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4
    • 经验1909
    • 文章86
    • 注册2012-02-07
    金有琐思——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P][P][P][SIZE=9pt]                [IMG=0,absmiddle]http://a1.qpic.cn/psb?/V12YYjVB1dy2d0/Murz4Z8e70QRxN9g200GBSDpNGxOe00XnFSgPkEqUNM!/b/dDQBAAAAAAAA&ek=1&kp=1&pt=0&bo=OASgBQAAAAARJ4k!&tl=3&vuin=1282819586&tm=1539673200&sce=60-2-2&rf=viewer_4[/IMG][/SIZE][SIZE=large]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SIZE][/P][P][SIZE=4]               ——从一篇学生的作文谈起     [/SIZE][/P][P][SIZE=4]        今天,在QQ群里看到一张照片,不由得引起一些思考。图片拍的是一位小学生的国庆节作文。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位初中生写的。在习作中,小作者用总分总的手法,揭露、批判了一位一无是处的家庭主妇,一个“没有用处”的妈妈。   [/SIZE][/P][P][SIZE=4]          “贪玩手机,成天打麻将,不事家务,好逸务劳,凡事抱怨。爱化妆打扮,不懂教育——只会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却不注重自己的言行示范。”对小作者而言,她是一个只生产不养育的母亲。对众多读者而言,这是一位没有生命主体意识的女性,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心人。   [/SIZE][/P][P][SIZE=4]        她的形象让我联想起《我的前半生》中,那个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罗子君。当然,是这部热播剧前半段中的罗子君。只会美容打扮,逛街花钱,既不会做饭,又不了解人心的罗子君;是无知与奢靡并存,没有长大的罗子君。从“成天打麻将,贪玩手机”这些方面观照,这位妈妈的文化层次与素养显然要低出罗子君好多。她的状况,较剧中的罗子君,不知要恶劣多少倍。   [/SIZE][/P][P][SIZE=4]        以至于这位妈妈在儿子的心目中,那就是一个好吃懒做,一无是处的中年家庭妇女。依据小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心理活动分析,我个人认为这篇习作中所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基于这个理解层面,我认为儿子对这位母亲的嫌弃、愤怒、乃至仇视有它的合理性。儿子对母亲的全面否定的态度,也算是这位母亲咎由自取。   [/SIZE][/P][P][SIZE=4]       所以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没有用处”的妈妈,这样无用的中年家庭妇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遇见这类家长——一位糟糕的妈妈!  [/SIZE][/P][P][SIZE=4]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是什么样子,复印件就会呈现出那个样子。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那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SIZE][/P][P][SIZE=4]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个案生气是没有用的。道德的谴责,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站在理性的高度,我们该怎样教育和引导这一类型的学生家长?谁又来管管她们?   [/SIZE][/P][P][SIZE=4]        建立“生命在场”思维,我会这样思考问题——假如我是这个孩子的母亲,读了儿子的作文,我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我该怎样面对孩子控诉母亲这件事,该怎样做出积极的,有建设意义的回应?       [/SIZE][/P][P][SIZE=4]       ——如果,我是文中作者的班主任,我可能会尝试这样做:先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以查证孩子话中的真伪。如果孩子说的话不符实际,那就要与孩子私聊——尽可能找出真相,帮助她们消除误会,引导孩子重新认识母亲。如果孩子讲内容的属实,那我就要抓住契机,约谈这位孩子的母亲。创设情境,深入交流,让这位母亲真切感受儿子的内心世界,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促其反省。    当然,约谈家长之前,我要尝试体验一下她读这篇作文后的感受。思考一下这位母亲是否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这样的谴责——是震惊、气愤、伤心、委屈、恼羞成怒,甚至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无法接受?对于这位母亲情绪的把控,作一个提前预判。毕竟,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沟通、交流会产生了堵塞,母子之间有所误会,从而导致亲情的隔膜,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说不定这位母亲从没想过,自己在儿子心目中是如此糟糕,形象是如此的不堪。尤其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像手机这类重要的通讯工具,不是让人们的交流距离更近了,而是让亲情的共融更为遥远。    [/SIZE][/P][P][SIZE=4]        具体而言,我想作这样的尝试:         [/SIZE][/P][P][SIZE=4]        第一步,分别摸底,深入了解。在正式约谈妈妈之前,要对儿子、对妈妈、对爸爸分别摸底,尽最大可能占有信息资料,让信息尽量全面,观点尽量客观,概而言之,做到心中有底。尤其是要把那位只知夜以继日工作,只顾埋头挣钱的爸爸纳入进来。——先找爸爸了解相关情况:  [/SIZE][/P][P][SIZE=4]        “在您心目中,您觉得您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您儿子的心目中,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毕竟,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如果爸爸能意识到这就是个问题,他愿意帮这位妈妈唤醒主体意识,促其反省与改变,那工作就好做多了。说不定能家庭自愈,都不用我们老师介入。  [/SIZE][/P][P][SIZE=4]         第二步,营造氛围,充分铺垫。与这位妈妈的谈话一定要提前预约,约谈时间要不断跟进,最终确认。切忌随意、随便。谈话地点尽量避开公众场合,尽可能是比较私密的空间。私密空间有利于解除家长的戒备心理,有利于缓和尴尬气氛,有利于缓解家长有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当办公室的同事都已下班,或者约在周六周日,或者共约一处彼此都方便的茶楼。这样的环境,都有利于家校双方安静地探讨、交流。      [/SIZE][/P][P][SIZE=4]       第三步,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忠言逆耳利于行。老师的育人观无论多么英明、正确,只有被受众接受才具有现实意义。反之,如果家长不接受,所有的良药都是有毒的。所以,不如改成“忠言顺耳利于行。”导入尽可能巧妙一点,不要直接将学生的这篇作文拿出来。可以先讲讲其他孩子的故事,谈谈别的事情。待气氛缓和,轻松一些之后,再引进这个敏感话题,再进入问题本身。也就是说如果时机不成熟,可以在第二次谈话中,第三次谈话中,再拿出她儿子的这篇文章出来。  [/SIZE][/P][P][SIZE=4]        第四步,认识严重性,促其反省。引导这位妈妈换位思考,去尝试理解儿子,从而认识家庭教育失位这一严重问题。老师可以举一些社会上发生过的悲剧性案例,来阐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审视自己的行为,反省其不足,转变教育观念,付出行为,重塑形象,赢得尊重,以避免生养出一只“白眼狼”。引导家长换一种让孩子怀有“感恩之心”的养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SIZE][/P][P][SIZE=4]          ……     [/SIZE][/P][P][SIZE=4]        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人成长于家庭,有赖于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而学生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至远。良好的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有力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药。站在这个角度讲,帮助家长,引领家长改变其行为,理顺其亲子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SIZE][/P][P][SIZE=4]    20181011[/SIZE][/P][/P][SIZE=4]
    [/SIZE]

    [/P]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