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谢谢版主的鼓励,我将再接再厉!更主要的是我的这些体会与感悟都来自于我平时的教育教育工作,我也经常用这些去教育学生和家长。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1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COLOR=#f73809]之七:“父母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的感叹[/COLOR] [EM16]
          现在的老师经常感叹老师难当,学生难教,打不得骂不得,有时连批评的话都说重不得。现在的家长也是经常感叹家长难当,家长难当是因为他们总嫌为孩子把钱赚得不够多,怕孩子责怪他们无能,怕自己的孩子过得没有别人的孩子幸福。因而现在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家长越要多赚钱就越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越是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而孩子就越不上进越不爱学习,而孩子越不上进越不爱学习家长就越巴不得多赚点钱留给孩子免得他将来赚不到钱。凡是这类家长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当小孩一有错误,老师想请家长多花点时间配合教育时,家长除了埋怨孩子“父母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学好呢”,就是表白自己“老师,你看他这么不成器,我们不给他多赚点钱能行吗?”
          每当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就想起来林则徐的教子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对于这样的家长就需要我们当老师的给他们反复讲清楚关于“给小孩留钱财和留才能的关系”的道理。其实这种不良的家庭教育行为只是比较常见而已,可能老师们都有感受,现在的家庭教育质量已是在严重滑坡。这种现象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让我们教师往往承担着双份的责任。
          我常想:老师的神圣,大概就在于不仅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而且还要教育好学生的家长吧。前者是职责,后者是责任,社会之所以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概也正是看到了教师这种自发的潜在的责任意识吧!你如若不能自觉自愿地履行好这种责任,内心深处还真有愧于这种无上崇高的称呼呢!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1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SIZE=4][COLOR=#f70938]之八:“劓刑”的启示[/SIZE]
            近日观看《大秦帝国》,中间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当商鞅的变法触动了老世族的根本利益后遭到了老世族的强烈反对,但由于商鞅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老世族们不敢公开反对,便在暗中破坏变法。以老太师甘龙为首的老世族经过暗中谋划,挑起了太子和国人之间的一场矛盾冲突,导致未成年的太子一气之下杀死了十几个国人。这一下子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他们要求惩办凶手,否则便要反出秦国去。商鞅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平息国人的愤怒,便要惩办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因为太子还未成年。此罪按当时的法律公子虔要受劓刑,也就是要被割掉鼻子。公子虔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变法成果,同意受刑,但希望商鞅不要割掉他的鼻子,他愿意用一只胳膊或者是一条腿来换取鼻子。可商鞅不同意,说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因为法律上就是这样规定的刑罚。公子虔说刑法也就是你商鞅制定的,你说改不就可以更改了,可商鞅还是不同意。最后公子虔还是被商鞅执行了劓刑,但公子虔从此便对商鞅仇恨在心,直到最后将商鞅车裂而死方才解恨。
            我当时看到公子虔愿意用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来保全自己的鼻子而商鞅却不同意时,我怎么都不明白商鞅为什么不同意。一是公子虔是秦孝公的亲哥哥,当时身为大将军,掌握着全国军队,他要不同意受刑恐怕秦孝公也没有办法,而他现在同意公开受刑,只是希望变换一下受刑的部位。二是被砍一只胳膊或一条腿怎么都比割掉鼻子要重,按说公子虔还吃亏了。商鞅也知道他会因此得罪公子虔,可他就是不同意,对此我当时真是不理解商鞅的行为是为了什么。
            此事处理完毕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当时商鞅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景监实在是弄不明白此事其中的奥妙,便问商鞅当时为何不同意更改刑罚?商鞅的回答才让我恍然大悟,顿觉商鞅之伟大,要知道商鞅可是历史上最早真正实行变法之人。商鞅是这样对景监解说的:按说将公子虔砍去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比割掉他的鼻子来说要重得多,可刑罚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轻重,主要在于对他本人和旁人的警示作用,割掉鼻子可以让他终生牢记此教训,也可让旁人一看见他就自然想到法律的威严而自觉守法。如果是砍下一只胳膊或者一条腿,虽说执刑时是有很大的震撼力,但过后可能不仅不能起到警示作用,有可能还会成为一种光荣。因为当时战争频繁,缺胳膊少腿的人并不少见,不知者还会把他当成国家英雄,从而大大削弱法律的威严性。
            作为教育者,我从此故事中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启示。正面的启示是当学生有错时,老师对他的批评教育不可轻描淡写,一定要触及他的心灵。特别是对于学生那些屡教不改的或者是严重违纪错误的行为,教师更不可随便轻言几句便算了。当然给学生严厉批评应表现在教师的重视态度上,表现在严厉的语气上,表现在要学生做深刻的认识上,表现在教师对学生错误危害的分析上。而不是表现在体罚、训斥、打骂、挖苦、甚至是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上,一些教育行为是违法的。再就是给学生的惩罚要能够对学生有警示作用,千万不能让教师的惩罚变成学生的一种奖赏。经常有看见站着的学生站无站相、还站在那里嘻嘻哈哈,这样的惩罚就变得毫无价值。反面的启示是做教师的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尊严为手段,常言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说的还是尊严问题。教师们应当明白当一个人的尊严被伤害后,那他就什么错误都不在乎了,孔子不是有“有耻且格”的教导吗?。商鞅最后被车裂也就与公子虔对他的仇恨有直接关系。当然对学生触及心灵的教育并不是要体罚或是辱骂他,而是我们当老师的教育方式要能够给学生以心灵的震动,否则他不仅不会接受教训反而可能还会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无所谓,这就会失去惩罚教育的意义和效果。 [/COLOR]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1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COLOR=#f70938][SIZE=4]之九:“青草引驴”的启示[/SIZE][/COLOR]
              [SIZE=4]有这样一个很古老的故事:说的是有父子两人,有一天骑着一头毛驴去赶集。走到半路上,那头毛驴大概是走累了吧怎么都不肯走了。这时,儿子就下来对驴子又是赶又是拉,忙得满头大汗,可驴子就是不愿走。当儿子束手无策,唉声叹气时,只见父亲下来,在路旁抓了一把青草用一根树枝拴着,悬挂在驴头前方。这时只见那头不愿走路的驴子,望着眼前的青草就自觉地走起来,结果是驴子一直自动急急地走到集市上也没有吃到那把悬挂在眼前的青草。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可以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受到深深的启发的。想一想,那头先前不愿走路的毛驴,后来为何却自主的一直往前走呢?其实就是为了吃到那把悬挂在眼前青草,其结果可能是一直走到了集市上才能够吃到那把青草。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其实就是那头毛驴,作为教师就不应该让自己成为那位手法简单的儿子,而应该成为那位睿智的父亲。儿子对驴子又是推又是拉,可驴子就是不愿走,而父亲却只用了一把青草就让驴子自觉自愿的往前走。这位父亲的睿智表现在他非常清楚驴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那就是青草,他就用一把青草去激发驴子的这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当然他也清楚,对待驴子重在引导,而不是推拉,要善于引着驴子自己去走,这样驴子才走得欢。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阶段,也正是他的人生成长阶段,作为教师就要善于积极主动的去引导学生向着教育的目标去发展。这个“引”中当然包含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包含着教师对教育的忠诚之心,包含着教师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引”就要求教师思考在先,每一阶段都明确知道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要求教师行动在先,在学生的心理需求出现之前及时悬挂好那把吸引驴的“青草”。而不是等到学生停下来不走啦,或者是甚至走入了岔道之后,我们再去费力地拉呀推呀的,到了那时是既费力效果又不好,可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却仍有部分班主任老师在这样做着。聪明的教师,你一定要学会让学生自个儿高高兴兴地向着目标奔去。[/SIZE]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1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COLOR=#f73809][SIZE=4]之十:“三分球”的启示[/COLOR][/SIZE]
                [SIZE=4]故事讲的是某校有一个乱班,学生调皮捣蛋不好管,学校连换三位班主任都没有起到作用,而且其中也有优秀班主任。转眼就是九年级的新学期开学,校长正为该班班主任人选发愁,学校却分来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校长无奈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让这位刚走上讲台的年轻女教师接手这个乱班。
                开学第一天,当这位年轻女教师教室一看,就几位女生在教室里谈笑,男生一个没见到。一问才知道都在操场打篮球,派人去喊,好一会连喊的人都不见回来。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只好亲自到操场上去喊。来到操场一看,男生打球女生助威,好不热闹,根本无回教室的迹象,对老师的到来也是视而不见。这位新班主任老师知道这是学生给她的下马威,也就不声张,站在场边看他们打球。有几位领头的男生还一边打球一边向老师张望,故意大声呼喊,胆大的女生也是跟着大声吆喝。这位女老师看了一会,对他们的球技心里有了数,就走进了场地。刚好一个男生没接好的球蹦到了面前,女老师手一探便把球稳稳地抓在了手里。那帮男生一看球到了老师的手里,一下子便怔在了那里,转瞬几个胆大的男生便挑衅地喊道来一个来一个。哪晓得女老师一出手就是一个三分球,那几个领头男生一看老师投了一个三分球,还以为老师是瞎猫子碰到死老鼠呢。便又把球送到老师的手里,还扬了扬下巴,那知女老师又是一记三分球。当第三个三分球落地的时候,场外的全体女生欢呼起来,就连那几个胆大的男生也怔在了那里忘了接球。这时那位女老师亲自走过去捡起篮球,对怔在那里的那帮男生说了一句“就这点水平还值得摆谱”,退了几步就又是一个三分球进了篮筐,转身在女生的簇拥下,丢下那帮发呆的男生就向教室走去。这一下那帮男生只好乖乖地耷拉着脑袋跟在老师的后边回了教室。
                乘热打铁,女教师宣布了自己的新班规,当男生听到每周开展一次篮球比赛时都欢呼起来。当然这个班规既有学习方面的要求,也有活动方面的规定;既有纪律方面的约束,也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的安排。因为班规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受到了全班学生的一致欢迎。
            这个曾经的乱班,半学期后因为各方面的进步都很显著受到了学校特别表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育人哲理。当老师的要想学生亲近你信服你,你就要有让学生崇拜的地方。学生崇拜老师是多方面的,丰富的知识,漂亮的书法,标准的普通话,张口就来的唐诗宋词,能言善辩的口才,能歌善舞的天赋,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等等。但无能如何,关键是你这个老师要有一技之长去让学生崇拜,如果实在没有,哪怕就是有一颗博爱的新,有一份爱生的真情,也是可以让学生亲近你的。
                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们,当你感到你的学生对你敬而远之,只有敬意而无崇拜之心时,请好好的反思自己提高自己吧。否则,你讲的道理要求再多,学生也不会放在心上。[/SIZE]
            [ 此贴最后由留一片蓝天在2009-6-24 18:27:48编辑过 ]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1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COLOR=#f70909][SIZE=4]之十一:坚固的流沙[/COLOR][/SIZE]
                  [SIZE=4]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不让自己的陵墓被盗窃,总是想方设法的把墓壁修得尽可能的坚硬一些,什么大理石、花岗岩、铜墙铁壁等都用上了,结果是只要发现的古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被盗窃过,没有什么坚硬的防盗壁能够阻挡盗墓者的钢钎。
                  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掘一座春秋古墓,刚挖开外围时就发现了十七个盗墓者做挖的洞穴,当发掘到内墓时却惊喜地发现古墓完好无损。究竟是什么坚硬的保护壁能够抵挡住如此多的盗墓者疯狂而贪婪的钢钎呢?原来这座古墓的主人真是聪明绝顶,他既不用什么坚硬的石头,也不用什么钢门铜壁,而用的却是松软的细沙。刚开始考古工作者怎么都不明白这么松软的细沙怎么就能抵挡住这么多的盗墓贼呢,后来一细想才恍然大悟,正是因为细沙松软,而且具有流动性,才让盗墓贼既无从下手又不能挖成型的的通道,以致只好一次次的放弃。
                  这就像武侠中常见的四两拨千斤或者是以软克刚之法。其实,作为教育者更应该深谙这种教育方法的奥妙之处,教师在对待违纪学生、后进学生或是性格异常学生的思想教育时,就要善于以软克刚,千万不可与学生硬碰硬。
                  我们的思维,有时候需要像石头一样坚硬,有时候更需要像流沙一样松软。[/SIZE]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19
              • 头像
              • 用“心”教育
              • 级别
              • 徽章
              • 财富1
              • 积分3058
              • 经验247070
              • 文章2884
              • 注册2008-04-30
              我们的思维,有时候需要像石头一样坚硬,有时候更需要像流沙一样松软。
              以柔克刚,学习了,谢谢!
                  普通的我,普通的中学教师,普通的班主任,来到了不普通的论坛,向不普通的班主任学习不普通的理论和经验。

              我的教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00148833
              在线情况
              2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SIZE=4][COLOR=#ff0000]之十二:“等他再犯后好一起批评”的感慨[/SIZE]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都会听到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们这样的一些言论,“你这是第一次犯错,就算了吧” ,“他这是第一次犯错就不追究了,等他再犯后好一起批评” ,“事不过三嘛,第一次就免了”等。这些话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它不是正表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吗?是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宽容。而且现在的教育,也积极提倡对学生多赞赏少惩罚,那教师不就更应该宽容了吗?问题的关键也就在这里,其实这是老师们误解了赞赏、宽容与批评教育之间的统一和谐关系,而是过度的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学生有了错误一定要批评,而且要及时批评教育。不批评就是一种纵容,甚至是一种引诱,不批评就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学生也就不会认真的去改正错误。当然老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也不是为了维护老师的师道尊严,更不应该是拿学生出气。要做到批评学生一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二是为了维护班规校纪的威严。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应体现在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严教育宽惩罚上,而并不体现在对学生错误行为的宽教育上。那是一种错误的诱导,他会无意识中让学生觉得班规校纪是可以违反的,至少是可以有两次违反的机会。另外,不批评与那多赞赏就更沾不上边了,赞赏是要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好的表现,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非常微不足道,哪怕学生同时也犯了错误。而批评是针对学生的错误,常言道锣作锣打,鼓作鼓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赞赏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实批评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对于有前述观点的老师,我甚至有些怀疑他们是否缺乏批评的技巧,而是以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来掩盖自己教育艺术上的不足。我真心希望老师们能够辩证地看待正确批评的积极性,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好教育中批评和赞赏的艺术。让学生在老师的批评中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在老师的赞赏中充满积极上进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成长。
                [/COLOR]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2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SIZE=4][COLOR=#ff0000]之十三:“剃光头”的启示[/SIZE]
                      这个故事内容很简单,说的是某位班主任按照学校的礼仪规范,不允许男生留长发。而他班上正好有几位男生留着长发,这位班主任便要求这几位男生将长发剪掉。但这几位男生又不愿剪掉长发,师生就这样来回了几个回合。第二天上学后,等这位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傻眼了,只见那几个爱留长发的男生每人都剃了一个光头,正引得全班学生叫好呢。这位班主任一看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不是明目张胆对抗学校的要求吗?当班主任批评他们时,他们却以学校并没有说不准剃光头为由对抗批评,拒不认错。
                      故事的结尾就不赘述了。我要说的是,班主任应如何引导学生规范打扮。对学生的衣着、发式以及配饰的规范要求,也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一。当然中学生时代也正是一个人开始追求自身形象、追求美的年龄阶段,学生爱美并没有错。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学生也有追求美的权利。这就涉及到一个教育引导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美,懂得怎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引导学生去追求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美。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差要有预见性,有前瞻性,并做到有的放矢地提前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在学生的思想上没有超前教育意识,那就必然会被学生的行为牵着鼻子走,成为一名消防式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千万不要以强权手段进行,那样只会激起学生的对抗。就说这个故事中的那几位男生,如果班主任一方面帮助他们认识到什么样的美才是中学生应该追求的;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认识留长发的不好之处。我想,他们就不会用光头来消极对抗学校的仪表规范要求和班主任的批评了。
                       我始终认为,班主任不仅要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更要有教育的前瞻性。他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学生的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动态,应该在此之前就对学生加强哪些思想教育。这样,就不会等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再去救急,再去灭火。而是让学生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向前健康发展,教育无痕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COLOR]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2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SIZE=4][COLOR=#ff0000]之十四:“狼来了”新读[/SIZE]
                        对于“狼来了”的故事,我想没有不知道的人,就是农村里那些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妇也会讲这个故事。一般做父母的,大概在小孩还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故事将给小孩听了,并一再告诫孩子不要撒谎。我想到了初中大概是没有老师再给学生讲“狼来了”的故事的,因为老师觉得这样的故事太浅显,没什么深意,学生也不愿听这样简单的故事,觉得太幼稚。初中生为什么就不能讲“狼来了”的故事呢?难道真的是故事本身太浅显了吗,还是我们当班主任的思想太简单了呢?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自身吧。
                        历史上有刘伯温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奇故事,难道是说刘伯温只读了半部论语吗?还是说治理天下只需要半部论语呢?我想大概都不是吧。我认为这个故事突出的是说刘伯温读书爱思考,爱深究,只钻研了半部论语就悟出了治国之道,并能用之于实践。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是应该也具备这种深究精神的,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道理。
                        学生在幼儿园时听“狼来了”的故事,从中明白了做人不能撒谎,撒谎的孩子就没有人相信他。那么,学生到了初中,老师照样还是可以给学生讲“狼来了”的故事。不过故事告诉给学生的就不仅仅只是做人要诚实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不诚信不仅仅只是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而是将会失去个人利益,那个男孩的羊最后不是都被狼给吃了吗?就要让学生明白市场经济中个人诚信品质于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要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他们即将走进的大千世界。
                        这当然只是一个特例。我是希望班主任老师要明白,我们的教育千万不可太简单化,作为德育工作者,也要明白德育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而不是我们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只要这样,我们的德育才具有时效性。
                    [/COLOR]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2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COLOR=#f70909][SIZE=4]之十五:“老师,恋爱还有年龄规定吗?”的感慨[/SIZE][/COLOR]
                          [SIZE=4]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是说有两个九年级的男女生好上了,结果被班主任喊去批评他们不该早恋。当班主任刚一说你们现在年龄还小,不应该早恋时,那位男生却突然问了一句“老师,恋爱还有年龄规定吗?”据说,当时那位班主任就愣在了那里。
                          是啊,婚姻法只有结婚年龄的规定,可没有恋爱年龄的规定。既然没有,那什么时候恋爱才叫早,什么时候恋爱又不早呢?女性二十周岁就可以结婚,是该十六岁还是十八岁恋爱呢?“早恋”一词只是中国父母亲用来阻止孩子过早陷入男女恋情的一个托词,早就收到了一些教育专家的批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遵法,还要遵理,而且要有较高的心理学知识。这就要求当老师的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现在时代不同了,学生的知识面、心理特征、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不同80年代、90年代的孩子了,如果做老师的还是用老一套的方法、知识、要求来教育他们,就难免会遇到教育的尴尬了。为什么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了,作为教育者的老师还是那么地害怕对学生进行正确而健康的爱情观教育呢?这难道不是与时代相分离的吗?
                          同时是中学生谈恋爱,六七十年代是躲躲藏藏,八九十年代是羞羞答答,而现在直接是手牵着手。作为教师,对学生不是告诉他说“你还小,这是早恋”,而是应该关心地问一句:“孩子,你做好谈恋爱的准备了吗?”我想这时你得到的一定不会是学生不满的反问,而是学生疑惑的表情,也许还有求救似的眼神。这时,你就应该明白而庄严地告诉他们“爱情的要素是奉献、责任、尊重和理解”(弗洛姆语)。甚至还可以大胆地质问他们“你爱他的什么?你了解他的优点和缺点吗?你能够容纳他的缺点吗?你作好为他奉献一切的准备了吗?你能够对她负责吗?……”你想啊,你的这些追问,学生他能够回答吗?既然不能回答,你最后不就可以来一句“什么都没有准备好,那谈的什么恋爱啊,还是等准备好了再谈吧”。
                          作为班主任,一定会随时随地遇到种种新的教育难题,但要明白新瓶子一定是要装新酒的,千万莫把自己的那点已经酸如醋的陈酒老往新瓶子里装。[EM11]
                      [/SIZE]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在线情况
                      2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1
                        • 经验1285
                        • 文章122
                        • 注册2009-03-17
                        [SIZE=4][COLOR=#f70909]之十六:小偷当警察的启示[/SIZE]
                            我已记不得这是在哪里看的一则故事了,当时只是觉得很让人感动。故事很简单,说是有一个年轻人因从小没学好,就成了一名小偷。他再被警察多次抓住多次教育之后,终于幡然醒悟,决心改过自新。刚开始,他只是协助警察抓小偷,后来因表现不错,被召了为警察。自从当上警察之后,他利用自己以前当过小偷的经验,成了他负责区域里的小偷的克星,保护了一方百姓的财产***全,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警察。
                            现在回想起这个故事,觉得给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些启示。当我们在批评差生时,有没有想过如何把她的“差”变成“优”,让他不再成为老师眼里的差生。小偷的特点是善于观察和伪装,眼快手快。而警察要想抓住小偷,也必须要具备善观察、动作快的优势。当小偷偷东西时,他的这一特点就是人生的缺点;而当他当警察抓小偷时,他的这一特点就成了优点。这就告诉我们:劣势不等于缺点,优势不等于优点。比如做事慢的学生,他可能就比一般的学生做事过细,他就适合数字计算、管理班级账目和管理学生餐票的工作;而那些讲话嗓门大精力旺盛的学生,就适合做一些联络、整队等工作。如何帮助学生把他自身的劣势变成优势,再帮助他把这种优势发展成自己的优点,我想,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情,还需要教师的耐心,更需要教师的智慧。 [EM05]
                        [/COLOR]
                        交流育人感悟和教育技巧,提升自己教育素养,快乐自己教育生活。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