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4
    • 经验1909
    • 文章86
    • 注册2012-02-07
    此生有涯 如何规划
    [P][b][SIZE=16pt]此生有涯 如何规划      [/SIZE][/b][SIZE=14pt]  [/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前天,董事长请来一位教育学者,解析“生源规划”这个课题。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动作非常之大,改革的焦点集中在高考上。学校工作一切围绕高考转,中学课程如何与新高考接驳。不分文理科之后,根据今后大学拟学专业,现在的高中课程有[FACE=Calibri]20[/SIZE][FACE=宋体]多个选项,如何优化高中课程配置,从而改变以往大学生就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应运而生,于是,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最近几年腾腾火了起来。[/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    所谓“生涯规划”是指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为了今后的选择和决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准备与安排。[/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我所理解的规划就是根据自己的切身实际,制订相关奋斗目标,然后一步步落实完成。生源规划越早越好,“生源规划”课程对学生最为迫切。其实,对我辈成年人,也可适用。[/SIZE][SIZE=14pt][/SIZE][/P][P][FACE=黑体][SIZE=14]    美国哈弗大学曾进行过一个长达[FACE=Calibri]25[/FACE][FACE=宋体]年的[/FACE][/SIZE][/FACE][SIZE=14pt]有趣[/SIZE][FACE=黑体][SIZE=14]研究,他们在一群智力与年龄、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近的年轻人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FACE][/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调查发现:他们当中[FACE=Calibri]27%[/SIZE][FACE=宋体]的人没有目标;[/FACE][FACE=Calibri]60%[/FACE][FACE=宋体]的人目标模糊;[/FACE][FACE=Calibri]10%[/FACE][FACE=宋体]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FACE][FACE=Calibri]3%[/FACE][FACE=宋体]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FACE][/FACE][SIZE=14pt]
    [/SIZE][SIZE=14pt]    [/SIZE][SIZE=14pt]  [/SIZE][SIZE=14pt]25[FACE=宋体]年之后,没有目标的[/SIZE][FACE=Calibri]27%[/FACE][FACE=宋体]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目标模糊的[/FACE][FACE=Calibri]60%[/FACE][FACE=宋体]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的[/FACE][FACE=Calibri]10%[/FACE][FACE=宋体]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的[/FACE][FACE=Calibri]3%[/FACE][FACE=宋体]的人:[/FACE][FACE=Calibri]25[/FACE][FACE=宋体]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的努力,[/FACE][FACE=Calibri]25[/FACE][FACE=宋体]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对照这个实验,我去观察身边的人,包括亲戚朋友,或者以前的同事。发现每一个类别都能找到典型的对应对象,感觉美国专家做的这个实验有很强的科学道理。[/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我有一个远房舅舅,年轻时分配到一个非常棒国营作单位。他在一家地区宾馆做大厨,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羡慕他。因为单位的福利待遇实在太好了,吃喝住用都是国家的,他不用掏一分钱,也不用操一点心。所以,他天天抽烟、打牌,尽情享受生活。可是,后来单位改制了,舅舅[/SIZE][SIZE=14pt]50[FACE=宋体]岁时[/SIZE][/FACE][SIZE=14pt]工龄买断,[/SIZE][SIZE=14pt]60[FACE=宋体]岁[/SIZE][/FACE][SIZE=14pt]退休金才[/SIZE][SIZE=14pt]2000[FACE=宋体]多元。当农村所有的亲戚,都换了很大的商品房,只有他这个城里人,到现在还住在[/SIZE][FACE=Calibri]30[/FACE][FACE=宋体]年前的那套狭窄的旧居室内,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究其因,他应该属于[/FACE][FACE=Calibri]27%[/FACE][FACE=宋体]的那种人,即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十多年前,我曾在深圳工作。今天,我发现跟我一起同过办公室,同过年级的战友,有好多做了校长或者部门主任,有些甚至成了影响一方、叱咤风云的大人物。[/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比如一位姓李的哥们,因为与年级主任不和被单位给开掉了。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证明自己比年级主任强,证明学校领导作出了决定是错误的。围绕这个目标,他开始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用两年时间考进广州公办编;用五年时间拿到了阅读教学比赛全国一等奖。由此,他提拔为专管教学的副校长,第二年攫升为正校长。现在,他是全国微笑联盟的领军人物,是特级教师评聘的最有力竞争者。[/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再比如一位姓潘的哥们,[/SIZE][SIZE=14pt]10[FACE=宋体]多年前,他读了管建刚老师作文指导方面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了管老师的忠实粉丝。回到老家的学校后,他放弃了做行政领导的机会,而是踏踏实实拜管建刚为师(他比管老师大了[/SIZE][FACE=Calibri]10[/FACE][FACE=宋体]多岁),踏踏实实做一名小老师,踏踏实实像管老师那样搞作文教学研究。他的目标是,用[/FACE][FACE=Calibri]15[/FACE][FACE=宋体]年的时间,即在退休之前,成为管建刚一样的知名教师。现在,他已经无限接近这个目标。他是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的重要一员,已出版两本有关小学生作文指导的专著,每年到外地讲座十多场。渐渐小有名气,人送外号“小管建刚。”[/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我所认识的钟杰老师,就是一位擅长于规划的高效人才。她的目标定位精准,目标分解科学合理。她说,我的人生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有统筹、都有规划、都有考量、都有所选择,包括我为什么选择以班级管理为专业发展方向,为什么选择光明新区而不是别的什么区[/SIZE][FACE=宋体][SIZE=14]……[/FACE][/SIZE][SIZE=14pt]由[/SIZE][SIZE=14pt]内心驱动开始,到通盘考虑,到阶段分解,到逐步落实[/SIZE][FACE=宋体][SIZE=14]……[/FACE][/SIZE][SIZE=14pt]一环一环,一步一步,我都会在笔记本上一条一条地列出来。[/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到大城市去当一名名师,一名著作等身,思想高远的名师。由此改变天命、地命,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这应该是她人生的最大目标。[/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目标是什么?个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如何一步步实现?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SIZE][FACE=宋体][SIZE=14]……[/FACE][/SIZE][FACE=宋体][SIZE=14][/FACE][/SIZE][/P][P][SIZE=14pt]——把实现人生目标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她是我见过的第一人![/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对照哈佛大学的实验研究,无论是钟老师、还是李老师、潘老师,都属于[FACE=Arial]3%[/SIZE][FACE=宋体]群体,那个占极少数人的群体。她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擅长规划,精于统筹,一旦目标制定,必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努力达成。[/FACE][/FACE][SIZE=14pt][/SIZE][/P][P][SIZE=14pt]    反观自己,很少在“规划”、“目标”、“达成”等概念上系统思考,对自己个人的智能、潜能、短板、缺陷也缺乏清晰的厘定与判断。心里想的是:只要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就行——带班以学生不闹心,家长不投诉为原则;任课以课堂不枯燥,学生课业负担不重为原则。至于工作之余读读书、看看杂志,偶尔练练笔、投投稿,或者追一追中超、世界杯,那些纯属兴趣爱好。工作、生活都是跟着感觉走。就专业发展、人生追求方面,没有严格的数量指标,没有苛刻的质量要求,没有全力以赴的严格训练[/SIZE][FACE=宋体][SIZE=14]……[/FACE][/SIZE][SIZE=14pt]所以,量来量去,我应该属于目标模糊的那一类人,即[FACE=Arial]60%[/SIZE][FACE=宋体]群落中的一员吧。[/FACE][/FACE][SIZE=14pt]
    [/SIZE][SIZE=14pt]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人生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SIZE][SIZE=14pt]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SIZE][SIZE=14pt]:[/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SIZE][SIZE=14pt]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SIZE][SIZE=14pt]一[/SIZE][SIZE=14pt]万小时的锤炼[/SIZE][SIZE=14pt],[/SIZE][SIZE=14pt]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SIZE][SIZE=14pt]”[/SIZE][SIZE=14pt]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SIZE][SIZE=14pt]所谓的“[/SIZE][SIZE=14pt]一万小时定律[/SIZE][SIZE=14pt]”[/SIZE][SIZE=14pt]。[/SIZE][SIZE=14pt][/SIZE][/P][P][SIZE=14pt] [/SIZE][SIZE=14pt]   ——[/SIZE][SIZE=14pt]此生有涯,规划求方[/SIZE][SIZE=14pt]?[/SIZE][SIZE=14pt]临渊慕鱼,退而结网。此刻[/SIZE][SIZE=14pt]宁[/SIZE][SIZE=14pt]静[/SIZE][SIZE=14pt],[/SIZE][SIZE=14pt]冬夜漫长[/SIZE][SIZE=14pt]![/SIZE][SIZE=14pt]在这些智者的思想光芒中,我的脑[/SIZE][SIZE=14pt]际[/SIZE][SIZE=14pt]偶尔火花一溅:从平凡到优秀到卓越[/SIZE][SIZE=14pt]的艰辛路途中[/SIZE][SIZE=14pt],芸芸众生的[/SIZE][SIZE=14pt]你[/SIZE][SIZE=14pt]我,[/SIZE][SIZE=14pt]又[/SIZE][SIZE=14pt]该穿越多少轮这样的一万小时……[/SIZE][SIZE=14pt][/SIZE][/P][P][LINE-HEIGHT=18.00][SIZE=14pt]                 20181205[/SIZE][SIZE=14pt][/SIZE][/LINE-HEIGHT][/P]
    [ 此贴最后由 丁昌金 在2018/12/5 23:04:12编辑过 ]
    班主任之友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