可以选择。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当然也不会是百分之百)上课时间(需要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努力),精选试题(教师要努力的)、归纳总结(学生要学会的),做到举一反三、纲举目张、理论联系实际,何须要一味地去“拼时间”呢?[/FACE]
        [FACE=宋体 ]    2010[/FACE][FACE=宋体 ]年10月27日  [/FACE][FACE=宋体 ]星期三[/FACE][/FACE]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COLOR=#1a42e6][SIZE=3]21  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ALIGN]
          [ALIGN=center][SIZE=3]
          [COLOR=#1a42e6][/SIZE][/SIZE][/COLOR][/ALIGN]
          [FACE=仿宋_GB2312 ][/FACE]
          [SIZE=3][COLOR=#1a42e6][FACE=仿宋_GB2312 ]    “班主任,我错了,那天我到学校却不敢进教室,这几天我不敢上课来也不敢见我的父母,所以就到我同学住的地方去了,你们打电话我也不敢接,我知道错了,求你原谅,这些天我脑子里很乱,不知道想的是撒,竟犯了这样的错误,让你担心和麻烦了,我保证以后再不这样了,你能原谅我吗?”[/SIZE]
          [FACE=仿宋_GB2312 ]                               ——小H发来的短信[/FACE]


              第七节课下课铃响了,会还在继续开。听着其他人慢丝条缕地介绍有关具体事宜,我心急如焚——我早约了一名原来的学生,给我班的部分同学介绍一下学习经验。如果我不及时到办公室去,怕同学们都等急了,既浪费了时间,又让他们失望而归。我不停地在看手机,突然手机提示有一条短信。一看姓名,是小H妈妈的号码。
          我心里一紧。小H?结果会怎么样?这几天,小H的事很让我痛苦。
              上周五晚上10点。小H打来电话,说她原来的一个同学(现在另外一所高中上学)手受伤了,下午到了县医院,她要去照顾,希望请个假。事情紧急,又是电话请假,我没有来得急细问,便同意了她的请求。
              第二天早上,值周班干部报告说,小H昨晚晚自修缺勤并一夜未归,我便向她们叙说了昨晚小H请假的情况。当时,我还说,估计今天早上小H可能就会来学校的。可是,上午小H没有到校;下午,小H依然没有到校!当时我就想,是不是下午小H直接回家了,因为平时我们周六下午是不上课的,这周星期六下午是学校的家长会,也许小H不知道。
          第三天,也就是星期日晚上。小H依然没有到校,同宿舍的同学说这两天就没见着小H的影子。这时,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老师,我同学的家人明天就来,来了我就到学校上课,小H。”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如果说她去看同学,那么周末时应该能回一趟宿舍的,而且,她的同学受了伤,家里人没有理由到现在不来照顾,不可能让小H一个人照顾下去的。当时就打算给她的家长打个电话,后来又想,再等等吧,也许小H明天会到校的。小H本来问题就很多,我曾找她谈过几次,也曾因为宿舍问题,召请过她的家长,在上一周的期中考试中,成绩又不理想,心理可能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小H只是以陪她同学为借口而不来上晚自习,那么我告诉家长,反而不利于开展对小H的教育。
          星期一早操期间,体育委员清点完人数后,报告,说小H不在。我当时很气愤。觉得你这个学生怎么可以这样。星期五晚上打电话请的假,昨晚又发个信息过来,连电话也不打了,而且我打过去的电话又不接。是不是觉得请假太容易了?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当时立即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家长知不知道小H请假的事,然后把经过说了一遍,最后告诉家长,“我感觉有些不对,可能小H不想读书了,你们最好能联系一下她,问问情况。”她的妈妈满口答应,并感谢我对她孩子的关心。等到下午,依然没有小H的信息。我再一次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家长在电话里头说,她们没办法联系小H,今天正好是街道逢集,家里开着铺子,生意很忙,没时间到城里来。看来家长并不重视这个问题。我不得不把情况分析得严重了一些,这时家长才有些担心。答应第二天早上就来看看。
              星期二早上,小H的爸爸打来电话,询问小H到校了没有。“没有。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到县城里找一下。”家长还是一个劲儿的答应并感谢。早上10点多时,小H妈妈又打来电话,说她现在就乘车到县城来,问来了如何去找。我说,先去医院看看,或者和她联系(我把小H给我发短信的号码告诉了她)。一整天过去了,小H没有信息。她的母亲觉得没有脸见我,打了个电话就回去了,说“不管了,由她去。”
          晚上,我又联系小H的爸爸,问他的打算,他说没办法联系,找不见,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我让他去小H所说的那位同学的学校去打听一下消息。他才答应了一声。我又告诉他,下午有同学在街道上看见小H和一个缠着绷带的女孩。
          星期三,一上午没有小H的任何消息,下午,我再联系他家长,他的爸爸说,找那位同学时,人家在学校上课呢。还是联系不上小H。他也没有到城里来,觉得来了也是白费。
              星期四,我让同学们进行联系,结果还是一样,发信息不回,打电话不接(其实据同学们说,他们这两天已经联系过了,情况也是这样),不过听说,小H又给另外一个学生发过信息,让把自己教室里的书收拾一下。
              今天(星期五)早上,我找来那个学生,让他中午发个信息,明确告诉小H:“今天下午是最后期限,若不来,算自动退学处理。”当然我说这话尽管有恐吓的意思,但也是有学校规定为依据的。
              一个下午,我都在不安度过,真不知小H现状如何。这时候,能接到小H的信息那是多么高兴的事。看到信息,我立马回复“当然可以,现在就来学校。”
          现在小H终于来了信息,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气,至于对她的处理和进一步教育,还是要看她到校后的情况而定。
          这几天,我一直处在矛盾之中,每每回想过程,都会感觉内疚和遗憾。
              首先,在期中考试之后,我看到全班绝大多数同学有焦虑、浮躁情绪,但我只是很笼统地在班会上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安排和同学的交流时,主要看哪个同学在周记中向我发出了“求助”信号而定,并没有认真分析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情况,分轻重缓急来确定。像小H同学,本来问题就很多,精力难以专注于学习、交往延伸到外校、上学期经常性旷课、上网,并有喝酒现象。前一时期我找她谈过两次话,情况有所好转。她让我看了她的一些心路日记,可以说正走在转化的路上,这样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可是我在这次考试结束之后,想通过家长会和她的父母交流一下的,但并没有想到去和她本人交谈。    前天,听语文老师说,考试结束后小H曾找过她,我相信,小H肯定有和我交谈的打算,只是看到我很忙才没来找或者没有找到我的。听了语文老师的话后,我心里一直觉得很内疚,对小H或者对其他同学,因为我已经做不到和两年前当班主任那样全力为学生服务了。
              其次,那天小H打电话请假,我应当问得更详细一些,不应当草草答应。比如可以问,  “那个同学的家长在吗?”、“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你们需要不需要其他的帮助?”等等。而我当时最关心的是“那个同学是为什么受伤的?”、“你怎么知道情况的?”、“这件事与你有没有联系?”等等,当确认与事件与小H无关时,我的心理上自然放松了,便很随便地答应了她的请假。再到后面,当小H没有到校,只是发来信息时,应该立即回信息或者打电话确认情况才对。但我首先想到的是告知家长,不能不说小H后来“消失”行为(不打电话、不回信息),与我和家长所给的紧张形势与压力有一定的关系。
              小H发来信息说“我错了”。实际上,在我内心深处早已对自己说了这三个字。如今,我只能默默地为小H祈福,也在向自己的良知忏悔:
              “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
          [/COLOR][/COLOR][/FACE]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71
            • 经验4002
            • 文章166
            • 注册2008-03-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行走在风中[/U]发表的内容:[/B]

            17 我的“土拔鼠”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三只**在追一只土拔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地洞。这个地洞只有一个唯一的出口,三只**就守在洞口。突然,从洞里窜出一只兔子。三只*...[/QUOTE]
            是呀,找不到自己的“土拔鼠”,也就找不到自己忙的价值了!
            活到老学到老
            在线情况
            4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wuguocai[/U]发表的内容:[/B]

               
              是呀,找不到自己的“土拔鼠”,也就找不到自己忙的价值了![/QUOTE]
              欢迎指导!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SIZE=4][B] 22  [/B][B]探寻成长的轨迹[/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一中学生成长档案》的编制及使用说明[/FACE][/ALIGN]
                [SIZE=4]  本学年初,为配合高一年级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编制了《**一中学生成长档案》(以下称《成长档案》),它也成为高一学生《成长记录袋》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成长档案》的编制依据和如何使用进行粗浅的说明。[/SIZE][B][SIZE=4]    [/SIZE][/B]
                [B][SIZE=4]  一、《成长档案》的基本假定:[/SIZE][/B][SIZE=4]    [/SIZE]
                [SIZE=4]《成长档案》的编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但其假定、理论依据并不限于新课程理念。[/SIZE][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1[/SIZE]、人的成长是遗传、环境、个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为人的成长作好了规划,幼年的环境和经历勾勒出了个人生命的运动轨迹。[/FACE][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2[/SIZE]、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效教育的过程就是遵守个人生命运动轨迹,并不断描绘和修正生命轨迹、达成愿景的过程。[/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3[/SIZE]、皮亚杰认为,人的智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这些阶段之间存在着先行后续的关系,每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FACE][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4[/SIZE]、阿德勒认为,个体的成长主要是受童年特别是人生前几年的影响,但社会在人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FACE][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SIZE][/FACE]
                [SIZE=4][FACE=Times New Roman]  5[/SIZE]、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FACE][B][SIZE=4]  [/SIZE][/B]
                [B][SIZE=4]  二、《成长档案》的基本内容。[/SIZE][/B][SIZE=4]  [/SIZE]
                [SIZE=4]  我们的出发点是,力求为教师(班主任)提供一份比较完整的学生成长记录,但又考虑到成长档案建立的用时要求、教育功能以及填写时的精确性和可接受性,把一些项目进行整合,最后归结为两大部分。[/SIZE][SIZE=4][B]   [/B][/SIZE]
                [SIZE=4][B]  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B][B][/B][/SIZE][SIZE=4]  [/SIZE]
                [SIZE=4]  在“基本信息”部分,包括个人信息、家庭信息、成长环境的信息(其实,整个档案的建立,就是在探寻学生成长的信息,)。[/SIZE][SIZE=4]    “个人信息”一栏。我们需要学生填写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原毕业学校等基本情况。这些基本信息与学生录取信息有一定的重复,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考虑“档案”的完整性,便于教师整体上把握学生情况。[/SIZE][SIZE=4]   [/SIZE]
                [SIZE=4] “家长信息”一栏,除了家长的一些基本信息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家长的生日、兴趣爱好等项目,一方面是掌握家长信息,另一方面是想从家长的兴趣爱好中寻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同时,这些信息的填写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对家长的再认识过程和反思过程,也有部分德育功能。[/SIZE][SIZE=4]  [/SIZE]
                [SIZE=4]  在“家庭其他成员”一栏,我们限定了填写人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比较多,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比较少。通过限定填写人数,就是要把家庭其他成员按照对自己影响的程度进行排序。这一栏和上一栏相结合,大体可以反映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影响人物”来。通过对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影响程度的理解,可以对学生早期经历中“家庭环境”一因素进行大致分析和作出判断。[/SIZE][SIZE=4][B]   [/B][/SIZE]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B][SIZE=3]  [/SIZE][SIZE=4]第二部分为学习及成长经历。[/SIZE][/B][SIZE=4]
                    这部分内容杂,涉及面广,为《成长档案》的主体部分。在初稿中,我们是按照“身体、心理、学习、愿景”进行了分类,并特别注重对[FACE=Times New Roman] [/SIZE]“心路”的考察。后来考虑到这不是一份单纯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初稿的的名称为《[FACE=Times New Roman]**[/FACE]调查表》),而且学生对于“心理调查”可能存在一定的排斥态度,便以“档案”的形式的呈现,尽可能的把心理健康调查渗透到每项内容当中。[/FACE][ALIGN=left][B][SIZE=4][/SIZE][/B] [/ALIGN][ALIGN=left][SIZE=4]  [FACE=楷体_GB2312]在过去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重大事件?比如:亲人病逝,父母离异,生病住院等等。如果有,当时你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的?如果你曾患有重疾病,当时是谁陪护你进行治疗的,请你简要描述一下情形。[/SIZE][/FACE][/ALIGN]
                  [SIZE=4][/SIZE][SIZE=4]  这一问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存在身体或者心理创伤,看是否得到了及时诊治。一方面,幼儿时期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会影响学生的人格的正常发育,对学生的成年后价值观的形成也奠定了基础。对学生重要疾病史(包括家族重大疾病史)的了解,便于为教育提供一定的预防机制;比如某同学的家族中有人曾经患过“癫痫”,那么这位同学患“癫痫”的可能性就很大,老师掌握了这一信息之后,就会在平时多留意这位同学,如果出现了相似症状,也不会手忙脚乱。再比如,某同学是剖腹产出生、婴儿时体质差多病、治疗不及时、连续高烧([FACE=Times New Roman]3[/SIZE]9℃以上)不退等现象,或者在玩耍(打架)中脑部受过损伤,这样的孩子就需要老师多一份关心,避免成绩出现连续下滑之势,对于他,[FACE=Times New Roman] [/FACE]“激将”的教育方法就不大合适。另一方面,也为发现学生“问题”提供了一份诊断材料。学生在幼年身体或者心理受到创伤时所形成的反应模式,会深深地嵌入到学生的潜意识和人格当中。当我们面对一个学生发生的“问题”时,除了区分是“品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之外,还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化解之法,而原因说不定就藏在早期经验当中。[/FACE][ALIGN=left][SIZE=4]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FACE=楷体_GB2312]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你最欣赏父亲或母亲的哪些方面,最不欣赏的又是哪些方面?你父亲(母亲,或者其他亲人)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一句话是什么?[/SIZE][/FACE][/ALIGN]
                  [SIZE=4][/SIZE][SIZE=4]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家长。“孩子有问题,往往家长需要治疗。”设计这一题的目的就是了解家长的价值观及影响,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融洽度如何。一般地,在一个从小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是不容易相信民主和平等的内涵的。家长之间的勾心斗角往往会也转化为孩子人际交往的一种模式。[/SIZE][ALIGN=left][SIZE=4][/SIZE][/ALIGN][ALIGN=left][SIZE=4] [FACE=楷体_GB2312] [/SIZE][/FACE][/ALIGN][ALIGN=left][SIZE=4][FACE=楷体_GB2312]  在你幼儿(0—3岁)时期,主要照顾你的人是谁?现在你们关系如何?[/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在你童年(3—6岁)时期,你记忆最深刻的事件有哪些,请至少详细(人物、地点、情形、你当时的感受等)列出2条来。[/SIZE][/FACE][/ALIGN]
                  [SIZE=4][/SIZE][SIZE=4]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是不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为了考察方便起见,我们把学生高中前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婴儿([FACE=Times New Roman]0[/SIZE]——[FACE=Times New Roman]3[/FACE]岁)阶段、幼儿([FACE=Times New Roman]3[/FACE]——[FACE=Times New Roman]6[/FACE]岁)阶段、义务教育阶段。[/FACE][SIZE=4][B]  [/B][/SIZE]
                  [SIZE=4][B]  婴儿([/B][B][FACE=Times New Roman]0[/SIZE][/B][B]——[/B][B][FACE=Times New Roman]3[/FACE][/B][B]岁)阶段:[/B]在这一阶段,人的主要成长环境是家庭。在智力上,是儿童形成永久性、因果性的关键阶段;在情感上,是儿童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最强烈的阶段;在人格上,是形成自卑与自信品质的分化阶段。谁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他人”,十分关键。比如这一时期,有的孩子看护人经常更换(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亲戚、保姆等),在建立永久性概念上产生了困难,一般地孩子成年后自卑感强、敏感、容易生气发怒。[/FACE][SIZE=4][B] [/B][/SIZE]
                  [SIZE=4][B]  幼儿([/B][B][FACE=Times New Roman]3[/SIZE][/B][B]——[/B][B][FACE=Times New Roman]6[/FACE][/B][B]岁)阶段:[/B]这一阶段,人的成长环境以不仅仅限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相互作用,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将写就人的生命密码。人以后的成长,大多是此阶段“生命密码”的逐一印证而已,这也是俗语“三岁看老”的合理性所在。为了有效在提取和反映学生的“生命密码”,我们在心理绘画、早期记忆、词语联想等手段中,依据便于操作的原则,仅仅采用了“早期记忆”一项,而且把标准降低为两则以上。我们认为加上前面的调查和后面的叙述,足以弥补此项信息。[/FACE][SIZE=4] [/SIZE]
                  [SIZE=4]  ………………[/SIZE]
                  [SIZE=4]  同时,还需要明白:在前面这两个阶段,如果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在高中期间(有的可能在初中阶段)就容易出现补偿性的“恋爱”行为和更强烈的叛逆行为(如离家出走、与亲人发生严重冲突等)。[/SIZE]
                  [SIZE=4][/SIZE] [ALIGN=left][SIZE=4]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这几个问题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察,也就是对[B]“义务教育阶段”[/B]的考察。根据“[FACE=Times New Roman]SFBT[/SIZE]疗法”中的焦点技术原理,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把目光主要聚焦在“例外情况”上、聚焦在能激发自信、积极去应对挑战的行为上面。这些问题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问题学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通过对过去学习习惯的了解,便是教师因教施教和适时调整引导。[/FAC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SIZE=4] 在新的环境里,你将以怎样积极的心态和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可以从学业、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的提升等方面简要的谈谈你对未来三年的规划和期望。[/SIZ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SIZE=4]  这既是了解学生的“愿景”,也是考察学生对“高中生活”的理解。我们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到校都是为了学习知识的。通过这些问题的了解,也便于教师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教育工作。比如特别在意是否能被别人接纳的学生,做事有主见、喜欢独立的学生,特别看重成绩的学生等,他们会对班级文化具有不同见解,如何平衡他们的利益,建立班级利益共同体,则需要全面考虑。一个好的班主任,有利于培养好的班级,但班级是否优秀则主要取决于学生。班级文化的建立没有统一的程式,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SIZE][ALIGN=left][SIZE=4]     [/SIZE][/ALIGN][ALIGN=left][SIZE=4]   [FACE=楷体_GB2312]到新的环境生活学习,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如果你在学校遇到烦忧的事,你最希望通知的一个人是谁?请写下他(她)的联系方式。[/SIZE][/FACE][/ALIGN]
                  [FACE=Times New Roman][SIZE=4][/FACE][/SIZE][SIZE=4]   在这里,我们设计了一个防御题。“假如”句式中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更能看出,谁是学生的“重要他人”,也可以看清学生心理防线所在,当然在真正面临问题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案。[/SIZE][B][SIZE=4] [/SIZE][/B]
                  [B][SIZE=4]   三、说明:[/SIZE][/B]
                   
                  [SIZE=4]   虽然在编制的过程中听取和借鉴了好多省内外心理学教师的意见,但我们依然感到有很多的不足和缺憾。[/SIZE][SIZE=4] [/SIZE]
                  [SIZE=4]   第一、《成长档案》的设计中,从结构到内容几经反复、多次增删,力求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教育的功能。但能否达成目标、有效解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填写的内容是否真实、客观。我们利用高一学生刚入学对学校和教师还比较陌生的时间进行填写,利用的是“陌生人效应”。但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部分戒备心理强的学生的排斥(从设计意图来看,这样的学生恰恰是我们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所以填写前的动员和说明是这一档案是否有效的关键一环。[/SIZE][SIZE=4]  [/SIZE]
                  [SIZE=4]  第二、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参考,我们的编制过程大多在假设中进行。《成长档案》编制完成之后,曾在某一班级进行了试验,但因为时间紧,没有来得急修正就开始应用于整个高一年级,无论是结构、措词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修订的地方;[/SIZE][SIZE=4] [/SIZE]
                  [SIZE=4]  第三、因为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不足。在《成长档案》中可能存在着理论上的错误和认知上的偏差(比如,发展阶段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划分的,却要为心理发展提供依据,有点牵强的感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修正。同时也就在解读《成长档案》时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失之偏颇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加强学习、反复解读、联系解读,而且不能把解读结果当作定性评价结果,只作为教育管理的参考依据之一。[/SIZE][SIZE=4] [/SIZE]
                  [SIZE=4]  第四、“人类从出生发展至成熟经历了较之任何哺乳动物都更为漫长的时间,但在最后却取了在动物界的最高成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教育无疑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我们建立、分析《成长档案》,就是想通过探寻生命成长的轨迹,让教育过程更科学一些、更接近本质一些。[/SIZE]
                  [ 此贴最后由行走在风中在2010-11-22 8:08:14编辑过 ]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COLOR=#1111ee]23 写给学生的一封信[/COLOR][/ALIGN]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亲爱的同学们:[/COLOR][/SIZE][/FACE][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当我打开电脑,无意识地写下“写给学生的一封信”时,感觉有一丝诧异,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也不知道自己想对你们写些什么。我们每天都在见面,从早上到晚上,我一有空就会来教室看你们,这样的关系还需要专门写信来说些什么吗?何况,作为班主任,我并不介意向你们表达我的情绪,你们有错误,我会表达我的生气,甚至会恶语相加。你们有优点,我也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可以说,我对你们是没有交流障碍的。[/COLOR][/SIZE][/FACE][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但我还是无意识地想为你们写一封信。也许这封信并不只写给你们,也是写给我自己的——人有时是需要与自己进行对话的——我每天都试图为自己写点什么,想用笔记下生命的经历,生命太短暂了,我不想让默默逝去的生命,不留一丝痕迹。也许有一天,当我不再自信、不再有创造力、不再能轻松地生活时,回忆变成了生活本身,我总得记忆些什么吧。[/COLOR][/SIZE][/FACE][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我不敢奢求那位同学记住我。在我们共同的日子里,我与“你”,是否有过长期的“驯养”经历,如果没有,你对我来说,不过是那千万只玫瑰中的一朵,与其他玫瑰并不二样。同样的,我对你来说也不过是众多路人中的一个。[/COLOR][/SIZE][/FACE][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那么,我们现在每天的交流——批评、表扬、说教、讨论、解释、质疑……——是不是在相互“驯养”呢?[/COLOR][/SIZE][/FACE][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下午的班会课上,听完班长的总结,还有我自己一周来的不快感觉,让我感到一阵阵压抑和不快乐——你们知道的,我的教育目标之一是“追求快乐”——我不得不表达自己不快乐的的原因,我想让你们知道,你们的行为对我的伤害,我是多么在乎你们的表现!当我满怀信心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真想大声对你们说:“让我们一起开始一场有意义的旅程吧!”开学初我没有说,后来我也不直没有说出口。我只是把自己习惯地定位在“服务者”的角色上——这样让我们很不平等——我本想成为你们中一员的。于是我向你们表达了我的不快乐,同时还有对你们的失望心情。[/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这不是这节班会的本意。我经常期待着有时间和你们交流,我有好多观点想和你们分享,有好多建议想对你们述说,但我不能占用正常的课堂——课堂是用来教学的。早在两周前,我就计划本周要和你们说说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这是我在《第56号教室》里发现的好东西。《第56号教室》是美国杰出教师雷夫的著作,雷夫是当代美国教师的楷模,“第56号教室”就是他和学生们成长的地方。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和他的学生们把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用行动书写了出来。我虽然不敢期望着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咱们的班里完美地展现出来,但渴望每个人,包括你们和我,都能过上一种有尊严、有道德并充满理想和浪漫情怀的生活却是我不停追逐地梦想,也是我对教育保持一份虔诚的动力(面对教育,我有一个梦想)。[/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可是,在这节班会课上,我们连“道德”二字提都没有提![/COLOR][/SIZE][/FACE][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到后来,我们竟然纠缠在具体地学法指导问题上了!我们追梦的路上有太多的“绊脚石”,“平庸的成绩”就是突出的一个。为了把这个突出的问题搬开,我们花了大量地时间、甚至是全部的精力,而把最初引导我们走在一块(教育)的目的给遮蔽了。我渴望我的每一次班会课“演讲”都是一次去蔽行动,但现实是:好多次不是去蔽,而是让遮蔽变得更加隐蔽。[/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写述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无意识地“写信”!因为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没有清晰表达出来的愿望,有一个经常有意无意被埋藏的把理想化为现实的冲动![/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我多么希望有人来理解我的愿望和理想,我也多么希望把我的愿望和理想变成生动的现实!至少,我认为我的愿望和理想对社会、对人类的发展是没有害的。[/COLOR][/SIZE][/FACE]
                    [COLOR=#1111ee][SIZE=4][FACE=楷体_GB2312]   罗里罗嗦地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自说自话。对你们算不上什么忠告、意义、建议之类的东西,这好像与我的“教师”职业有些不符。在这夜深人静地时刻,亲爱的同学们,我宁愿把你们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简单、冰冷的“学生”,我希望我们的关系不只是符号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而更是充满人性的“我和你”![/COLOR][/SIZE][/FACE][FACE=楷体_GB2312][COLOR=#1111ee][SIZE=4]   生命的历程当中,需要我们不断充当各种角色,可我不希望我们迷失在角色当中,而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个“人”!要说对你们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别忘了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人”![/FACE][/COLOR][/SIZE][FACE=楷体_GB2312][COLOR=#1111ee][SIZE=4]                                                                   2010年11月22日[/FACE][/COLOR][/SIZE]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
                      • 积分10316
                      • 经验549830
                      • 文章10205
                      • 注册2008-10-02
                      给学生写信,是一种不错的交流方法,感情真挚,学生一定会被打动的。
                      [color=red][B]付义六[/B][/color]欢迎您访问我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fuyiliu2008][color=red][B]雄鹰展翅[/B][/color][/url]   班刊论坛连载:[url=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5&ID=225043][color=blue][B]雄鹰展翅的心灵感悟[/B][/color][/url]
                      在线情况
                      4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wxsf9813[/U]发表的内容:[/B]

                        给学生写信,是一种不错的交流方法,感情真挚,学生一定会被打动的。[/QUOTE]
                        谢谢。
                        只是随心所欲而已!
                        做最好的自己
                        在线情况
                        4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19
                          • 经验21402
                          • 文章763
                          • 注册2008-04-29
                          [ALIGN=center][SIZE=3]如履薄冰的教育[/SIZE][/ALIGN]
                          [SIZE=3]中午,我坐在办公室批阅周记。班长走了进来,一脸的严肃。
                          “老师,我想对你说件事。”
                          “什么事,你说吧?”我停下笔,抬起头,莫非班上发生了什么“怪事”?
                          班长说道:“是关于李**的事。”
                          “噢?”我一惊,李**[FACE=宋体 ],她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第一名,和第二名经常相关[/SIZE][FACE=Times New Roman ]50[/FACE][FACE=宋体 ]多分以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不过上周末的第三次月考中,她的强项数学考得比较差。早上我找各科老师看成绩时,发现她的数学才有[/FACE][FACE=Times New Roman ]87[/FACE][FACE=宋体 ]分,着实让人吃惊。以前她的数学每次都是在[/FACE][FACE=Times New Roman ]130[/FACE][FACE=宋体 ]分以上,就算这次考试题目难,也有学生考到[/FACE][FACE=Times New Roman ]119[/FACE][FACE=宋体 ]分。[/FACE]
                          “她这一次考试考得都不好。”班长继续说,“她数学是[FACE=Times New Roman ]87[/FACE][FACE=宋体 ]分、英语[/FACE][FACE=Times New Roman ]106[/FACE][FACE=宋体 ]分、历史[/FACE][FACE=Times New Roman ]72[/FACE][FACE=宋体 ]分、地理[/FACE][FACE=Times New Roman ]76[/FACE][FACE=宋体 ]分,考得太差了。”[/FACE]
                          我点点头,同意班长的说法。
                          “我看她状态很不好。你最好找她谈谈,开导一下。”班长的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回答。
                          “好的,我会的。今天我感冒比较严重,明天找她吧。”
                          我许下了诺言,班长也走了。可是没有一点思路。
                          我傻傻地坐着,不知道如何去“开导”李[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宋体 ],而且也不知道除了李[/FACE][FACE=Times New Roman ]**[/FACE][FACE=宋体 ]之外,还有那些同学需要“谈话”。[/FACE]
                          我好像不是我当班主任的风格!
                          以前的我,每次考试结束后,都会列出一个谈话学生名单,或单独、或小组,谈成绩、谈学法、谈心态,可是这一次,只到班长找我之前,没有任何打算。我越来越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我找学生谈话除了能满足我的自我炫耀之外,到底能有多大的教育意义;我的谈话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是否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减少了学生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在过去有好多同学到后来,每次考试完,如果我不找他谈话,他就会觉得是对他的忽视,如果我不给他分析一下成绩,他会觉得心理没有底。我清楚的记得,就是那一年高考前夕,还有两名同学专门到我家来“打气”,他甚至说,他发现每次考试,那一科考试前和我谈过话,那一科考试就会成绩很高。当时听起来了让我满足,但后来又让我担心——是不是因为我过多的介入,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知道,我口口声声称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再后来,不是我找学生谈话,而是学生找我谈话。有时候,他们还需要预约。我本来是想“个性化”辅导的,但到后来发现自己就是面对一个学生,一个自以为非常熟悉的学生时,也难以做到个性化辅导!我谈得最多的还一些共性的东西。要说有特殊性,那就是把几十个学生归成几个大类,然后分类谈共性的问题。也难怪有老师说,“你把一句话说了十遍。”
                          现在,我有些不敢找学生谈话了。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充满着怀疑,我对自己的教育能力越来越不自信。随着我教育经历的延伸,我越发觉得教育问题的复杂。我怕自己的“好心”帮了学生的倒忙——用我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我更怕因为对问题分析的偏差误导了学生——好多问题,我自己一知半解,但又不想笼统对待。我既然想要学生“好好学习”,那我就有责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好学习”,如何做到“好好学习”;我既然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我就要对学生解释清楚利用时间的具体操作方法;我既然期望学生身心健康,我就要让学生懂得“身心健康”的标准和达到的条件;我既然鼓励学生“前途是光明的”,那就要指明为什么是光明的,而且光明的前途,我们需要做那些事,在追求光明的前途中,会有哪些变数、大该会有多少种可能挑战存在……可,现实是,我有好多想法,但少有清晰的思路;我有好多励志言语,但少有科学的指导。有时和学生谈话的思路灵感都是在现场受学生思路的启发才出现的!
                          随着我阅读经历,我不能不质疑自己,不得不追问自己的教育行为。书读得很粗糙,未得精要,却更加自己悲观。面对高中学生,自己的教育会有多大程度上发生作用?
                          [/FACE][ALIGN=left][SIZE=3]  面对教育,“激情燃烧的岁月”已不属于我,我的悲观并不意味着我对教育的失望,恰恰相反,我更加佩服和理解了那些优秀而且卓越的教师,更加对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而表示不安。[/SIZE][/ALIGN]
                          [ALIGN=left][SIZE=3]当我深刻理解了李镇西的“教育就是一种悲壮的坚守”的时候(当然,我的理解也许与李镇西的原初含义不同。),那种“无知无畏”的激情就慢慢消散,代替它的就是这为之痛苦、为之思索、经过无数假设之后依然不敢贸然行动的如履薄冰之感觉了。[/SIZE][/ALIGN]
                          [ALIGN=left][SIZE=3]我不知道,是该为自己的读书、阅历和成长表示庆贺,还是该为自己萎缩的教育勇气而感到悲哀……[/SIZE][/ALIGN]
                          做最好的自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