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声望+3
    • 财富1
    • 积分1138
    • 经验11340
    • 文章1107
    • 注册2008-06-15
    《论语》中的为师之道
       《论语》这本2500多年的经典语录,我在读高中、大学时都学习过,但都是蜻蜓点水罢了。或许我当时读《论语》感觉有些费力,未曾领悟到那朴素而又富含哲理的智慧,为此《论语》曾被我束之高搁。
        自从我校开展了经典诵读的课题实施,及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讲座。特别是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顿人心的精辟的阐述,使我与她一起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到经典的平凡智慧,感受到孔夫子的温暖与永恒。为此,我不由自主地捧起了《论语》。在品读中,感觉孔夫子尤其在做人、求学、教人三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在做人方面。孔夫子告诉他的弟子:“快乐的秘诀就是如何去寻找内心的***宁。”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夫子循循善诱教导他的弟子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当子贡问孔夫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夫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他敦敦诱导弟子做人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但要注意“以直报怨,以德报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言谈之间无不告诉我们做人的原则立场。这对于物质繁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人来说无疑解了心中之惑。在品读《论语》时,我的心境逐渐平和、坦荡,亦如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其次在求学方面,孔夫子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孔夫子对弟子说:“吾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这说明他学识的渊博,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建立在“好学”的基础上的。孔夫子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向能者善者学习,自我就要发挥主动性,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勇于向别人学习。而向别人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些话虽然过去二千多年了,但孔夫子那种虚心好学,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后人影响深远,对我更是敲了警钟。
        最后在教人方面,孔夫子不愧是“万世师表”。他以身作则,为此孔夫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说:“其身正,不令则行,虽令不从”。孔夫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精神整然,心情和乐,胸怀宽广,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中也是泰然处之。为此,在孔夫子的言传身教之下,就像子路那样性情勇猛好逞强的弟子,也能修征徙义,闻过则喜,成为善于为政的人材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夫子的一句朴素的话,但至今影响很大。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要不觉得厌烦,不辞辛苦。为此,孔夫子教育弟子时很少疾言厉色,他根据弟子中不同志趣、资质、才能、性格的差异而用和缓的、循循善诱的,跟人商量的口气,对弟子耐心教导,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孔夫子这种谦抑平和的教学态度对那些急*****近利的教师该有一些启发吧!
       《论语》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语录,但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处处体现其智慧。它应该是常读常新的,因为“温故而知新”吗。对我而言,今日拜读《论语》,突然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是呀,做人要“坦荡荡”,求学要“学而不厌”,而教人则要“诲人不倦”。我想,只要我做到这三点,亦足以为人师表矣。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url=http://muzi123.ms0769.com/index.html][color=red][B]用心灵在文字上行走,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心[/B][/color][/url]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